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作物科学

  • 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比较

    郑殿君;张治安;姜丽艳;王元利;李大勇;

    选择3个不同产量水平的9个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植,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用常规方法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结果表明,高产大豆品种叶片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低产大豆品种。大豆产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由于现代技术手段的改进,可方便地进行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瞬时、准确测定,因此可以把净光合速率作为选择高产大豆品种的一个有效指标。

    2010年09期 v.41;No.18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程莉莉;刘丽君;林浩;唐晓飞;魏崃;吴广锡;杨喆;张颖;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383份玉米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非加权平均法(UPGMA)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玉米材料进行优势类群的划分与归类。结果表明,通过26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从材料中共检测出117条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4.5个,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为0.371~0.846,平均0.647。通过聚类图分析,可将供试玉米材料划分为6类。从而为今后育种实践有目的地选择亲本,拓宽遗传基础培育玉米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2010年09期 v.41;No.187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养分管理对寒地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李宗云;刘元英;陈丽楠;彭显龙;张明聪;李佳;

    为研究养分管理对寒地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25穴·m-2条件下,设置习惯施肥(T1)和优化施肥(T2),在28穴·m-2条件下,设置常规高产施肥(T3)和优化高产施肥(T4)。结果表明,T2和T4的强势粒起始灌浆势大,灌浆持续时间短,灌浆速率快,生长终值量高,其中T4生长终值量最大。与T1相比,T2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增加了10.56%,平均灌浆速率大,活跃灌浆期延长0.70d,生长终值量增加了3.03%。与T3相比,T4弱势粒的平均灌浆速率增加了11.36%,活跃灌浆期缩短3.47d,生长终值量差异不大。可见,通过养分管理能增加籽粒灌浆速率,缩短强势粒灌浆时间,增加籽粒的重量。

    2010年09期 v.41;No.187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亚麻种质资源脂肪酸组分含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周亚东;李明;苏钰;姜硕;冷超;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引自加拿大植物基因资源中心的82份亚麻材料和国内23份亚麻品种进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并对各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中的平均脂肪酸含量顺序为亚麻酸(47.34%)>油酸(28.62%)>亚油酸(13.15%)>棕榈酸(5.16%)>硬脂酸(4.76%)。油分含量与亚麻酸、棕榈酸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r=0.25*)*,与硬脂酸、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30**,r=-0.30*)*,与油酸呈负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亚麻酸与其他四种脂肪酸都呈负相关性,其中与硬脂酸、油酸达到极显著负相关(r=-0.52**,r=-0.87*)*。亚麻品种间脂肪酸组分差异极大,发现一些优异种质资源,为今后亚麻品质育种奠定基础。

    2010年09期 v.41;No.187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科技动态

  • “云瑞1号”成功解决我国蛋白玉米品种难题

    <正>在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云南省农科院玉米专家番兴明带领团队用热带优良玉米种质和温带玉米种质进行杂交,得到了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都较好的优质蛋白玉米新品种"云瑞

    2010年09期 v.41;No.187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用小鼠胚胎干细胞高效培育小脑神经细胞

    <正>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有选择性地分化成小脑神经细胞,且实现了较高的分化效率。小脑皮质中层内的浦肯雅细胞是掌管精确运动和学习的

    2010年09期 v.41;No.187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科学家绘成野生稻全基因组框架图谱

    <正>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高立志研究员团队日前完成普通野生稻基因组高覆盖的序列测定、拼接和组装工作,获得普通野生稻全基因组从头测序的框架图,

    2010年09期 v.41;No.187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研究人员发现抑制镉蓄积的水稻基因

    <正>日本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能抑制重金属镉在稻米中蓄积的水稻基因,该基因能把从土壤中吸收的镉封闭在水稻根部细胞内。这一发现为培育难以蓄积镉的水稻品种

    2010年09期 v.41;No.187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动态

园艺科学

  • 黄瓜植株衰老过程中根系内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商庆梅;秦智伟;周秀艳;

    以两个生育期不同的黄瓜品种D0313和649为试材,在正常的田间管理条件下,对植株发育过程中根系内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找出两个黄瓜品种衰老过程中根系内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植株的衰老,根系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SOD及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D0313根系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及根系活力下降时间较649早约15d。根系活力和SOD活性可以作为鉴定黄瓜根系衰老的生理生化指标。

