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黑穗醋栗主要栽培品种的半致死低温与抗冻性

    高庆玉,杨国慧

    通过对休眠期间黑穗醋栗枝条的冷冻处理,发现冷冻温度与细胞伤害率呈“S”型曲线相关,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Logistic方程拐点确定的半致死低温可以代表黑穗醋栗的抗冻性,并可比较品种之间的抗冻性差别,这与田间调查结果相吻合,但半致死低温在不同时期是变化的,所以只能代表取样当时的抗冻能力。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南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物学特性初探

    张俊华,贾文香,刘学敏,文景芝,张明厚,周进华

    以南瓜疫病菌株PC-1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同,菌丝在葫萝卜琼脂(CA)培养基上生长要好于燕麦片琼脂(OMA)培养基。孢子囊的产生需要有水分,同时也受温度、光照、培养基及菌龄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孢子囊产生的速度加快且数量多,光照有利于孢子囊的产生,10℃以下无论有无光照均不产生孢子囊。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香猪采食前后胃液分泌与血浆胃泌素浓度的变化

    刘皙洁,刘丽梅,崔丽,范明普,郝艳红,崔雪霏

    在装置长久性隔离小胃和临时性颈静脉插管的香猪试验发现,动物在早晨饲喂前小胃胃液分泌量极少,甚至没有。饲喂后小胃胃液分泌量骤然升高,约3h达到高峰。进食前胃液酸度很低,甚至可达pH66。进食后胃液酸度显著升高,pH在19左右。游离酸含量比结合酸高3倍,同时胃蛋白酶活性明显增强,可维持5~6h。血浆胃泌素水平正常变动范围在167±785pg/ml,并受进食的影响,进食后1,3h均出现高峰。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泛酸对种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邹晓庭,金亚颖,金林芳,龚冬仙

    选用2400羽艾维菌父母代种母鸡分4组,饲喂不同水平的泛酸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50,100,150mg·kg-1日粮,在夏季进行为期60d的饲养试验,研究炎热季节泛酸对种母鸡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时泛酸提高种母鸡的产蛋量(P<001)、蛋重(P<005)和采食量(P<005)泛酸具有改进蛋品质的作用,提高浓蛋白高度、哈夫单位(P<001),促进蛋黄的合成(P<005),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P<001),增加蛋壳的厚度和强度(P<005);泛酸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P<005),对降低胚胎后期死亡率有明显的作用。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非完整系统相对论性的新型运动方程

    马云鹏,乔永芬,岳庆文

    导出一阶非完整系统相对论性的新型运动方程。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XQ-7型驱动式中耕除草复式作业机

    张惠友,侯书林,董欣,杨树森,郑树舟

    介绍了所设计的驱动式中耕除草复式作业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经试验测试,该机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作业适应性强,各项作业性能指标完全满足农艺要求。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计数资料参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敖长林,杨运清

    根据多项分布,在大样本条件下,通过构造T统计量,实现了计数资料参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现行的百分率t(u)检验只是该检验方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连作大豆的抗逆性

    刘元英,罗盛国,赵久明,李云辉,田忠艳

    报道了石灰性黑钙土上抗孢囊线虫品种(抗2)和非抗线虫品种(合丰25)在连作胁迫下大豆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1995~1996两年的田间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抗2品种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大豆叶片中GSH-Px活性增强,差异达到极显著F=1524,说明该品种对连作障碍有较强的抵卸能力,连作使大豆产量降低706%~2075%;而合丰25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大豆叶片中GSH-px活性降低,品种对连作障碍的抗性较弱,连作使大豆产量降低1691%~6826%。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玉米灌浆后期百粒重变化的品种间差异分析

    金益,张永林,王振华,孙朝杰

    采用回归异质性测验法分析了黑龙江省8个玉米杂交种抽丝后30~60d期间百粒重的变化。结果表明,此期间早熟和晚熟杂交种百粒重变化的回归系数差异显著,因而平均灌浆速率也有显著差异。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0 ]
  • 长期培肥定位试验耗竭阶段各培肥物质对土壤有机质持续效应的研究

    孙聪姝,王宏燕,王兆荣,侯中田,金明花

    试验采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从1986~1994年在代表松嫩平原黑土区的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地内进行了以农肥、化肥、秸秆、绿肥等培肥物质为试验因素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为培肥阶段,到1992年结束。后一阶段为耗竭阶段,主要观测各培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持续效应及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耗竭阶段农肥、化肥、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产量的数学模型。随着耗竭试验的继续,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在农肥、秸秆、化肥三因素,以农肥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最大,秸秆次之,化肥最差。从每两个培肥物质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看,化肥和农肥、秸秆之间无明显的正交互作用。而秸秆和农肥间有较明显的正交互作用,说明了在农业生产中二者可互相代替,同样可以达到培肥的目的。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钾对亚麻纤维产量和品质影响机理初探

