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陵,祝其昌
(1)1957年,以东农47-1C(于哈尔滨自下种至成熟90—95天)、克霜(100—105天)、紫花四号(110—120天)、满仓金(125—130)、小金黄一号(135—140天)及丰地黄(145天左右)作为亲本,进行了八个组合的有性杂交。于F_1及F_2世代进行了单株成熟期及株高的调查记载,并按成熟期进行收获,混合脱粒。次年按组大小比例,随机自各成熟期组抽出一定的F_2种籽种下,记载F_3各组合植株的成熟期及一个组合的株高、种粒大小、开花期等性状。以上记载资料用来作为分析研究大豆杂交后代生育期遗传变异情况的资料。此外,还引用了1953年开始杂交的满仓金×南京早青豆组合的部分材料,以分析了解F_3以后世代品系内生育期变异程度的变化情况,及个体选择对杂交种生育期的作用。(2)试验的结果指出,F_1世代植物的生育期,介乎两亲本中间。F_2世代群体生育期的平均数,偏向晚熟亲本。F_3世代群体生育期的均数,亦近似两母本的平均数。F_3世代群体的生育期,并作近似常态的分布。各组合于F_2大都出现了亲本类型,并且出现了不同情况的超亲现象。这些情况说明,大豆生育期的遗传,是量性质的遣传,在杂交种的遗传机制上,呈现积累作用的现象,因而杂交后代,可以出现大量不同生育期的新类型。(3)F_2世代有显明的分离现象。于F_2世代按生育期组分别混合脱粒的材料,于F_3按组别种植,各组在生育期上显明地倾向F_2世代的生育期组别。来自F_2单株的F_3品系,表现更是如此,但是F_3品系内植株间的生育期,仍有一定程度的变异性,至F_4世代此变异性又形降低,至F_5世代变异性已降低至类似亲本,成为生育期整齐一致的品系。这说明,自F_2世代起,即可按生育期严加选择,并须定向选至F_5世代,才能形成于生育期方面的定型品系。(4)亲本的生育期,对杂交种后代生育期的遗传变异形势影响很大。杂交育种时,以用成熟期类似本地标准品种的亲本与略早的亲本品种杂交,或以成熟期略早于标准品种的亲本与略晚于标准品种亲本杂交,于F_2世代于生育期方面的选择余地才较大。如两亲本的成熟期均晚于本地标准品种,或一亲本类似标准品种,而另一亲本较晚熟,F_2世代于成熟期上,均难有选择的余地。大豆的正反交对大豆杂交后代生育期时遗传变异形势影响不大,于大豆杂交育种时,可不必强调。
1961年04期 1-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瑞忠
<正> 合理密植是大豆增产的中心措施。在大豆栽培上,植株密度不同,使大豆群体结构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加大植株密度的结果,直接地使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激烈化,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来解决这个矛盾,才能很好地发挥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为此,应该深入研究大豆群体发展的规律,阐明大豆植株密度与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条件以及其他栽培措施的关系,从而具体地找出贯彻合理密植的途径。
1961年04期 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达家
<正> 前言玉米是喜温作物,过去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资料证明,温度的高低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着重大的影响。H.A.Wallaco、Н.Н.Кулешов、В.И.Балюра、А.И.Руденко等均证明了玉米播种至出苗时间的长短受温度而变化,P.A.Lehenbauer指出幼苗的生长速度与温度的高低及所处理的时间有关,沃罗达尔斯基根据许多资料确定:玉米播种至出苗所需有效积温(土壤10厘米处温度)为128℃左右,同时也证明:温度条件对
1961年04期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莫定森
<正> 目的和方法我院1959年曾用1%的硫酸铵和0.3%的过磷酸钙溶液浸秧根,其效果为:提前返青,增加了产量。又因我省大多数稻田,均以浸种后直接播种,因此进一步探讨幼芽的肥育甚为必要。所以,我们于1960年三月分别以硫酸铵(以后简称硫铵(、硫铵加过磷酸钙(以后简称过石)及硫铵加过石加硫酸钾溶液,肥育水稻幼芽,以观察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1961年04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凤舞
<正> 春小麦近冬播种最初是为了减轻散黑穗病和增加对其他病害(Frusarium和Hel-minthosporium)的抵抗性而应用于生产上的(К.Ф.Панчеко,1952;М.И.СидориниЗ.В.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ая,1935;В.Ф.Хитринский,1950;В.Е.ШестаковиГ.В.Гу-ляев1952),以后则做为种子夏壮的手段而在育种工作上加以应用(М.М.Яубцинери
1961年04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董一忱,孔繁盛,江修业
