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陵;
<正> 栽培大豆是我国劳动人民将野生大豆栽培在一定的耕作栽培条件下,向大粒的方向,长期定向培育选择而进化的结果。分析研究大豆进化的方式,以及有关进化的内在外在诸因素,是大豆生物学上根本的问题之一。只有从大豆进化的认识角度出发,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分类大豆;才能给大豆以正确合理的栽培措施;才能掌握大豆品种改良的根本要点与规律。
1961年Z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董一忱;尹长久;
<正> 一、引言我院自开展糖甜菜科研工作以来,每年都进行有关糖甜菜母根贮藏的研究。十多年来母根贮藏好坏的极端例子:一为1958年冬—1959年春贮藏母根的腐烂率不过1.8%,因而给1959年每公顷丰产4.1吨种子提供了物质基础;一为1959年冬—1960年春贮藏母根的腐烂率,竟高达100%,结果1960年自计划栽植1.7公顷的贮藏母根中选出
1961年Z1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齐守荣;胡殿金;陈润生;李一;魏孝;庄庆士;秦鹏春;张立教;张心田;段英超;范中孚;
用20头哈尔滨白猪苏联大白猪所产的一代杂种,由离乳到300天用植物性饲料和多汁料进行个体饲养。初生到两个月每隔30天选出两头(阉母各一)进行屠宰,两个月后每隔60天屠宰一次。每隔15天称重一次,每次屠宰前除测体重以外,再测定体尺(体长、胸围、体高、胸深、胸宽)。屠宰后记载肉身的重量以及腹内容物的重量,然后将肉身分割为头、颈、胸、腰、腿臀等部分,分别称重。然后再将各部分分别剔分为骨、肉、脂、皮等部分,分别称重。结果如下: 1.杂交后,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哈白猪所具有极早熟型、小型猪的特点,以及后期增长缓慢之特点。 2.一代杂种体长的增长倍数为最大,以4—6个月龄时期生长发育强度为最大,而哈白猪以胸宽的增长倍数为最大。 3.从解剖资料来看,杂种的臀腰部位的发育比哈白猪有所改进,但脂肪沉积能力似乎比哈白猪大为减弱,板油更为明显。 4.骨、肉、脂的生长发育强度依次出现,并均在短期内完成。骨和肉的生长势与第一报大致相同。 5.一代杂种在后躯发育,消化呼吸器官的发育,以及在增大骨架改进后躯发育方面比哈白猪都有所改进,但对改进臀部的发育效果尚不够满意。
1961年Z1期 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山;张天祥;胡仁忱;
1.引入来航、澳洲黑、洛岛红和新汉县四个品种公鸡与大骨母鸡杂交,其后代的生活力均大为提高。杂种鸡与大骨鸡比较,孵化率比大骨鸡高12.3—18.2%,雏鸡成活率高13—24%,以洛岛红为最好,鸡的抗病力强,对环境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2.幼禽的生长速度(以90日龄体重作比较)有三个杂种比大骨鸡高4.2—20.8%,而以澳洲黑为最好,新汉县杂种则稍低于大骨鸡。 3.肥育时的增重速度有三个杂种比大骨鸡高3.7—31%,以澳洲黑杂种为最好,来航杂种稍低于大骨鸡。腹脂含量杂种鸡比大骨鸡高6.6—86.7%,仍以澳洲黑杂种为最好。屠宰率基本上相仿。 4.鸡的年平均产卵量,所有杂种鸡均大大地超过大骨鸡(高27.6—100.8枚),以来航杂种为最好。鸡的卵重洛岛红和新汉县二杂种比大骨鸡高2.1克或相彷,而澳洲黑和来航二杂种则低于大骨鸡3.3或1.8克,总卵重则所有杂种鸡均大大地超过大骨鸡。 5.鑑于上述情况,有条件的农场可引入来航和澳洲黑二个品种与大骨鸡进行经济杂交,以增加卵和肉的商品生产。如以卵肉为目的可引用来航鸡,以肉卵为目的可引用澳洲黑鸡为父本。 6.为了更快地将大骨鸡育成优秀的兼用型品种,可采取二条腿走路的方法进行育种工作,即一方面进行大骨鸡的纯种选育,另一方面可在有条件的农场采用引入杂交方式,引用来航鸡和洛岛红鸡进行杂交改良试验,肯定效果后再进行大规模杂交。
1961年Z1期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山;李齐华;赵连有;刘文敷;孟宪江;
1.在孵化前、孵化满五天、孵化满11天或多次重复地用紫外线照射鸡卵10分,5分, 2分或1分均可提高孵化率。其中以孵化前照射1分,孵化五天照射2分或孵化前照射1分,孵化五天再照射2分的多次照射效果较好,可以稳定地提高孵化率5%左右,而冬季和早春效果更为显著。 2.应用紫外线照射种卵时,孵出的雄鸡健壮,卵黄吸收良好,体重稍大,血液中血红素含量较高,因而提高了雄鸡的品质。 3.应用紫外线照射种卵,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便于在生产中采用。
1961年Z1期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本华;刘桂如;
<正> 乳用牛泌乳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如何,是决定牛支的经济价值和产品质量的因素。目前随着养牛事业的不断发展,牛支乳房器官的保健措施和疾病的防治已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我国各地许多乳牛在乳头上发生乳头状肿瘤,它不仅影响榨乳工作和泌乳量的下降,甚至发展到由于乳头管和乳头乳池的狭窄与闭塞而招致乳牛丧失泌乳机能,结果被淘汰。牛乳头部乳头状肿瘤的治疗,前人作了许多试验研究,但迄今还没有较好的特效疗法。为此,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应用鸦胆子作了治疗试验。
1961年Z1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兴华;
