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作物科学

  • 大豆品质与水分动态变化的关系

    任红玉;付薇;崔振才;蔡大鑫;

    选用不同品质型的大豆东农42(高蛋白)和东农47(高脂肪),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方法, 在大豆生育期内进行 5 水平的水分处理, 测定各生育阶段水分对大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鼓粒-成熟期的降水对大豆品质指标的影响最大; 开花前降水量对东农 42 蛋白质含量和东农 47 脂肪含量的影响相反, 在开花后期相同;东农 42 蛋白质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分枝-开花期的水分处理-2 水平, 东农 47 脂肪含量最大值则出现在鼓粒-成熟期的水分处理 +2 水平。

    2008年01期 No.15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豆叶片和豆荚与衰老相关的某些生理特性比较

    赵燕丽;于龙凤;李茫雪;王学东;崔琳;苍晶;

    文章以东农163及东农42为材料,研究了大豆叶片和豆荚的衰老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结荚期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比豆荚的叶绿素总含量高。随着籽粒的成熟,叶片和豆荚的蛋白质含量都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并且叶片的蛋白质含量明显比豆荚的蛋白质含量高。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叶片的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豆荚的SOD活性变化呈下降趋势。可见,结荚期,大豆豆荚的抗氧化能力比叶片强。大豆不同品种的同一器官和同一品种不同器官的SOD活性变化都存在品种间差异。

    2008年01期 No.155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转双价抗真菌基因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

    郭玉双;朱延明;李杰;柏锡;才华;

    对已获得的对疫霉根腐病抗性显著提高的双价转基因大豆株系G0431和G0433进行了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形态性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性状上,两个转基因大豆株系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形态性状上,株系G0431结荚习性由亚有限结荚习性变成了无限结荚习性,株系G0433株高低于对照、生育期短于对照、结荚习性由亚有限结荚习性变成了无限结荚习性;在品质性状上,与对照相比,两个转基因大豆株系蛋白含量有所下降而油分含量有所上升。

    2008年01期 No.15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部分CIMMYT玉米群体改良与利用的初步研究

    曹士亮;金益;董玲;于天江;王振华;张林;

    采用NCⅡ设计,以6个代表我国主要玉米种质的自交系为测验种与来自CIMMYT并经过初步改良的4个群体杂交,通过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以明确其进一步改良与利用的方向。结果表明:①可以将Pob45群体导入Reid种质,Pob45改良系×Lancaster种质可能为一个潜在的杂种优势组合模式;②可以将Pob46群体导入Lancaster种质,Pob46改良系×旅大红骨种质可能构成一个潜在的杂种优势组合模式;③可以将Pob69群体导入PA种质,Pob69×Lancaster种质可能构成一个潜在的杂种优势组合模式;④在青贮玉米育种可将Pob70群体导入PB种质,在普通玉米育种中,可将Pob70群体导入旅大红骨种质,Pob70×PA种质可能构成一个潜在的杂种优势组合模式。

    2008年01期 No.155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Na_2CO_3胁迫对春小麦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梁洪艳;马凤鸣;杨德光;高长宇;侯静;陈胜勇;石振;

    采用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Na2CO3胁迫下5种春小麦苗期的叶绿素含量、叶片质膜透性、相对含水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并对供试春小麦耐盐性强弱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种春小麦的耐盐性强弱顺序为:茶淀红>龙麦26>垦红14>垦大4号>中国春;叶片质膜透性、SOD总活性与Na2CO3胁迫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耐性强的小麦品种二者增加的幅度大;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与Na2CO3胁迫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耐性强的小麦品种二者下降的幅度小。

    2008年01期 No.155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利用色谱聚焦和离子交换色谱快速分离分析薏苡38ku抗真菌蛋白

    刘静;赵奎军;潘映红;

    联合利用色谱聚焦和离子交换色谱对薏苡种子抗真菌蛋白进行了快速分离分析,首次发现一种新的薏苡抗真菌蛋白。该蛋白经SDS-PAGE检测相对分子质量在38左右,利用胶内酶切和MALDI-TOF-MS完成了肽谱分析,并进行了数据库搜索。

