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作物科学

  • 大豆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张顺捷;马凤鸣;王玉波;石振;

    选择不同浓度的大豆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4种主要农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提高大豆根系分泌物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大豆、玉米、白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大豆根系分泌物随着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强小麦、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性和根活力,极显著抑制大豆SOD总活性和根活力;大豆根系分泌物随着浓度的增大对3种供试作物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不同作用,使小麦MDA含量极显著降低,使大豆MDA含量极显著增加,对玉米MDA含量变化影响不大。大豆根系分泌物对供试小麦、大豆植株高度及其干重、胚根长及根干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大豆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大导致其对玉米植株高度及其干重、胚根长及根干重化感作用增强。

    2008年10期 No.16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大豆根腐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黄珊珊;韩雪;李丽珺;文景芝;

    采用常规方法从大豆根际分离筛选出105株对大豆根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和放线菌,利用磷脂脂肪酸法和16S rDNA测序鉴定出13株细菌,分别为1株Pseudomonas putida biotype B,1株Pseudomonas chloro-raphis,1株Pseudomonas sp.,4株Bacillus subtilis,2株Bacillus sp.,1株Bacillus pumilus,1株Bacillus atophaeus,1株Virgibacillus pantothenticus,1株Pantoea agglomerans GC subgroup A;10株放线菌,分别为3株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 violaceusniger,1株Streptoverticillium cinnamoneum,2株Streptomyces halstedii olivaceus,1株Strepto-myces exfoliatus,2株Streptomyces halstedii scabies,1株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 hygroscopicus ossam。

    2008年10期 No.164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大豆资源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MV)东北3号及黄淮7号株系的抗性研究

    徐刚;郜李斌;陶波;曹越平;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危害大豆的世界性病害之一,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致病力不同,不同大豆品种对不同株系的抗病性反应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本试验对237份大豆种质资源,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法接种大豆花叶病毒东北3号株系和黄淮7号株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出高抗,5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出高抗。高抗材料主要来自于河北、山东、北京。野生大豆品种中,4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出高抗,2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出高抗。高抗材料主要来自于山西、甘肃、河南。

    2008年10期 No.164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水肥处理对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严坤;张忠学;仲爽;付尧;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水肥处理对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肥处理下,整个生育期内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在中水(90 m3.hm-2)、中肥(其中N、P、K分别为160、60、110 kg.hm-2)情况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在抽雄期达到最大。中水、高肥(N、P、K分别为240、90、170 kg·hm-2)情况下,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高于中水、低肥(其中N、P、K分别为80、30、50 kg·hm-2)和中水、中肥处理下的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之间的相关性;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间存在线性关系,呈正相关,气孔导度的变化影响着蒸腾速率的变化。

    2008年10期 No.164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寒地粳稻粒长在DH群体中遗传变异研究

    刘传雪;邹德堂;冯雅舒;黄晓群;赵凤民;

    应用粒长不同的10个亲本,采用F1花药培养技术构建了寒地水稻6个组合的DH(Doubled Haploid,DH)群体。应用Choo等提出的模型及公式,分析了这6个DH群体粒长的分布,测算了粒长遗传力、超亲率,检测了粒长的基因对数及基因互作方式。试验粒长的遗传变异分为两大类型,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混合遗传和无主效基因互作。3个组合粒长的遗传属于多个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混合遗传;存在主效基因间的互作,为互补作用。粒长在DH群体的遗传力为0.40,超高亲率很低;控制粒长的基因对数为5.7~72.2对,平均20.1对。寒地水稻长粒种质创新相对较难,在H2代要加强其选择强度。

    2008年10期 No.164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动态

  • 黑龙江省超高产大豆亩产达326.2公斤

    <正>10月13日,经国内专家组田间测产鉴定,黑龙江省超高产大豆研究项目成功实现了亩产326.2公斤,这是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农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经过3年艰苦科研攻关得来的成果。据了解,这一产量不仅超出了国家大豆超高产品种亩产325公斤的产量潜力标准,更创下了我国东北大豆小面积单产最高水平。

    2008年10期 No.16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东北农大召开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第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农业科技与人才优势,为实现全省"千亿斤粮食"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建议,9月5日,由省农委、省水利厅、省农垦总局、东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东北农业大学胜利召开。协办单位与会代表和校各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2008年10期 No.164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远东国立技术水产大学代表团对东北农大进行访问

