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雪;韩岚岚;宋雯雯;高慕娟;张颖;王继安;
以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Cry1Ac导入大豆中。结果表明,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Cry1Ac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并从灭菌方法、6-BA对出芽率的影响、大豆基因型、卡那霉素筛选方式及选择压力等方面优化了大豆植株再生体系。
2010年02期 v.41;No.18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多英;张淑梅;蔡柏岩;
试验对玉米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内生细菌与玉米的联合固氮活性。结果表明,从玉米中分离出5株具有联合固氮活性的菌株,分别为1株弯曲假单胞菌NFR19(Pseudomonas geniculata),2株产酸克雷伯氏菌NFL28与NFSt18(Klebsiella oxytoca),1株节杆菌NFR7(Arthrobacter sp.),1株纤维化纤维菌NFR10(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研究首次分离出具有固氮活性的纤维化纤维菌,并证实节杆菌具有固氮活性。从环境中筛选新的玉米内生固氮菌资源,促进玉米生长,为玉米内生联合固氮细菌的应用奠定基础。
2010年02期 v.41;No.18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梁广东;邸宏;卢翠华;张林;董玲;王振华;姜丽丽;周羽;
以玉米12个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基因型对幼胚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浓度为3 mg.L-1时愈伤诱导率最高,达90.5%;不同基因型差异显著,郑58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96.3%,地方种质东46未诱导出愈伤组织;基因型是影响愈伤组织状态以及分化的重要因素;1.0 mg.L-1 BA和0.5 mg.L-1 IBA有利于再生苗分化。
2010年02期 v.41;No.18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陶波;赵微;韩玉军;高世杰;
利用土壤培养法系统,研究了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土著菌及有益、有害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土著菌及有益、有害菌的菌体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土著菌中,2 mg.L-1的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真菌菌体数量抑制作用最弱,最小抑制率为2.52%;2 000 mg.L-1的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放线菌菌体数量抑制作用最强,最大抑制率为67.11%;对土壤细菌的最大抑制率为15.73%。有益、有害菌中,2 mg.L-1的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根瘤菌的菌体数量抑制作用最弱,最小抑制率为7.44%;2 000 mg.L-1的假苍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镰刀菌的菌体数量抑制作用最强,最大抑制率为57.85%。
2010年02期 v.41;No.180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正>德国吉森大学植物营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用传统育种方法杂交培育出一种在盐碱地上也能高产的玉米新品种。以往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玉米耐盐碱能力各异,吉森大学研究人员选取了多个具有较强耐盐碱特性的玉米品种,并将这些品种的玉米进行杂交,最终培育出了这种博采众家之长的耐盐碱玉米新品种。据介绍,这种玉米
2010年02期 v.41;No.180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奶牛为单胎动物,自然繁殖情况下,母牛2.5岁左右才可能有后代犊牛1头,5.5岁可有后代犊牛4头。如何提高奶牛繁殖率一直是我国奶牛业发展的难题。近日,犊牛"幼畜超数排卵技术"(JIVET技术)在河北廊坊研发成功。采用该技术后,当供体犊牛1岁时便拥有自己的后代犊牛4~5头,将牛的世代间隔缩短至1年,大大提高了奶牛的繁殖效率。
2010年02期 v.41;No.180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我国科研人员在东方红X-804拖拉机上设计开发出了一种载波相位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自动导航控制系统,成功研制出无人驾驶拖拉机,使拖拉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由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罗锡文院士领导的学术团队完成的这一成果刊登在2009年第11期《农业工程学报》上。
2010年02期 v.41;No.180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正>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单位面积用氮量高和利用率低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两大难题。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成功掌握杂交水稻节氮超高产栽培技术,开始摆脱"高氮栽培"模式,进入"节氮超高产栽培"时代。据了解,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高产栽培氮肥用量居高不下,不仅增加生产成本,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不利于稻米品质的提
2010年02期 v.41;No.180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种植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2009年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发掘农业基因资源及开展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麻类、大豆、蔬菜、果树等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获得了蔬菜、薯类、果茶桑、林木、花卉等一批新种质,使我国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通
2010年02期 v.41;No.180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日本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附着神经细胞表面的突起,进而感染神经组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即水痘和带状疱疹,其中水痘多见于儿童,带状疱疹多见于成
