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农杆菌介导iaaM基因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苏绍坤;刘宏宇;秦智伟;

    以已经建立的高频黄瓜再生体系为基础,从影响黄瓜转基因体系的农杆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是否加入乙酰丁香酮等因素优化了黄瓜遗传转化体系;将单性结实基因iaaM以农杆菌介导法导入到东农649品种黄瓜子叶节中,经过不定芽诱导和生根等过程获得了转基因株系,通过特异性引物的PCR鉴定,40个株系扩增出iaaM目的基因片段。PCR-Southern检测为阳性。转基因阳性植株移栽到温室中,其果实经检测80%为单性结实黄瓜。

    2006年03期 28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甜菜对不同氮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赵越;马凤鸣;张多英;

    甜菜的对不同氮素吸收动力学特性不同,试验通过甜7、甜8两个不同品种在人工气候箱的营养液培养试验表明,甜菜子叶期幼苗对NO3-的吸收要经过2 h的适应阶段后才可均匀进行,而对NH4+的吸收要经过7h后才可均匀进行,而且二者对NO3-、NH4+吸收的特性(Km、Im)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不同形态氮素比例下甜研七号和甜研八号两个品种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和最大吸收速率)变化的研究发现,甜菜对NO3-、NH4+的亲和性及其转运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不同品种之间受到影响并不相同。

    2006年03期 294-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保水剂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

    陆海燕;刘元英;高凤文;罗盛国;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通过测定使用保水剂后大豆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确定不同保水剂的保水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型海礁王的效果最显著。施用保水剂后大豆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谷胱甘肽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

    2006年03期 299-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六倍体小黑麦花粉诱导普通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陶少武;董安书;

    为寻找可以提高普通小麦孤雌生殖诱导结实率的授粉者。对普通小麦品种间F1代去雄,然后延迟授以六倍体小黑麦花粉,以诱导其孤雌生殖。结果表明,3个六倍体小黑麦与对照黑麦相比,均能有效提高普通小麦孤雌生殖诱导结实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在诱导普通小麦孤雌生殖方面,六倍体小黑麦与黑麦相比更有应用价值。

    2006年03期 304-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马铃薯病毒病的普查及鉴定

    刘洪义;张洪祥;李明福;杨立群;腾丽雅;于恒纯;张有才;

    通过对黑龙江省近30个县市马铃薯主产地的系统调查采样,经鉴别寄主反应、血清学测试、电镜观察、种薯传毒试验,系统鉴定出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tato virus Y,PVY)、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oo mosaic virus,TMV)、烟草脆裂病毒(Tobacoo rattle virus,TRV)、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PVYn);标样K-04和番茄黑环病毒(Toma-to black ring virus,TBRV)有强烈的阳性反应,球形粒体,直径约30 nm,但在田间表现蕨叶症状,可认为该标样疑似番茄黑环病毒引起,或可能携带番茄黑环病毒。TRV,PVYn为局部分布,马铃薯蕨叶病呈局部零星发生。经研究证实至2005年黑龙江省无马铃薯黄矮病毒(Potato yellow dwarf virus,PYOD)马铃薯帚顶病毒(Potato mop top virus,PMTV)、安第斯马铃薯潜隐病毒(Andean potato latent virus,APLV)、安第斯马铃薯斑驳病毒(Andean potato mottlevirus,APMV)、马铃薯V病毒(Potato virus V,PVV)、马铃薯黑环斑病毒(Potato black ringspot virus,PBRSV)的分布,没有发现侵染马铃薯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

    2006年03期 30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五种果蔬复合汁配方与工艺研究

    陈冬梅;韩宏伟;张秀玲;

    实验采用SAS混合设计确定五种果蔬复合汁的配方为草莓29.37%;树莓17.75%;胡萝卜25.00%;番茄15.01%,芹菜12.87%。调味实验应用L9(34)正交设计,确定蔗糖添加量为110 g.L-1,柠檬酸添加量为1.6 g.L-1,蜂蜜的添加量为15 g.L-1,乙基麦芽酚添加量为15 mg.L-1。稳定性实验应用L9(34)正交设计,确定稳定剂添加量为1.4 g.L-1,均质压力为25 Mpa,均质时间为8 min。

    2006年03期 31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松浦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对比试验

