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振华,李新海,鄂文弟,于天江,张林,董玲,姜艳喜,金益
丝黑穗病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试验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和部分国内骨干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在54份自交系中,鉴定出4份高抗系和8份抗病系,感病和高感系占64.9%。PB血缘材料中既有高抗材料,也有感或高感材料;含Mo17和自330血缘的材料多数抗或高抗玉米丝黑穗病,尤其是含Mo17血缘材料抗性更强;而含黄早四血缘的材料多高感玉米丝黑穗病;Ried血缘材料多属于中抗或感病类型。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核遗传,F1的发病率介于抗、感亲本之间,接近于双亲的平均值,不存在正反交差异。欲培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发病率应较低,杂交方式应为高抗×高抗;高抗×抗病;高抗×中抗;高抗×感病;抗病×抗病;抗病×中抗。
2004年03期 261-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李明,杨克军,李振华
研究了肥料和密度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及醇容量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和密度等单项措施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呈二次曲线。4种因素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采取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与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氮肥和密度的影响较大,随氮肥的增加醇溶蛋白含量迅速增长,接近+0.69水平时达到最高,而后略有降低。
2004年03期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黄鑫,王磊,李成,朱祥春,郝再彬
以甜研3号玉米为实验材料,用无土栽培方法在苗期进行缺素处理。结果表明①形态变化缺N,P,K,Ca,Mg,Fe元素,苗地上与地下部分均与完全有显著差异;②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等5项生理指标缺素苗均低于对照。两者都表明缺素对植株生长有严重影响。
2004年03期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2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赵宏伟,马凤鸣,李文华
以四单19为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硝酸还原酶活性随氮素用量不同而发生变化。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灌浆进程的推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从蛋白质含量、蛋白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公顷施纯氮200kg最佳。
2004年03期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9 ] |[阅读次数:0 ] - 葛瑛,高鹏,夏激宇,王大禹,苍晶
试验用0.5%的氯化钙(CaCl2)溶液浸种,在Na2CO3胁迫下,对玉米的干物重、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和水势的保护性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用CaCl2浸种的玉米在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和根系活力的变化程度均小于水浸种,脯氨酸含量、干物重高于水浸种,水势低于水浸种。结果表明,CaCl2浸种提高了三叶期玉米的抗盐能力。
2004年03期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王亚玲,胡国富,李群,胡宝忠,何祖华
SGT1是植物防卫反应信号转导的关键调控因子,水稻中也存在SGT1的同源基因OsSGT1,但其确切功能仍然未知。我们根据已有的信息设计引物,由cDNA文库PCR扩增获得了包含OsSGT1整个编码区的基因片段。将此片段经由过渡载体pBluescriptⅡSK(+),构建到融合表达载体pET32a(+)上,然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6h后获得最高表达量。扩大培养后,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割胶回收目的蛋白,采用电洗脱后再透析的方式纯化,获得了纯净的、足以用于制备专化抗血清的OsSGT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OsSGT1的表达和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03期 285-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姜佰文,罗盛国,彭显龙
不同时期施氮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表明,施氮时期对穗数型水稻有效穗数影响显著,有效穗数与产量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70)。千粒重是影响其产量的主导因子,而对结实率影响不大。结实率是影响大穗型水稻产量的主导因子,施氮时期对其结实率影响差异显著,对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
2004年03期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立军,伊春生,王国良,马艳玲
在人工气候箱内控制条件下研究测定烟草赤星病叶斑扩展规律,结果表明,温度(T)和保湿时间(H)是影响赤星病叶斑扩展的2个主要因素。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保湿时间延长赤星病病斑面积增大,病斑面积增长一般可持续60h。在12~40℃的温度范围内,烟草赤星病叶斑均可扩展,在同一保湿时间内,12~36℃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病斑扩展率(IP)增大,36℃以后则开始下降。2个品种的病斑面积扩展百分率与温度、保湿时间及其互作具有线性关系NC89SQRT(SQRT(IP))=0.4971-0.00003128×T2×H+0.006659×T×H-0.00006694×T×H2;中烟99SQRT(IP)=0.08099+0.02003×T×H-0.0001078×T×H2-0.002005×H2