2010年02期 v.41;No.180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近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今年十大医学突破,中国科学家在2008年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培育出的小鼠有幸入选。这只小鼠名叫"小小",它的诞生代表了一个重大科学进展。"小小"是中国科学家于2008年11月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培育出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通过转入四种基因将来源于成年动物的体细胞重编程后得到的具有胚
2010年02期 v.41;No.180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2009,326,1250-1252)近日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苯酚加氢制环己酮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环己酮是具有许多用途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备合成纤维尼龙6及尼龙66,还可用作医药、涂料、染料等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苯酚加氢是制备环己酮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由于一般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活性低,并且环己酮
2010年02期 v.41;No.180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我国科学家采用国际最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对11400名麻风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研究,发现了麻风病6个易感基因(RIPK2、NNFSF15、C13orf31、CCDC122、NOD2、LRRK2)和一个基因位点。这些易感基因不仅在汉族人中发现,而且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得到验证,首次证明了中国不同民族对麻风病具有共同的易感基因。0000
2010年02期 v.41;No.180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英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已经绘制出了青蒿的基因组图谱。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重要的抗疟疾物质,因此将来通过基因改良有望大大提高青蒿素产量,生产更多抗疟药物。
2010年02期 v.41;No.180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一个由日本、韩国和丹麦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13日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铁含量3倍于普通稻米的水稻,并证实这种高铁水稻能改善实验鼠的贫血症状。
2010年02期 v.41;No.180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大面积种植已有14年之久,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超过数十亿之众,至今还没有关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证据。"1月5日,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张启发院士,在华中农大转基因科普讲座上,首度公开回应"华农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质疑"。
2010年02期 v.41;No.180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为有效保护青海湖珍稀鱼类资源,青海省开展青海湖裸鲤淡水全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并进行淡水鱼种培育、裸鲤网箱养殖和大水面人工养殖。目前,这项研究已获得成功。据了解,目前,大水面养殖的4万尾裸鲤鱼苗平均每尾体重184克,最大个体达到470克;网箱养殖的裸鲤
2010年02期 v.41;No.180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文秀;李景富;刘剑峰;康立功;张贺;许向阳;
研究以番茄成熟突变体品种07905和正常成熟品种07009为亲本材料,分析鉴定了其F1代及F2代分离群体各单株在完熟期果实的成熟表现。结果表明,番茄成熟突变体rin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是单隐性遗传性状。用1 024对引物对2个亲本及F2代分离群体进行AFLP分析,得到4个与番茄成熟突变体rin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分别为E51M81-B、E46M37-F、E32M33-A和E60M81-E,与突变体rin基因的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4.9、8.8、10.9和12.5 cM。
2010年02期 v.41;No.18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艳菊;张宏宇;秦智伟;周秀艳;刘艳玲;
采用7个具有不同抗病性、生态型及标记聚类的黄瓜品种(系)对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青岛、郑州、徐州、西安8个城市的18个黄瓜霜霉菌株进行了毒性及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存在毒力分化,初步划分为12个毒性类型。利用27个RAPD随机引物对18个菌株进行全基因组DNARAPD扩增共得到230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212个,占92.2%。当以欧氏距离8.5为标准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菌株间相似系数介于0.267~0.754,各菌株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较低,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010年02期 v.41;No.18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闫永庆;王文杰;朱虹;刘兴亮;石溪婵;祖元刚;
