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伦县农业现代化综合试验课题组;
本文报道,东北农学院以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通过植物生产技术体系和动物生产技术体系的试验研农与推广,使保卫村从单一经农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农林牧综合发展的生产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在广大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走上农业良性循环的轨道,提供了宝贵经验。
1986年03期 225-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继本;田岚;
该项试验研究,明确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根、豆、牧草和林木优良品种,总结出了粮豆作物平均亩产200公斤的规范化栽培经验,为农林牧的发展和进一步开展农林牧优化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86年03期 24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继本;
该项研究力图变单一经营的生产模式为综合发展的生产模式,并用整体观点和系统工程理论及现代综合科学技术建立农牧结合、用地养地平衡的耕作制度。试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只有明确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才能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1986年03期 248-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能展;梁荣欣;
本文通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面积田间试验与平行气象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松嫩平原北部地区的气象条件(包括太阳辐射、气温、降水)与当地主栽作物玉米、大豆、小麦、甜菜的生长发育及群体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1.当地光能资源潜力较大,热量条件是主要限制因子,自然降水量是影响因子。2.玉米对当地光、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最高,大豆和甜菜次之,小麦略差。3.但就气候生态适应性而言,以大豆表现最佳,甜菜次之,小麦和玉米略差。
1986年03期 258-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景融;董德显;
该项研究的目的是对保卫村土地资源的农林牧适宜性做出评价。利用了地理基础和系列专用图件(土壤图、植被图、地形图等),把该村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一并反映出来。土地综合评价采用计算机专用程序,提高了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本项成果可为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1986年03期 27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岚;孙继本;
该研究以小区试验取得的数据指导大田大豆生产,使保卫村1979—1984六年大豆平均产量1723.5kg/ha,比前六年(1973—1978年)产量提高16.6%,同时取得回归方程。试验还探讨了达到2250kg/ha的栽培方法,并初步掌握了栽培技术对大豆产量、质量的影响,了解了油分、蛋白质、蛋氨酸、胱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与产量相关的程度。
1986年03期 286-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索志林;戴谟安;
本文通过对保卫村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和农村产业结构变革的分析,探讨我省松嫩平原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向,为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必要的经济效益分析,并就如何发挥农业生产总体功能的作用,使我省农村(主要是粮食主产区)经济获得适度的发展速度和最佳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扼要的论证。
1986年03期 294-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崔敬才;
本文报道了在保卫村开展大量开发性研究,发展了以奶牛为中心的牧业生产,形成了奶牛饲养管理体系、饲料生产体系、奶牛繁殖体系和畜病防治体系,取得显著整体效益的研究情况。
1986年03期 302-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敬才;
本文提出了在奶牛的选购、饲养管理、繁殖、饲料供应及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并介绍了适合各种年龄奶牛的日粮实例。
1986年03期 312-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学田;
本文提出用目前农村应用最普遍的12马力小型柴油机为动力,驱动8千瓦三相同步发电机,组成发电机组并联运行,解决无电或国电供应不足的农村用电问题,提出以粮食饲料加工、照明、供水等三方面一年的总用电量为一个村屯的最基本用电量,以它为确定发电机组数量的依据,同时提出对其综合利用的措施,为充分利用农村小型动力,发展工副业生产,为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的迫切需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986年03期 319-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广林;佟光霁;
本文从海伦县东风乡保卫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为依据,就粮食生产专业户的适宜经营规模进行了动态研究,给出了三个时段五种发展模式下的不同经营规模的总收益和2000年前保卫村适宜经营规模的大小,从而为正确制订专业户的经营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
1986年03期 329-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琳;李智广;
该项研究为保卫村整个经济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应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对六种作物进行了预测,并对这种方法的理论也进行了分析。为了比较,同时采用统计模拟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随机的天气因素和生产发展的影响。本文给出了两种方法的1985、1990和2000年的结果,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前者比后者给出较高的产量,但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后者比较保守,但具有充分的根据,最终用特尔菲法请专家对系统分析结果作决策。
1986年03期 342-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广林;余友泰;李智广;程跃;
本文以海伦县东风乡保卫村为研究对象,以系统论为指导,分析了现系统的基本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通过模型化研究和电子计算机仿真技术,就保卫村1985—2000年的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多目标、多方案的动态研究,从而为正确指导保卫村的发展提供了数量化的科学依据。
1986年03期 35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