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专论与综述

  • 农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综述

    赵匀;

    文章简介了农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的软件工具和在中国的应用情况,指出现代设计方法的核心是利用软件优化参数。应用现代设计方法首先必须建立设计平台,包括5个方面内容:创新方法规律、理论研究成果、优化设计软件、实验台架、队伍建设。农业机械研究难度大、季节性强、环境恶劣、造价低廉、适应广泛、竞争激烈。而现代设计方法的优点是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和精准度高。重点介绍了作者提出的两种优化方法:"复优化"和"参数导引"优化方法,介绍了现代设计方法的程序,并与传统设计方法做了比较。展示了在VB平台上设计的优化、虚拟实验和测试软件界面,并介绍了在"参数导引"理论思想指导下的"傻瓜"化和全自动优化软件的使用方法。

    2012年02期 v.43;No.20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1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动态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正>保健型中式风味大豆干酪加工关键技术项目来源: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国内首创,成果正在申报国家专利。项目简介: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解决了加工中式风味大豆干酪的如下关键问题:用于中式风味干酪生产的特定发酵菌株;可替代皱胃酶的混合凝乳酶;成熟过程中的最优控制条件。目前,该研究成果已进入中试线,即将实现产业化。技术指标:筛选了针对中式风味大豆干酪的特定发酵菌株Sc和Lb2;开发了可以替代皱胃酶的复合凝乳酶A和

    2012年02期 v.43;No.204 5+12+42+102+113+116+125+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征稿启事

    <正>《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是由东北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农业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5-9369,CN23-1391/S。《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农业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学术论文,及时反映学术上有特色、代表学科前

    2012年02期 v.43;No.204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报告

  • 酸牦牛乳中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及胆盐耐受性研究

    焦月华;张兰威;易华西;张莉丽;马微;

    为了从分离自甘肃酸牦牛乳中的23株乳酸菌中筛选能够同时降低胆固醇并耐受胆盐的乳酸菌,通过邻苯二甲醛法测定降胆固醇能力,并比较各菌株对三种形式的胆盐:牛胆汁、胆酸、甘胆酸钠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胆固醇能力差异显著(P<0.05),多数菌株在不含牛胆汁的培养基中培养比添加牛胆汁时有着更好的对胆固醇的去除能力;死菌体对胆固醇的去除能力较弱;对各菌株对不同形式的胆盐耐受能力比较分析得出,各种形式的胆盐对乳酸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制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甘胆酸钠>胆酸>牛胆汁;各菌株对胆盐的耐受力与降胆固醇能力没有相关性。通过比较选择出H1,I10和W2三株菌,作为功能性菌株为开发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2012年02期 v.43;No.204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干酪乳杆菌KLDS1.0381高密度培养条件研究

    马宏慧;孔保华;夏秀芳;李沛军;

    以麦芽汁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干酪乳杆菌生长的碳源、氮源、营养因子及培养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干酪乳杆菌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和最佳培养条件,进一步选择菌种的最佳浓缩、富集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优配方为麦芽汁培养基中添加1%乳糖、2%胰蛋白胨、20%西红柿汁和0.2%牛肉膏,初始pH 7.0;最适摇瓶装液量为100%。在最适条件下,37℃培养12 h后菌液中活菌数可达到1.37×1010cfu.mL-1。优化浓缩离心富集条件,4℃条件下,4 000 r.min-1离心30 min,离心后菌种存活率为76.27%,浓缩倍数为62.87,干酪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物中活菌密度可达8.62×1011cfu.g-1。

    2012年02期 v.43;No.204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沙棘果酒苹果酸-乳酸发酵影响因素研究

    邢玮;韩建春;

    以沙棘果为原料,利用酒酒球菌降酸生产全汁沙棘果酒,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为:pH值3.4,发酵温度25℃,接菌量8%,接种时间为酒精发酵后(顺序发酵),SO2浓度30 mg.L-1,发酵时间为8 d。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结束后,沙棘果酒的总酸由原来的15.20 g.L-1降为9.83 g.L-1,苹果酸降解量5 422.07 mg.L-1、挥发酸增加量261 mg.L-1。在此工艺条件下酿制的沙棘果酒不仅使苹果酸大部分转化为乳酸,并且沙棘果酒的酸涩味减弱,口感得到很大的改善。

    2012年02期 v.43;No.204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苦菜蔬菜纸加工工艺研究

    齐国光;张秀玲;赵丹;徐媛媛;