青山杨(Poplars pseudo-cathayana×P.deltodides)是抗性良好的速生杂交杨,文章对其在盐碱胁迫下一个生长期内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地和对照地上的青山杨在整个生长期内,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先后呈"双峰"、"单峰"和"平缓"型曲线。5~7月是青山杨全年光合作用最旺盛的时期,盐碱地青山杨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3.20μmol.m-2.s-1,对照地为14.53μmol.m-2.s-1,同比下降了9.15%。盐碱地和对照地蒸腾速率的日变化都呈"单峰"曲线,一年内5~7月蒸腾速率逐渐升高,7月15日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在13:00左右蒸腾速率最大。盐碱地与对照地的气孔导度变化都呈双峰曲线,与光合速率变化相一致。盐碱地与对照地胞间CO2浓度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
2010年02期 v.41;No.180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侯立娜;李亚东;高长江;林丽;吴林;张志东;
以2年生半高丛越橘圣云为试验材料,用分析纯硫酸和硝酸配制4种不同pH的模拟酸雨水溶液对越橘进行喷淋,研究其在不同pH和不同处理时间模拟酸雨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越橘在酸雨胁迫处理时,随着胁迫程度加重和时间延长,叶绿素含量与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但pH 5.5处理所有时期SOD活性均高于对照;POD活性呈上升趋势,pH 5.5和pH 4.5处理变化幅度不大;叶片膜质过氧化产物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解除胁迫后,各项生理指标均能恢复至对照水平,轻度和中度胁迫提高了植物的生理活性,说明越橘对酸雨有较强的抵抗力。
2010年02期 v.41;No.18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西军;吴泽民;黄庆丰;
运用景观生态分类原则和群落生态学原则,建立了肖坑小流域森林景观三级分类系统,并选用景观多样性(SHDI)、均匀度(E)、景观优势度(D)、最小距离(NHI)和连接度等景观指数对三级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肖坑小流域森林景观以常绿与落叶混交的阔叶林的中幼龄林为主。森林景观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都较大而均匀度指数较小,表明景观类型丰富,但类型之间的面积差别较大,分布不均匀;最小距离指数和连接度指数都较小,斑块分布接近团聚分布,信息交换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管理,今后经营管理中要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尽量减少森林旅游、采茶等人为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干扰。
2010年02期 v.41;No.180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保平;王宏燕;房红岩;王玲;朱智明;郭爱玲;徐海明;
用秸秆粉部分代替LB、高氏培养基中的碳源,通过延长培养时间从土样中分别富集降解秸秆的细菌、放线菌,用稀释倒平皿挑取单菌落法通过菌落形态差异分离出细菌29株、放线菌29株。用秸秆粉培养基定性鉴别法鉴别出其中有8株细菌、10株放线菌能降解秸秆。测试了硝酸铵、酵母粉和土壤浸液等添加物对能降解秸秆的细菌和放线菌在秸秆粉培养基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粉对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他添加物对供试菌的生长影响较小。
2010年02期 v.41;No.180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任广明;曲娟娟;
试验通过传统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法从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铅抗性的细菌PZ-1,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Z-1在pH 6.0、Pb2+浓度为100 mg.L-1、投菌量为50 g.L-1时其吸附率可达95%;在pH 6.0、Pb2+浓度400 mg.L-1、投菌量为20 g.L-1、吸附时间25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此时对Pb2+的吸附容量为137.5 mg.L-1,吸附率为77.19%。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PZ-1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PZ-1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2010年02期 v.41;No.180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迟凤琴;匡恩俊;宿庆瑞;张久明;
利用网袋法和砂滤管法模拟田间还田方式,研究不同处理下各有机物料有机碳的腐解特征。结果表明,网袋法玉米、大豆秸秆经过150 d后,其秸秆生物量有38.9%~46.6%被分解。秸秆还田分解趋势为:土埋处理>露天处理;土埋玉米秸秆>土埋大豆秸秆;露天大豆秸秆和玉米秸秆分解规律一致。从组织结构上看,玉米秸秆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组织结构模糊、松散,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遭到破坏,大豆秸秆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不同还田方式下秸秆有机碳的分解规律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在砂滤管模拟条件下玉米、大豆秸秆和根茬有机碳分解趋势基本相似,均表现为埋管初期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其有机碳分解率趋势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降低C/N后,各有机物料有机碳分解率均高于不调节C/N。
2010年02期 v.41;No.180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宋秀丽;谷思玉;郭爱玲;王伟鹏;
研究了九三农场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开垦年限对土壤平均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开垦年限的增长而不断降低。有机质平均值从112.0 g.kg-1(荒地)下降到26.9 g.kg-1(开垦后40年),下降了75.90%;表层全氮含量由7.41 g.kg-1下降到2.23 g.kg-1,下降了69.90%。速效磷含量下降了90.59%。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在开垦初期下降速率较大;全磷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增高的趋势,土壤平均全磷含量以第5年为分界点,但在各个粒级上分界点有所变化;碱解氮含量随开垦年限显著增加;速效钾在第2年下降了42.72%,之后趋平。
