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专论与综述

  • 鸡母体营养对子代生长发育和肉质的影响

    单安山;李锋;

    文章根据实验室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对鸡母体营养与子代胴体品质间的母代效应与子代补偿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了肉种母鸡产蛋期营养对产蛋性能、子代生长性能、子代内脏器官发育、子代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母鸡产蛋期营养是否对后代产生母体效应、母体效应的延续性以及子代后续生长过程中是否存在补偿生长效应;同时,对子代血液生化指标、激素水平以及肉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母体效应对子代鸡生长性能及肉质性状影响的代谢机理和分子机理,为改善鸡肉品质提供除遗传和当代营养以外的技术途径。

    2012年03期 v.43;No.205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研究报告

  • 断奶仔猪血清及肠道肠三叶因子ITF水平与腹泻的关系研究

    汪蕊;王莉;王希彪;

    观察仔猪断奶后一周的腹泻情况,比较民猪和长白猪的腹泻程度。用ELISA方法检测断奶仔猪血清和肠道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浓度,分析断奶后ITF水平变化与仔猪断奶腹泻的关系。结果表明,断奶后一周内,民猪腹泻率、腹泻频率和腹泻指数均小于长白,提示民猪比长白具有更好的抵抗腹泻的能力。断奶后仔猪血清和肠道ITF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健康组仔猪血清ITF含量极显著上调(P<0.01),腹泻组肠道ITF水平在空肠和盲肠显著上调(P<0.05),而健康组肠道ITF水平相对较稳定,提示ITF与仔猪断奶腹泻有重要关系,断奶仔猪维持肠道较稳定的ITF水平,是保证肠道健康,减少腹泻发生的重要生理基础。

    2012年03期 v.43;No.205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猪GPAT基因SNPs位点分析和表达规律的研究

    杨俊静;李海涛;张冬杰;杨秀芹;刘娣;

    为了进一步探索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GPAT基因与肉质、风味性状的关系,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态性、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分析其组织表达规律。在外显子1和14寻找到了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结果表明,各等位基因在民猪、大白、长白、杜洛克、北京黑猪和野家杂交猪中的分布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GPAT在所检测的12种组织中均表达,其中肝脏中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肉质和风味性状分子标记的确定提供了基础。

    2012年03期 v.43;No.205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野猪CAPN10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海涛;杨秀芹;刘娣;

    为了研究CAPN10基因的性质和功能,使用NCBI等网站提供的一系列在线工具和软件,对其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野猪CAPN10基因CDS全长2 004 bp,编码667个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发现CAPN10保守性较低,对选择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具有偏好性;进一步的蛋白特性分析表明,野猪CAPN10是一种等电点为8.24的不稳定水溶性蛋白,无信号肽序列和跨膜结构,具有磷酸化等功能化位点及钙蛋白酶类催化基序结构。

    2012年03期 v.43;No.20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猪LP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高丽峰;孙亚蒙;陈月婵;刘娣;

    为了进一步分析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了民猪LPL基因的完整CDS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将测序验证正确的基因序列插入到pcDNA3.1(+)质粒载体中,构建了pcDNA-LPL真核表达载体。结果表明,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猪LPL基因同源性为99.30%,说明LPL基因的真核载体构建成功。该研究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LPL的表达和功能奠定了试验基础,为进一步分析LPL基因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年03期 v.43;No.205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奶牛繁育监测系统的构建

    范福祥;肖建华;张瑜;王洪斌;

    为了实现奶牛的精细化、数字化养殖体系,本文采用了.NET2005和SQL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奶牛繁育监测系统,改系统能够全面的记录和监测奶牛繁育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并形成相应的报表。该系统的开发对于规范牛场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2年03期 v.43;No.20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及鉴定

    宋月;姜艳萍;崔文;李一经;

    通过PCR方法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中的缺失核定位序列的ORF2基因,将其克隆到Bac-N-Blue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pMelBacB载体中,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Mel-ORF2。将其与Bac-N-Blue DNA体外重组,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并在Sf9细胞上表达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表明,Cap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获得了表达,为Cap蛋白作为pcv-2检测抗原进行猪圆环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2年03期 v.43;No.205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牛支原体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及初步分析

    陈维;李媛;辛九庆;刘洋;张秀英;