2004年03期 293-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许修宏,吕慧颖,杨庆凯,曲娟娟
采用下胚轴伤口菌丝接种法在携带抗病单基因的8个大豆品种(系)上,对采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20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进行毒性检测,根据抗感反应将其分为6个毒性组。运用22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得到151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01个,占66.90%。通过聚类分析计算了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并产生树状图,发现菌株间存在遗传异质性,病原菌毒性和DNA多态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2004年03期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会宁,李华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及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10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系)及一个欧山杂种对葡萄霜霉病及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无论采取那种鉴定方法,爱格丽和北醇对两种病害的抗性都最强;赤霞珠、白羽和佳利酿3个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最弱,88-02、88-03、88-04、梅鹿特、白克列海特和白诗南6个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中等;赤霞珠和佳利酿2个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最弱,88-02、88-03、88-04、白羽、梅鹿特、白克列海特和白诗南7个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中等。另外,3种鉴定方法对两病的鉴定结果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尤以田间接种鉴定效果为最佳。
2004年03期 302-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霍俊伟,于泽源,李兴国
研究了山杏、毛樱桃、黄海棠、山梨4种果树当年实生苗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根系对苗木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尤其侧根的生长情况至关重要。7月份是此4种苗木在哈尔滨地区生长的最关键时期。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004年03期 309-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于泽源,许姣卉,霍俊伟
以“绥李三号”成龄树为试材,测定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叶位和叶方位对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结果表明,李树Pn的日变化为典型的中午降低型双峰曲线;季节变化亦呈双峰曲线。李树叶片负值期为5~6d,叶龄为25~28d时Pn达最大值。不同叶位Pn存在较大差异。叶方位也是影响叶片光合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4年03期 315-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云,樊东,刘健,赵奎军
以14种植物的提取液为试验材料,对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进行了室内测试,筛选出了杀虫活性好的百部根、川楝、小蓟和拒食效果明显的姜根提取液,川楝10倍的死亡率达63.33%,小蓟10倍死亡率达54.24%,其中百部10倍液的死亡率达到83.05%,杀虫效果最理想;同时对植物源农药绿晶进行了测试,利用800倍液处理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78.95%。
2004年03期 31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杰,崔成日,崔崇士,李景鹏
运用RAPD技术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和相应保持系B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100个单引物的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69个引物有扩增,表现出多态性的有12个,然后随机选取不育系A和保持系B各9株验证多态性片段在单株中的稳定性,有两种引物A13和E14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表现稳定。
2004年03期 32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华晶,许修宏,高士刚
研究了北虫草在不同培养基的生长情况,采用多个因素水平进行试验,用LSR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PDA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培养料以大米加少量蚕蛹粉等营养物质为最佳培养料;菌丝体生长的第五天为菌丝对数生长阶段。
2004年03期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李士平,王安,单安山
试验研究了饲粮中添加微量元素锌、硒、碘对蛋鸡蛋黄着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外加锌、硒、碘水平高于正常需要量一倍时,可使蛋黄颜色提高1~2个罗氏比色单位,达到了国际上所规定的出口鲜蛋蛋黄颜色要达到8级或8级以上的要求,并对鸡蛋可食部分其它矿物元素沉积量无明显影响。
2004年03期 329-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高学军,李庆章
研究猪囊尾蚴体内发育过程中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应用分光广度法系统地测定了体内发育过程中猪囊尾蚴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丙酮酸激酶(PK)、延胡索酸还原酶(FR)、异柠檬酸脱氢酶(ICD)、苹果酸酶(ME)活性的变化及葡萄糖(GLC)含量、乳酸(LA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虫体发育PEPCK、FR、ICD成升高趋势,PK活性和PK/PEPCK比值呈下降趋势,GLC和LAC略有升高。提示随虫体生长发育PK代谢通路减弱而PEPCK通路增强。
