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专论与综述

  • 加拿大小麦生产和锈病防治

    Allen G.Xue;Dawn T.Chi;张淑珍;李卓夫;徐鹏飞;姜良宇;范素杰;王欣;

    小麦是加拿大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大部分种植于加拿大西部曼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阿尔伯塔省的草原省份。在加拿大小麦种植面积大约有1 000万hm2,包括700万hm2的六倍体春小麦,200万hm2的硬粒小麦和100万hm2的冬小麦。六倍体小麦又根据不同的质量标准和多样化的食品分类、市场需要等划分成很多类。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叫加西硬红类(CWRS),是加拿大最主要用于做面包的春小麦品种系列。历史上危害小麦的病害主要是由秆锈菌(Puccinia graminis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秆锈病。在加拿大抗秆锈病的第一个重要品种是Thatcher,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广泛种植。然而Thatcher对由叶锈菌(P.triticina)引起的叶锈病十分感病。多年来,随着含其他抗锈基因(主要是Sr2,Sr6,Sr7a,Sr9b,Lr13,Lr14a,Lr16,Lr34)品种的育成和推广,秆锈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叶锈病却由于P.triticina种群变化,导致例如Lr13和Lr16抗性基因的抗性丧失,仍然造成很大的损失。小麦条锈病主要由柄锈菌(P.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长期以来,条锈病是阿尔伯塔南部灌溉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但是自2000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已经在加拿大中部草原区和安大略南部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加拿大小麦品种中,只有少数含有中抗水平的Yr18抗条锈基因,而大多数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基础及抗病遗传尚不清楚。展望未来,锈病仍然是加拿大小麦的主要病害,如条锈病或者是具有高致病力的秆锈病小种,Ug-99可能会是加拿大小麦及谷物生产的新威胁,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策略是致力于长期的抗锈病遗传育种研究,包括聚合有效耐用的基因,对基因进行有效的部署和聚合抗性基因使遗传资源最大化等手段。将科研重点放在自然遗传抗病方面旨在使加拿大农民能够按对自然环境有利的方式来生产化学残余量最少的小麦,从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012年01期 v.43;No.203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核因子Y在植物中的分类及其功能概述

    李文滨;李胜畅;王志坤;

    核因子Y(NF-Y)是近十年来新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植物特异转录因子,由三个不同的亚基组成,分别是NF-YA(CBF-B/)HAP、NF-YB(CBF-A/HAP3)和NF-YC(CBF-C/HAP5)。NF-Y是一种典型的通过与调控因子相互作用来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通过保守专一性的序列与真核生物启动子区域的CCAAT框相结合。NF-Y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并参与调节植物体的诸多重要生理过程,包括逆境反应,胚胎和叶绿体发育,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文章主要就植物NF-Y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研究方法及进展等进行了综述。

    2012年01期 v.43;No.203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观赏植物多倍体诱导研究进展

    雷家军;王冲;

    文章对园艺植物多倍体的特点及其应用进行了简介,列出了近三十年成功诱导多倍体的主要观赏植物种类,对观赏植物多倍体诱导中诱变材料和诱变剂种类的选择,主要诱导方法中的化学诱变结合组织培养法、胚乳培养法、原生质体融合法、2n配子法等,主要鉴定方法中的染色体计数法、形态性状和生长发育观察法、生理指标测定法、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分析法等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多倍体诱导中存在的嵌合体筛选、多倍体低稔性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今后观赏植物多倍体育种提供参考。

    2012年01期 v.43;No.203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1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动态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系列南瓜新品种

    <正>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攻关(重点)计划项目。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品种水平,并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项目简介:金辉一号籽用南瓜:植株生长势强,无杈率较高,中晚熟,抗病性较强,生育期120天,老熟瓜桔红色,瓜形圆

