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转Bt基因玉米的应用效果分析

    金益,王振华,马文荣,李伟玲,周广旭

    分析了对美国 Monsanto公司提供的转 Bt基因玉米及其近等基因品系进行的接种亚洲玉米螟试验。结果表明 ,在黑龙江省转 Bt基因玉米品系在心叶期和穗期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明显高于其近等基因品系 ,但在籽粒产量上无明显优势。

    2000年04期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不同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李荣田,崔成焕,秋太权

    选用 11个黑龙江省目前典型高产品种和新近育成的超高产有望品系 ,在哈尔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 ,研究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影响。结果表明 ,依据 Sasahara划分穗型方法 ,供试品种可分为中位、偏下位和下位优势穗型等 3种类型。上部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的结实率 >中部 >下部 ,但二次枝梗粒结实率存在整穗性。只有上、中、下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的品种 ,整穗结实率才能高。未发现 Sasahara氏穗型和结实率高低间的关系。一定着粒密度范围内 ,着粒密度越稀 ,结实率越高。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上、中、下穗轴节位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着粒密度偏稀、穗层位置偏下等穗部性状

    2000年04期 318-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粳稻亲本选配与杂种后代遗传变异分析

    金正勋,秋太权,孙艳丽,金学泳

    利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 6个粳稻品种 ,以 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4配制 15个杂交组合 ,对亲本选配与 F2 、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变异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组合的 F2 、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与亲本平均值差异不大 ,中亲值与 F2 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间相关不显著 ,而与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F2 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与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间以及 F2 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方差与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方差之间相关均不显著 ;15个组合 F2 及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均呈单峰分布 ,并出现超亲变异 ,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低直链淀粉含量粳稻品种间无主效基因的差异 ,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主要受微效多基因的控制

    2000年04期 326-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井灌水稻晒水池及灌水渠道增温作用的研究

    龚振平,马秀峰,乔栋,车奎植,祖伟

    试验初步探讨了井灌水稻晒水池及灌水渠道的增温作用 :晒水池的增温作用与其面积密切相关 ,面积越大增温效果越明显 ,晒水池中约 1/ 3的面积对于增温作用较大 ;灌水渠道也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渠道越长增温作用越强 ,但断面流量大影响增温效果 ;晒水池、渠道的增温动态与气温变化规律相一致 ,白天的增温作用明显大于夜间

    2000年04期 33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早甘蓝杂种一代品种性状灰色多维综合评估

    王超,侯丽,吴世昌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 ,采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 ,对甘蓝 8个杂种一代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估。构建一个参考品种 ,分别计算出各供试品种与其的关联系数 ,其中 2 0 0 8和 2 0 0 5两个品种都比较接近参考品种 ,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2000年04期 337-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四株昆虫细胞系对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敏感性的测定

    于洪春,王晓云,李国勋

    用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 Mythimna separata Polyhedrosis Virus,Ms NPV)感染粘虫的NEAU- Ms- 94 7311和 NEAU- Ms- 94 10 15,草地夜蛾的 IPL B- SF- 2 1AE,八字地老虎的 Xc730 E四株昆虫细胞系。试验结果表明 ,异源的 IPL B- SF- 2 1AE和 Xc730 E细胞均不能被 Ms NPV感染 ,同源的 NEAU- Ms- 94 7311和 NEAU- Ms- 94 10 15细胞对 Ms NPV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前者在接种病毒后 10 d感染率平均达 39.51% ,形成多角体数目为 2 6.14PIBs/感染细胞 ,而后者被感染的细胞数极少

    2000年04期 34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哈尔滨市黑光灯下蛾类种类调查

    裴海英,于洪春,谭贵忠,陈士军

    自 198 0~ 199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院内进行黑光灯下蛾类 (鳞翅目 )调查 ,已鉴定出 2 11种 ,隶属于 2 1科。其中有黑龙江新分布种类 18种 ,文中记述各种学名

    2000年04期 346-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污水复合式生物处理系统中填料形式对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影响