2004年03期 334-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徐立滨,太平,伊亚玲,元帅,孙兴参
试验以小鼠为试验动物,研究了次黄嘌呤(HX)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抑制作用,以期更好地掌握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机制,提高卵母细胞成熟效率。研究表明,①HX能有效地抑制卵母细胞发生生发泡成熟;②HX作为抑制剂对裸卵成熟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③在生发泡抑制期间,卵母细胞胞质并没有成熟。结果显示,次黄嘌呤是一种有效的生发泡破裂抑制剂。
2004年03期 338-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雅娟,赵兴文,毛连菊,张伟,王佳博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对黄颡鱼雌、雄性别的肝、肾、脾、心、肌、腮、生殖腺等组织进行了组织蛋白和酯酶同工酶(EST)的电泳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雌、雄性别几种组织的组织蛋白、EST同工酶存在明显差异。以它作为遗传标志,能够将不同性别的黄颡鱼区别开来。
2004年03期 34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宿辉,李颖娇,赵李霞,栾凤虎
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制备了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层,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时,所得镀层性能优于一种表面活性剂的单独使用,镀层硬度高、强度大。
2004年03期 350-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立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探讨干湿小麦混合三级顺流干燥工艺的干燥性能指标与干燥工艺参数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干燥工艺函数进行有约束非线性优化,获得干燥工艺最佳参数组合可供干燥机设计参考。比较分析两种顺流干燥工艺,干湿小麦混合三级顺流干燥单位热耗量可节省26.9%。
2004年03期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敖长林,中野和弘,阿部启太郎,杨迪桂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一种适用于网纹甜瓜外观等级的判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网纹甜瓜标准样本的学习即可实现对网纹甜瓜外观等级判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网纹甜瓜外观等级判别准确率较高。
2004年03期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陆军,丁雪梅
阐述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以及一些实例,探讨与缓冲区溢出相关的安全性编码原则,特别是编程人员常用但容易忽略其安全性的一些函数。对于提高广大编程人员的安全编码意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04年03期 36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继昌,鲁成武,殷会成
I型牛疱疹病毒(BHV-1)可引起牛的呼吸道疾病、生殖道损害、流产甚至致死性系统感染,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疫苗接种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文章介绍了其活载体疫苗的构建原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方面内容。
2004年03期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任华峰,单德臣,李淑芹
概述了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微生物修复方法,分别就微生物修复技术方法、生物降解机制、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以及这一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以期全面反映此领域的研究概况,并对这一技术在我国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4年03期 373-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李璐,魏萍,李景鹏
抗肿瘤DNA疫苗是一种调解免疫功能的基因治疗苗,它包括含有免疫刺激序列的质粒载体,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表位。DC细胞将同时以抗原表位与MHC-I类分子形成复合物和与MHC-II分子形成复合物途径加工,提呈。活化CD4+和CD8+T细胞,同时产生抗肿瘤免疫和治疗作用。
2004年03期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亚光,高淑梅,李柏树
实验调查了哈尔滨市及其周边地区旱田、水田和蔬菜田阔叶杂草的发生情况、杂草种类、杂草密度和主要优势杂草,掌握了不同作物田间阔叶杂草群落分布概况。结果表明,旱田(玉米,大豆,小麦)主要阔叶杂草有12科20种;水田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为主且危害较重,阔叶杂草种类虽多但危害不大,共有10科12种;蔬菜田7科8种。各作物田以一年生杂草为主,不同作物田杂草群落有显著差异。
2004年03期 38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旭梅,张颖,安晓光
文章以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基地,通过采用Delphi法和AHP法的相结合,构建了示范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为评价该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4年03期 386-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