    <正>2008年10月14日至17日,俄罗斯远东国立技术水产大学校长金·格奥尔奇、国际学院院长普列罗夫斯卡娅·叶卡捷利娜、外事处处长波波娃.克塞尼娅一行三人对东北农大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

    2008年10期 No.164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校(院)长联席会第八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正>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校(院)长联席会第八次会议于9月28~30日在长沙举行,东北农大副校长张长利代表学校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承办,主题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中国高等农林教育的使命与对策"。会议期间,来自全国58所农林高校的110名代表围绕高等农林教育如何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农林教育发展道路、和谐校园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2008年10期 No.164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暨“文明生态·绿色龙江”学术专场研讨会在东北农业大学召开

    <正>10月17日上午,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东北农业大学分会场)暨"文明生态.绿色龙江"学术专场研讨会在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校长李庆章、校党委副书记胡国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刘幸、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合作处处长王维海、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主任侯立宏等有关领导出席报告会。

    2008年10期 No.164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大乳品中心申报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获得批准

    <正>日前,农业部发布《2009年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评审结果》,东北农大校乳品中心申报的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乳品专业分中心获得批准。该中心也是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设立的唯一一家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乳品专业分中心。

    2008年10期 No.164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园艺科学

  • 苜蓿子叶节离体培养体系的研究

    郑宝仁;王洪军;卢宝伟;邹德堂;

    以黑龙江省主栽优质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建立快速有效的苜蓿子叶节离体再生体系,为便于开展苜蓿遗传体系研究,比较了不同激素组合、苗龄、切割方式以及不同蔗糖浓度对苜蓿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1.5 mg·L-1 6-BA+3%蔗糖、pH 5.8的条件下启动培养为最佳芽启动培养方式,再转入最佳芽诱导培养基MS+1.0 mg·L-1 6-BA+3%蔗糖、pH 5.8的条件下,苗龄8 d的子叶节出芽率最高,保留两片子叶各切除1/3为最佳切割处理方式,确定生根培养基为:1/2MS+1.0 mg·L-1 IBA+1.5%蔗糖,pH 5.8,0.8%琼脂,整个过程从种子萌发到驯化移栽,仅需8周。

    2008年10期 No.164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复叶槭FtsZ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王海峰;王金刚;杨涛;车代弟;

    利用简并引物RT-PCR,首次从复叶槭中克隆到569 bp的FtsZ基因cDNA片段,其与GenBank已经登录的FtsZ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6.90%,并具有FtsZ蛋白的核心功能序列GGGTGSG。从上述序列中选取300 bp的序列,分别克隆其正、反义基因片段,同时,克隆GUS基因的1个内含子,作为间隔区基因。将正义、间隔区和反义3个基因片段串联,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3300-35ST中,构建复叶槭RNA干扰载体p35ST-AnFtsZi。为接下来遗传转化、培育复叶槭彩叶新品种奠定基础。

    2008年10期 No.164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施用腐植酸对叶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袁磊;许景钢;刘东银;李淑芹;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腐植酸对叶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腐植酸能降低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增大硝态氮代谢库。通过试验,确定腐植酸最佳施用浓度为0.3g.L-1,此时,小白菜、生菜和菠菜的硝酸盐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64.52%、71.74%、72.39%,叶菜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小白菜和生菜的硝态氮代谢库达到最大值。而菠菜的硝态氮代谢库却在腐植酸施用浓度为0.4 g.L-1时达到最大,这是由蔬菜品种间存在差异导致。

    2008年10期 No.16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黑木耳菌丝在自然堆积松木屑培养基中生长状况的初步研究

    王宇;许修宏;

    松木屑经自然堆积6个月后制成培养料,黑木耳菌丝可以生长,长速为4.79 mm.d-1,pH为6.22,测得其中菌丝胞外酶活性与杂木屑中的趋于一致。结果表明,松木屑可以替代部分杂木屑进行栽培。

    2008年10期 No.16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环境条件对土壤中异噁草酮降解菌生长量的影响

    马超;刘亚光;唐广顺;