    2008年01期 No.155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园艺科学

  • RAGA的投影寻踪模型在番茄杂交组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关法春;贺延国;李景富;

    针对番茄育种杂交组合间的优劣排序问题,采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PPC)来评价样本的优劣,对番茄21个杂交组合13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8×76组合表现为高产、优质,硬度大、耐贮运,各方面性状能够互相兼顾,是综合性状最优良的组合。

    2008年01期 No.15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1-MCP处理对韭薹冷藏期间衰老的影响

    马龙;邵兴锋;屠康;静玮;王海;陈育彦;

    本试验以韭薹为试材,研究0.5、1.0μL·L-11-MCP(1-甲基环丙稀)处理对0℃冷藏韭薹衰老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1.0μL·L-11-MCP处理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保持较高的抗坏血酸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腐烂发生,提高贮藏品质。尤其是在冷藏的前14d该处理效果显著。而0.5μL·L-11-MCP处理效果在冷藏7d后即不明显。在冷藏14d后,各组韭薹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叶绿素、抗坏血酸(AsA)含量迅速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腐烂迅速上升,品质劣变。1-MCP处理在冷藏14d后还会提高韭薹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可见,韭薹在0℃下冷藏期应小于14d,在此期间1.0μL·L-11-MCP处理可起到很好的保鲜效果。研究同时发现,韭薹POD活性的上升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成负相关(r=-0.8284)。

    2008年01期 No.155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尖叶石竹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

    樊金萍;柴志坚;初雪清;龚束芳;

    以尖叶石竹(Dianthrus spiculifolius Schur)茎尖为植物材料,通过不同激素与MS培养基配比试验,筛选出尖叶石竹茎尖的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的最适培养基,建立尖叶石竹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茎尖)以酒精浸泡5s,次氯酸钠浸泡3min为宜;MS+2,4-D(2,4-二氯苯乙酸)2.5mg·L-1+6-BA(6-苄氨基嘌呤)1mg·L-1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用此培养基继续培养可得不定芽;不定芽接种于MS培养基15d可产生根系;株高约6cm生根苗移栽于河沙中成活率可达90%以上;在一个繁殖周期内尖叶石竹的增殖倍数约300倍。

    2008年01期 No.155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研究

    刘志洋;李海涛;朱祥春;孟婧;高继国;

    采取大花萱草茎尖为外植体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和6-BA对于外植体生长的影响,并探索了最适于产生愈伤组织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有利于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配方是MS+6-BA1.0mg·L-1+NAA0.05mg·L-1+30g糖+8g琼脂;适合愈伤组织诱导生芽培养基配方是MS+6-BA1.0mg·L-1+30g糖+8g琼脂;适合幼苗生根的培养基配方是1/2MS+NAA0.5mg·L-1+30g糖+8g琼脂。

    2008年01期 No.155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寒地稻田钾素状况与平衡

    彭显龙;刘元英;罗盛国;李广宇;盛大海;

    通过对黑龙江省1~3积温带240个农户的施肥情况调查,140户稻农土壤有效钾测试以及试验区水稻钾素收支状况分析,研究黑龙江省钾平衡规律。结果表明,寒地稻田化肥投入钾量平均为50.5kg·hm-2,占稻田钾输入总量的97%。65%以上的稻田钾素用量低,造成寒地稻田土壤钾素偏耗,寒地稻田钾有45.3%的亏缺,60%以上的稻田土壤钾中等或偏低。农民施肥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尤其是钾肥用量过低,使寒地水稻生产中稻瘟病和倒伏发生严重。稻田钾素养分管理的潜力较大。

    2008年01期 No.155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防护林结构对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江丽;白涛;吴晓磊;王宏燕;

