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履鸿;白汝娴;叶毓埙;许少甫;
<正> 1960年我们曾用苏芸金杆菌和苏联杀虫菌粉 3号处理粘虫 3—5龄幼虫,在72小时内未见有因病死亡情况。刘祟乐教授等(1960)用苏芸金杆菌粉(约每克含孢子30亿)1:100—1:1000的稀释液对粘虫3龄幼虫试验,获得90%以上的杀虫效果,并将该菌与六六六混用对粘虫幼虫的致病有增效作用。钱念曾、陈仲梅等(1962)从苏芸金杆菌和腊螟杆菌单用和分别与敌百虫及DDT混用进行试验,结果当杆菌与DDT混用时可达
1963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克济;
<正> 一、发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今年五常县水稻普遍地发生了稻瘟病。发病的时间较早,面积较广,全县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凡是栽培了水稻的地区都有所发生;不过一般说来南部较重,北部较轻。据该县农业科八月二十七日的统计,圣县15,635公顷的稻田,稻瘟病成灾者达4494公顷,其中受灾程度 1—2成者 1004公顷,3—5成者3355公顷,6—7成者68公顷,8—10成者67公顷。作者在该县南部双兴人民公社以及东南部山区向阳人民公社中爱路、永兴、中原、
1963年04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少泉;
<正> 一、前言杂草为害是造成黑龙江省水稻栽培面积缩减及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稻作栽培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稻田杂草种类、分布和发生规律与气候、土壤以及栽培措施关系很大,只有针对当地杂草的群落组成采取适当措施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明确不同地区杂草种类、分布、发生规律和固有防除方法具有极大实践意义。为此我们结合几年来的局部调查材料于1961—1963年杂草发生盛期进行了重点调查。先后调查了10余个县市,以田间实
1963年04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文一;
本项试验虽然方法简单和历时较短,但就所得结果,可初步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1.追肥是提高冬黑麦两次青刈产量的一个基本途径。每亩施硝酸铵80斤和硝酸铵40斤+过磷酸钙80斤的,分别提高产量37.37%和31.72%。其中单施硝酸铵的产量最高,而单施猪圈粪的增产不显著。因此,为了提高青刈冬黑麦两次刈割的产量,早期追施化学肥料,特别是施用溶解性高和含氮丰富的硝酸铵,可以荻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按亩施硝酸铵80斤,增产青饲料738.5斤计算,则每亩肥料成本仅10元左右,而所得效益则达20多元,但更主要的近是早期为养畜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青饲料,对于促进畜体健康发育和提高生产量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一次青刈的冬黑麦,单施硝酸铵的产量最高,硝酸铵加过磷酸钙的居次,二者依次增产41.16%和39.83%;单施猪圈粪的效果不显著,仅增产3.32%。因此,一次青刈的冬黑麦,也和两次刈割一样,用作追肥的都应以化学肥料为主,多施速效的氮素肥料。 3.早期追肥也是提高籽实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不论是施用速效的硝酸铵或过石,也不论是迟效的猪圈粪,增产效果均甚显著。一次刈割收获籽实的,以硝酸铵加过磷酸钙的最高产,增中64.82%;单施硝酸铵居次,增产59.03%;单施猪圈粪的也增产14.34%。两次刈割,利用再生草收获籽实的,追肥效果与一次刈割有相同的趋势。因此,为获得籽实的高额产量,早期追肥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按每亩硝酸铵40斤、过磷酸钙80斤,增产148.07斤计算,则每亩仅追肥一项即增加2—3元的收入。
1963年04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振英;
<正> 前言本文所谓饲养水平,指总营养(亦即能量)水平而言,尽可能不涉及个别营养物质的多寡或它们间的比例关系。同时避免日粮结构或饲养类型与饲喂方式的影响。本文的出发点是为了寻求更合理的饲养定额与饲养制度,提高生产降低成本;不是探索与生产有关的生理机能的奥秘。文献着重近十年间所发表,本院现有的。限于时力,作者未作到细致深入。前阶段工作已有人总结(汉蒙主编的农畜生理学的进展,第二译册,Po-
1963年04期 2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海东;孙阳初;张大鹏;王奎文;