    张宝杰,乔英杰,曲艳玲,都时禹,张颖,都昌杰

    复合式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悬浮生长微生物和附着生长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去除污水中污染物 ,该法处理效率高 ,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优点。采用两种不同的填料形式考察并分析了复合式生物处理系统中填料形式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 ,总氮及氨氮等处理效果的影响 ,为研究完善这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奠定了基础

    2000年04期 352-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大白菜黑斑病芸薹链格孢鉴别寄主筛选的研究

    李柱刚,崔崇士,张耀伟

    采用黑龙江省各地的大白菜黑斑病芸薹链格孢 ( Alternaria brassicae ( Berk.) Sacca.) 2 2个单孢菌株 ,对国内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大白菜、萝卜、甘蓝、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品种 (其中含自交系和杂种一代 )共 51份进行苗期接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 ,各品种对不同的菌株抗感反应差异明显。根据同一品种在相同条件下对不同菌株抗感反应存在差异 ,而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菌株抗感反应趋近一致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 ,筛选出 5个鉴别寄主 ,它们是 ,二牛心大白菜、97- 3- 114大白菜、牡丹江一号大白菜、新一号大白菜和四九菜心

    2000年04期 358-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寡聚糖、抗生素、益生素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石宝明,单安山,刘海,罗颖

    选择 12窝仔猪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2窝 ,从 7日龄开始进行为期 8周的饲养试验 ,在4周末断奶 ,研究了基础日粮中添加寡聚糖、益生素、金霉素以及寡聚糖取代部分抗生素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寡聚糖或其与金霉素配伍 ( 2 5mg及 12 .50mg· kg-1饲粮 )使用 ,使仔猪在 0~ 4周日增重分别提高 16.81% ( P>0 .0 5)、 15.91 ( P>0 .0 5)、 15.32 ( P>0 .0 5) ;腹泻率分别降低 7.83 ( P<0 .0 1)、 8.68 ( P<0 .0 1)、 8.35( P<0 .0 1)。在 5~ 8周 ,使仔猪日增重分别提高 9.55 ( P>0 .0 5)、 4 8.84 ( P<0 .0 5)、 38.74( P<0 .0 5) ;料肉比分别降低 0 .2 1( P<0 .0 5)、 0 .4 1( P<0 .0 1)、 0 .4 6( P<0 .0 1) ;腹泻率分别降低 12 .78 ( P<0 .0 1)、 2 2 .2 3 ( P<0 .0 1)、 2 0 .88 ( P<0 .0 1)。 0 .15益生素使 0~ 4周的仔猪腹泻率降低 4 .82 ( P<0 .0 5) ,在 5~ 8周使料肉比降低 0 .17( P<0 .0 5) ,腹泻率降低 4 .90( P<0 .0 5)。金霉素 ( 50 mg· kg-1饲粮 )组在 5~ 8周腹泻率降低 5.16% ( P<0 .0 5)。抗生素、益生素在 0~ 4及 5~ 8周对日增重的影响不大 ( P>0 .0 5)。 2 1日龄和 4 9日龄取新鲜粪样测定结果表明 :寡聚糖或寡聚糖与

    2000年04期 363-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特性的研究

    李艳飞,张春艳,刘运枫

    试验采用琼脂免疫双扩散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 ISA) ,病毒中和试验和 Western-blotting试验对 13株单克隆抗体 ( Monoclonal Antibody,Mc Ab)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其中 9株 Mc Abs为 Ig G类 ,4株为 Ig M类 ;这些 Mc Abs仅与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发生特异结合 ,而与新城疫病毒 ( Newcastle DiseaseVirus,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 ( Marek'sDisease Virus,MD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 ,有 5株 Mc Abs具有中和 IBDV的活性 ,这 5株有中和活性的 Mc Abs识别的抗原位点在 IBDV的 VP2 上

    2000年04期 37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口服半胱胺颗粒料或粉料对羔羊瘤胃pH值、总脱氢酶及TVFA的影响