    以苦菜为原料,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苦菜蔬菜纸最佳护色条件及胶黏剂复选配方。结果表明,苦菜蔬菜纸最佳护色条件为:碳酸钠用量为1 g.L-1,醋酸锌用量为0.1 g.L-1,烫漂时间为4 min。胶黏剂最优配方为:CMC-Na用量为0.4%,可溶性淀粉用量为3%,海藻酸钠用量为0.8%。干燥条件为:60℃下处理6 h。在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苦菜纸色泽鲜艳,易揭,具有较好的黏弹性。

    2012年02期 v.43;No.20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牛乳骨桥蛋白诱导破骨细胞γ-H2AX焦点的形成

    马雪莹;杨巍;刘宁;

    文章探讨了牛乳骨桥蛋白(bovine Osteopontin,bOPN)是否可引起大鼠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γ-H2AX焦点的形成的可能性。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破骨细胞,用bOPN处理破骨细胞,MTT比色法测定bOPN对破骨细胞的增殖影响,应用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细胞核内DNA双链断裂(γ-H2AX焦点)的形成。在细胞增殖实验中,bOPN 100μg.mL-1浓度组在24 h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00μg.mL-1浓度组在72 h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免疫荧光试验中,1、10、100和1 000μg.mL-1处理组都可以使OC形成焦点,尤其1 000μg.mL-1处理组时数量虽不多,强度却明显增加。总之bOPN可使H2AX磷酸化,进而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

    2012年02期 v.43;No.20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灰色关联分析

    李伟忠;闵丽;蒋洪蔚;陈庆山;胡国华;

    选取黑龙江省中、晚熟玉米对照品种及杂交组合共160份,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玉米产量(单株粒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玉米单株粒重相关的农艺性状中,穗粗、百粒重和穗长最为重要,整体关联度排序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生育期>行粒数>吐丝期>散粉期>穗位>株高>穗行数>出苗期>出籽率,这说明目前玉米新品种选育应以果穗粗、长,百粒重大且穗行数多为主,以其他农艺性状适中为目标,协调各相关因素,提高产量。本试验利用大量品种(组合)明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为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2012年02期 v.43;No.204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振动式深松中耕作业机的振源部件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赵铃;董欣;李紫辉;张忠学;

    文章介绍了振动式深松中耕作业机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阐述了关键部件—振源部件设计过程,对振源部件从动轴部装受力分析给出了基于MATLAB的求解图形表达,提出其数学解析表达式,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振源部件的设计满足结构和强度要求,为机具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2年02期 v.43;No.204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水田行间除草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张春建;王金武;赵佳乐;孔彦君;张成亮;

    设计了一种水田行间除草装置,并详述了该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秧苗插秧后第7天时进行除草试验,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方法,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获得了轮齿个数、除草深度和轮齿倾斜角度之间交互作用对除草率的影响,并优化得到工作参数范围。最终确定插秧后第7天作业时除草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为轮齿个数12、除草深度42 mm和倾斜角度8°,此时除草率为68.7%。经过整机试验证明,行间除草装置为整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除草部件。

    2012年02期 v.43;No.20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深施液态施非圆齿轮扎穴施肥装置试验分析

    刘亚华;王金武;王金峰;何剑南;

    针对深施液态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设计了一种液态肥深施试验装置。文章阐述了该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其扎穴性能进行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应用Design-Expert 6.0.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行星架转速与试验台车前进速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沟痕宽度和穴距的影响。根据农艺要求,优化得出试验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行星架转速72 r.min-1,试验台车前进速度0.49 m.s-1。通过进一步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由软件优化后的的参数组合能够满足农艺要求的设计,为样机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012年02期 v.43;No.204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DA奶牛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魏晓莉;戚国强;沈维政;秦续言;

    利用嵌入式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实现基于PDA的奶牛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实现奶牛生产性能管理、良种繁育等基本数据采集与信息检索,还可以根据通径理论对奶牛近交系数进行估算,对近交系数最小、预增产奶量最高的种公牛进行评估预测,从而达到防止奶牛群体近交,实现优良繁育的目的。

    2012年02期 v.43;No.204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设施农业寡照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杨再强;费玉娟;朱静;黄海静;张静;

    根据江苏省54个气象观测站台1960~2009年共5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结合设施农业寡照灾害指标,统计并分析了江苏省寡照气象灾害发生的月、季及年变化特性。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IDW),用已知观测点数据插值获得空间上连续分布的栅格数据,实现数据网格化,得到江苏省设施农业寡照灾害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①全年寡照灾害最严重发生在冬季,接近占全年灾害的一半,而夏季最少;②长江以南区的寡照灾害远多于长江以北;③近50年中,1990年之前,寡照灾害发生的频率变化较小,1990年之后,寡照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设施农业布局、气候资源利用和温室栽培管理提供依据。