    文章以拜泉县三道镇久胜村的4块样地为例,从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生物量等方面研究了漫岗丘陵区不同防护林结构对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结构之间物种丰富度存在很大差异,6种结构13个样点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0.038,其中结构V(27年落叶松)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为平均值的4.4倍;结构Ⅲ(5年落叶松+5年樟子松)中5年樟子松林下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小,仅为平均值的16%。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得出杨树林下的植物生物多样性不如灌木和松树林下的植物生物多样性高。就树木生物量而言,南北向的杨树带生物量均比东西向的大,但两地块之间南北向的杨树带生物量和东西向树带相差无几。

    2008年01期 No.155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低温降解纤维素的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张丹;许景钢;路伟明;李淑芹;

    通过对环境中低温微生物的提取、初筛、复筛和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分离并确定对纤维素有明显降解作用的两株细菌菌株B9和B21,并对其进行鉴定,B9菌株为噬胞菌属(又名纤维粘菌属,Cytophage)细菌,B21菌株为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细菌。

    2008年01期 No.155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蛹虫草菌丝体粗多糖提取方法初探

    刘华晶;许修宏;马怀良;黄芳;腾培文;

    试验从蛹虫草菌丝体中提取多糖,用水和碱溶液两种溶剂分别进行提取实验,进行正交旋转试验设计,利用正交旋转设计软件包计算从而找到多糖最佳提取条件。

    2008年01期 No.155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佳木斯市城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周军;翟平阳;周继祥;张颖;

    采用佳木斯市区2001~2005年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对城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降落漏斗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五"期间,佳木斯市城区地下水位埋深范围为6.64~10.85m,水位标高范围为70.92~74.66m。由于大气降水具有迟后补给作用,2001年降水量最小,为350.5mm,造成2002年地下水位最低;2003年降水量最大,为564.4mm,使得2004年水位最高。地下水的常年大量开采,使城区已形成约60km2的降落漏斗,并向南侧和东北侧略有扩展。

    2008年01期 No.155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生命科学

  • 抗病基因转化新疆伽师瓜研究

    孔庆军;任雪艳;祝建波;李卓夫;朱新霞;

    成熟子叶切块作为外殖体,经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取3日龄子叶块外殖体,选用MS+6-BA1.5mg·L-1+IAA0.3mg·L-1诱导从生芽,最高诱导率可达78%。分化再生过程中,6-BA浓度逐渐降低。在生根培养时,用MS+0.3mg·L-1NAA诱导生根率较高,根系粗壮。在建立甜瓜高效再生体系的基础上,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导入新疆甜瓜中,经卡钠霉素的抗性筛选,获得转化的再生植株。通过PCR反应及Southern Blot检测,进一步研究了再生植株的基因整合与表达情况,获得与阳性对照一致的特异带,可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甜瓜基因组中。

    2008年01期 No.155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人Neurturi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崔羽;李璐;李景鹏;

    文章以人胎脑cDNA为模板,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人Neurturin成熟蛋白基因,并将其插入到质粒pGEM-T,构建克隆载体pGEM-T-hNTN。对阳性重组子进行鉴定和序列测定,并与已克隆的人Artemin成熟蛋白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DNA片断与文献发表序列(GenBank NM004558)完全一致,人Neurturin成熟蛋白基因与Artemin同源性为58.5%。

    2008年01期 No.155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挤压大豆提取7S、11S球蛋白试验

    金长江;申德超;

    文章研究了浸提液pH、离心机转数、离心分离温度3个因素对挤压大豆的7S和11S球蛋白收得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浸提液pH越高,离心机转数越高,离心分离温度越低,越有利于7S、11S球蛋白的分离提取。

    2008年01期 No.155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中国地方蛋鸭品种动态保种状态的研究

    葛庆联;章双杰;吴华俊;陈宽维;屠云洁;汤青萍;

