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马铃薯倍性鉴定与2n配子材料筛选方法

    肖增宽;陈伊里;李景华;

    利用叶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中所含叶绿粒数与倍性的关系,鉴定倍性;用花粉粒大小鉴别有无2n配子与估算2n配子的频率是简便易行的方法。2n配子的频率,受遗传机制与环境条件共同制约。减数分裂末期Ⅱ,是否有二、三分体出现,是确定有无2n配子产生的最可靠的方法。以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2n配子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是测定2n配子材料受精能力及利用价值的必要手段。通过镜检发现,2n配子的形成,往往是综合作用的结果。马铃薯在正常减数分裂时,末期Ⅰ不形成二分体,第二次分裂仍在一个细胞内进行。这就为2n配子的形成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1986年02期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稻田少耕轮耕体系及其配套机具的研究(Ⅲ)——稻田少耕轮耕体系与水稻生育

    马多仓;沈昌蒲;宋武斌;

    稻田少耕轮耕体系研究,进行了两种耕作方法及其轮耕体系试验。第Ⅰ、Ⅱ报报道了这一体系的设计指导思想及其实测的经济效益和这一耕作体系对稻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本文则重点论述这一耕作体系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深翻深松和浅翻深松将耕作层由16厘米加深到21—29厘米,对水稻地上部及根系有良好的影响,并比对照区分别增产19.6%和11.9%。深翻深松的后效增产14.9%。由此肯定了稻田加深耕作层的必要性。但深翻深松的作业成本高于一般翻地,而且有推迟成熟的趋势。稻田间隔深松的耕作层加深至27厘米。由于它使肥沃土层位置不变,底土在原处熟化和控制适宜的透水性,导致水稻增产显著。其中间隔35厘米深松比翻地增产12.8%,而间隔70厘米深松增产不明显。间隔35厘米深松与耙茬轮耕后增产12.6%,作业成本比翻地降低50%以上。由此肯定了稻田间隔深松的少耕轮耕体系,并为研制水旱兼用的旋耕深松机提供了设计根据。

    1986年02期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黑穗醋栗雌雄配子体的发育

    桂明珠;谭余;王慧生;

    在观察花芽分化的基础上,作者对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 的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作了详细观察:1.小孢子发生属同时型,呈四面体形排列。花药开裂时,花粉为2—细胞型。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见成熟花粉囊内存在着大量乌氏体颗粒;2.雌配子体发育属单孢子胚囊、蓼型。合点端具有“帽”状的承珠盘;3.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程有明显的差异:小孢子与雄配子体发生较早,持续时间较长;而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生较迟,但发育较快,二者在开花前均完成发育。

    1986年02期 13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鸡霍乱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学分型的研究(第一报)

    李昌仁;刘宝全;师守信;张颖;

    本文报道了由我省部分县病死鸡中分离的47株鸡霍乱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报道了利用国际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株,按照郭大和等修改的Carter的间接血凝鉴定荚膜法和Namioka的试管凝集菌体分型法进行血清学分型工作。结果表明,39株为A群,8株未定群,菌体血清型均为05。因而总的血清型:39株为5:A,8株为5:一。

    1986年02期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二次旋转设计及优化方法探索稻谷的烘干工艺

    张印璞;余友泰;

    本研究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描述稻谷横流循环烘干系统工艺性能指标的数学模型,并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以寻求不同原始水分下稻谷横流循环烘干工艺最佳参数。

    1986年02期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变质量力学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

    乔永芬;

    本文建立变质量力学系统的T.R.Kane方程,由此导出变质量完整系统和非完整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

    1986年02期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联农业经济剖析

    戴谟安;

    本文纵观最近二十五年以来苏联农业的发展变化,着重分析八十年代苏联农业停滞不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求的内在原因,以期加深对苏联农业的认识。

    1986年02期 158-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奶牛育种资料的电脑管理

    王义通;

    本文论述了用APPLE—Ⅱ型微型电子计算机对一个奶牛场的中国黑白花奶牛的育种资料进行管理的做法和结果。该项工作以一个有650头成母牛的奶牛育种场的全部育种资料为数据来源,完成了一个容量为2600头母牛的奶牛育种资料电脑管理系统的设计、研制和调试。现已写入育种资料40万个数据,并编制了相应的系统管理程序和一组功能较强的实用程序。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地管理育种资料的目的。其结果可以供该场现场利用。文章还就畜禽育种资料电脑管理有关问题作了若干理论分析,提出一些看法。

