- 石瑛;谢雪莹;赵家慧;许柯银;
马铃薯淀粉是重要工业原料,因其优异的理化特性在原料市场需求量稳定。为探究不同马铃薯品种淀粉理化特性差异,以6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淀粉含量及理化特性,结合其在生育期和贮藏期的动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淀粉理化特性在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间淀粉含量整体呈升高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呈阶梯式下降趋势;透明度呈逐步下降趋势;冻融稳定性在苗后70 d最佳。贮藏期间淀粉含量和淀粉析水率主要受贮藏温度影响;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透明度受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的共同调控;淀粉粒径分布因品种而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生育期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延薯5号和东农317,贮藏期综合得分较高的是东农317和克新27。
2024年06期 v.55;No.352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王彤;闫黎明;杨雷;孙海悦;陈丽;李亚东;
探究平茬处理后不同修剪方式对衰老越橘树体更新复壮的影响,以12年生北高丛越橘“瑞卡”为试验材料,对其采用不同修剪时间、不同修剪措施处理,探究对其生长指标、花芽形成数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综合评价后发现,修剪方式相同时,2023年6月15日处理植株在生长及光合特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均优于7月15日处理植株;在短截处理中,各处理均未形成花芽,其余指标综合评价为轻度短截>中度短截>重度短截;在疏枝处理中,各处理综合评价表现为重度疏枝>中度疏枝>轻度疏枝;在疏枝+短截处理中,选留10~15个主枝的情况下,轻度短截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中度短截次之,重度短截最低。其中6月15日选留10~15个基生枝且剪留2/3的综合得分最高,是该试验中最适用于生产实践的处理方法。
2024年06期 v.55;No.352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迟海航;朱凤博;梁源;吴雪冰;刘俊辉;段佳慧;邵慧;
针对当前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密度偏低、氮肥管理粗放及应用传统氮肥诊断方法存在的限制与不足等问题,以协同玉米增产与氮肥高效为目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2个种植密度、2个玉米品种和6个氮水平小区试验,应用新式主动冠层传感器GreenSeeker,于玉米V5~V10期动态取样监测,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增密种植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氮营养诊断指标变化,探究种植密度与品种对主动冠层传感器实时氮营养指标估测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有利于改善植株氮营养状况、促进玉米增产;氮、密互作共同影响籽粒产量,种植密度由D6增至D8,籽粒产量与施氮量线性平台拐点由196.0、200.4 kg N·hm-2分别增加至208.8、209.4 kg N·hm-2;氮浓度稀释曲线Y=34.0X-0.37在黑龙江地区适用,氮营养指数(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诊断阈值主要受种植密度影响;GreenSeeker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地上部生物量、植株吸氮量、叶面积指数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达0.75~0.89;NNI与NDVI相关模型决定系数较低,仅为0.49~0.58;NDVI对植株氮浓度诊断结果不佳。NDVI可用来准确诊断玉米氮营养状况,但需综合考虑氮肥用量、密度与品种耐密性对诊断模型准确性的影响。研究将GreenSeeker传感器最新诊断技术引入玉米增密群体氮营养诊断,评估氮浓度稀释曲线适用性,相关结果可为玉米增密群体的氮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未来具备区域大面积应用潜力。
2024年06期 v.55;No.352 2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姜巨全;安吉一;商娜;刘文婷;郑迎迎;
酵母表面展示技术通过将目标蛋白锚定在细胞表面,广泛应用于疫苗制备、药物筛选、环境治理、菌株筛选等领域。为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进行医药蛋白的高效生产并开展蛋白质工程研究,利用酿酒酵母来源的Sed1作为锚蛋白,His Tag作为检测靶标,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进行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并利用间接法免疫荧光标记和全细胞流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通量表征。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人血清白蛋白的成功表达。优化检测条件后,最高展示效率达89.8%。研究首次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建立并系统优化了酵母表面展示系统,为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开展高效蛋白质生产和蛋白质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4年06期 v.55;No.352 39-4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超;张立达;熊桂昕;刘荣梅;
