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春燕;齐照明;韩冬伟;单大鹏;蒋洪蔚;陈庆山;胡国华;
目前大豆和其他高产作物相比,相对产量偏低,提高大豆产量潜力是大豆育种的重要任务。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状,受多个形态、生理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定位大豆产量性状QTL,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4代重组自交系的154个株系为试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在两年同一地点下对亲本间表现多态的12个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QTL分析。产量相关性状包括荚数、荚长、荚宽、百粒重等。QTL检测结果表明,在两年的种植环境下,12个产量相关性状共检测到QTL 33个。每个性状的QTLs在两种环境下共检出个数1~9个不等,其中6个QTLs在2个环境下被检测到,它们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为较稳定的QTLs。其他产量QTLs只在单一环境下被检测到,说明产量相关QTLs与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与国内外对应农艺性状QTLs检测结果相比,多个性状的QTLs位点均一致,说明QTLs检测准确率较高。利用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定位控制产量相关性状的QTL,为利用分子标记改良大豆产量潜力提供了有力手段。
2010年11期 v.41;No.18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刘洋大川;潘春清;孙洪利;刘扬;王中业;张俊华;
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各主要大豆产区采集并分离大豆灰斑病菌菌株127个,采用一套鉴别寄主对采集的大豆灰斑病菌进行鉴定,以明确黑龙江省各主要大豆产区大豆灰斑病菌的小种组成及优势小种。结果表明,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共监测到大豆灰斑病菌14个生理小种,它们分别是1、2、3、4、6、7、8、9、10、11、12、13、14及15号生理小种。其中以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35.43%;其次是7号小种,出现频率为17.32%;10号小种出现频率为9.45%,居第三位。这些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灰斑病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11期 v.41;No.189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朱健;龙健;范菲菲;
采用自然条件模拟试验,研究了盐酸左氧氟沙星(OFLX)对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系统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0 mg.L-1 OFLX处理浓度范围内,OFLX明显降低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OFLX浓度的逐渐升高,叶片中SOD、POD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但均高于对照;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持续上升;小麦根系活力明显降低,小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2010年11期 v.41;No.18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程玲;邱永福;李显榕;朱建强;
利用不同浓度的土壤改良剂处理盐渍化程度不同的土壤,比较了棉花在该土壤中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生长特性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无法在重度(H)盐渍化土壤中发芽;而在土壤改良剂的作用下,棉花在轻度(L)和中度(M)盐渍化土壤中的发芽率和生长性状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改善。随着改良剂浓度的增加,两种土壤中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及POD、CAT活性上升,脯氨酸含量下降;而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在L土壤中下降,在M土壤中上升。
2010年11期 v.41;No.189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鹏;秦智伟;王丽莉;周秀艳;王桂玲;
以果实弯曲的黄瓜品种L18-10-2和果实顺直黄瓜品种D9320为父母本,获得F2分离群体,研究黄瓜果实弯曲性状的相关SSR分子标记并定位QTL。采用SSR分析技术及BSA法,通过对116对引物的筛选,得到7个SSR标记位点与黄瓜果实弯曲性状相关,其中4个即CSWCT27、CSWCT29、CSWACC02和CSWATT02位于同一连锁群上,标记间距离分别为12.1、17.5和18.2 cM,连锁群长约47.8 cM。检测到1个与黄瓜果实弯曲性状相关的QTL位点,距离最近标记的图距为2.5 cM,贡献率为9.33%。
2010年11期 v.41;No.189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曾长立;陈禅友;
为了明确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提高蔬菜作物抗盐的生理生化机制,以辣椒(Capsicumfrutescens L.)为材料,在150 mmol.L-1 NaCl胁迫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SA对幼苗形态建成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A能够显著提高幼苗的株高、展开叶片数、茎粗、植株鲜重及干物重以及壮苗指数,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其中,SA浓度为200 mg.L-1时作用效果最明显。
2010年11期 v.41;No.189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毕兆东;王世金;程青青;金志霞;