    以3株异草酮降解细菌X、Y1、W2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温度、湿度、异草酮浓度以及土壤类型等环境条件对其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为25~35℃时均适于3株降解菌的生长;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50%时,3株菌均达到最大生长量;3株菌在高浓度异草酮中的适应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W2>Y1>X;3株降解菌在4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生长量均有一定的差异。

    2008年10期 No.164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白涛;王宏燕;王江丽;

    基于Landsat MSS和TM影像数据,应用RS、GIS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拜泉县为例分析了1979~1990年、1990~2001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拜泉县以农田和建设用地为主,林地大幅度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移,从1979年到2001年,农田面积减少了15.53%,林地、水体、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710.71%、66.44%、13.73%和133.69%,土地利用率逐渐提高。运用分维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指数分析了拜泉县景观格局变化过程,斑块数总体呈增加趋势,表明景观整体上破碎化程度增加,这是因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

    2008年10期 No.164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生命科学

  • 利用SUMO融合系统高效表达可溶性重组蛋白的研究

    姜媛媛;尹成凯;李晋南;任桂萍;张薇;李德山;

    利用pSUMO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可溶性表达若干种外源蛋白,如鼠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人源FGF-21、人源白细胞介素(IL)-1β,并与pET-30a(+)及pTYB11表达系统作比较。将鼠源FGF-21、人源FGF-21及人源IL-1β基因分别亚克隆至pSUMO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诱导表达,并用镍离子螯合柱(Ni-NTA)纯化重组蛋白,透析后利用SUMO蛋白酶I切割融合蛋白,获得纯度较高的成熟蛋白。上述基因在pET-30a(+)及pTYB11中表达量极低,考马斯亮蓝染色几乎检测不到。在pSUMO表达体系中这些基因均以可溶形式表达,且可被SUMO蛋白酶I有效的切割,获得纯度较高的成熟蛋白。上述蛋白可在pSUMO表达系统中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

    2008年10期 No.16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0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生物分子马达动力冲程研究

    王志坚;彭艳辉;

    通过建立肌球蛋白工作循环的四态模型,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和生化热力学原理,计算了动力冲程的大小不仅依赖于动力冲程过程的反应平衡常数及动力冲程前态的分离速率常数,还与肌球蛋白横桥的弹性系数有关。同时,讨论了肌球蛋白横桥的弹性系数与力的关系,为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10期 No.16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温度和能量对笼养育成蛋鸭的生长、性发育及代谢的影响

    任延铭;王安;

    文章研究适温(18±1℃)、低温(2±1℃)的环境中日粮能量水平(低能10.50MJ.kg-1、中能11.50MJ.kg-1、高能12.50 MJ.kg-1)对笼养育成金定蛋鸭体发育、性成熟和物质代谢的影响。采用两因素有重复设计。结果表明,低温显著影响育成期笼养蛋鸭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影响显著(P<0.05),对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影响显著(P<0.05);低温和能量互作对平均日采食量影响显著(P<0.05)。低温对育成期笼养蛋鸭卵巢重、输卵管重、输卵管长、孕酮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显著(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育成期笼养蛋鸭卵巢重、孕酮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显著(P<0.05);温度和能量互作对卵巢重、输卵管重和输卵管长影响显著(P<0.05),对孕酮和雌二醇水平影响极显著(P<0.01)。低温对育成期笼养蛋鸭血清总蛋白、葡萄糖、甘油三脂和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显著(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血清总蛋白和钙离子浓度影响显著(P<0.05);温度和能量互作对血清总蛋白影响显著(P<0.05),对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脂浓度的影响没达到显著水准(P>0.05),对血清钙离子浓度影响极显著(P<0.01)。低温显著影响育成蛋鸭的体发育和性成熟,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可减轻低温给育成蛋鸭所造成的冷应激。

    2008年10期 No.164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青贮玉米秸秆对鹅氮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王宝维;张倩;王巧莉;范永存;荆丽珍;岳斌;姜晓霞;王娜;孙鹏;