在不同生理情况下,垂体前叶细胞在形态学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细胞:在去势公、母猪中数量少、体积小,妊娠猪数量多、体积大,而且细胞核由深蓝到浅蓝,细胞质的颜色变化更为明显,界限由清晰到不清晰,而且主细胞量的增减与甲细胞相适应,可以说明在妊娠期有些主细胞可变为甲细胞,故主细胞也可称妊娠细胞。甲细胞:在去势猪中数量也减少,着色能力浅,在妊娠后期逐渐增多,而且着色能力强,呈鲜红色。这标志着甲细胞与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关,可能有促进胚胎发育的能力,这可能与分泌生长激素有关。乙细胞:在去势时数量增高,说明去势时其活动加强,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最后,前叶血管分布致密,妊娠猪更为明显,说明前叶细胞机能加强。而去势猪血管分布不密多空隙,单位体积内细胞数量少,这充分说明器官的形态学变化与生理机能的统一性。
1961年Z1期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克(马周);
<正> 从去年开始我和系里一些同志在海伦农业机械系列化、农业机械化试点做了些工作,因而接触到农业机械系列化的问题。兹就我国农业机械系列化课目谈谈个人的认识。解决机器型号是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中心任务毛主席在1959年春提出:“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又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四年小解决,七年中解决,十年大解决”的进程。今年党中央又提出:农业为
1961年Z1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蒋亦元;温锦涛;
<正> 一、前言自从党提出农业机械化是实现我国农业技术改造的中心,是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一个根本问题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农业机具的大规模选、改、创的运动。几年来我们在引用改进国外农业机具,例如耕耘、播种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农业技术要求。谷物联合收获机在国营农场根据当地特点进行较大的改
1961年Z1期 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景华;李淑琴;
<正> 一、前言在我国许多地区栽培马铃薯多系高产而不稳产的,其主要原因是受晚疫病威胁及退化的影响,因而,尽速从根本上解决马铃薯退化问题是扩大马铃薯栽培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任务之一。马铃薯退化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并早为人们所重视。最初认为马铃薯退化与无性繁殖有关。自从发现马铃薯病毒病以后,许多植病学家认为病毒是导致马铃薯退化的原
1961年Z1期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文雄;
<正> 高温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高温破坏了马铃薯正常的代谢作用,降低了抗病毒的能力。马铃薯原产南美高山地带,由于这些地区海拔高.温度较低(马铃薯分布集中的位于中安堤斯山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国的山地,海拔3.700m—4.200m,年最高平均温度只有19℃),因此,形成马铃薯喜冷凉气候的特性,尤其是块茎形成期间,要求较低的温
1961年Z1期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鹏春;张大鹏;
<正> 大跃进以来,群众解放了思想,大搞繁殖猪仔的试验研究,创造了许多高产记录,窝产仔数超过平均产仔数(8—12头)以上的例子不胜枚举,15—25头者相当多,30—40头的例子也并非个别。个体产仔数最高者如山东诸城石门公社双庙大队本地猪一胎产仔61头,窝重达81斤1两。其后山东五莲县高泽公社民生大队,一胎产仔63头,窝重达到86斤15两。这些高产数字虽系个别,但是也明显证明,猪有高产的潜力。特别值得
1961年Z1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润生;
<正>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产仔数,是养猪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无论在养猪业生产实践中和科学研究中,从来就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影响母猪繁殖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猪的品种、年令、遗传基础、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条件、体重大小、健康状况、自然气候条件、公猪品质、繁育方法以及在一个发情期内交配方法与次数,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母猪的繁殖力。本文拟就近年来所提出的,在一个发情期内交配次数与产仔数的关系加以探讨与论述。
1961年Z1期 10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