    2010年09期 v.41;No.187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波段紫外辐射增强对黄瓜穴盘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崔馨元;赵瑞;陈俊琴;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穴盘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波段UV辐射增强对黄瓜穴盘苗的生长发育指标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V辐射3个波段中,UV-A辐射不能抑制穴盘苗徒长;UV-B辐射株高比对照降低16.63%,壮苗指标和根冠比最高;UV-C辐射株高比对照降低23.27%,干物质含量比对照下降12.57%,G值和根冠比低于对照,抑制黄瓜根系生长。UV辐射降低黄瓜穴盘苗的光合作用,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因而UV-B为最佳的辐射波段。

    2010年09期 v.41;No.187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黑穗醋栗叶斑病病原鉴定

    刘彤;杨国慧;夏筱丽;

    叶斑病是近年黑穗醋栗栽培区危害比较大的一种病害,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提前脱落,从而影响树势和产量。分别从黑龙江省海林市、桦川县、宾县和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实验站采集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斑,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纯化、形态观察和人工接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黑穗醋栗叶斑病是由壳针孢属(Septoria)真菌引起的,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etes)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该病原菌的适宜生长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试验研究主要是确定了导致黑穗醋栗叶斑病的病原,以期为黑穗醋栗的抗叶斑病育种及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2010年09期 v.41;No.18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磷对镉污染土壤中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董善辉;李军;赵梅;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水稻土中施磷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够缓解镉对水稻的毒害作用,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当镉浓度相同条件下,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水稻根、茎叶和糙米中镉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施磷量为450mg·kg-1时效果最显著。植株体内镉主要集中在根部,其次是茎叶部。此外植株中镉含量与土壤环境中镉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2010年09期 v.41;No.187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施用污泥堆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黄雅曦;李季;李国学;杨合法;高巍;黄妍;

    采用污泥堆肥用于农作物方法,研究污泥农用对作物及土壤环境的影响。在田间施用消化污泥、污泥堆肥与污泥肥料1年。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均比对照显著增产,并且使土壤养分情况得到改善,对土壤和作物没有明显的重金属影响,说明消化污泥、污泥堆肥、污泥肥料与化肥和其他有机肥一样,是一种常效肥,但对土壤和地下水的长期影响应作进一步的研究。

    2010年09期 v.41;No.187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张磊;王玉峰;陈雪丽;马春梅;龚振平;

    设置留茬覆盖、留茬无覆盖、旋耕3种处理,研究大豆田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处理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越好,对地表温度影响也越大。留茬无覆盖处理在耕作层(15cm以上)温度要高于旋耕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出苗有利,但是其土壤水分较留茬覆盖处理低。不同耕法条件下0~20cm土层容重:留茬无覆盖>留茬覆盖>旋耕,但在20~30cm土层3种处理容重差距不大。

    2010年09期 v.41;No.18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建植密度对松嫩平原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结构的影响

    丁雪梅;李玉梅;周婵;杨举;付婷婷;张晓君;孙宏刚;沈景林;杨允菲;

    采用大样本随机挖掘整个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栽培条件下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的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构件数量和生物量结构以及生殖分配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揭示不同建植密度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9月末停止生长期,经过2个生长季的营养繁殖,在第二个生长季末,不同建植方式的种群生殖株、营养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RAⅠ(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RAⅡ(花序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RAⅢ(成熟饱满子粒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和生物量均随密度升高呈下降的趋势(P<0.05);与高密度相比,低密度肥披碱草种群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生殖分蘖株、花序和成熟饱满子粒等有性生殖构件。同为密度45株·m-2,分蘖苗建植的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RAⅠ、RAⅡ、RAⅢ均高于实生苗建植的种群(P<0.05);而营养分蘖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皆小于实生苗建植的肥披碱草种群(P<0.05);两种建植方式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构件中,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数量和生物量皆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数量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生物量以生殖株所占比率最大。

    2010年09期 v.41;No.187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生命科学

  • 海藻酸钠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_1的研究

    贾翠英;张玉辉;魏均玲;