    刘皙洁,韩正康,刘丽梅,郑元林

    试验采用 5头 3月龄安装了瘤胃瘘管 ,体重 18.50 kg左右的雌性东北细毛羊 ,单笼舍饲 ,试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将半胱胺均匀地混入饲料中制成颗粒料或粉料两种剂型 ,按 80 mg·kg-1,W,B的计量 ,每周饲喂一次 ,连续 3周。试验结果表明 ,瘤胃液中 p H值对照期 6.17± 0 .0 9;粉料期 6.18± 0 .0 9;颗粒料期 6.2 0±0 .13。半胱胺颗粒料与粉料对羔羊瘤胃液 p H值影响差异不显著 ,两者与对照期相比也不显著。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 ( TVFA)的浓度 :对照期 10 .85± 0 .58mmo L /10 0 m L ;粉料期 9.76± 0 .4 4mmo L /10 0 m L ;颗粒料期 13.2 3± 0 .4 9mmo L /10 0 m L。半胱胺颗粒料使瘤胃液的 TVFA的浓度显著高于粉料期与对照期 ( P<0 .0 1)。瘤胃液中总脱氢酶 ( TDHE)的活性 :对照期 0 .16± 0 .0 2 OD/m L ;粉料期 0 .2 4± 0 .0 9OD/m L ;颗料料期 0 .2 5± 0 .17OD/m L ,总体差异不显著 ,但早饲后至11:0 0时颗粒料期和粉料期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期 (颗粒料期 0 .33± 0 .16OD/m L ;粉料期 0 .2 9± 0 .0 7OD/m L ;对照期 0 .17± 0 .0 2 OD/m L ;P<0 .0 5)试验结果提示半胱胺颗粒料比粉料能较快地进入羔羊小肠 ,通过吸收使其发挥调节作用 ,同时能够增强羔羊瘤胃的消化代谢水平

    2000年04期 375-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高速摄影拍摄频率与判读的误差分析

    蒋恩臣,蒋亦元,刘道顺

    研究分析了点的直接测量和有基准点输入测量两种测量方法的测量误差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介绍了一种高速摄影拍摄频率的合理选择方法

    2000年04期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奶粉干燥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

    董桂菊,崔天时

    以喷雾干燥塔作为系统的控制对象 ,选用排风温度为控制量 ,以控制喷料量为控制手段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施过程。系统采用单片机技术 ,实现了多路温度的检测、控制、超温报警、显示及打印等功能

    2000年04期 3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Visual FoxPro6.0与VisualC++6.0接口技术的研究

    全红艳,孙红敏,李玉清

    研究 VFP6.0与 VC++6.0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技术 ,提出了两种接口方法 ,一种是利用DAO方法 ,另一种是 ODBC方法 ,阐述了两种接口方法的原理 ,最后 ,以一个具体的实例说明了如何利用 ODBC方法在两种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接口。两种接口方法各有其特点 ,我们可以进行选择使用。

    2000年04期 390-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仙客来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李桂琴,阎永庆,吴秀菊

    仙客来营养器官的解剖试验表明 ,仙客来种子萌发后 ,主根早期停滞发育 ,由下胚轴膨大具有茎结构特征的块茎 ,随着发育产生异常结构 ,致使块茎不断长大。在块茎下端产生不定根 ,构成须根系 ,每条根均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组成。在块茎上端可产生一至数个不定芽形成短缩茎。其上丛生叶与花。解剖学研究表明 ,块茎、短缩茎和花柄均为茎的结构 ,叶片肥厚、健壮 ,由发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组成的异面叶

    2000年04期 394-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李海燕,朱延明,马凤鸣

    概述了目前应用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两类主要基因 ,即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分类、杀虫机理以及基因改造后应用于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近况 ,同时探讨了抗虫基因工程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提出了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2000年04期 399-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果蔬酶褐变控制的研究进展

    程建军,任运宏,杨咏丽,李梅,高蝉

    探讨了酶褐变的原理 ,以典型易褐变的果蔬为例 ,说明酶褐变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控制酶褐变的方法 ,加热、调节 p H值、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处理、驱除氧气、避免金属离子的干扰、基质络合法、新型抗氧化剂的使用、钙处理及基因遗传工程的应用等

    2000年04期 406-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番茄叶霉病研究进展

    陈宇飞

    综述了我国对番茄叶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生理分化、病害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展望了番茄叶霉病研究进程

    2000年04期 41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