    李彩凤,李明,王克荣

    对钾影响亚麻纤维产质量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探讨,研究显示钾能够影响亚麻的光合作用,对光和势、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在不同生育时期都有不同的影响,以快速生长期到现蕾开花期影响最大;钾能够提高与亚麻产质量相关的酶活性;影响亚麻的干物质积累,改善亚麻的纤维产质量构成因素;增加植株高度、工艺长度和单株重,尤其对出麻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生产中应重视钾肥的施用,但要避免过量,从实验结果来看,在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上,以施钾225kg·hm-2较适宜。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钛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赵久明,戴建军

    试验在大豆初花期用20mg·L-1柠檬酸钛喷施植株,在盛花期和结荚期对大豆株高、干物重及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固氮强度进行测定,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收获后大豆籽粒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经化学分析,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也比对照显著提高。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无性系植物分株间的生理整合作用

    胡宝忠,刘娣

    研究了白三叶无性系植物种群,在相互连接的分株之间生理上相互依存的程度。结果显示子代在生理上取决于母株资源的转移,这一依赖性随时间而下降。相互连接的分株,一部分被遮荫至10%,而照光分株光合速率明显增加。光被限制期间,分株将重新整合,遮荫分株无性系中由其它分株提供同化物。在子代匍匐茎数目和长度上有一个权衡。当资源受限制时,产生极少较长的子代匍匐茎,结果提高了子代能够占据更有利条件的可能性。在分株之间,生理整合作用降低了子代建立所面临的危险,使同源分株在资源的可利用能力上整合到一个局部的异质环境,增加同源分株间的竞争能力,缓冲所面对的局部微生境的选择。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细胞壁糖蛋白与大豆灰斑病抗性关系的研究

    弭忠祥,胡宝忠,陈绍江

    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大豆灰斑病抗、感品种在受到病菌侵害时,大豆叶片细胞壁糖蛋白的变化进行了观察。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糖蛋白在细胞壁表面的积累,均呈现由薄到厚最终大部分的脱落这一有规律的变化。在抗病品种中糖蛋白在细胞壁表面的积累,较感病品种更为显著,菌丝侵染点周围的糖蛋白有成团聚增现象,形成凝固的团状,当细胞受到较严重损害时,糖蛋白呈块状的脱落于细胞间隙。而在感病品种中糖蛋白多呈现出絮状,常在病菌侵染的初期从细胞壁的表面脱落,此时细胞器大都完好。这一现象表明细胞壁表面糖蛋白的变化与大豆灰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在抗病品种中它的抗性作用更加明显。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防御素研究进展

    李景鹏,何成强

    防御素主要是由嗜中性粒细胞产生的一类富含精氨酸的阳离子多肽,除有广泛的杀伤微生物活性外,还可能有趋化、调理、引起过敏及抑制甾醇激素分泌等活性。本文扼要介绍了防御素的分布、纯化、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理,为防御素研制奠定基础。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抗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作物

    向文胜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抗除草剂作物新品种、近年来研究发展迅速。草甘膦因其具有最优秀的除草剂特性而成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研究的首选对象,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已培育成功并大面积种植。将抗性基因导入油菜、烟草、番茄、棉花、玉米等作物也获得了表达。本文对草甘膦的作用靶标酶———EPSP合酶的发现,抗草甘膦突变的EPSP合酶基因及变异的EPSP合酶抗性特点,及其将快速催化草甘膦代谢成无毒产物的酶的基因导入植物,而获得抗草甘膦作物研究作了概况综述。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山核桃仁油中未知成分分析

    肖振平,张成路,李冬梅,潘求真

    山核桃仁油中未知成分分析肖振平张成路(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基础部158308李冬梅潘求真(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THEANALYSESOFUNKNOWNCOMPOUNDSINPECANOILXiaoZhenp...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豆蛋白水解物的乳酸发酵促进作用

    赵新淮,关瑞,孙慧光,许丽,刘居超

    大豆蛋白水解物的乳酸发酵促进作用赵新淮关瑞孙慧光许丽刘居超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哈尔滨150030)THEACCELERATINGEFFECTSOFSOYPROTEINHYDROLYSATESONLACTICFERMENTATIONZhaoXi...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