    为探索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最佳条件,选用浓度为1.25×108个·mL-1的酵母菌菌悬液进行包埋,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液中人参皂苷Rb1含量变化计算生物转化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海藻酸钠浓度、包埋时间、接种量和CaCl2浓度对所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影响,最终获得了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最佳条件为包埋时间45min,接种量7%,海藻酸钠浓度5%,CaCl2浓度10%。在该条件下,所包埋酵母菌对人参皂苷Rb1的最高生物转化率为31.51%,较以往未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生物转化率提高约3%~5%。本研究首次利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解决了酵母菌种子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简化了灭菌、菌种活化等步骤,为人参皂苷Rb1等苷类物质的高效生物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2010年09期 v.41;No.187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抗菌肽Lactoferricin B的原核表达及其纯化

    赵晓宇;冯兴军;孟利强;张淑梅;王玉霞;张先成;

    牛乳铁蛋白活性多肽(Lactoferricin B,LfcinB)是一种阳离子型抗菌肽,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现已被认为具有能够替代传统抗生素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传统的分离制备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所以基于基因工程的原核表达技术在制备高纯度和高效表达的该蛋白方面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研究旨在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利用原核表达技术制备LfcinB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依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的原则,设计了LfcinB的基因序列,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该基因的优化序列,借助Bam HI和Sal I双酶切、连接等手段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上,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GEX-4T-2-LCB,将该载体转化E.coli Rosetta(DE3)。使用IPTG诱导,结果发现LfcinB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超过20%。通过一系列蛋白纯化技术分离得到纯度达到95%以上的LfcinB融合蛋白。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抗菌肽LfcinB融合蛋白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为人们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抗菌肽LfcinB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技术路线和理论依据。

    2010年09期 v.41;No.187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黑穗醋栗花中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赵慧;李兴国;于泽源;

    以黑穗醋栗花为试验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凝胶电泳法比较了Trizol法、硼砂-SDS法、CTAB法、植物RNA提取试剂盒等4种方法提取总RNA的质量和纯度。结果表明,利用硼砂-SDS法提取的RNA,28S和18S两条带型清楚,两条带之间无弥散现象,且纯度最高,D260/D280达到2.06,经计算得出总RNA产率达61.60μg·g-1,反转录条件下可得500~1000bp之间的弥散cDNA条带,进一步证明硼砂-SDS法提取得到的总RNA具有很高的纯度,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2010年09期 v.41;No.187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限饲对肉种母鸡产蛋期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李锋;徐良梅;单安山;胡景威;张圆圆;李耀华;

    试验为2×2的两因子试验设计。选用23周龄高低脂系肉种母鸡各384羽,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当产蛋率达到5%时,进行日粮处理,高低脂系母鸡分别饲喂中国鸡饲养标准(NY/T33-2004)推荐的需要量和75%的需要量。试验持续到54周龄。结果表明,饲料采食量与品系在产蛋量、蛋重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不同品系对产蛋量和破蛋率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高脂系母鸡的产蛋量显著高于低脂系,破蛋率显著低于低脂系(P<0.05)。采食量限饲显著降低了蛋重,显著提高了蛋形指数和产蛋量(P<0.05)。不同品系在产蛋量、蛋重、破蛋率、蛋黄颜色上表现出不同的母体效应(P<0.05)。

    2010年09期 v.41;No.187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哺乳动物MT基因的进化选择与功能分歧

    姬广超;王明辉;高会江;潘玉春;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使用PAML和DIVERGE等软件对金属硫蛋白进行研究,发现哺乳动物MT基因主要受到纯化选择及中性选择作用,而且其在进化历史中曾经受到过正选择作用。同时利用PAML软件检测到了4个受到正选择的氨基酸位点,利用DIVERGE软件检测到5个Ⅰ型功能分歧位点和2个Ⅱ型功能分歧位点。这些正选择位点和功能分歧位点为进一步研究金属硫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010年09期 v.41;No.187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动物医学

  • 表达犬瘟热病毒融合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鞠会艳;高玉伟;杨松涛;夏咸柱;

    利用pVAX1载体的表达元件CMV启动子和poly(A)多聚腺苷酸信号构建了含犬瘟热病毒融合蛋白基因(F)的重组犬腺病毒。首先,利用酶切、连接等实验方法构建了含CDV启动子F蛋白基因表达盒的转移质粒pVAXΔE3LPF。再以含CAV-2SY株全基因组的pPoly2-CAV-2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AV-2-pVAXLPF,利用脂质体介导方法转染MDCK细胞,转染3次后,细胞出现了典型的犬腺病毒感染样病变。电镜负染和切片观察、酶切、PCR扩增及测序鉴定的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犬瘟热病毒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犬腺病毒,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72ku。在MDCK细胞上连续传30代试验表明重组病毒CAV-2-pVAXLPF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2010年09期 v.41;No.187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伊曲康唑肌肉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云;崔鹏博;常虹;陈曦;陈亮;李继昌;刘运枫;