    张颖;任俐;白昕;周军;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前提条件,有着丰富资源优势和较好经济基础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研究通过在松浦村选用A、B两块地种植大豆,A地严格按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耕作,B地则主要靠自然生长。结果表明:A地大豆植株高于B地,F=274.57>F0.01;产量高于B地,F=77.45>F0.01;蛋白质含量低于B地,F=14.95>F0.05,充分验证了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优越性。

    2006年03期 31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落地生根胎生苗发育解剖学研究

    袁强;胡国富;胡宝忠;

    以室内栽培的落地生根(Bryophyllum daigremontianum(Ham.et Perr.)A.Berg)为材料,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胎生苗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落地生根的胎生苗是一种特殊的胎生苗类型,由叶的边缘粗齿的凹陷处伸长并向外反转成舌状体,并在舌状体上表面形成胎生苗原基;胎生苗发育,由胎生苗原基上端分化产生不定芽,不定芽发育后期,在胎生苗原基基部产生一至数枚不定根原基,胎生苗脱落前,不定根一般不伸出体外。胎生苗发育成熟后由离层处自行脱落、传播,不定根迅速伸长,扎入土中,很快形成独立植株。

    2006年03期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数量性状两个候选基因检测效率分析

    高会江;郝立国;罗静;杨润清;

    文章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分析了各种因素对两对数量性状检测效率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法估计候选基因检测分析统计模型的参数;考虑了群体大小(个体数)、候选基因遗传贡献率和基因频率等3个因素。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个体数对检测效率的影响不如遗传贡献率显著;检测高遗传贡献率的候选基因要比低遗传贡献率需要的群体小;基因频率对候选基因的检测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2006年03期 325-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主要栽培的豆科牧草对奶牛的营养价值评价

    张永根;王志博;宋平;李志明;

    对常见的14种豆科牧草的常规营养成份测定及用尼龙袋法测定的干物质在瘤胃72 h降解率(RD-MD)的测定。结果表明,用营养成份和RDMD等指标进行评定,豆科牧草以蔓生野生大豆和无蔓野生大豆(Glycine max L.)的营养价值最高,全能苜蓿、草原2号苜蓿、直立黄花苜蓿(Astragalus adsurgens)和胖多苜蓿(Medicago sativa L.)次之。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图牧2号苜蓿、草原1号苜蓿居中,大叶苜蓿、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和特克苜蓿RDMD最低。2)豆科牧草RDMD与C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利用回归方程可以用CP来预测豆科牧草的RDMD。3)应用DMI、NE估测模型计算了各种豆科牧草的GI值并参照豆科牧草质量分级标准对本研究测定的豆科牧草等级进行划分,属于特级的有无蔓野生大豆,属于一级的有全能苜蓿、属于二级的有草原2号苜蓿,属于三级的依次有野生大豆(蔓生)、草原1号苜蓿、胖多苜蓿、日本紫花苜蓿、图牧2号苜蓿、直立黄花苜蓿和沙打旺。属于四级的有特克苜蓿、大叶苜蓿和黄花草木樨。4)用单一的营养指标如化学成分、干物质降解率均不能准确地评价牧草的营养价值。只有综合考虑DMI、养分含量、消化率和有效能才能对牧草的营养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2006年03期 33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高产奶牛泌乳初期能量需要的研究

    孙满吉;乔国华;单安山;吕鹏;李惠堂;

    试验研究高产奶牛泌乳初期能量的需要。选取体重、胎次、泌乳日龄和产奶量基本相同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4头,每组分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A组为添加脂肪300 g;B组为添加脂肪450 g;C组为添加脂肪600 g;D组为添加自制脂肪450 g;E组为对照组。预饲期17 d,试验期3 d。加300 g脂肪酸钙的A组增奶效果差异显著(P<0.05)。加300g脂肪酸钙的试验组增加产奶量12.5%(P<0.05)。添加玉米油脂肪酸钙450 g增加产奶量16%(P<0.05)。结果表明,玉米油的性能优于其他脂肪酸钙。添加过瘤胃脂肪使乳脂率显著提高12.5% ̄16.28%(P>0.05)。随着添加过瘤胃脂肪量的增多,乳蛋白有升高的趋势(P>0.05)。

    2006年03期 340-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氟化钠对奶山羊软组织酶组化的影响

    李术;阚德义;郭铁鸿;徐世文;康世良;

