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轻重型鸡生长性能比较

    许振英;林长森;许涛;

    进行两次试验,比较轻(蛋鸡)、重(肉鸡)型鸡0—10周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利用。试验1,白洛克和白来航公鸡喂以能量相同,高、中、低蛋白水平(0—4周,23%、21%、19%;5—10周,22%、19%、16%)的饲粮,以比较两类型鸡在不同蛋白水平下的反应。试验2,比较两类型鸡的生长和营养物质利用在性别间的差异,以及把采食量调整到同一水平后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性别同一蛋白质水平条件下,肉鸡增重均为蛋鸡的两倍。肉鸡公鸡为母鸡的1.23倍;蛋鸡公鸡则为1.24倍。肉鸡在中、低蛋白水平生长较好;而蛋鸡在高、中水平为佳。两类型鸡采食同等料量,肉用公母鸡的体重仍分别为蛋鸡的1.25和1.62倍,即不同类型鸡生长快慢之别不能仅从采食量本身解释,而饲料转化效率的差异同样重要。两类型鸡组织器官随周龄的发育以及与空体重的异速生长模式相似。饲粮蛋白水平对内部组织器官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限食明显影响其发育。10周龄时,肉用公、母鸡胴体能值比蛋鸡分别高13.92%和20.99%;粗脂肪含量分别高3.66%和4.14%;而胴体蛋白含量后者比前者高1.35%和2.14%,母鸡间差异较大。在供试蛋白水平下,随饲粮蛋白质增加,胴体能值、胴体脂肪、饲粮粗蛋白和代谢能利用率下降,肉鸡反应更为明显,而对胴体蛋白影响不大。两类型鸡饲粮粗蛋白和代谢能利用率随周龄增加近于直线降低,其幅度随蛋白水平增高而加大。肉鸡饲粮代谢能利用率在各蛋白水平均高于蛋鸡,而粗蛋白利用率除低蛋白饲粮外,其它水平肉鸡高于蛋鸡。公鸡粗蛋白质利用率高于母鸡,代谢能利用率母高于公,但限食后相反。根据代谢能进食量和沉积能推算的维持代谢能需要(MEm),品种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饲粮代谢能用于沉积的效率肉鸡高于蛋鸡,但尚未达显著水平(P>0.05)。注:粗蛋白利用率=体沉积蛋白质/食入粗蛋白×100% 代谢能利用率=体沉积能/食入代谢能×100%

    1985年03期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改进高寒地区猪舍结构的探讨——利用散热量建立适宜的温热环境

    周忠;魏孝;张润栋;孙显林;

    本文提出,引用双重小气候猪舍(Kennel accommodation)于高寒地区,在传统式猪舍的猪栏上,保温加盖,使之形成封闭式的猪窝,冬季利用猪散发的热量建立猪窝内的温热环境,可以克服寒冷的影响,收到明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2—16头体重35—85公斤育肥猪,同窝群养,每猪占地0.58—0.7平方米,窝内温热环境各项指标(包括冬季最冷时期)都保持在适宜水平。该文还提出,设计猪舍时,舍内计算温度的取值有大幅度降低的可能性。

    1985年03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肾上腺形态的年龄变化

    张心田;秦鹏春;杨庆章;

    对兰西民猪、红兴隆民猪、哈白猪、长白猪及三江猪共五个品种的猪进行了肾上腺形态年龄变化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腺的重量、长度、宽度、厚度及皮质各带的厚度大致随体重而增加。2.初生时皮质各带及髓质的组织结构与其他各期相比有明显不同。3.腺的宽度右侧明显大于左侧。4.腺的性别差异较小,仅30公斤时期,公的明显重于母的。5.腺的重量在各品种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长白猪优于其他各品种,哈白猪劣于其他各品种。其余三品种处于中位。6.髓质有两种实质细胞。7.明确了猪肾上腺球状带及网状带的结构特点。

    1985年03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的水合氯醛麻醉脑电图观察

    王林安;李树珊;栾树田;

    本文叙述了马的不同剂量水合氯醛静脉注射麻醉脑电图。水合氯醛剂量为4—6克/每100公斤体重,脑电图呈现a节律减弱;水合氯醛剂量为8克/每100公斤体重,脑电图呈现高波幅、长周期、混合型慢节律——δ节律,有时呈现典型睡眠波形——Sigma节律;水合氯醛剂量为12克/每100公斤体重,脑电图呈现节律好、波形规律、波幅较低慢节律——θ节律。水合氯醛麻醉脑电图能够成功地提供客观控制麻醉深度的指标。

    1985年03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后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反应

    刘忠贵;李景鹏;刘文周;孙宗禹;

    本文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雏鸡接种新城疫(ND)疫苗后的红细胞凝集抑制(Hi)抗体滴度和免疫保护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人工感染IBDV雏鸡一次接种ND疫苗后的Hi抗体滴度和免疫保护力,明显低于未感染IBDV的对照雏鸡;人工感染IBDV雏鸡二次接种ND疫苗后的Hi抗体滴度和免疫保护力,比一次接种ND疫苗时明显升高。

    1985年03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雏鸡抗新城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刘文周;孙宗禹;刘哲仁;