    以羟丙基-β-环糊精化合物做辅料对伊曲康唑分子进行包合,制成肌肉注射剂,以山羊为试验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对伊曲康唑肌肉注射剂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伊曲康唑肌肉注射后最高药物浓度(Cma)x为226.67ng·mL-1;达峰时间Tmax为3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面积(AUC)48h为0.33898×104ng·h-1·mL-1;血浆药物浓度维持时间357h。由此可知伊曲康唑包合剂肌肉注射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有效血药浓度,可用于皮肤真菌病的治疗。

    2010年09期 v.41;No.187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方伊维菌素乳液的毒性试验研究

    姜晓文;张春燕;于文会;冯国峰;徐利;

    观察复方伊维菌素乳液的急性、亚急性毒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复方伊维菌素乳液按1.5、3、6和12mL·kg-1剂量,一次性给大白鼠灌胃;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按0.2、0.4和0.6mL·kg-1剂量,连续灌胃给药大白鼠14d。结果表明,LD50的平均可信限为4.241±1.518mL·kg-1。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除高剂量组有部分大白鼠粪便变软,食欲稍降低,白细胞数降低外,给药组鼠的行为活动、体重、血液检查及肝、肾功能以及病理学变化等,与对照组比较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复方伊维菌素乳液是一种毒性弱、反应小,安全的口服驱虫药。

    2010年09期 v.41;No.187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 

  • 原花青素脂质体的制备条件优化

    胡博;姚薇薇;刘宁;

    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原花青素脂质体,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研究了脂质体制备配方中胆固醇与卵磷脂物质的量比、原花青素与卵磷脂质量比、水溶液与有机溶剂体积比及制备条件对脂质体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逆相蒸发法获得的原花青素脂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胆固醇与卵磷脂物质的量比为1:2、原花青素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40、水溶液与有机溶剂体积比为1:4、温度为30℃,原花青素脂质体的包埋率为88.89%±2.5%。制得的原花青素脂质体粒径分布在185nm~1.29μm之间,在电镜的观察下为球状或近似球状的小囊泡。

    2010年09期 v.41;No.187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

  • 青春双歧杆菌工业化培养基以及生长条件的筛选

    刘韩;关宏;杨文钦;王慧荣;张琪;刘吉成;

    以廉价的商业化产品作为原材料,以提高发酵液中的青春双歧杆菌活菌数为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并最终确定能够用于规模化生产青春双歧杆菌的廉价工业化培养基成分,即:脱脂乳8%(W/V)、双歧因子A1%(W/V)、双歧因子B1%(W/V)。结果表明,在此培养基基础上,筛选出了青春双歧杆菌的最佳生长条件:最佳接种量为1%(V/V)、最佳培养温度为37℃。在此优化的生长条件下,测定青春双歧杆菌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选取在厌氧条件下培养时间9h为最佳培养时间,此时青春双歧杆菌活菌数最高可达1.16×109cfu·mL-1。

    2010年09期 v.41;No.187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棉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尚红卫;王贤华;

    以棉籽油与甲醇为原料,在催化剂(NaOH)的作用下,通过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比6:1,催化剂用量1.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55min。在此条件下,产率不低于95.89%。

    2010年09期 v.41;No.187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 

  • 原花青素脂质体的制备条件优化

    胡博;姚薇薇;刘宁;

    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原花青素脂质体,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研究了脂质体制备配方中胆固醇与卵磷脂物质的量比、原花青素与卵磷脂质量比、水溶液与有机溶剂体积比及制备条件对脂质体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逆相蒸发法获得的原花青素脂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胆固醇与卵磷脂物质的量比为1:2、原花青素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40、水溶液与有机溶剂体积比为1:4、温度为30℃,原花青素脂质体的包埋率为88.89%±2.5%。制得的原花青素脂质体粒径分布在185nm~1.29μm之间,在电镜的观察下为球状或近似球状的小囊泡。

    2010年09期 v.41;No.187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

  • 青春双歧杆菌工业化培养基以及生长条件的筛选

    刘韩;关宏;杨文钦;王慧荣;张琪;刘吉成;