    以奶山羊为实验动物,按体重灌服氟化钠溶液复制奶山羊氟病模型,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学和软组织酶组织化学的观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氟病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氟引致心脏、肝脏、脾脏、肌肉等组织酶发生变化,说明氟可影响细胞中生物膜上的多种酶的活性,造成生物膜的损伤,损伤的生物膜失去了酶赖以存在的支架,使生物膜上的酶扩散,氟更容易与酶的金属离子结合,进一步加重了对酶活性的影响。

    2006年03期 34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莱姆病防制的研究

    李守军;杨林;师志海;王洪斌;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一种由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有严重危害,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应重点防治研究的传染病。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先发现本病的地区,在本地区进行蜱现场防制试验、动物及圈舍蜱防制试验、蜱驱避试验。结果表明,在蜱密度较高的林区,用0.5%毒死蜱和0.045%高效氯氰菊酯喷洒,可将蜱杀灭,持效在30 d以上;用同样药物对动物及其圈舍喷洒,24h可杀灭所有的蜱;避蚊胺作为林场作业工人和旅行者个人防护用药具有较好效果。

    2006年03期 349-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温度下鲤鱼呼吸频率与耗氧率的关系

    陈松波;范兆廷;陈伟兴;

    试验对不同温度条件下(6~34℃)鲤鱼(Cyprinus(C.)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成鱼(体长22~30 cm,体重600~880 g)和幼鱼(体长11.30~14.20 cm,58.30~118.90 g)的呼吸频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34℃)时鲤鱼的呼吸急促,成鱼呼吸频率可达130次.min-1,幼鱼呼吸频率可达170次.min-1;低温(6℃)时呼吸缓慢,成鱼呼吸频率下降到11次.min-1,幼鱼的呼吸频率下降到19次.min-1。不同温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并且成鱼和幼鱼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幼鱼的呼吸频率比成鱼的高1.15~1.88倍。

    2006年03期 35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低温鲤鱼血清pH值的变化

    常玉梅;梁利群;孙效文;曹鼎臣;雷清泉;

    荷包红鲤抗寒品系(♂,耐寒)与柏氏鲤(♀,不耐寒)杂交F2分别进行室内水温缓降试验和骤降试验。当水温缓降至4℃时,临近死亡(组d)血清pH值为7.31,成活组(g,o)为7.08 ̄7.20,对照组(c)为6.97。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同一温度下,不同样本组与血清pH值变化无直接关联;经Ducan式多重范围比较,临近死亡组与对照组血清pH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水温骤降试验10,8,6,4℃的pH值分别为6.71,6.60,6.71,6.74。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与血清pH值不存在显著性关联;经Ducan式多重范围比较,4℃与8℃F2血清pH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本研究虽然通过两种降温方式模拟淡水鱼类冬季的生存环境(0 ̄4℃),但pH值的检测结果呈现相似的变化,即,同一温度不同样本组或同一样本不同温度组,血清pH值的均值呈偏碱性趋势变化。

    2006年03期 357-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人工雌核发育诱导太平洋牡蛎四倍体的研究

    李雅娟;李霞;毛连菊;丁君;

    通过人工雌核发育诱导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四倍体。精子遗传失活采用紫外线照射法,紫外线照射时间1 min、紫外线照射剂量1 500-W.cm-2。诱导雌核发育四倍体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选用L9(34)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诱导持续时间(A)设35,45,55 min;处理起始时间(B)10,15,20 min;6-DMAP浓度(C)设300,450,600μmol.L-1等三水平,试验重复二次。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检查采用染色体计数法。根据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诱导太平洋牡蛎四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处理起始时间15 min、6-DMAP浓度450μmo.L-1、诱导持续时间45 min;三因素主次顺序:6-DMAP浓度→处理起始时间→诱导持续时间。

    2006年03期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行间覆膜节水技术集雨作用的研究

    刘庆华;王立坤;马永胜;

    行间覆膜集雨作用的大小与自然降雨量有关,与地膜及压膜土截留降雨的多少有关,与覆膜宽度有关。在覆膜宽度为60 ̄80 cm情况下,自然降雨在5 ̄15 mm范围内,膜旁15 cm宽的苗带上实际得到的雨量达到原降雨量的2.1 ̄3.2倍。在春季雨水偏少的年份或是有喷灌条件的地块上,行间覆膜能很好地发挥集雨作用。

    2006年03期 367-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新型水稻钵体摆栽秧盘及秧盘注塑模具的设计

    杨晓丽;那明君;李元强;张惠友;