    2012年01期 v.43;No.203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系列白菜新品种

    <正>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攻关(重点)计划项目。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项目简介:东白一号:风味品质优良,口感好;高抗霜霉病,兼抗软腐病、病毒病。生育期80~85天。耐贮运。东白二号:风味品质优良,口感好。高抗病毒病、软腐病兼抗霜霉病;晚熟,生育期85天,耐贮运。东农901:牛心,高抗病毒病;丰产,高产,生育期70~80天,耐贮运。东农902:牛心,风味品质优良,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及软腐病;高产,生育期80~85天,耐贮运。

    2012年01期 v.43;No.203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番茄系列新品种

    <正>东农706:该品种为东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番茄课题组育成的加工用型的杂种一代。自封顶生长类型,1~2花序封顶,株高50厘米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果实鲜红色,着色均匀,梗洼木质部延伸小,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60~70克,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枯萎病、黄萎病。可溶性固形物5.5%,鲜果红色素含量高达8 mg/100 g左右。果实

    2012年01期 v.43;No.203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黄瓜新品种“东农802”

    <正>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3.17。品种简介:东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瓜类育种课题组育成的一代杂交品种。该品种长势强,早熟性好,前期产量比长春密刺增产20%,第一雌花节位3~4节,节成性好。瓜长30~35厘米,瓜粗3.5厘米,单瓜重200~250克。果皮绿

    2012年01期 v.43;No.203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马铃薯新品种“东农305”

    <正>项目来源: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项目。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200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项目简介:该品种是利用炸片品种大西洋(Atlantic)做母本,新型栽培种Ns12-156-1-1做父本杂交选育的优良新品种,2000年中标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种植业项目,2001~2003年完成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4年3

    2012年01期 v.43;No.203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水稻育秧棚的“一棚多用”综合技术

    <正>具体可实施的生产模式包括:越夏叶菜类+袋栽食用菌高效生产模式。适合具有木屑及玉米芯等物料资源地区;外向型果菜生产基地,以番茄、甜椒、黄瓜、甜瓜为主要作物。适合靠近口岸地区;储藏、加工型设施蔬菜基地,以油豆角、白菜花、绿菜花、辣椒等为主要作物。适合具有储运设施配套能力地区;就地鲜销的蔬菜生产基地,品种可

    2012年01期 v.43;No.203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研究报告

  • 耐草甘膦大豆种质资源筛选的研究

    王斌;张庆贺;陶波;栾凤侠;

    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对不同大豆品种(系)进行了耐草甘膦特性的筛选,以期获得耐草甘膦大豆育种的新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在草甘膦常规剂量下,不同大豆品种(系)对草甘膦耐性程度有着较大差异。褐皮豆和绥无腥豆1号耐性程度较强;DS系列大豆对草甘膦的耐性明显高于其他品系。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对耐性程度较高的品种(系)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DS品系等4个品系的耐性程度较高,其耐性倍数分别为4.23、3.82、2.93、2.59和2.48。室内考种数据表明,草甘膦虽然对耐性品系的株高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耐性品系可以正常的成熟结实,在单株荚数、百粒重等重要指标上具有可利用价值。

    2012年01期 v.43;No.203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形态氮素对大豆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胡润芳;张广庆;滕振勇;林国强;

    利用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混合态氮对3个栽培大豆品种花荚期植株进行诱导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增加3个大豆品种功能叶片NR活性效果最好,其次是混合态氮,NO3--N效果较差;三种形态的氮素均能明显提高3个大豆品种功能叶片GS活性;在三种形态氮素诱导下,3个大豆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与其功能叶片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520*和0.550*);追施氮素对低蛋白大豆品种功能叶片NR、GS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把大豆花荚期叶片NR和GS的活性作为高蛋白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之一。

    2012年01期 v.43;No.203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10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大豆种质资源芽期抗旱性鉴定

    王利彬;刘丽君;裴宇峰;董守坤;孙聪姝;祖伟;阮英慧;