<正> 一、前言黑龙江省很多牧场为了提高牛群的品质,多用荷兰公牛与滨洲母牛杂交。研究杂交效果,对滨洲牛的育种工作及荷兰牛的利用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有关这方面的科研报导较少。因此,我们将东北农学院实验农场四头荷兰公牛与滨洲母牛杂交所生76头杂种母牛111个泌乳期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以供滨洲牛育种工作的参考。二、杂种牛产乳性能的分析
1963年04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德裕;陈汝新;
<正> 一、前言为了研究东北地区引进细毛羊杂交改良本地蒙古羊的效果,1955—1956年间,我院养羊学教学小组曾到辽宁省凌源县地区作过典型调查,并采取毛样进行了室内分析。关于凌源县蒙古羊及其杂交改良一代春毛品质的研究,已经提出初步报告。鉴于我国农、牧民有剪取秋毛的习惯,1957—1958年我们进一步就凌源蒙古羊及其杂交一代的秋毛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并与一般春毛和不剪取秋毛的周年生春毛对照比较,研究蒙古羊及其
1963年04期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日镳;
<正> 我国养蜂用的蜂箱,主要有“郎式”和“苏式”两种。它们皆属“低宽式”蜂箱。用这类蜂箱养蜂,在寒冷地区,蜂群越冬成绩不够理想。主要是蜂箱内湿度大,巢脾生霉,蜂蜜结晶,蜂群饲料消耗量大,蜜蜂死亡率高,甚至蜂群发生痢疾和大量死亡等现象。“一冬抵三秋”这种苦恼人心的养蜂谚语是有它事实根据的。研究蜂群安全越冬和生产问题,从蜂箱本身着手,可能是最有效的。故先谈谈蜂箱
1963年04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宗禹;刘哲仁;
<正> 为了进一步系统地研究该病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利用各种日龄的鸡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这对以后的鸡上部呼吸道疾病类症鉴别有重要的意义。兹将试验内容及结果报导如下。一、5日龄鸡雏人工感染试验在试验中利用5日龄之雏鸡,采取气管内、滴鼻、肌肉、喉头等四种感染方法。病毒取自7代的致死鸡胚之绒毛尿囊液及羊水液,做为原毒,并将其10倍稀释。气管内感染之病毒,其稀释之倍数是由 10~(-1)—10~(-10),喉头内感染是由 10~(-1)—10~(-5),滴鼻由 10~(-1)—
1963年04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贵厚;程永馨;李彦超;
<正> 一,前言在我国,气体代谢的研究历来多限于人和实验动物方面。在家畜方面,除了有军马和马骡的个别报导外,其它家畜的气体代谢研究却几乎没有进行。研究家畜的气体代谢,特别是其基础代谢,在家畜饲养学上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在拟定合理的饲养标准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测定家畜的基础代谢过去都认为只能对单胃兽进行,而反刍兽由于其胃肠构造复杂、容积大,致使食物在消化道
1963年04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贵厚;程永馨;李彦超;
<正> 一、前言研究家畜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性,是当前解决畜牧兽医生产实际问题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然而在研究方法上,直到现在还没有规定出一个比较有人满意的方案,特别是马。正象X.T.阿尔斯基所证实的那样,由于马唾液腺活动的特点,采用巴甫洛夫在狗身上所用过的古典的食物性唾液条件反射方法是几乎不可能的。虽然马容易建立皮肤的防御性运动条件反射,然而В.К.克拉苏斯基认为在这
1963年04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永祺;
<正> 前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早已明确指出,我国的农业必须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大农业,并且提出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应当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农村的社会改革,实现农业集体化;二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行农业的技术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的农业集体化已经实现,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这种形势下,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要分期分批地,因地制宜地实现农业技术改革,这一伟大号
1963年04期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
1963年04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