    通过调查我国11个地方蛋鸭品种的保存现状,发现文登黑鸭已经濒临灭绝,其他10个蛋鸭品种均处于正常保种状态。筛选2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我国10个地方蛋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s)。结果表明,10个蛋鸭品种中,平均杂合度范围是0.514~0.617,杂合度均较高,最高的是三穗鸭(0.617),最低的是金定鸭(0.514);多态信息含量最高是三穗鸭(0.535),最低的是金定鸭(0.435);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10个蛋鸭品种聚为3类。根据调查结果及遗传多样性检测数据,分析了10个地方蛋鸭品种的保存状态,并提出保护建议。

    2008年01期 No.155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低温和维生素E对育成期笼养蛋鸭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鑫;王安;艾涛;

    试验选用健康的13周龄金定母鸭144只,采用2×3两因素有重复试验设计,研究低温及维生素E(VE)对育成期(13~18周龄)笼养蛋鸭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低温使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显著升高,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VE水平对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显著提高了日增重(P<0.05),使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P<0.05)。②低温对总蛋白(TP)、白蛋白(ALB)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VE使TP浓度显著提高(P<0.05);低温有使尿酸(URIC)、尿素氮(BUN)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VE水平的提高使BUN浓度显著降低(P<0.05)。③低温使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VE水平提高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对其它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有降低趋势(P>0.05)。④低温对T3、T4影响不显著(P>0.05),但有使T3升高的趋势;VE水平提高使T3显著降低(P<0.05)。低温使孕酮(P)浓度显著降低(P<0.05),VE水平的提高使孕酮浓度显著上升(P<0.05)。

    2008年01期 No.155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液体发酵制备木聚糖酶及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宋凯;单安山;李锋;程宝晶;

    采用黑曲霉菌3.3162液体发酵制备木聚糖酶,研究发酵条件对酶活力的影响,按优化条件扩大发酵制备木聚糖酶干粉,研究其添加到小麦日粮中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杜长大三元猪60头,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玉米型日粮和两种小麦加酶日粮(将日粮中玉米的60%直接用小麦代替,酶制剂添加量均为0.18g·kg-1,一组为试验中自制木聚糖酶,另一组为市售复合酶木聚糖酶54000U·g-1,葡聚糖酶42000U·g-1)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黑曲霉菌进行液体发酵是理想的木聚糖酶生产工艺,最适发酵条件为pH6、麦麸比例2%、吐温80添加量0.1%与摇瓶装液量50mL。动物试验证明,小麦代替玉米并添加酶制剂饲喂猪可以获得理想的生产性能,但会引起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2008年01期 No.155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动物医学

  • 亚麻木脂素对雏鸡血液指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李晓舟;刘皙洁;王伟;于志红;

    选用1日龄海蓝褐雄性雏鸡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亚麻脱脂粕组、提取木脂素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亚麻脱脂粕组在日粮中添加亚麻籽脱脂粕粉2.0g·kg-1,提取木脂素组在饮水中添加从亚麻脱脂粕中提取的木脂素1.0mL·L-1,饲喂7周。结果表明,从亚麻脱脂粕中提取的木脂素可提高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6.6%、23.0%,差异显著(P<0.05);提取木脂素组的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9.4%,36.6%、66.6%,差异显著(P<0.05);亚麻脱脂粕组和提取木脂素组的白介素-2较对照组均有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亚麻木脂素可以提高雏鸡的免疫功能。

    2008年01期 No.155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小囊膜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

    张芳;曾祥伟;明晓波;魏萍;祝玉卿;王琳;

    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毒株为材料,克隆该毒株的小囊膜蛋白(E)基因,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GEX-6P-1中,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与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大小约为26ku)融合后大小约为38ku,表明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4。这一结论为E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2008年01期 No.155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慢呼抗口服液中黄芩甙的含量测定

    潘晓影;李继昌;柳颖;彭玮;田美湛;

    采用美国Waters 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水-冰醋酸(50:49:1)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270nm为条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慢呼抗口服液中黄芩甙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n=6)99.06%,RSD=1.01%。该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以作为慢呼抗口服液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2008年01期 No.155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