    试验采用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研究了不同浓度PEG-6000下3份大豆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及下胚轴长的响应。结果表明,15%PEG-6000对大豆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影响明显;在15%PEG-6000下,对黑龙江省91份大豆种质资源的上述四项指标进行测定,筛选出耐旱型品种6份,较耐旱型品种12份,中间型品种25份,干旱较敏感型品种40份,干旱敏感型品种8份。以期为抗旱性品种选育和抗旱性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2年01期 v.43;No.203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二化螟虫口密度与粳稻产量损失关系及经济阈值的研究

    耿欢欢;李红霞;于洪春;张奇;

    文章研究了黑龙江省水稻二化螟虫口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和经济阈值,为指导黑龙江省水稻生产,防治二化螟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二化螟虫口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2.0536X-4.2161,R2=0.9756;枯心率(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1.7187X-2.7756,R2=0.9704。在水稻孕穗期,虫口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1.1971X-0.5521,R2=0.9646;白穗率(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1.5032X-1.9087,R2=0.9806。在水稻分蘖期,其经济阈值为每100丛水稻有二化螟幼虫90~116头;在水稻孕穗期,其经济阈值为每100丛水稻有二化螟幼虫60~103头。

    2012年01期 v.43;No.20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刁林林;赵宏伟;王敬国;刘化龙;赵雪;孙健;邹德堂;

    以东农422与东农427构建的F2 3群体为试材,通过构建其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全基因组定位与水稻农艺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结果表明,在水稻的12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28个QTLs,在1、4、5、6、7、8、10、11和12号染色体上都有分布,其中主要集中在第6、7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5个控制水稻株高的QTLs,2个控制有效穗数的QTLs,4个控制千粒重的QTLs,6个控制穗长的QTLs,2个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s,9个影响水稻抽穗期的QTLs。由此可知,第6与第7条染色体是控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s的分布密集区。

    2012年01期 v.43;No.203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对龙庆稻1号氮素养分吸收与累积的影响

    王秋菊;张玉龙;赵宏亮;陈庆复;刘军;李明贤;

    文章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氮素变化特征及对龙庆稻1号氮素养分吸收与累积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全氮、碱解氮在水稻各生长发育期间变化趋势一致,不同类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排序为白浆土>草甸土>黑土>盐碱土,龙庆稻1号氮素含量顺序为白浆土>草甸土>盐碱土>黑土,氮素累积量的顺序为白浆土>草甸土>黑土>盐碱土,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土壤影响龙庆稻1号氮素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因子不同,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

    2012年01期 v.43;No.20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种植方式与追肥时期对黑龙江省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陈龙涛;魏湜;商文楠;李馨园;王晓楠;李晶;

    为了探寻黑龙江省冬小麦种植适宜的播种方式和追肥时期,试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种植方式和追肥时期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追肥时期共同影响根系生长,拔节期追施氮肥促进根系增长显著。不同处理下蛋白质含量L1、L2、L3与L0相比分别提高了3.6%、14.2%、12.7%;P1、P2、P3与P0相比分别提高了10.5%、12.8%和12.0%,L0与P0无显著差异,湿面筋含量L1、L2、L3与L0相比分别提高了7.1%、13.2%和9.8%;P1、P2、P3与P0相比分别提高了5.9%、7.2%和5.4%,L0与P0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追氮时期是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而种植方式对提高籽粒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由此可知,黑龙江省冬小麦采取垄沟播种在拔节期适量追肥的栽培技术有助于根系生长及显著提高籽粒品质和产量。

    2012年01期 v.43;No.203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杨猛;魏玲;胡萌;顾万荣;庄文锋;张道园;孙继;魏湜;

    以3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低温胁迫下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强,3个品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光系统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在18℃/9℃、16℃/7℃低温处理下逐渐降低,14℃/5℃低温处理下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水分利用率(WUE)呈先升高之后趋于稳定。由此可知,低温胁迫使叶绿素所吸收的光能被用于光合作用的减少,叶光系统Ⅱ(PSⅡ)活性中心受损,植株通过调节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来进行自我调控。。