    2012年02期 v.43;No.204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D生产函数及RNN的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研究

    张灿欣;胡灏;沈继红;廉春波;

    为研究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问题,首先对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进行变形,具体将资本与劳动力投入细化到三种产业得到变形的生产函数,同时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新的生产函数进行模拟。为反映单个产业自身的投资累积效应,进一步引入自反馈环建立递归神经网络(RNN)模型。该模型可确定投资诸要素间关系,同时反映产业本身及产业结构间的内在联系。数值试验证明该变形生产函数及其RNN模型符合实际,且网络结构简单、算法易于实现、模拟及预测精度高,该算法还可广泛用于投资决策、投资产出预测等经济增长问题。

    2012年02期 v.43;No.20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碳酸盐土大豆抗线品种(系)主要性状的分析

    王囡囡;于忠和;贾会斌;张春峰;孟庆英;朱宝国;李于;宋英博;赵明超;

    通过对在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的9个大豆抗线品种(系)主要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列,研究了在此种土壤上影响大豆抗线品种(系)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在大豆抗线品种(系)中对产量的作用居所有性状之首,其次是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生育日数>主茎节数>百粒重>脂肪含量>蛋白含量;因此在碳酸盐草甸土上进行大豆抗线品种种植时可以选用多荚型(或多粒型)品种,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

    2012年02期 v.43;No.204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生物接种对生活垃圾堆肥生化特性的影响

    谷思玉;谷邵臣;赵昕宇;

    以生活垃圾为原料,利用静态堆肥反应装置,在通风好氧条件下,研究了接种微生物堆肥过程中温度、耗氧速率、CO2释放率以及几种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堆肥法(CK)比较,接种微生物菌剂堆肥(CM),可明显加速堆肥升温过程,延长高温阶段(55℃以上)24 h;堆肥中前期CM处理耗氧速率及CO2释放率显著增大,其峰值分别是CK处理的1.25、1.24倍;与CK处理比较,CM处理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峰值分别增加了8.77%、8.30%和22.36%。结果显示,接种微生物可以明显改善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的生化特性。

    2012年02期 v.43;No.204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低温兼性厌氧纤维素降解菌系的选育

    杜俊杰;徐凤花;赵忠宝;谢晶钧;

    经过25代限制性继代培养,选育出一组稳定的低温兼性厌氧纤维素降解菌系(X1),其优势菌群为短杆菌。X1最适生长温度为20℃,适宜生长溶氧量(DO)范围为0.04~0.09 mg.L-1,在含0.2%稻秸的改良PCS培养液中静置培养7 d,Cx酶(内切葡聚糖酶)、C1酶(外切葡聚糖酶)、β-葡聚糖苷酶活分别为18.7、54.3、17.8 U.mL-1;稻秸、玉米秸、滤纸降解率分别为55.3%、64.6%、94.3%;稻秸降解液主要产物为乙酸、丙酸、丁酸,其含量分别为0.656、0.168、0.128 g.L-1。

    2012年02期 v.43;No.204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宵宇;周连仁;刘妍;

    通过对嫩江县试验田0~20 cm土壤的测定和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使黑土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增加,以有机无机肥配施1 1处理最佳;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其处理N3M3作物产量最高。

    2012年02期 v.43;No.204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多年种植RRS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氮素转化的影响

    王争;王宏燕;邵婧鑫;

    对三年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根际土壤氮素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在大豆花期和结荚期,可培养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以及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强度都达到最大值,脲酶活性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在这三年中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008年细菌数量较2007年有所下降,同时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中氨化细菌数量、硝化细菌数量、氨化作用强度、硝化作用强度以及脲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这说明转基因作物影响了根际土壤中与氮素转化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力,进而影响氮素转化过程。

    2012年02期 v.43;No.204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施肥对各采收期北五味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金阳;周连仁;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各采收期北五味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寻找最佳施肥方案以及最佳采收期。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周边山坡暗棕壤上人工栽培五味子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配方施肥(F)、配方施肥+草炭(FP)、配方施肥+草炭+锌肥(FPZ)和配方施肥+锌肥(FZ)处理。测定北五味子产量和五味子醇甲含量。结果表明:施用草炭和锌肥可以提高五味子的产量和品质,草炭和锌肥配施效果更佳。配方施肥+草炭+锌肥(FPZ)处理与对照相比可提高北五味子产量71.31%,与单施化肥即配方施肥(F)处理相比产量提高25.70%。北五味子果实中五味子醇甲含量逐渐变小,而籽粒中的五味子醇甲含量逐渐提高,草炭对北五味子籽粒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影响较大,施用草炭可以显著提高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