    为了建立M.bovis蛋白质组学技术,试验采用M.bovis湖北分离株为实验材料,对样品处理、固相pH梯度胶条、上样量及染色等影响双向电泳图谱质量的关键因素与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探索,2D Clean-up试剂盒处理的样品400μg在13 cm干胶条(pH 4~7)中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R350染色的方法,结果获得了能较好展示大部分蛋白点,分辨率及重复性均很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应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version 6.0软件对图谱进行初步分析,不同重复图谱之间的平均匹配率达80.95%,随机取重复性好的20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获得19蛋白质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鉴定成功率为95%。质谱鉴定结果与自建M.bovis蛋白库对比,蛋白点匹配率高于82分值限值(P<0.05)的不同蛋白有12个,初步分析这些蛋白多为酶类。说明该技术平台能有效用于M.bovis蛋白质组学的后续研究之中。

    2012年03期 v.43;No.205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PRLR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下丘脑、垂体及卵巢中的表达

    赵艳红;王志英;石玲;郑竹清;王琳;李金泉;

    许多研究已表明PRLR基因是影响山羊繁殖力的一个候选基因。课题以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检测PRLR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生殖轴的表达。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下丘脑、垂体、卵巢中均有表达,说明下丘脑、垂体、卵巢是催乳素作用的靶器官,同时也阐明催乳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的繁殖力的影响是通过与靶器官受体基因结合来发挥其功能的,为进一步探讨催乳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繁殖影响的作用途径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2012年03期 v.43;No.205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多糖对1~14日龄肉仔鸡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陶浩;魏炳栋;陈群;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肉仔鸡生长前期的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256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饲喂含0.0.2%、0.4%和0.6%APS的饲粮,饲养试验为14 d,然后采用组织学技术研究肉仔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形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APS对1~14日龄肉仔鸡小肠形态结构有显著影响。各试验组的小肠形态结构都比对照组完整;各试验组在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绒毛高度和宽度、黏膜厚度、绒腺比值及绒毛表面积均高于对照组;APS对小肠形态结构发育影响的效果在1~7日龄阶段高于1~14日龄阶段。结果显示,添加APS可增加肉仔鸡小肠绒毛的高度和宽度、黏膜厚度、绒腺比及绒毛表面积,而且以0.4%、0.6%的添加剂量较为突出,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效果逐渐减弱。

    2012年03期 v.43;No.205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鹅细小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王倩;鞠环宇;荆志强;李彦伟;王春媛;马波;王君伟;

    根据GenBank中鹅细小病毒(GPV)的7株全基因序列,在相对保守的NS区域设计了一对引物,以GPV-98E株鹅胚尿囊液的核酸提取物为模板,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特异性检测GPV的PCR方法。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GPV核酸的最小检出量为4.194 pg,尿囊液的最小检出量为3.09个ELD50;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检测GPV能够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476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作为对照的鸭瘟病毒(DPV)、禽流感病毒(AIV)、鹅副粘病毒(GPMV)的核酸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在临床检测中,对52份雏鹅的心、肝、肠等组织进行PCR扩增,能够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病毒核酸片段,表明建立的鹅细小病毒PCR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2年03期 v.43;No.205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ICR小鼠着床障碍模型的建立

    白玉涛;张玉玲;代娟;翟小伟;付祥龙;陈晓丽;靳丽军;麻雪刚;刘凤军;

    为建立ICR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本研究用米非司酮和吲哚美辛对妊娠ICR雌鼠进行抗着床处理,观察其对胚泡着床及子宫内膜的影响。实验分为米非司酮组和吲哚美辛组,每组设对照组。于妊娠第4天分别注射0.3、0.6、0.9、1.2 g.L-1的米非司酮0.1 mL.mouse-1,及0.12、0.13、0.14、0.15 mL吲哚美辛溶液,对照组注射二者相应的溶剂丙二醇和麻油。妊娠第5天检查子宫内膜对台盼蓝的反应点数;妊娠第8天观察胚泡着床情况,统计子宫重量,制作切片,检测子宫内膜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0.09 mg米非司酮组和0.13 mL吲哚美辛组的子宫重量、内膜容受性、发育及蜕膜化均受到明显的抑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和吲哚美辛可成功建立ICR着床障碍模型,用于相关研究。