白星花金龟幼虫在转化玉米秸秆过程中,其肠道微生物发挥关键作用。为获得优良秸秆降解菌株,研究通过优化秸秆提取物(Straw extract,SE)提取参数,制备SE培养基,采用高通量分离培养方法,从白星花金龟幼虫后肠分离得到1 128株细菌,微生物可培养率为42.1%。从中筛选到纤维素降解菌409株,木质素降解菌669株。测定部分菌株降解率,结果表明,菌株P61-C4、P63-G12-1和P62-D4-2对滤纸条降解率分别为45.6%、31.7%、26.8%;菌株P61-C7-1、P61-C6-2、P61-C10-1对木质素磺酸钠降解率分别为50.5%、30.6%、25.1%。研究结果明确白星花金龟幼虫肠道微生物对转化玉米秸秆的作用,丰富秸秆生物降解菌株资源,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6期 v.55;No.352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秋萍;庞小可;许继飞;赵康;
奶牛养殖粪便经固液分离,粪水中固体含量和碳氮比较低,制约其厌氧消化稳定性和产甲烷性能。针对以上问题,奶牛粪水中添加不同含量玉米芯(0、4、8、12和16 g·L~(-1)粪水)进行批式厌氧消化,重点分析其系统稳定性、产甲烷性能及能量平衡。结果表明,添加玉米芯增加粪水厌氧消化过程中可溶性化学需氧量和总挥发酸浓度,促进物质水解和酸化。添加高浓度玉米芯(12和16 g·L~(-1))的消化系统中pH和游离氨变化幅度较小,有利于厌氧消化稳定进行。添加玉米芯导致产甲烷进程延缓2~5 d,但产甲烷基因mcrA浓度显著增加,总甲烷量提高14.82%~51.65%,其中12 g·L~(-1)平均甲烷含量最高达63.01%。通过能量平衡计算可知,添加不同浓度玉米芯的粪水厌氧消化能量输入差别较小,但能量输出随玉米芯浓度增加而增大,比未添加玉米芯高出60.74~172.01 k J。添加玉米芯弥补粪水中固体含量和碳氮比较低的不足,有助于维持厌氧消化稳定性,提高总甲烷量和能量输出。
2024年06期 v.55;No.352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秀侠;卢文轩;梁阳阳;方婷;宋光同;王芬;徐笑娜;陈祝;蒋业林;方国侠;
为了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稻鳖共作(RT组)和常规水稻单作(CM组)稻田水体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稻鳖共作和常规水稻单作模式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鳖共作区浮游植物检测到6门45属68种;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为绿藻门和裸藻门类群;稻鳖共作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生物量均低于常规水稻单作区;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水稻单作区(P<0.05)。分析显示稻鳖共作区指示物种主要为富营养化浅水型物种,说明水体营养盐含量高,可能与稻田中华鳖养殖行为密切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孕穗期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为WT、NO2--N,成熟期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为p H。研究结果初步揭示稻鳖共作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表明稻鳖共作种养模式可改善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
2024年06期 v.55;No.352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晓朦;王子龙;王立;
碳储量(Carbon storage,CS)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稳定和平衡,定量评价CS时空变化与未来预测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黑土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阿什河流域为研究区,探讨以小流域为研究尺度的CS“历史-未来”时空变化,整合不同尺度下CS进而制定碳管理目标。结果表明,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量化1995—2020年CS,总体减少171.42×104t,年均损失达到6.87×104t,以2010—2015年CS下降最显著。CS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其高值区分布在流域上游区域。通过整合行政单元和水文单元尺度下的CS,以管理职责为导向,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该流域碳管理单元(3个单元和5个亚单元)。对各单元CS制定管理目标,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自然情景和政策情景下2025年CS,表明碳管理措施的制定可有效减缓区域CS损失,减缓效率达47.52%。该研究可为明确黑土区农业小流域CS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2024年06期 v.55;No.352 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