2010年02期 v.41;No.18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亚平;魏永霞;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兴村为试验点,对土壤有机质进行常规统计及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球形模型为最佳拟合模型,该区有机质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并探讨了其空间变异特征,为该地精准农业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2010年02期 v.41;No.180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佟伟霜;黄庆阳;常缨;
文章通过对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防风的抽薹情况、产量及有效成分色原酮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确定防风的最佳栽培密度。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株行距7 cm×30 cm时,抽薹率较低,为10%左右,折干率和小区总产量较高,根中的四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栽培处理,是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2010年02期 v.41;No.180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继佳;李凤兰;韩峰;孙丽丽;金峰;
仙客来灰霉病是温室中常见病害,已经成为影响仙客来花卉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结合番红-固绿染色方法对患病仙客来植株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病原菌的侵染部位是器官的表皮,侵染方式主要是菌丝直接进入表皮细胞。在叶片、叶柄和花梗中病原菌多以分生孢子的形式存在,而在花瓣中除了含有大量分生孢子外,还有较多的菌丝。在植株体内,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的形式进行传播。
2010年02期 v.41;No.180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立群;曹立群;肖维伟;于晓旭;
文章就鸡粪便好氧发酵全程异养亚硝化细菌进行了分离和计数、对各温段的氨态氮和硝态氮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鸡粪便好氧发酵过程中异养亚硝化细菌数量与硝态氮量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是硝化作用的主要完成者;它们的数量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最适硝化作用温度在35℃左右,表现出中温菌的特性;发酵全程几乎都有硝化作用,但硝态氮积累的主要时期是降温阶段,因此适当延长降温期将有利于提高堆肥发酵的硝态氮含量。
2010年02期 v.41;No.180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立杰;佟慧丽;李庆章;高学军;
为确定奶牛乳腺发育与泌乳各时期能量代谢状况及建立生物调控技术,应用试剂盒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奶牛乳腺发育与泌乳过程中能量代谢重要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己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甘油三酯、葡萄糖、乳糖、β-酪蛋白、ATP酶、能荷值和NADPH等指标在不同时期都存在差异,即青春期14个月时的葡萄糖浓度最高,妊娠4个月时的NADPH含量最高,围产前期时的甘油三酯含量、乳糖含量和能荷值最高,泌乳7 d时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最高,泌乳140 d时的Ca2+Mg2+-ATP酶的活性最高,泌乳280 d时的Na+K+-ATP酶活性最高,退化期3 d的β-酪蛋白含量最高,退化期30 d时的己糖激酶活性最高。揭示了奶牛乳腺发育与泌乳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变化规律。
2010年02期 v.41;No.180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平;单安山;陈志辉;燕昌江;
试验选择28日龄断奶二元杂交(长白×大约克)仔猪48头,平均断奶体重7.4±0.6 kg,平均分为4组,每组3次重复,每重复4头(公母各半),试验组分别添加1%CA、0.5%SC、1%CA+0.5%SC,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五味子(SC)、柠檬酸(C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A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P<0.05),但对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SC或CA+SC除降低腹泻率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无影响(P>0.05)。添加五味子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肝脏或脾脏SOD活性,提高血清GR活性,降低心脏或肝脏MDA含量(P<0.05)。且日粮中添加五味子可提高断奶仔猪机体抗氧化功能,添加柠檬酸或五味子可改善断奶仔猪部分生长性能。
2010年02期 v.41;No.180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郑鹏;李冬旭;田亚光;黄贺;张贵学;
以新生牛作为实验动物,取睾丸进行制样组织学观察,并将睾丸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对生精上皮细胞进行分离纯化、细胞鉴定及冷冻保存,研究不同分离纯化及冷冻保存方法对睾丸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牛曲细精管中含有精原干细胞和支持细胞,差速贴壁法能有效分离两种细胞;精原干细胞鉴定,AKP、C-kit、OCT-4均呈阳性;支持细胞鉴定,油红O、波形蛋白均呈阳性。精原干细胞冷冻保存以10%的二甲基亚砜为冷冻剂的效果最好,支持细胞冷冻保存以10%乙二醇和0.1 mmol.L-1海藻糖组合效果最好。
2010年02期 v.41;No.180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许亚卓;杨春柳;刘文鑫;杨旭东;李海滨;师东方;
应用鸟枪法扩增了一株从水肿病病死猪肠系膜淋巴结分离到的O混合血清型(O139,142,26)大肠杆菌的O-抗原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扩增的O-抗原基因长度为11 771 bp。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10个开放阅读框架及功能基因种类。经与发表的大肠杆菌O139、O26和O142的O-抗原基因序列及O-抗原糖基链的结构进行比对,进化树分析,跨膜蛋白的结构分析以及对乳糖前体(Glc)添加乙酰基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该O混合血清型大肠杆菌的O-抗原基因与大肠杆菌O139的O-抗原基因进化关系最近。
2010年02期 v.41;No.180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红;高学军;车有权;刘云;陆江宁;刘洪杰;鲁兆宁;杨名赫;邬立刚;齐帮若;高月林;