    2012年03期 v.43;No.205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常山提取物与西药联合用药对鸡球虫病的疗效试验

    张浩男;张秀英;

    为探索常山提取物与西药联合用药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采用人工接种混合球虫孢子化卵囊诱发鸡球虫病的方法,进行常山提取物与西药联合用药和常山提取物、西药单独用药疗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常山提取物分别与西药妥曲珠利、马杜拉霉素、磺胺喹恶啉联合用药的抗球虫效果显著,雏鸡增重率分别为100.3%、97.1%和92.3%,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85.7、181.2和175.9,均高于4种药物单独用药的抗球虫效果,说明常山提取物与西药联合用药是一种较理想的抗鸡球虫方案。该研究为常山提取物与西药联合用药治疗鸡球虫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2年03期 v.43;No.205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E-coli整合酶检测方法研究

    丁良君;张秀英;李德山;付锐;

    通过检测整合酶确定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是否含有整合子。试验采用梯度PCR方法确定扩增整合酶最佳温度,以该温度扩增247株菌整合酶,并对PCR产物鉴定测序,确定整合酶类型。结果表明,247株菌中有158株菌扩增出了Ⅰ型整合酶,13株菌扩增出了Ⅱ型整合酶,总共有171株菌扩增出了整合酶基因。表明可通过PCR扩增整合酶的方法监测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

    2012年03期 v.43;No.205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人参茎叶中乙撑硫脲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

    许允成;王春伟;韩双;高洁;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茎叶中代森锰锌的杂质及主要代谢产物乙撑硫脲残留分析方法。C18色谱柱(不锈钢柱,25 cm(长)×0.46 cm(内径),内装Spherisorb 5);流动相:甲醇水=10 90(V/V);流速:0.5mL.min-1;检测波长:233 nm;柱温:40℃;进样量:20 L;保留时间约7 min。结果在0.01~0.1 mg.kg-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0.64%~95.60%,变异系数为2.16%~4.54%,人参茎、叶样品的检出限分别为2.8×10-3、2.9×10-3mg.kg-1。该方法可用于人参茎叶中的乙撑硫脲残留量的测定。

    2012年03期 v.43;No.205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香鳞毛蕨抑菌特性比较研究

    樊锐锋;黄庆阳;常缨;

    以香鳞毛蕨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抑菌特性与气候环境特点及鳞毛之间的相关性,从抑菌效果和抑菌物质含量两方面比较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入药部位样品的抑菌特性。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样品提取液的抑菌效果,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主要起抑菌作用的总间苯三酚含量。结果表明,五大连池地区6月中旬采集的香鳞毛蕨样品平均抑菌直径达2.49 cm,总间苯三酚含量达17.23%,确定五大连池是最佳产地,最佳采收期为6月中旬;香鳞毛蕨中鳞毛样品平均抑菌直径达2.65 cm,总间苯三酚含量达17.82%,同时作为对照的粗茎鳞毛蕨中鳞毛的抑菌直径达1.96 cm,总间苯三酚含量为17.14%,显著好于其他部位,初步证明鳞毛蕨属植物抑菌特性与鳞毛之间具有相关性。

    2012年03期 v.43;No.205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刺五加叶中黄酮类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及抑菌作用研究

    张英华;关雪;

    试验研究了刺五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及抑菌性,并对所提取的粗黄酮类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提取物中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得率为0.34%。刺五加黄酮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DPPH自由基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低于芦丁标准品而强于维生素C。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平板培养法对刺五加黄酮粗品的抑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并随着刺五加黄酮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也增强。

    2012年03期 v.43;No.205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0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亚硒酸钠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测定

    陈爽;侯振中;管延杰;李玉侠;韩玉;赵树臣;

    研究亚硒酸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半数致死量(LD50)。给70只小鼠分别以2.77、4.3、6.67、10.3、16和24.8 mg.kg-1剂量的亚硒酸钠溶液一次性灌胃,对照组以相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观察7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并观察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对小鼠的LD50为10.8 mg.kg-1,其95%可信限为9.0~13.0 mg.kg-1。进而说明,亚硒酸钠有一定的毒性,需要进行毒理学研究,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其安全用量。