    2012年01期 v.43;No.203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黄早四及其衍生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庄文锋;王永力;李钊;王晶;杨猛;杨德光;

    选用黄早四及其衍生系共30份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在不同生态条件下两年三点的大田试验,对农艺性状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在哈尔滨表现最好,有利于产量水平的发挥;农艺性状中受GEI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百粒重,其次为单株产量。文章对黄早四及其衍生系产量的稳定性比较得出高产稳产型自交系,同时对黄早四及其衍生系的改良方向进行了探讨。

    2012年01期 v.43;No.203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甜菜亚硝酸还原酶(NiR)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曾彦达;石晓艳;马凤鸣;

    采用简并PCR和RACE方法克隆甜菜NiR基因,并利用网络工具分析预测了其编码蛋白。结果表明,该NiR基因(登陆号:HQ224499)全长为2 014 bp,编码一个包含59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分子质量为66.88 ku;NiR为易溶,亲水性较强的蛋白,同时有明显的疏水峰;经BLASTp比对表明,该蛋白序列与菠菜NiR蛋白同源性最高。Geno3d模建预测,NiR蛋白中有57个β转角,24个α螺旋。

    2012年01期 v.43;No.203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刚毛藻对除草剂敏感性的研究

    高越;戎会军;董庆文;陶波;

    针对沿海地区水产养殖业中刚毛藻生长泛滥的问题,以刚毛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刚毛藻对除草剂和助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刚毛藻对不同除草剂及助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除草剂和助剂对刚毛藻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刚毛藻抑制作用明显增强。除草剂混剂比单剂对刚毛藻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而除草剂中加入助剂AEO和LAS对刚毛藻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此外,温度越高,光照越强,刚毛藻吸收药剂的速度加快,防效更高。

    2012年01期 v.43;No.203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10和Cf-16的遗传分析及SSR标记

    李宁;许向阳;姜景彬;李景富;

    以Cf-10和Cf-16基因对东北三省分离鉴定的8个番茄叶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的抗性进行了评价,表明Cf-10和Cf-16基因对分化出的生理小种具有良好的抗性。分别对07881×08HN30(含Cf-10)和07880×08HN34(含Cf-16)构建的F1、F2代分离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并对F2群体进行了SSR标记。遗传分析表明,08HN30和08HN34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从341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个与Cf-10基因连锁的标记LEtaa001和LEaat003,遗传距离分别为9.7和22.9 cM;1个与Cf-16基因连锁的标记Tom144-145,遗传距离为10.4 cM。上述研究结果为抗源基因在番茄抗叶霉病育种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精细定位Cf-10和Cf-16基因奠定了基础。

    2012年01期 v.43;No.203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矮化黄瓜膨胀素Cs-EXPA1基因的表达差异研究

    王多佳;李凤兰;任明玄;胡宝忠;

    根据GenBank中膨胀素蛋白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矮化黄瓜膨胀素Cs-EXPA1基因的克隆。结果表明,从矮化黄瓜D0462中克隆得到一个膨胀素基因Cs-EXPA1(GenBank accession No.U30382.1)。PCR获得长约787 bp的全长基因,利用Real-time PCR定量检测到该基因在黄瓜苗期的下胚轴、子叶、根中均有表达,且表达丰度可能与该部位细胞生长分裂状态相关,在不同生长时期差异较明显。

    2012年01期 v.43;No.203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弱光对两品种黄瓜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伟;袁学平;杨迤然;胡仕军;孙美静;