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尿素、硝酸钙和硫酸铵以及硝酸钙和硫酸铵的不同配比对韭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肥料中,尿素可提高韭菜产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钙提高维生素C含量,硫酸铵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分别使用0.6%尿素、0.4%硫酸铵、0.6%硝酸钙,以及3:2和2:3的硝铵比进行追肥处理,对提高韭菜产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增加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效果最好。
2010年11期 v.41;No.189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刘颂;郭菲菲;
运用GIS和RS技术及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分析。选取了反映斑块面积、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10余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1995年和2008年两个时段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指数的对比,直观地反映出广饶县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特征和演变规律,并通过分析其驱动因素,将景观格局指数量化指标体系与乡村居民点规划的内在规律相联系,为传统的城乡规划决策提供新的调查分析方法。
2010年11期 v.41;No.189 42-4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1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赵伟;王宏燕;陈雅君;王大庆;于佳;宋丽娟;
采用树脂袋法,研究了培肥措施对黑土氮素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6年和2007年施化肥的3个处理土壤NO3--N淋失量显著高于施农肥处理,其中2006年化肥高量、化肥低量和农化1:1的3个处理分别是对照的36.88、28.91和27.06倍,是农肥高量处理的8.29、6.49和6.08倍;2007年不同培肥处理总体表现为化肥高量>化肥低量>农肥高量>农化1:1>农肥低量>对照,各处理60 cm土层NO3--N淋溶量均大于30 cm土层NO3--N淋溶量;②不施肥处理比施肥处理土壤NO3--N淋溶量低,在施用等量氮素条件下,农肥施用处理的淋失率要远远小于化肥施用处理,玉米氮的平均淋失损失占所施氮肥的1.4%~13.6%,单施用农肥NO3--N淋失率才只有1.4%~5.2%,而使用化肥的处理NO3--N淋失率则高达12.5%~15%;大豆氮的平均淋失损失占所施氮肥的0.5%~4.3%,单施用农肥NO3--N淋失率只有0.5%~0.81%,而使用化肥的处理NO3--N淋失率则高达2.97%~4.3%;③土壤pH与土壤NO3--N淋失量呈负相关;④土壤NO3--N含量与土壤NO3--N淋溶量呈正相关,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NO3--N含量降低,深层土壤NO3--N含量对土壤NO3--N淋溶影响更显著;⑤土壤NO3--N淋溶量随土壤硝化强度的增强而增加,硝化作用强度是影响土壤NO3--N淋溶主要因素。
2010年11期 v.41;No.189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郑蕾;张忠学;
采用双环法对黑龙江省的黑土和草甸土两种土壤,分耕地和荒地两种利用类型进行试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容重都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初始含水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呈正相关。选择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达到稳定入渗所用时间和至稳渗的入渗量四项指标进行灰色关联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在0~20 cm层荒地的入渗性能明显优于耕地,而在20~40 cm层黑土耕地的相对入渗性能有所好转,但总体上看,荒地仍然优于耕地。40~60 cm层耕地和荒地间并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长年耕作对耕层土壤的水分参数造成了不良影响。
2010年11期 v.41;No.189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耿印印;王旭梅;王红旗;佟秀春;
从镉含量超标的土壤中分离驯化出具有耐镉能力的菌株14株。16S rDNA序列鉴定,可知铜绿假单胞菌占72%,属于优势菌群。对耐镉菌株分别进行镉和铅的吸附试验研究,选出吸附效果最好的两株菌Z11和Z13,同时观察温度和pH对两株菌生长量的影响,在最佳生长条件时绘制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菌Z11对污染土中镉和铅的吸附率分别达到40%和47%,菌Z13分别达到47%和33%。两株菌生长最适温度均为20~25℃,都不能耐高温。Z11和Z13最适生长pH分别为7~9和5~7。
2010年11期 v.41;No.189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崔丽娟;申雪庆;周东兴;
以哈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为试验材料,以稻壳作为调理剂,采用自行设计的卧式旋转式污泥好氧发酵装置对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进行研究。从城市污泥堆肥的升温阶段分离得到两株纤维素降解真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菌株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脉孢菌(Neurospora sp.),编号为B、E。对两株真菌的纤维素降解特性的研究表明,在以滤纸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第10天滤纸失重率分别达到了53%和39%。
2010年11期 v.41;No.189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卢丽;李树峰;佟慧丽;冯霞;徐婷婷;严云勤;
