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陵;孟庆喜;杨庆凯;武天龙;赵淑文;
以东北和华北春大豆产区的11个野生大豆为材料,分析了蛋白含量与植株形态性状、荚部和籽粒性状等21个性状的相关,结果可以看出一个明显趋势:野生大豆的野生性状越典型的进化程度越低的野生大豆,其蛋白含量越高,即植株高大、分枝多、叶小、荚小、荚直、荚多、粒小、粒多的野生大豆蛋白含量高。以7个和蛋白含量相关显著或接近显著的性状对其与蛋白含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粒大小虽与蛋白含量负相关,但它的直接效应是正的,表明选大粒可能与选高蛋白不矛盾。指明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后代中,选择高蛋白材料,必须克服它与细茎、多分枝、小荚等不利连锁,加强蛋白含量的实际测定和直接选择,以选育结合栽培大豆直立、杆强不倒、主茎发达的特点和野生、半野生大豆的高蛋白含量特点的优良材料。
1986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杨庆凯;张瑞忠;马占峰;
本文以1983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5个试验点上进行的东农36号高产规范化栽培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和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或高度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和粒数与产量的正相关,都有分枝数的明显的间接作用,突出地看到分枝数在产量申的重要作用。
1986年01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辰仁;张敬荣;郑慧琴;庞士铨;
该试验结果表明,供水量与大豆产量明显相关,在开花至鼓粒期,土壤水量低于生育最适水分70%以下时,产量锐减。对不同供水量,大豆形态和生理上的反应是敏感的。在80%高水量下,产量和根冠比呈负相关,同平均荚数呈正相关。而在60%低水量下,产量主要和株高、脯氮酸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片茸毛数、水势、电导率等呈负相关。这些均可作为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其中株高、电导率尤为重要。
1986年01期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马多仓;沈昌蒲;宋武斌;
在低地草甸土上,改连年平翻为隔年间隔少耕深松,使耕层由14—16厘米加深到25—27厘米,局部打破犁底层,有降低土壤容重、改变土壤三相(固相、液相、气相)比例、提高土壤温度和增加土壤水分垂直渗透量的作用。这为粘重的草甸土和草甸白浆土上建立稻田高产稳产少耕轮耕体系提供了依据。
1986年01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岩;林桂范;陈魁卿;
经试验证明,大豆施肥有利于根瘤的形成和生长,并能提高根瘤固氮酶的活性和根瘤的固氮量。特别是在施磷肥的基础上再施以适量的氮钾肥,效果更为显著。除增加根瘤的数目和根瘤重量、提高根瘤的固氮活性外,还能延长根瘤的固氮时期,提高籽实的产量。
1986年01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祖容;崔成日;霍红;王越英;
本文研究了软枣猕猴桃育苗技术及原理。试验证明,利用软枣猕猴桃的绿枝扦插可以培育成苗,该技术适用于生产实践。初花期取材,扦插于烟囱灰基质的比幼果膨大期取材插于沙基质的成苗率高,平均为76.4%,后者为24.9%;枝条类型(营养枝和徒长枝)与生长素(NAA—Na)二因素对成苗率有显著影响,枝条部位(上、中、下)对成苗率无显著影响,100ppm NAA—Na处理的效果超过200ppm的及对照;透光度在50—60%(半遮荫)条件下可以保持育苗生根所需的湿度(90%)和温度(25—28℃);绿枝插条上保留部分叶片有利于冬芽萌发,插条发生不定根的部位是形成层带,不定根突起能突破韧皮部的纤维层,伸到皮层之外;不定根的发生与伤口处形成的愈伤组织无关。
1986年01期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向群;李英俊;崔成东;周恩;
本文作者从1983年开始进行黑豆酵母菌种的筛选工作。对已选出的十二株酵母菌进行多次驯养及生理实验,初步选育出四株发酵速度快、产酒度高、原果香味浓和酒香纯正的黑豆酵母菌株。
1986年01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殿金;许振英;
本项试验结果表明:1.民猪与哈白猪存在明显差异:标准组民猪头、蹄、骨骼、皮肤、肠系和肾周脂肪比例大于哈白猪;肌肉和皮下脂肪少于哈白猪。2.营养水平对试验猪增重、胴体组织及器官生长有明显影响:营养水平越低,则头、蹄、骨、肌肉、心和肝较早期发育部分、组织和器官所占比例越大。对胴长、胴宽、膘厚和脂肪后期发育部分、组织,则营养水平越低,各项指标和比例越小。3.民猪对低营养(贫乏饲养)比哈白猪似有较大耐受力:民猪低维组减重少于同水平的哈白猪;在饥饿情况下,民猪的蹄、骨、皮、肠系脂肪、肾周脂肪、胴长、胴宽、皮厚、眼肌面积、肺和脾比例大于同水平哈白猪。4.民猪低维组经饥饿与恢复营养处理,比维持和标准组多需14和20天左右弥补饥饿对发育造成的挫折。补偿期间,遭受饥饿影响的维持组和低维组试验猪,增长速度和利用饲料效率,均高于标准饲养的对照组。从饥饿到补偿全期的平均日增重,随营养水平下降而减少,利用饲料效率基本相同。