    以华北型黄瓜中农8号和西南本地春秋黄瓜为试材,秋露地栽培,通过遮光模拟弱光逆境,幼苗定植大田缓苗后,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遮荫直至拉秧,生育期内测定弱光逆境下黄瓜植株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和基本光合参数。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两品种黄瓜株高升高,茎蔓变细,叶数减少,叶片变薄,株叶面积增大,根冠比增大,整株鲜、干样质量减少,向叶分配比例降低,向根、茎分配比例升高,尤以茎的明显。叶绿素a、b、类胡萝素含量上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降低,而胞间CO2浓度升高。根瓜节位升高,单株结瓜数减少,化瓜数增多,单株产量下降。弱光下虽春秋黄瓜的株高、株叶面积、整株鲜样质量、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值高于中农8号,但前者前15节雌花数、单株结瓜数、单瓜鲜重等值低于后者,即使春秋黄瓜植株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但其雌花数、结瓜数少,终使产量不及中农8号。由此可知,春秋黄瓜的弱光耐受性差于中农8号。

    2012年01期 v.43;No.203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黄瓜把长和瓜长的遗传分析

    赵鹏;秦智伟;王桂玲;鲁明;孙梦阳;

    以温室黄瓜品种拉迪特(Z9)与东农黄瓜品系129及其构建的150个F6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把长和瓜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把长的遗传为2对连锁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2-6),主基因遗传率为56.27%,多基因遗传率为17.08%;瓜长的遗传为2对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1-8),主基因遗传率为43.75%,多基因遗传率为10.18%,主基因遗传率均比多基因遗传率高。黄瓜把长和瓜长的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且环境对把长和瓜长的遗传影响较大。

    2012年01期 v.43;No.203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辣椒根腐病拮抗细菌D221发酵条件的研究

    刘培福;何付丽;曲春鹤;纪明山;赵长山;

    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拮抗辣椒根腐病D221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蔗糖2.0%,胰蛋白胨0.5%,牛肉膏2.0%,NaCl 0.5%,MgSO40.1%。最适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1,接种量5%,初始pH为7,在250 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30 mL,发酵48 h。

    2012年01期 v.43;No.203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雪柳、连翘和小叶丁香叶片解剖结构及其抗旱关系的比较研究

    金研铭;李良希;

    利用石蜡切片法以及徒手切片法,对雪柳(Fontanesia fortunei Carr.)、连翘(Forsythia suspense Vahl.)和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 Diels.)的叶片进行了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三种植物均为异面叶,但是栅栏薄壁组织层数、栅海比以及叶片主脉的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三种植物的气孔密度的排列顺序为:雪柳>连翘>小叶丁香;栅海比的排列顺序为:雪柳>连翘>小叶丁香。由此得出,三种植物的抗旱性雪柳最强,连翘其次,小叶丁香最差。

    2012年01期 v.43;No.203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铬污染对李氏禾生理指标的影响

    黄斌;张达;李洋;张霞;郝再彬;

    通过比较李氏禾在正常及铬污染环境下的生理指标差异,探讨其对重金属污染的耐受性,为其是否适合作为环境修复材料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李氏禾在铬污染环境下,其叶片的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及SOD、POD活性有所降低,可溶性糖、MDA、类黄酮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含量及CAT活性均有所升高,SDS-PAGE显示无差异蛋白条带,说明李氏禾能适应一定浓度的铬胁迫并作出相应的调节。

    2012年01期 v.43;No.203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因子对赶黄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童文;杨晓;胡尚钦;熊晓燕;孙佩;邓科君;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对赶黄草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土壤水分含量及光照强度的处理,研究了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对赶黄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找到促使该种子萌发的最适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影响赶黄草种子萌发的环境因子最适宜范围分别是:温度10~15℃、土壤水分55%、光照强度100%。该试验结果对赶黄草种苗培育具有直接指导的现实意义。

    2012年01期 v.43;No.203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虎尾兰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黄凤兰;李静;张茜;张群;赵玲玲;聂民利;

    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var.harnii)是龙舌兰科虎尾兰属植物,不但具有观赏价值,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并且有净化空气的功效。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虎尾兰植株,以短叶虎尾兰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采用组织培养育苗方法,建立从愈伤组织到再生植株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为MS;诱导愈伤的最佳PGR浓度配比为1 mg·L-16-BA+0.5 mg·L-1NAA+0.5 mg·L-12,4-D;诱导芽的最佳PGR浓度配比为1 mg·L-16-BA+0.8 mg·L-1NAA;诱导生根的最佳PGR浓度为0.1 mg·L-1NAA。