采用终浓度为200、250、300 mmol.L-1的乳酸作用酵母细胞200 min,同时,采用终浓度为250mmol.L-1的乳酸分别作用酵母细胞120、200、260 min后,通过DAPI染色、PI染色和TUNEL染色法检测酵母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随着乳酸终浓度的增加,酵母的死亡率随之增加。死亡的细胞出现DNA断裂和染色质凝聚现象,但没有显示膜损伤,所以乳酸引起的酵母细胞死亡是以凋亡的形式进行。200 mmol.L-1乳酸处理酵母200 min,可引起约不到30%的凋亡,当终浓度增加到300 mmol.L-1时,凋亡率可达80%以上,乳酸引起的死亡率和凋亡率具有剂量依赖性,但无时间依赖性。RT-PCR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凋亡程度的增加,Fis1、Bir1、SOD1、SOD2基因的表达随之降低。
2010年11期 v.41;No.189 72-7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汤展毅;严云勤;高学军;冀志庚;朱丹丹;金鑫;
克隆了牛的myf6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myf6,用脂质体技术转染鲁西黄牛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利用Western印记、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yf6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稳定转染后的成纤维细胞myf6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提高(P<0.01),肌肉肌酸激酶基因mRNA表达量升高(P<0.05),肌球蛋白轻链基因的mRNA表达量也提高(P<0.01)。细胞形态观察显示转染后的成纤维细胞未融合为肌管。由此可知,牛myf6基因可以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并且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肉细胞分化的功能。
2010年11期 v.41;No.189 77-82+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耿春茂;席北斗;赵越;李鸣晓;何小松;魏自民;
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分析填埋场不同填埋时期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的理化性质,研究填埋场不同填埋时期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DOM)在三个代表性pH和不同离子强度下的同步荧光特性。结果表明,pH及离子强度对DOM的荧光性质都有较大影响。DOM的荧光特性受pH影响显著,填埋前、中、后期DOM在不同pH下的荧光峰位置与强度均不一致。离子强度对DOM荧光特性影响相对较小,由于盐析等作用,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各DOM的荧光强度一般都在降低。填埋前、中期DOM在pH 13时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较显著,而填埋后期DOM在pH 3时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较显著。研究为填埋场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的毒性评价和污染防治提供了基本信息。
2010年11期 v.41;No.189 83-8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永泉;贾钟贺;张慧;佟广香;徐伟;尹家胜;夏资博;
对三种不同体重规格的哲罗鱼(Hucho taimen)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哲罗鱼的耗氧率与体重呈负相关;耗氧量和窒息点与体重呈正相关。水温在13.5~15℃范围内,平均体重(0.67±0.19)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72±0.08)mg.h-1.g-1,平均耗氧量为(0.48±0.06)mg.h-1.tail-1;平均体重(2.60±0.61)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60±0.10)mg.h-1.g-1,平均耗氧量为(1.62±0.23)mg.h-1.tail-1;平均体重(61.83±8.44)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20±0.90)mg.h-1.g-1,平均耗氧量为(12.36±6.14)mg.h-1.tail-1。在13.5~15℃温度范围内,三组哲罗鱼的窒息点分别为2.08、1.92和1.6 mg.L-1;哲罗鱼的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耗氧率明显大于夜晚;A1、A2和A3组窒息点分别为2.08、1.92和1.60 mg.L-1。
2010年11期 v.41;No.189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雅娟;庞义猛;于卓;张明昭;钱聪;印杰;
2008~2009年利用从湖北省引进的天然四倍体(雄)泥鳅与当地的二倍体(雌)泥鳅杂交,进行全三倍体泥鳅培育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2n×4n)平均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分别为54.69%、80.64%、56.64%;对照组(2n×2n)分别为76.23%、82.97%、79.44%。早期胚胎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组后代染色体数为71~75条,视为100%三倍体。6月龄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均为100%三倍体。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湖北省洪湖市四倍体泥鳅与当地的二倍体泥鳅杂交能产生100%全三倍体泥鳅,这种生物杂交的方法操作简单、方法可靠,是生产全三倍体泥鳅的最佳途径。
2010年11期 v.41;No.189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陈托兄;陈水红;卢欣石;