    为研究鹅对青贮玉米秸秆的利用效果,试验选用24月龄五龙鹅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分为6个重复。各试验组日粮添加的青贮玉米秸秆比例依次为24.4%、34.6%、42.6%、49.1%、53.6%。采用全收粪法,测定N的沉积量、净蛋白利用率(NPU)、氨态氮(NH3-N)浓度和氨基酸(AA)消化率,同时检测粪便中微生物数量变化,以初步探讨日粮中不同青贮玉米秸秆比例对CP、AA代谢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E和CP等摄入量一致的条件下,随着秸秆添加比例的不断增加,N的沉积量、净蛋白利用率(NPU)显著升高(P<0.05);粪中各组氨态氮(NH3-N)浓度呈下降趋势;甘氨酸表观消化率偏低但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氨基酸表观消化率(AAAD)均较高(77.30%~93.1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丙氨酸和脯氨酸除外);青贮秸秆添加量在24.40%~49.10%时,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随秸杆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多,且第4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大肠杆菌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鹅能较好地利用青贮玉米秸秆中的粗蛋白,同时青贮玉米秸秆对鹅肠道微生物菌群有一定改善作用。

    2008年10期 No.164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动物医学

  • 患真菌性皮肤病奶牛血液中白细胞分类计数及酯酶染色阳性T淋巴细胞的检测与分析

    常虹;崔鹏博;刘云;

    为探讨T淋巴细胞在皮肤真菌病奶牛中的作用,对患皮肤真菌病的奶牛和健康对照牛静脉血中的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了检测。采用酯酶染色法观察并记录静脉血中酯酶染色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用瑞氏染色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结果表明,患病奶牛的T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奶牛,说明T淋巴细胞在抗皮肤真菌病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8年10期 No.16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昆明小鼠肠道蠕虫区系调查

    张靖伟;韩彩霞;王守育;宋铭忻;路义鑫;

    随机选取普通级成年昆明小鼠10只,用蠕虫学剖检法进行寄生性肠道蠕虫区系调查。结果表明,在小鼠肠内共检获寄生性蠕虫3种,其中以隐匿管状线虫和四翼无刺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最高,为优势虫种。

    2008年10期 No.16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

  • Nisin复合防腐剂对冷却猪肉保质期及品质的影响

    宋萌;孔保华;

    对应用不同保鲜液喷涂处理的鲜猪肉经聚乙烯袋包装后在冷藏(0~4℃)条件下的保鲜效果进行了研究,并测定细菌总数、pH、TVB-N、TBARS、汁液损失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保鲜液处理可不同程度降低肉表面的初始菌数。经保鲜液第4组(250 mg·L-1 Nisin+0.25%壳聚糖+1%乳酸钠+1%乳酸)、第5组(500 mg·L-1Nisin+0.5%壳聚糖+2%乳酸钠+2%乳酸)和第6组(250 mg·L-1 Nisin+0.5%壳聚糖+1%乳酸钠+1%乳酸)处理的冷却肉可保存12~14 d;对照处理的冷却肉只能保存6 d。综合成本及保鲜效果选择第4组为最佳保鲜组。

    2008年10期 No.164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脂肪酶催化合成硬脂酸淀粉酯的研究

    赵秀娟;于国萍;

    在无溶剂体系中,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合成硬脂酸大米淀粉酯。考察了初始水活度、温度、时间、底物配比等因素对淀粉酯合成的影响,用水合盐进行了体系水分的调控。确定最适反应条件为控制水活度0.75,酶与淀粉质量比1/10,温度65℃,反应12 h,取代度可达到0.2188,经红外光谱检测,3 000~3 700cm-1的羟基的伸缩振动的特征峰强度变小,说明是淀粉羟基在酯化后被取代所致。

    2008年10期 No.164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三种糖在不同饱和蒸汽压下对双歧杆菌喷雾干燥菌粉稳定性的影响

    刘思南;孟祥晨;张久龙;

    研究糖在不同饱和蒸汽压以及4℃储藏温度条件下,对喷雾干燥法制取的双歧杆菌菌粉的保护作用。分别以含有海藻糖、山梨醇和蔗糖的脱脂乳粉为喷粉基质,在进风温度为(140±2)℃、出风温度为(80±2)℃条件下,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含有双歧杆菌的菌粉,根据不同饱和蒸汽压下菌粉活菌数的变化情况来评价3种糖对菌体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海藻糖为保护剂,11.4%饱和蒸汽压作为储藏条件对菌体的保护作用最好,其菌粉的水分含量为4.55%,喷粉后菌体的存活率为4.3%,储藏40 d后菌落下降不足一个数量级。制备的菌粉在上述条件下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为高稳定性菌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2008年10期 No.164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L-乳酸熔融缩聚的工艺研究