    通过对现有水稻钵体摆栽秧盘结构的改进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秧盘的使用寿命,并设计出用于改进后的秧盘生产用的注塑模具。

    2006年03期 370-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Qt组件库应用程序的生成及其跨平台实现

    许德新;谈振藩;高延滨;

    文章介绍了利用Qt组件库开发应用程序时独特的信号和槽机制(Signal/Slots),指明如何在Unix/Lin-ux平台上生成编译文件(makefile),并且阐述了如何实现从Unix/Linux平台到Windows平台的代码移植。

    2006年03期 373-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SVPWM在DSP上的实现

    朱显辉;张春喜;李贤惠;

    文章叙述了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基本原理并和SPWM做了比较,同时介绍了空间电压矢量(SVPWM)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上的产生方法,以及SVPWM仿真结果与SPWM仿真结果相比较所具有的优点。

    2006年03期 37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影响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营养因素及其调控技术

    单安山;李垚;马得莹;石宝明;李牧;庄滨峰;朱正鹏;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越来越重视。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也逐渐转向研究如何通过营养调控的手段改善和提高畜产品质量与畜产品安全。文章介绍了与畜产品质量及安全相关的指标,如嫩度、系水力等。着重阐述了营养因素、饲养方式(限饲)和环境应激等因素对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改善畜产品质量与安全,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肉质的营养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2006年03期 380-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机群环境下基于PCG法的有限元并行算法

    钱巍;张燕晖;迟媛;

    在机群系统下进行有限元并行算法的研究是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文章讨论了将有限元产生的线性方程组在机群环境下使用预处理共轭梯度算法求解,由于其与有限元法的最小化过程非常相似,因此在大规模并行结构中能被有效实现。

    2006年03期 390-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苏云金杆菌-δ内毒素作用机理及抗性研究进展

    张怀江;李长友;程林友;盖树鹏;郑桂玲;李国勋;

    文章在分子水平上介绍了苏云金杆菌作用机理及其在中肠作用靶标—中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BB-MV)受体的研究进展;害虫产生抗性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从受体和蛋白酶活性两个主要方面阐述了害虫对Bt产生抗性的机理;简要的介绍了害虫抗性治理的基本策略。

    2006年03期 393-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RAPD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番茄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张晓烜;李景富;许向阳;

    总结了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综述了目前在番茄种质资源研究、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品种纯度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在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其前景。

    2006年03期 398-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电子克隆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王冬冬;朱延明;李勇;李杰;柏锡;

    电子克隆是随着基因组计划和EST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是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基因克隆的新方法。它具有投入低、速度快、技术要求低和针对性强等优点。因此,电子克隆技术必将成为植物基因工程中获得新基因的重要手段。阐述了电子克隆应用所依据的数据库与生物信息资源,介绍了利用电子克隆获得功能基因的方法,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2006年03期 403-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0 ]
  •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孙凯;王秀荣;刘丽玲;刘荻萩;王忠华;陈维多;

    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快速、平行核酸序列测定及定量分析技术。它是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核酸片段有序地固定在载体上作为探针与标记核酸分子进行杂交,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组成及数量。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序列测定、基因表达研究、动植物疾病诊断及生物药物筛选等领域,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检测手段。文章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种类和制备过程,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基因测序,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基因多态性检测,药物筛选,以及在预防兽医中的应用。

    2006年03期 409-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系统动力学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柴琦丽;滕小华;张楠楠;刘元龙;李克非;

    文章介绍了系统动力学的发展概况、特点及其仿真软件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系统动力学在畜牧业中的研究进展。在20世纪80,90年代,人们仅初步探讨了系统动力学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系统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人们用新的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和仿真软件更快捷有效地解决畜牧业中的问题。

    2006年03期 413-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我国航天育种研究

    张达;王云秋;郝再彬;王豫颖;

    文章从航天育种的诱变机理、航天育种的特点、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等方面系统探讨了我国航天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2006年03期 416-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现代生态学理念影响下的城镇规划理论体系的构建

    李继红;

    以现代城市生态学理论和传统的“山水城市”思想为指导,超越传统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层次,溶入社会及文化因子,在对甘南镇生态系统综合考察、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受市场经济模式指导的生态型城镇规划理论体系,以此完善生态型城镇布局,调和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2006年03期 423-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于洪贤;孙家言;覃雪波;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大量翔实数据,提出了黑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2006年03期 427-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