以中苜一号为对照,研究NaCl溶液(0,50,100,150和200 mmol.L-1)处理下秋眠型紫花苜蓿Maverick、Vernal、Pioneer5446的光响应动态,观察形态特征和盐害级别,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Maverick、Vernal、Pioneer5446和中苜一号叶片的盐害级别均加大,但品种间和处理间盐害出现的时间早晚和最终盐害程度不同。在50和100 mmol.L-1 NaCl的较低浓度下秋眠型紫花苜蓿和中苜一号光合响应存在着预警阶段恢复阶段-耗尽阶段,在150和200 mmol.L-1 NaCl的高浓度下,紫花苜蓿光响应直接进入耗尽阶段。秋眠型紫花苜蓿的耐盐性低于中苜一号。
2010年11期 v.41;No.189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晓东;陈超;史亚丽;刘滨城;
为使模拟干酪品质更接近天然干酪,研究了5种不同类型的干酪素分别作为唯一蛋白源对所加工模拟Mozzarella干酪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映模拟干酪品质的几个重要性质:pH、硬度、粘着性、融化性和拉伸性上,牦牛乳酶凝干酪素加工的模拟干酪与天然Mozzarella干酪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干酪素加工的模拟干酪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微观结构上,与各模拟干酪相比,天然干酪有较大的脂肪球和更致密的蛋白基质。与酸凝干酪素和酪蛋白酸盐相比,牦牛乳酶凝干酪素加工的模拟干酪的品质更接近于天然Mozzarella干酪。研究为模拟干酪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0年11期 v.41;No.189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燕;姜金斗;刘宁;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选择聚丙烯酰胺涂层毛细管对混合乳中的蛋白进行图谱的研究,确定混合乳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牛乳和山羊乳混合乳中的蛋白进行了很好的分离,确定了牛乳αs1-CN、αs0-CN、κ-CN、β-casein A1和山羊乳的β-CN、β1-casein作为定性检测的酪蛋白,测得了混合乳中不同酪蛋白峰面积的比值与混合比例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可以作为定量检测混合乳的指标。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为乳及乳制品质量的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可用于乳的质量监控。
2010年11期 v.41;No.189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鲁冀;孟祥晨;
文章从15份自然发酵的东北酸菜样品中分离乳杆菌,并对其种属进行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及H2O2酶、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对所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再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该属内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15份自然发酵的东北酸菜中分离获得21株菌,其中6株为植物乳杆菌,8株为短乳杆菌,6株为罗伊氏乳杆菌,1株为米酒乳杆菌。本研究为从多角度开发利用东北酸菜中的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2010年11期 v.41;No.189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严森泉;蒋恩臣;
割前脱粒联收机惯性分离室能实现谷物与气流的分离,利用欧拉-拉格朗日离散相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后壁结构下的惯性分离室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后壁结构下籽粒在惯性分离室内运动轨迹,惯性分离室的压力损失,分离效率和损失率,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得到一种较好的后壁结构坠=90°,β=60°,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
2010年11期 v.41;No.189 132-135+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航飞;郑先哲;王建英;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CFD)技术对四重滚筒干燥机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筒体结构对流场的影响,发现气流运动方向与壁面所成角度是影响气流速度的重要因素,对优化后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加以分析,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弧形过渡面。结果表明,优化后干燥机内气流流畅运动,涡流减少,改善了干燥机性能。
2010年11期 v.41;No.189 136-139+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葛慧玲;焦扬;敖长林;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评价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的主要方法之一,三江平原湿地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湿地资源,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通过支付卡式调查问卷,调查得出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的人均支付意愿为64.57元.年-1,并计算出其每年产生的非使用价值为24.749亿元。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受访者的社会属性对支付意愿起决定作用。
2010年11期 v.41;No.189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