对佳木斯市4所大型奶牛场17头患有临床型乳腺炎的奶牛的不同乳区的20份乳汁样品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和3组中药方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被检乳汁样品中共分离得到致病菌508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化脓链球菌,分别占致病菌总数的35.43%、10.63%、39.96%、11.22%、2.76%。药敏试验表明,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对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恩诺沙星最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加替沙星最敏感;3组中药方剂中以方剂Ⅰ的抑菌效果最好。
2010年02期 v.41;No.180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刘平;吕占军;李明辉;黄伟平;
试验用不同剂量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合处理休情期母貉,观察其卵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母貉卵巢重量增加极显著(P<0.01),且试验1组和2组母貉卵巢三级卵泡所占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3组卵巢三级卵泡所占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2010年02期 v.41;No.180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立舒;陈月华;高汉峰;房俊龙;
运用基于模式识别的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技术对大豆叶片氮元素缺失进行无损检测。当大豆植株的氮元素缺乏时,会在颜色和纹理上有一定的特征体现。通过样本培育和采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特征变化进行提取,分析确定了预处理的方法,并建立了预处理系统模型。研究可初步诊断出大豆氮元素缺乏情况,为进一步的模式识别奠定基础。
2010年02期 v.41;No.180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亚华;王金武;王金峰;鞠金艳;
为了达到液态施肥机高速作业的目标,试验设计了一种运动平稳的椭圆齿轮行星系作为液态施肥机的扎穴机构。为满足喷肥针垂直入土、出土时扎穴深度120~150 mm的工作要求,设计参数为:椭圆齿轮长半轴29.364 mm、齿数23、短半轴与长半轴比0.958,正圆齿轮半径25 mm。应用三维造型设计软件Pro/E,绘制机构各零部件模型并装配,通过改变保存文件的类型实现Pro/E与ADAMS数据交换。在ADAMS中建立机构虚拟样机和运动学仿真,得到扎穴机构针尖的运动轨迹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实现扎穴机构的快速设计、准确分析,提高了设计速度,减少了设计成本。
2010年02期 v.41;No.180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娄冠群;张永忠;李振艳;刘潇;刘永坤;
采用亚临界水技术提取方法,考察了提取香菇多糖的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亚临界水温度150℃,液料比30 mL.g-1,浸提时间为5 min,浸提次数为2次,在该条件下香菇多糖得率可达15.7%,与热水恒温浸提法相比,亚临界水浸提法可明显降低提取时间和提高香菇多糖得率。
2010年02期 v.41;No.180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洪瑞;李景富;
番茄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和模式植物,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蔬菜作物之一。叶霉病的发生和蔓延使保护地内的番茄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培育抗叶霉病的番茄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文章对番茄叶霉病病原菌的生理小种情况进行了综述,从而为研究抗病品种及品种布局提供依据,有利于有效地预防番茄叶霉病的发生及进行有针对性的抗病育种,并提出了今后番茄抗叶霉病育种工作思路。
2010年02期 v.41;No.180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邢明伟;曾祥伟;侯志军;柴洪亮;华育平;
鸡白细胞介素-2(IL-2)是由激活的T细胞分泌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不仅在T、B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和NK细胞的激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其他细胞因子一起发挥免疫功能,是一种能影响机体免疫反应各个方面的调节因子,因而在疾病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集约化家禽养殖集现代遗传育种、饲料饲养、疾病防疫、环境控制等先进技术于一体,鸡IL-2的应用可实现有效的组装配套与综合利用。
2010年02期 v.41;No.180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龙;马清泉;张永根;林曦;
随着酵母类饲料添加剂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日益增加,酵母菌对瘤胃作用的生物学机理及酵母菌与瘤胃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针对目前国内外新型酵母菌种的筛选工作,在影响新型酵母菌筛选的因素,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选择新型酵母菌种、以及新型酵母对反刍动物的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02期 v.41;No.180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宏宇;单安山;徐林;郑燕斌;
肌内脂肪含量是猪肉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通过改变肌内脂肪含量来改善猪肉品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肌内脂肪的沉积受遗传、营养、环境等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对基因和营养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环境和性别因素对肌内脂肪的沉积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而后者对肌内脂肪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文章对猪肌内脂肪调控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通过肌内脂肪调控来获得更高品质的猪肉产品,并且用于指导生产实际。
2010年02期 v.41;No.180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