    对600余只新城疫疫苗免疫母鸡的子代和非免疫子代雏鸡做五批新城疫母源HI抗体滴度的检查,结果出现三种不同动态曲线:(1)出壳后母源HI抗体滴度最高(Log_2 3.45),以后伴随日龄的增长,滴度直线下降。(2)出壳后母源HI抗体滴度较低(Log_2 0.2),到9日龄出现高峰,以后下降。(3)出壳后血清内有一定滴度(Log_2 2.6),,并逐渐下降,3日后开始回升,至9日龄达最高峰,以后随日龄增加,抗体滴度衰减。HI母源抗体保持日数,最短是19日龄消失,最长28日龄消失。第一次雏鸡接种应根据血清HI抗体滴度而定。

    1985年03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低硒日粮对鸡生殖激素影响的研究——硒对孕酮和雌二醇的影响(第二报)

    康世良;李介人;张宏伟;

    1984年,用20只母鸡进行了硒(Se)对孕酮和雌二醇影响的研究。实验组饲喂含0.02ppm Se的低硒日粮。对照组饲喂含0.252ppmSe的补硒日粮。血液中和羽毛中硒含量随日粮中的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组间血硒和羽硒含量差异都非常显著(p<0.001)。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血浆中的孕酮和雌二醇的含量,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5;p>0.05)。由此,作者认为,硒对孕酮和雌二醇的分泌无显著影响。

    1985年03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仔猪实验性缺硒病两种血清酶活性的研究

    韩永达;(口戈)玛银增;

    该研究对实验性缺硒病仔猪检测了两种血清酶活性。结果表明,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血硒含量呈正相关(r=0.56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而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LDH_5活性却显著升高。

    1985年03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玉米冷害的关键期及生育不良型冷害

    余肇福;高妙贞;杨志伟;

    本文结果是利用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形成的垂直气温条件的差异,采取地理播种法和地理移栽法取得的。低温对玉米生育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积累过程。幼苗期低温处理,对抽穗、成熟和产量的影响甚小,随着处理期后延,减产逐渐加重,以灌浆期低温处理为最重。因此,低温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期是抽穗后的灌浆期。玉米早熟种从抽穗到成熟需要积温800℃,还需要≥20℃的高温日数20天以上,才能成熟良好。玉米冷害除了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三种类型外,还有生育不良型冷害。该类型特点是:苗期阶段低温,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但不延迟玉米的成熟。

    1985年03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三江平原黑朽土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霍云鹏;刘兴久;

    本文报道了三江平原黑朽土水分物理性质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黑朽土水分状况不良,土壤温度不易提高,土壤粘结性强,土壤膨胀性大。黑朽土不良水分物理性质是造成低产和不稳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放矢地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来改善黑朽土不良的水分物理性质。

    1985年03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影响蕃茄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及通径分析

    李景富;李鹏;

    本文通过对蕃茄主要性状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指出:单株结果数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最密切,且直接作用亦大(rg=0.5874,直接通径系数=1.4203);早期产量通过单株结果数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也很大(间接通径系数=0.8720);而单果重、株高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则较小(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98,0.1583)。因此,作者认为,在蕃茄丰产性育种中,主要根据单株结果数多少进行选择,同时也要考虑果实大小适当。此外,本文还对蕃茄早熟性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期产量与开花期早晚、果实变色期长短有明显的负相关(r=-0.756,r=-0.946),而与果实发育期呈正相关(r=0.424)。

    1985年03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茎尖组织培养瓶外生根试验

    李国英;吴绛云;韩东生;

    本文研究了黑穗醋栗组织培养幼苗试管外生根。剪取嫩梢,在温室内插入以蛭石为基质的瓦盆中,基质保持充分的湿度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在自然光照下培养。不用任何激素或任何化学调节剂,即可使生根率达90—97.8%,移植成活率在96%以上。

    1985年03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旋耕式水田中耕除草机的结构与技术参数的探讨

    杨广林;范蕴哲;

    本文结合SZD-6旋耕式水田中耕除草机的设计实践,介绍了为简化结构、减少动力消耗,在总体布置与具体结构设计上采取的相应措施,同时就旋耕除草滚的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1985年03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作业适时性损失的分析与计算及作业的适时性优化(一)

    李振卿;

    本文认为,作业的适时性损失由农艺、自然和作业过程等三部分适时性损失构成;可以适时性函数表征作业的适时性损失随作业的违期日数而变化的关系;非线性适时性函数可以分段线性化。本文还认为,作业的适时性函数可以作为计算作业的适时性损失及成本的依据。

    1985年03期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农机配备中适时作业期限合理延迟天数的确定方法

    曹锐;

    本文采用求极值的数学方法,分别考虑了一次、二次作物产量函数。提出了不同产量函数下适时作业期限合理延迟天数的确定方法。

    1985年03期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作物喷KH232PO4时示踪磷的吸收与运转规律

    王树禹;

    用0.5%浓度KH_2~(32)PO_4溶液喷施玉米、大豆、高粱和谷子等作物的叶片上,喷施2小时后吸收磷6—11%,三天后吸收42—50%。在作物生育后期喷KH_2(22)PO_4,二十天后测量果穗的放射性强度,果实来自根系的磷只占根外吸收的3%左右。根外磷成为果实磷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叶片喷磷后磷素营养运输的方向是双向运输,玉米、大豆主要表现向下隔叶运输;高粱、谷子主要是向上运输。

    1985年03期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物质添加剂中的钙

    王安;

    本文报告了用镧作抑制剂,改变燃烧器的角度,应用浓度直读,测定矿物质添加剂中钙的方法。本法简单、迅速、实用,其重复性和回收试验都较为满意。

    1985年03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