  • 抗菌肽Lactoferricin基因的PCR合成及克隆载体T-Lfn的构建

    李铁晶;黄占权;许岩;

    Lactoferricin是一种天然抗菌肽。试验进行了Lactoferricin基因的PCR合成,将其引入质粒,转化E.coliJM-109,并进行PCR鉴定、酶切鉴定及测序,成功构建了Lactoferricin基因克隆载体T-Lfn。

    2008年01期 No.155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土壤中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张娜;郭庆启;赵新淮;

    从黑龙江省作物根部土壤以及腐质土中筛选得到92株产植酸酶的菌株,对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大的菌株进行复筛,结果发现26号菌的酶活力较高且稳定性较好。将其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物理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化学诱变后,液态发酵培养产植酸酶的活力提高了1.97倍,且经过传代试验发现该诱变菌株的遗传性状稳定。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将该菌株归为穗霉属。

    2008年01期 No.155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与技术

  •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水稻快速插秧机推秧装置设计

    周成;夏吉庆;

    文章提出了基于UG/ADAMS/ANSYS软件的水稻快速插秧机推秧装置设计解决方案,并以该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稻快速插秧机推秧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对该装置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实现水稻快速插秧机推秧装置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改进结构,提高设计速度、缩短设计周期、减少设计成本;通过对虚拟设计样机的物理样机考核证明,虚拟样机技术可为农机复杂结构设计提供帮助。

    2008年01期 No.155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颖缓冲器电路的测试与分析

    张秀;杨方;周修理;

    文章介绍了一种吸收二极管阴极指数衰减振荡的缓冲器电路,用此缓冲器电路可有效降低整流桥输出侧指数衰减振荡电压的幅值,从而改善电磁干扰(EMI)和射频干扰(RFI),防止整流二极管因尖峰电压过高被毁坏。分析了这种缓冲器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这种缓冲电路的实验波形。

    2008年01期 No.155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和虚拟现实技术的驾驶训练、绩效测评系统开发

    董志贵;王金武;秦佳;刘建生;

    文章分析了基于人因工程学原理构建虚拟驾驶训练、绩效测评系统的特点,系统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友善、交互性强、可视化效果增强,探讨了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作用机理,给出了系统开发思路及流程-模型数据获取、数据处理、Creator建模、Vega程序设计和系统测试,应用GIS、虚拟现实技术和虚拟GIS技术建立了集汽车驾驶虚拟训练、驾驶员操作绩效数据获取、交通事故重现于一体的多功能虚拟系统。

    2008年01期 No.155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科技进展

  • 芜菁花叶病毒研究现状

    潘春清;张俊华;崔崇士;文景芝;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寄主范围广、危害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从病毒生物学、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株系划分、抗性遗传规律、鉴定检测方法及抗病育种等方面介绍了TuMV的最新研究进展。

    2008年01期 No.155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反向遗传操作研究进展

    吴波平;时洪艳;陈建飞;冯力;

    反向遗传操作(又称感染性克隆)为在DNA水平上研究RNA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反向遗传操作的研究策略,包括全长克隆的获得、体外转录和病毒的挽救,概括了反向遗传操作在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疫苗的研制、基因治疗和重组载体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反向遗传操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01期 No.155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杜鹃花研究进展

    吴福建;李凤兰;黄凤兰;胡宝忠;

    杜鹃(Rhododendron)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落叶灌木,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为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不仅极富观赏性,而且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杜鹃花的研究概况,介绍了杜鹃的分布与分类、栽培与繁殖、应用价值、生殖生物学、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2008年01期 No.155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3 ]

  • 新年贺词

    李庆章;

    <正>岁月嬗变,光阴荏苒。每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我都会通过这样的短笺,与大家一起回望学校在发展建设中的新变化,品味学校在拼搏奋进中的新经验,感受由此而带来的新喜悦,并

    2008年01期 No.15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来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1概况《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是东北农业大学主办的农业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50年创刊为《哈农学报》,1957年正式创刊为

    2008年01期 No.155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