1.夏播糖甜菜种子的丰产因子有:选用良质的重大母根,通过移苗补栽保证全苗和选用肥沃士地。2.影响夏播糖甜菜种子更丰产的因子有:母根栽植的质量欠差和中耕不良,有碍种株的正常生长和造成了种株倒伏,从而降低了种子的产、质量,晚栽和拖延补栽母根,造成多数的无效植株。3.根据糖甜菜种株迅速生长情况,不必强调采种田三铲三蹚,为了兼顾种子的产、质量和田间管理方便,应考虑适当稀植,也应考虑带状栽植母根,以解决密植增产和田间理管技术之间的一些矛盾。
1961年04期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少泉,吴宗璞,樊景环
<正> 研究目的近年来,新研究出的大量除莠剂中,三氮苯衍生物(Triazine)特别引人注目。前人证明[13、17],其中最出类拔萃的是Atrazine(2-氯-4-异丙胺基-6-乙胺基一对-三氮苯)与Simazine(2-氯-4,6-双-乙胺基一对-三氮苯)。因而,关于Atrazine与Simazine这两种除莠剂,特别是Simazine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诸
1961年04期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景华,李淑琴
<正> 引言我省南部地区马铃薯的退化是比较严重的。现时栽培的“男爵”品种,自北部地区引种2—3年便退化失去栽培价值。其主要原因是该种极易感染重型花叶病(X+Y)。此外,一些自国外引入并已确定推广的以及新育成的品种,如“292—20”、“Epoka”、“Capella”、“Star”、“Mira”、“哈交5号”等,均严重感染卷叶病及束顶病,尤其是
1961年04期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吕文清,张明厚,刘淑静
<正> 自从马铃薯晚疫病可由种薯带菌的事实被证明后,许多人曾尝试用种薯处理的方法来消灭菌源,但都告失败。近两年来,黑龙江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提出种薯干热处理的方法,经室内试验,认为有100%的杀菌效果。这一方法曾在黑龙江省不少地区进行了示范与重点推广,效果不一。为了进一步研究干热处理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试验。
1961年04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履鸿,何继龙
<正> 粘虫是禾本科作物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我国从南到北都有其为害的记载。近年来在初步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和一般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拟定了短期予测的办法和防治措施,在生产上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粘虫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冬问题,特别是在黑龙江省等北部地区的越冬问题,迄今尚未解决,对进一步掌握其消长规律、猖獗原因,从而进行长期予测造成障碍。这一问题引起有关单位和植保工作者的注意,并提供
1961年04期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盛萱
<正> 夏菜的生产技术概况我市栽培的夏季蔬菜种类很多,包括茄果类、瓜类和一部分豆类及绿叶菜类。其中以茄果类和瓜类为主,如茄子、蕃茄、辣椒、黄瓜、南瓜(包括西葫芦)……等蔬菜。这些蔬菜勿论在栽培面积上。总产量以及营养价值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们的栽培面积,占蔬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营养价值都含有极其丰富的维生素甲和维生素
1961年04期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蕊仙,许敏
<正> 引言甘兰为主要蔬菜之一,一方面其产量高,抗逆性强,比大白菜稳产,耐贮藏和运输;另一方面早甘兰正值夏初缺菜季节收获,中晚熟甘兰通过贮藏,可以解决冬春蔬菜缺乏期间的供应,因而甘兰对解决蔬菜周年供应起很大作用。由于具有以上的特点,所以近几年来甘兰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1961年04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恩
<正> 我省小苹果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也取得了极大的成绩,特别是解放以后,无论在栽培面积以及栽培技术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根据当前果树生产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总结过去若干年来大家的经验,关于小苹果的整形和修剪问题,现在有条件也有必要提出来加以研究讨论,以便有利于今后的果树生产。今提出个人的不成熟意见。
1961年04期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