    戴一南;张兆国;

    为降低聚乳酸的成本、扩大其应用范围,以L-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L-乳酸(PLLA),考查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对PLLA分子量、产率和颜色的影响,摸索出最佳反应条件。熔融缩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SnCl2作为催化剂,用量为0.4%,聚合温度175℃,聚合时间8 h,合成的PLLA分子量可达6.2万,产率为72.8%。此工艺提高了聚合物分子量和产率,降低了聚乳酸材料的应用成本,拓宽了聚乳酸的应用范围。

    2008年10期 No.164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与技术

  • 挤压对脱胚玉米啤酒辅料中抗性淀粉的影响

    王志华;申德超;王国庆;刘尼亚;

    为进一步提高脱胚玉米作啤酒辅料的浸出物收得率,通过实验室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挤压蒸煮系统诸参数(模孔孔径、套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和螺杆末端端面至模板内表面的距离)对用作啤酒辅料的挤压蒸煮后的脱胚玉米中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挤压蒸煮的脱胚玉米中抗性淀粉的含量比脱胚玉米原料中的抗性淀粉降低约6.0%,比传统蒸煮工艺的糊化液降低约1.3%,提高了淀粉的利用率。

    2008年10期 No.164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食用植物油介电特性的试验研究

    张俐;马晓愚;雷得天;杨方;

    分析了农产品介电特性的测试原理和食用植物油介电特性机制,以食用植物油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流体类农产品介电特性测试方法,自制了平行平板三电极结构的谐振替代测试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在一定的频率和温度范围内,探讨了食用植物油介电特性与频率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频率和温度与食用植物油介电特性参数有相关性。

    2008年10期 No.164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GPRS无线终端在收获机上的应用

    徐秀丽;欧阳斌林;

    GPRS具有永远在线,按传输流量计费的特点,不但适用于大批量数据传输,也适用于间断的小批量的数据传输,它的优点尤其体现在远程数据传输和遥测遥控应用领域中。文章论述了基于BenQ M23的无线模块在收获机上的应用,并提供了硬件电路图、软件流程图及程序代码。

    2008年10期 No.164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科技进展

  •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王迪;康立功;李景富;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2008年10期 No.164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啤酒酵母生物吸附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孟庆娟;刘建平;戚秀云;张颖;

    啤酒酵母可以生物吸附方式吸附大多数有毒重金属、收贵重金属以及具有放射性的元素,该方法原料丰富、成本低、处理重金属效果好。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以啤酒酵母为生物吸附材料研究的进展,从啤酒酵母的不同吸附形式、吸附性能、吸附容量、吸附机理、啤酒酵母的固定化以及影响吸附的因素等方面对啤酒酵母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2008年10期 No.164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NuMA蛋白的生物学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杨立琳;孙露双;曾晓;曹允考;

    NuMA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细胞核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纺锤体极的组装与分解、核重组等过程,调节细胞周期,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对细胞凋亡也发挥重要作用,NuMA的降解是早期细胞调亡的标志。

    2008年10期 No.164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初乳sIgA分离纯化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晓飞;高学军;姚永豪;李殿胜;

    利用牛初乳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和类母乳化食品是当前研究热点,而在牛初乳中,sIgA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分离及检测牛初乳中sIgA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亲和色谱法、嗜硫色谱法、离子交换法、超滤法、酶解法等,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凝集素法、免疫胶体金检测法等。文章对sIgA分离纯化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2008年10期 No.164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水环境问题探析

    肖建民;王福林;王忠波;吴昌友;

    水、旱灾害和水生态环境恶化是困扰黑龙江省的三大水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文章对黑龙江省水环境问题的现状、发展趋势、危害、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富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2008年10期 No.164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程雪;周修理;李艳军;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动物食品溯源方面的发展动态,针对射频识别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应用中的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给出动物溯源技术发展趋势的相关预测,并结合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溯源的发展,提出动物食品溯源方面的关键技术与存在问题,阐述射频识别对于动物食品溯源技术的重要意义。

    2008年10期 No.164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