    2012年02期 v.43;No.204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长期定位施肥黑土水溶性有机物组分组成特性研究

    李书玲;魏丹;周宝库;魏自民;李艳平;赵富阳;

    利用LiquiTOC仪对黑河、哈尔滨、公主岭三个地区近30年长期定位施肥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及其各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DOM分子质量<1 ku组分比例,OM>MNPK>CK>NPK处理;DOM分子质量>1 ku组分则表现相反的趋势。此外,与不施肥处理(CK)比较,施用有机肥(OM)土壤DOM中小分子质量的富里酸含量相对较多,DOM分子结构相对简单化;而长期施用无机肥(NPK),土壤DOM中较大分子质量组分比例增加,分子结构有趋于复杂化的态势。

    2012年02期 v.43;No.204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超临界水氧化压力条件对剩余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

    刘振华;方琳;陶虎春;

    在不同压力条件下,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氨氮的去除效果及总磷、正磷酸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处理后的固体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压力增大,反应后出水水质较好,COD去除效果提高,COD去除率最高为95.80%;随反应压力增大,总氮去除效果提高,总氮去除率最高为85.27%;总氮主要以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存在,氨氮去除率最高为50.81%。反应压力在27 MPa时,液相中正磷酸盐的转化率达到97.23%。反应后污泥中的磷元素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于污泥残渣中。处理后残渣主要还包含O、Si、Al、Fe,P,S和Ca。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剩余污泥具有较好的无害化和减量化效果。

    2012年02期 v.43;No.204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研究简报

  • 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分析

    关法春;王超;钟国辉;兰小中;

    采用投影寻踪法对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野生地与栽培地的土壤肥力质量函数投影值排序。结果表明,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综合评价值为1.7609,栽培地仅为0.2682,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极显著高于栽培地(n=6,P<0.01),野生地土壤肥力质量远高于栽培地。为后续栽培地土壤培肥、模仿野生地土壤肥力措施的正确运用,提供理论评价依据和技术决策参考。

    2012年02期 v.43;No.204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格瓦斯绿茶饮料的制备

    马文娟;刘丽;张燕燕;毛文颖;赵晓;孙波;

    以面包渣、麦芽汁和白砂糖为原料,以乳酸菌和酵母菌为发酵菌株,酒精度达到0.5左右时添加1 20浸提的绿茶浸提液和一定量的柠檬酸、抗坏血酸,制得格瓦斯绿茶饮料。概述了格瓦斯绿茶饮料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并初步制定了格瓦斯绿茶饮料的产品标准。

    2012年02期 v.43;No.204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7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HACCP原理在大豆油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曹冬梅;张东杰;鹿保鑫;

    为了保障大豆油脂生产全程的质量安全,采用HACCP的原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对大豆油从原料采购验收、加工到包装储运等环节进行潜在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预防措施并对大豆油脂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监控,制定纠正措施,做好记录。从而将危害消除或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是一种确保食品安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2012年02期 v.43;No.204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研究进展

  • 食品过敏原体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孙秀兰;管露;单晓红;张银志;

    食物过敏原可使机体发生一系列过敏反应,因而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主要介绍了食物过敏原的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传感器检测等,并简要介绍了非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由于各种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因而找到可实现准确、安全、经济、快速、高灵敏效果的检测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2年02期 v.43;No.204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机理与实证研究

    宋国宇;

    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是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在构建产业发展方式转变逻辑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利用C-D生产函数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进行判定,实证分析揭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式仍以粗放型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进而结合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与现实基础条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制定符合生命周期阶段要求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012年02期 v.43;No.204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分析

    李萍;庞英;

    采用非参数法双产出模型,在对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山东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测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耕地利用模式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鲁西北和鲁西南作为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趋于集约利用,而鲁东等沿海或发达地区耕地资源则呈粗放型利用。研究所体现的政策含义是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同时,实现直补制度的创新,切实激励直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提高技术效率,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集约利用日趋稀缺的耕地资源,从而确保十二五期间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农收益目标的实现。

    2012年02期 v.43;No.204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