    1986年02期 16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硒营养对仔猪某些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孙先忠;史言;

    应用42头仔猪进行了低硒营养对仔猪某些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仔猪组织含硒量和含硒酶(Se GSH-px)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C1或P<0.05)。被检免疫器官的含硒量和舍硒酶活性之间呈正相关,低硒饲养时两者同步降低。与对照仔猪比较,实验组仔猪外周血酸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ANAE~+]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该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能力显著降低(P<0.05或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实验组仔猪被检免疫器官发生营养不良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组织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坏死,淋巴细胞空泡形成和核崩解或核溶解。

    1986年02期 174-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应用鸡新城疫卵黄荧光抗体对非典型病例的诊断

    于庆忠;焦殿鹏;孙宗禹;

    本试验在用自制的新城疫卵黄荧光抗体对人工感染病例检查获得满意的基础上,对新城疫自然病例,特别是非典型病例以及对接种疫苗鸡的含毒期,应用新城疫卵黄荧光抗体进行了诊断和研究。结果表明,卵黄荧光抗体诊断法可100%检出新城疫病鸡;鸡只接种Ⅳ系疫苗后8天内,接种Ⅰ系疫苗后15天内体组织中含毒。应用卵黄荧光抗体诊断比其它新城疫诊断法快速、准确、简便易行,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1986年02期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几个内分泌性状的表型与遗传特点

    刘明孚;

    实验测定了哈尔滨白猪(简称哈白猪)56日龄经兽用排卵素二号处理后的外周血清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的含量;测定了哈白猪、杜洛克猪及杜哈杂种猪4月龄、5月龄和6月龄外周血清孕酮含量;分析了这些内分泌性状、生长发育性状、酮体性状和繁殖性状的表型与遗传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测内分泌性状表现为中等或低于中等的遗传力(0.1055—0.3363);所测内分泌性状的遗传模型和生统模型为近似累积模型;4月龄外周血清孕酮含量与6月龄背膘厚之间表现为较强的遗传正相关(0.7932);4月龄和5月龄外周血清孕酮含量的遗传特点不同于6月龄外周血清孕酮含量的遗传特点,其原因可能与基因开放的顺序有关。

    1986年02期 18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确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追索真正的优化点

    孙秀芝;

    本文采用理论与试验结合的方法,就怎样得出正确数学模型,追索真正优化点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讨。分析得出:单纯用t检验,不能完全反映各参数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回归方程的有效范围根据试验条件的不同,绕理论值上下波动;回归模型的理论检验合格,不一定代表模型与实际拟合得很好;可以采用试验追索法,找出真正优化点。

    1986年02期 199-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仔猪缺硒病肌电图试验观察

    王林安;

    作者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描记实验性仔猪缺硒病例17头。试验表明,患缺硒病仔猪与健康仔猪肌电图波幅、频率平均值t值测定,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果提示,肌电图描记,有可能作为仔猪缺硒病时骨骼肌肌病临床诊断的一项客观指标。

    1986年02期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实验性缺硒病仔猪心电图描记

    王书林;丁文权;张恒轩;

    本实验对实验性缺硒病仔猪进行了九个导联(LI、Ⅱ、Ⅲ、avR、avL、avF、Va、Vb及A—B)的心电图描记。结果表明,实验组仔猪表现出100%心动过速,80%心律紊乱(窦性不齐、室性期前收缩及房室性传导阻滞),P、QRS和T波低电压及50%avL导联S—T段向下偏移。上述心电图的异常变化是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的结果,故可作为诊断本病的亚临床症状指标。

    1986年02期 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饲料和粪样中所添加的微量铬

    王安;

    以KHSO_4为抑制剂,在微富燃焰状态下,测定饲料和粪样中所添加的微量铬,测值变异系数为0.95—1.49%,方法回收率为94.8—105.6%。

    1986年02期 22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作物喷磷后根系分泌磷量及再利用率测定

    王树禹;刘大森;

    作者采用放射性核素~(32)P示踪法,测定了玉米、大豆和茄子喷磷后根系分泌磷量及分泌磷重新被作物利用的量;计算了根系磷的分泌率和再利用率。

    1986年02期 22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