1986年01期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曲鸿章;张恒轩;石发庆;康世良;
实验对一日龄来航鸡饲喂低硒玉米—豆饼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混入维生素E(10毫克/公斤日粮),同时隔周肌肉注射维生素E(醋酸生育酚注射液,按30微克/10克体重;Ⅱ组,饲喂同样日粮,只混饲维生素E(同Ⅰ组);Ⅲ组,饲喂同样基础日粮,加0.2ppm硒(亚硒酸钠态),混入维生素E(同Ⅰ组)。剖检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雏鸡缺硒主要引起渗出性素质;肌组织变性、同质化和坏死;胰外分泌腺变性、坏死和网状纤维显露;淋巴器官坏死。不发生脑软化。非经口途径补充维生素E可在一定程度上推迟发病和缓解病情。
1986年01期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涛;解启英;王振隆;佟恒敏;高贵山;姜宝才;王洪淑;徐桂琴;
本文报告了氨苄青霉素在健康成年马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选用了合适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氨苄青霉素的药动学特点。计算出氨苄青霉素的药动学参数如下:消除半衰期(t(1/2)β),2.23±0.37(小时),吸收半衰期(t(1/2)Kα),0.15±0.09(小时),峰时(tp),0.46±0.23(小时),峰浓度(Cmax),8.19±1.13(μg/ml),有效血浆浓度维持时间Tcp(ther),4.54±1.46(小时)。还根据单剂量给药的参数值,推算出多剂量给药的参数。
1986年01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树森;沈美容;贺长玉;张晋栋;
本文论述了小型牵引垄作覆膜机设计的有关问题。其中,方案确定、机器配置、整形器、随垄装置及起落机构的设计,反映了该机的主要特点。
1986年01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景鹏;彭煜;
缺乏维生素E(VE)和微量元素硒(Se)都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日粮中补充适量的VE或Se使动物对抗原的反应能力加强,高剂量的VE刺激免疫反应增强,高浓度Se则引起机体中毒,抑制免疫功能。 VE和Se有协同作用,活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可能主要影响辅助性T细胞。二者共同作用的机制是使生物膜处于还原状态,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加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1986年01期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邢启妍;
嫩江地区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但无特有种,是周边植物区系成分相互交错的地带,以中生、中旱生植物占主要优势。草甸草原是该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全区植被类型可划分为3个植被型、13个群系、31个群丛。该地区草原面积较大,是我国最好的天然草场之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草原面积日益缩小,植被覆盖率下降,优良牧草减少,产草量逐年降低。本文就加强草原管理、防治草原退化提出若干建议,为实现草原畜牧业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1986年01期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君;
1980—1985年间,重点调查了帽儿山的蝶类,已鉴定出91种,隶属于7科、57属;其中有黑龙江省新分布种类38种,计粉蝶科2种、蛱蝶科17种、灰蝶科12种、眼蝶科4种及弄蝶科3种。文中记述各种学名、寄主,并对本省新记录分布种的发生概况参照文献作简单介绍。
1986年01期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于庆忠;焦殿鹏;孙宗禹;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强毒株,采用大剂量连续强化免疫的方法免疫产卵母鸡,获得了含有高效价抗新城疫抗体的鸡卵。在室温条件下,用硫酸葡聚糖钠沉淀的方法,从免疫鸡卵黄液内提取出高效价的、比较纯净的IgG。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提纯的卵黄IgG所制成的荧光抗体,对人工感染的鸡胚、鸡只和细胞培养物染色检查的结果表明,卵黄荧光抗体具有特异性强、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廉、保存期长而不改变染色性能等优点。因此,本试验所研创的荧光抗体制备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1986年01期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