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育成牛不同铜源的生物利用率研究

    韩博,史言,王伟,祝伟东,史宁花,刘维华,梁俭,马继东

    将56头13~18月龄育成牛随机分成7组,每组8头,第1组不添加铜作对照组,第2,3,4组日粮分别添加5,15和25mg·kg-1硫酸铜,第5,6,7组日粮分别添加5,15和25mg·kg-1蛋氨酸铜,于试验的0,5,20和40d分别采集日粮,牛毛和血液进行铜,血浆铜蓝蛋白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试。观察两种铜源的立刻效应(5d)和长远效应(40d),找出干旱地带奶牛添加不同铜源的最佳地方化标准,并比较两者的生物学利用率。结果表明,育成牛日粮铜为4.67mg·kg-1,牛毛铜为6.46mg·kg-1,全血铜为0.5987mg·kg-1,均低于NRC标准,说明试验牛处于缺铜状态。试验的第5d。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5和25mg·kg-1硫酸铜组,5mg·kg-1蛋氨酸铜组与本底值差异显著(P<005),15和25mg·kg-1蛋氨酸铜组与本低值差异极显著(P<0.01)。第20d蛋氨酸铜各剂量组全血铜测值上升幅度大,但组间差异不显著,与其相应的本底值和对照组值差异也不显著,第40d测值与第20d一样。血浆铜蓝蛋白第20~40d时除对照组和5mg·kg-1硫酸铜组与其相应的本底值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对vAMV感染雏鸡SOD活性的影响

    迟玉杰,李庆章,于洪祥

    3日龄肉用AA雏鸡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人工感染后,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B)发病率86.70%、死亡率70.00%,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及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健康雏鸡相比,T-SOD和Mn-SOD活性于10日龄时明显升高(P<0.01)、于17日龄后则显著降低(P<0.05,P<0.01),而Cu,Zn-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vAMV感染雏鸡注射香菇多糖或黄芪多糖,AMB发病率67.50%或64.10%、死亡率55.00%或51.30%,同感染组相比,感染/香菇组的T-SOD、Mn-SOD及Cu,Zn-SOD活性初期显著降低(P<0.05,P<0.01),中后期无显著变化(P>0.05);感染/黄芪组的T-SOD、Mn-SOD活性初期显著降低(P<0.05),中后期明显高于感染组(P<0.05,P<0.01),而Cu,Zn-SOD活性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的促抗过氧化能力中后期优于香菇多糖。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鸡体内LPO含量的影响

    郝艳红,李庆章,魏平

    研究对1日龄雏鸡注射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后的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和性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注射后7,28,42日龄雏鸡与健康对照雏鸡比较LPO含量降低或显著降低(P>005,P<005),提示两种多糖均有抑制LPO产生的作用,其中黄芪多糖的生物效应优于香菇多糖。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利用硅藻土脱色对滴定法测Vc的影响

    于国平,冯一兵,周文涛,郭绍清,张丹华,范薇,李莹

    实验可知,在用2,6-二氯靛酚法滴定测Vc时,以一定量的硅藻土处理果蔬Vc待测液,会产生脱色效果,并得出脱色效果最佳时的硅藻土的使用量。同时也表明,只要采用硅藻土处理,无论脱色效果是否彻底,都会给测定结果带来显著性的误差。对2,6-二氯靛酚与Vc速测片两种测Vc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学的检验,结果表明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亚麻微生物脱胶技术的研究 Ⅲ.脱胶菌株适宜生长繁殖条件的测试

    王立群,关凤芝,王玉富,张福修,乔广君,果瑞平,宣世伟

    对两脱胶菌株Ke34及Le10的生长繁殖条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它们的适宜扩繁培养基以豆饼粉培养基为最佳、其次为麦芙皮培养基,其中豆饼粉的含量以3%为宜;最适培养温度为35~40℃之间;最适pH值为70(中性);但是,以3%的豆饼粉培养基,pH值取其自然,培养效果也很理想。在优选各项测试的条件下,测定它们的生长曲线,并结合涂片镜检观察菌体变化,最终确定两脱胶菌株Ke34及Le10,以3%的豆饼粉为扩繁培养基、pH值70或取其自然,在有氧的条件,培养16~24h即为接种沤麻脱胶的最佳时间。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去叶对白三叶无性系植物种群的影响

    胡宝忠,刘大森,孙彦坤

    在无性系植物中,通过分株去叶阻止光合同化物的运输,从而影响后来新产生部分的生长。本文研究了白三叶在结构水平被干扰所产生的反应,这个反应是通过母匍匐茎和分枝的去叶决定的。所有的去叶处理与对照组相比,总生物量明显降低影响了无性系的干重。具简单结构的白三叶母株与分枝的干重,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明显差异。具复杂结构的白三叶,母株干重,彼此间差异不显著,而分枝干重,彼此之间有显著差异。说明新匍匐茎的产生与生物量紧密相关。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北五味子复合保健饮料研制初报