    2012年01期 v.43;No.203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RT-PCR法克隆广谱抗病基因TGA2及其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刘永光;刘克锋;孙向阳;

    文章采用Trizol Reagent提取拟南芥总RNA,设计相关引物;采用反转录PCR方法克隆TGA2转录因子,利用酶切连接方法,将该基因正向导入植物表达载体。经过相关检验,结果表明,TGA2转录因子正向插入中间载体的CaMV35S启动子和T-nos终止子之间,成功构建包含TGA2转录因子的p35ST-TGA2植物表达载体。

    2012年01期 v.43;No.203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碱胁迫应答GsGASA1及GsGASA2基因表达特性研究

    李昆仑;柏锡;卢姗;袁悦;李勇;纪巍;才华;季佐军;朱延明;

    野生大豆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作物抗逆分子育种的重要基因来源供体材料。为了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植物渗透胁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功能基因,利用前期构建的野生大豆碱胁迫基因芯片表达谱,从中选取两个碱胁迫处理下显著上调表达,经分析预测属于GASA基因家族的基因(probesets分别为Gma.15958.1.S1_at;GmaAffx.90343.1.S1_at),分别命名为GsGASA1、GsGASA2。对上述两个基因进行了芯片结果的sqRT-PCR验证,并分析了其在野生大豆中经盐、干旱、冷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GsGASA1、GsGASA2基因对这三种胁迫处理均表现出应答反应,虽然在不同胁迫条件下表达高峰出现的时间和表达强度上存在差异,但均呈现出在短期内显著上调表达的表达模式,推测GsGASA1、GsGASA2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中将起到一定作用。另外,GsGASA1、GsGASA2基因的表达受GA诱导及PAC、ABA的抑制。研究将为下一步GsGASA1、GsGASA2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研究GA和ABA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提供线索。

    2012年01期 v.43;No.203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1Aa19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杀虫活性分析

    罗玲;李海涛;刘东明;高继国;

    研究根据cry1Aa类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全长引物,以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LS-R-2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片段大小为3 600 bp的cry1Aa的全长基因,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载体pEB相连接获得含有cry1Aa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EB-cry1Aa,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菌株中,诱导表达出132 ku的蛋白。该蛋白由1 175个氨基酸组成,其分子质量为132.9964 ku。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已在GenBank中登录,登录号为HQ685121,并且被国际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1Aa19。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ry1Aa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有很强的杀虫活性,LC50为1.18μg.mL-1。该基因的获得将为害虫抗性研究及高效工程菌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材料。

    2012年01期 v.43;No.203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融合基因构建方法的建立

    张丽丽;李振军;李景富;王傲雪;

    重叠PCR技术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将多条DNA片段进行融合;PCR-酶切连接主要应用于基因片段连接及载体构建,这两种方法在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以多毛番茄抗冷转录因子LhCBF1基因、EGFP基因及RD29A启动子为例,分别采用一步法重叠PCR、二步法重叠PCR及PCR-酶切连接技术,优化PCR体系及反应条件,成功构建LhCBF1-EGFP及RD29A::EGFP融合基因。研究为重叠PCR及PCR-酶切连接技术的改进及构建融合基因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有益参考。

    2012年01期 v.43;No.203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10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对各刊期内容进行调整的通知

    <正>尊敬的广大作者、读者:《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厚爱与支持下,期刊质量稳步提高,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WEB即年下载率等指标逐年攀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2年01期 v.43;No.203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谨贺新年 校长寄语

    徐梅;

    <正>惜别旧岁,喜迎新年。2011年渐行渐远,2012年正向我们走来。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东北农业大学党政领导班子,向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和所有关心、支持东农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

    2012年01期 v.43;No.203 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