    以廉价的商业化产品作为原材料,以提高发酵液中的青春双歧杆菌活菌数为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并最终确定能够用于规模化生产青春双歧杆菌的廉价工业化培养基成分,即:脱脂乳8%(W/V)、双歧因子A1%(W/V)、双歧因子B1%(W/V)。结果表明,在此培养基基础上,筛选出了青春双歧杆菌的最佳生长条件:最佳接种量为1%(V/V)、最佳培养温度为37℃。在此优化的生长条件下,测定青春双歧杆菌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选取在厌氧条件下培养时间9h为最佳培养时间,此时青春双歧杆菌活菌数最高可达1.16×109cfu·mL-1。

    2010年09期 v.41;No.187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棉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尚红卫;王贤华;

    以棉籽油与甲醇为原料,在催化剂(NaOH)的作用下,通过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比6:1,催化剂用量1.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55min。在此条件下,产率不低于95.89%。

    2010年09期 v.41;No.187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与技术

  • 大型调水工程自动化运行控制数值仿真研究

    丁志良;王长德;王玲;

    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而为了提高渠道的运行管理水平,对这种复杂庞大的供水系统,实行运行自动化控制十分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上,结合渠道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建立了可直接应用于不同运行方式的大型调水工程运行调度数值仿真模型,并把该模型运用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运行调度仿真计算中。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渠道自动化运行数值仿真系统可较好地实现多种运行方式下的渠道运行调度仿真计算,各种运行方式下渠道的闸门开度及水位过渡过程都较为良好。

    2010年09期 v.41;No.187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兔舍自动投食喂水采光装置的设计

    张佳全;吴庆妍;冯毅;林晓珑;张强;

    为了实现对兔养殖的自动化管理,设计了兔舍自动投食、喂水、采光装置。该装置由机械系统和单片机控制系统共同组成。机械系统主要功能有投食、喂水和太阳光跟踪等;单片机控制系统能够准确按照设定时间和设定的投食喂水量进行工作,并控制兔舍的光照、温度、通风等,实现了兔舍的自动管理,极大节省人力。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稳定,适合于在农村应用。

    2010年09期 v.41;No.187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光敏式气吸播种机监测装置研究

    窦钰程;欧阳斌林;陈海涛;

    为了实现对播种机播种状态的监测,提高播种质量,在借鉴国内外研究、分析比较各种传感元件基础上,设计了具有抗尘性的气吸式播种机监测装置。该装置以光敏电阻为传感器,采用STC12C5410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解决播种机实时监测问题。

    2010年09期 v.41;No.187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组态的无线节水灌溉监控系统设计

    张劲松;杨凤英;潘万平;刘树东;

    采用无线自动监控技术实现节水灌溉、林业自然灾害监控是当今的发展方向之一,从农业应用出发,应用PID算法的步进电机闭环控制仿真,提出了一种基于组态软件和单片机利用无线射频模块PTR8000实现数据传输的节水灌溉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组成、仿真原理、运行方式。结果表明,监控系统具有适应性强、开放性好、经济、开发周期短等优点,为实际应用提供一种较好的仿真方法。

    2010年09期 v.41;No.187 13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在回顾中国学者关于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对农业影响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概括分析了近50年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特征。近50年东北地区升温明显,生长季热量资源增加;农业可用水资源和光能资源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且时空分布不均。霜冻害、低温冷害、寒潮、洪涝、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减少,旱灾增加。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总体有利,表现为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发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积温增加且积温带北移东扩明显,主栽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作物品种由中晚熟替换早中熟;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为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小。在水分为非限制因子的农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和产量为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针对农业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等开展系统性研究。

    2010年09期 v.41;No.187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6 ] |[阅读次数:0 ]

科技进展

  • 植物生殖分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郭伟;邓巍;燕雪飞;潘星极;陈红霞;

    由于植物生殖分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近几年植物种群生殖分配的研究结果,从外界干扰、逆境胁迫、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等三大方面来分析植物生殖分配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在不同影响因素下植物种群生殖分配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以促进植物生殖分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010年09期 v.41;No.187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中草药千里光研究进展

    孟凡君;张雪君;谢卫东;

    中草药千里光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散瘀消肿等功效,被用于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千里光含有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受到普遍关注。文章对千里光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10年09期 v.41;No.187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