    陈雅君,李英俊,陆世光

    研究以北五味子、山葡萄、大枣、枸杞子为原料,采用果胶酶分解,微孔过滤、物理降酸等工艺加工成果汁,辅以蜂蜜、蛋白糖增甜,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配方,制成色、香、味俱佳的天然保健饮料。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向文胜,肖振平,赵长山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近十余年研究迅速,就其主要研究方面作了概述。1Bar基因及pat基因转入作物,可获得抗草丁膦烟草、番茄、小麦、水稻等;2多种植物的EPSP合成酶基因可产生抗草甘膦的突变,现Monsoto公司商品化的抗草甘膦大豆基因来源于CP4EPS会成酶基因,一些氧化、代谢酶可将草甘膦快速成无毒化合物而将这些酶基因转入作物,是获得抗草甘膦的另一余径;3植物ALS酶基因突变及酶量的过量产生,是产生抗磺酰脲及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主要原因;4土壤中一微生物的硝酸酶bxn基因,是溴苯腈的抗性基因;5植物psb基因多点突变、均可产生抗阿特拉津作物;6一些细胞色素P450及卤素酶等快速代谢除草剂,从而利用此类酶基因获得抗除草剂作物;7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生物技术也是获得抗除草剂作物的重要手段。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0 ]
  • 普通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杂交后代籽粒性状的表现及其遗传分析

    李新海,王振华,黄苏玲,王云生,王殊华

    利用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5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按Grifing方法4模式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杂交F1代籽粒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效应。从平均值看,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籽粒密度、百粒重和穗粒重性状上普遍为高,而籽粒含水量较低。普通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杂交F1代籽粒性状介于中间,但明显偏向普通玉米。以硬质粒普通玉米作亲本可以改良高赖氨酸玉米籽粒的缺陷。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在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有很大差异,同一籽粒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有很大差异。籽粒密度和籽粒含水量在遗传上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和百粒重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的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血缘关系的研究 Ⅰ.70年代以前主要小麦品种的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的研究

    张延滨,祁适雨,肖志敏,辛文利

    利用SDS-PAGE分析了黑龙江省70年代以前推广种植的63个主要小麦品种的HMW麦谷蛋白亚基。根据Payne等人的方法,计算了其Glu-1品质得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50年代以前(包括50年代)推广种植的22个小麦品种,其Glu-1的平均分数为8.05分;60年代推广的15个品种,其Glu-1的平均数为8.03分;70年代推广的26个品种,其Glu-1的平均分数为7.35分。本文分析了这一结果的成因,讨论了我省小麦育种的策略和方法。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外源质粒对根瘤菌共生性的影响

    李孱,白景华,向文胜,李威

    研究了接受外源质粒pJP4的根瘤菌对豆科植物的共生性、固氮能力和根瘤结构的影响,以及质粒pJP4引入根瘤菌后的表达。结果表明,接受了外源质粒pJP4的根瘤菌保持了根瘤菌的共生性状、乙炔、还原酶活性,所形成的根瘤结构与亲本株没有明显差别;质粒pJP4引入根瘤菌后,2.4-D的降解功能未得到表达。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犬低温体外循环手术及其灌注管理的试验研究

    祁克宗,王林安,疏元善

    试验应用现代体外循环技术,实施完全心肺转流的低温体外循环,首次在我国兽医临床建立了28只犬低温体外循环实验模型。探索适用于小动物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手术操作、心脏停搏与复苏、体外循环灌注管理的技术方法。研究表明,选择右侧第4肋间进胸,从右心房施行前后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根部置供血管是简便易行的手术通路。采用部分晶体液与全血作预冲液,体外转流维持中度血液稀释(平均2368±327%),最低温度控制26℃左右(平均2614±077℃),血流复温至36℃左右(平均3597±068)开放升主动脉,转流中灌注压维持50~90mmHg(平均72±13mmHg),灌注流量80~100mL·kg-1·min范围,是低温体外循环下开展犬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采用冷晶与冷温血停搏液不同灌注。结果显示,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最高,并且复跳迅速,心搏有力,正性肌力药应用剂量小,复跳后辅助循环时间明显低于冷晶停搏液灌注组(P<005)。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鸡T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李一经,刘宝全,李海滨,杨庆霞,曹殿军,卢景良

    以鸡胸腺细胞免疫BLAB/c小鼠,进行细胞融合,获得了15株杂交瘤克隆株,其中有5株(1B6、1C5、3E4、9H6、5E10)杂交瘤克隆抗体(McAbs)只对鸡胸腺细胞和外周血T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WcsternBlot分析表明,这组McAbs反应的膜抗原分子量为60~65KD,该抗原分布于633~724%的胸腺细胞、173%~245%的脾细胞,23%~27%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而法氏襄细胞的反应性不超过13%。以此McAbs作诊断试剂,对禽类T细胞分离、纯化及T细胞亚类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转发模块在电力调度远动系统中的应用

    曹克忠

    叙述了在电网监控及远动系统中转发模块的设计,介绍了转发模块的作用及硬件和软件的构成,以及如何实现传送电网数据和各种控制命令。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牧结合生态系统管理程序

    冷志杰,赵洁,葛家麒,徐中儒

    介绍了采用C语言以弹出式菜单的人机对话方式研制的玉米连作带或玉米、大豆三区轮作带与奶牛养殖相结合的农牧结合生态系统管理程序,阐明了程序的功能和实现,以及实现的重点和解决方法,并给出一个计算实例。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刘东民,逯波,邹乃飞,侯树涛

    阐明了建立水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概述了系统的组成,着重完成了系统信息提取部分的设计,归纳了该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碱性蛋白酶水解猪血细胞最优反应条件的研究

    孟祥晨,杨同舟,赵新淮

    研究旨在确立碱性蛋白酶水解猪血细胞的最优反应条件。采用二次旋转正交回归设计,建立了pH值、温度(T)、酶—底物浓度比(〔E〕/〔S〕)三个因素对水解蛋白收率影响的回归模型。通过分析,确定最优水解条件为:pH=821,〔E〕/〔S〕=4%,最后,在此最优水解条件下,确定出最佳水解时间t=90min。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