    2012年03期 v.43;No.205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蛋白水平的螺旋藻饲料对锦鲤体色、生长及免疫的影响

    姜志强;石洪玥;崔培;田青杰;张源真;张志明;

    试验以初始体重(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螺旋藻添加量为12%时,饲料不同蛋白水平(25.65%、30.43%、35.56%、40.42%、45.90%)对锦鲤体色、生长及免疫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表观饱食投喂,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为45.90%时,试验鱼体表红质a*值最高,与DL2、DL3组间无显著差异;蛋白水平为30.43%时,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最大值出现在DL5组(蛋白水平为45.90%),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蛋白水平为35.56%时,试验鱼的BWG、PER显著高于DL2、DL5组(P<0.05);蛋白水平为45.90%时,试验鱼血清ALT显著高于DL1组(P<0.05),GLU浓度显著低于DL3组(P<0.05),肝胰脏CAT、SOD活力最高。研究结果说明,螺旋藻添加量为12%时,使锦鲤生长、着色达到最佳效果的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5.56%。

    2012年03期 v.43;No.205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9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梭鲈的淋巴细胞培养及其核型研究

    黄金善;范兆廷;

    采用RPMI l640全培养基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Linnaeus)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空气干燥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梭鲈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24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对和随体。梭鲈核型公式为2n=48,2m+10sm+12st+24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60。

    2012年03期 v.43;No.205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兴凯湖翘嘴鲌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刘丹阳;司力娜;张晓光;尹海富;

    用活体连续观察法描述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早期发育(从受精卵至4日龄仔鱼)的形态特征。将其与部分同属的鱼类胚胎发育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受精卵的形态、孵化有效积温、初孵仔鱼大小及群体差异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符合鲌属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兴凯湖翘嘴鲌的成熟卵呈淡黄绿色或青灰色,无粘性,为半浮性卵,卵径为(1.13±0.21)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4.75±0.32)mm。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体形成期4个主要阶段,22个发育时期。当水温为(26.8±0.5)℃时,从受精到完全孵出需22.5 h,积温为603.00℃.h。初孵仔鱼全长(3.98±0.37)mm。开口摄食时全长达(5.47±0.26)mm,此时鳔出现黑色素,卵黄囊几乎消失,消化道发育完整,鳍分化。

    2012年03期 v.43;No.205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动态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优质肉用种公牛克隆胚胎生产体系构建

    <正>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建立优质肉种公牛核心群能够克服胚胎移植技术往往受到供体奶牛的排卵能力限制以及优质肉种公牛个体数量的限制,使得胚胎来源有限,价格昂贵,胚胎移植个体生产性能变异较大,后代性别不能有效控制的弊端。生产克隆牛的卵母细胞来自于屠宰场的废弃物—卵巢,这也就决定了克隆牛胚胎来源丰富,

    2012年03期 v.43;No.20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规模化肉牛场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

    <正>本研究将采用Visual Basic.NET软件开发平台、SQL Server2005数据库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开发规模化肉牛场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重点解决如下三方面问题:.全面分析牛场生产需求,实现生产数据的数字化管理.紧密围绕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工作任务的预测与提示.

    2012年03期 v.43;No.205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种公鹿体细胞资源库的建立

    <正>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胚胎工程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由于体细胞核移植所产生个体的遗传性状主要决定于移入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所以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复制"出与提供供核细胞的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完全一样的新个体,而其所需要的仅仅是现有个体的一小块组织和足够的卵母细胞,因此理论上这将是一项非常理想的繁育

    2012年03期 v.43;No.205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奶牛乳腺炎、子宫内膜炎联合用药新制剂

    <正>项目简介:本品为生物制剂与纯中药制剂联合应用的复合制剂,有很强的抑制和抗病毒作用,它能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还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形成,达到抗病毒的双重效果。联合应用具有同时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还有杀灭寄生虫、抗肿瘤等作用。

    2012年03期 v.43;No.205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奶牛疾病诊断与防治数字化系统

    <正>项目来源:国家863计划项目。获奖专利情况:本项目共获得国家版权局授予的原始软件著作权3项。项目简介:"奶牛疾病诊断与防治数字化系统"是在国家"863"计划项目资助下完成的一个奶牛疾病辅助决策技术平台,该系统采用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软件工程学理论、人工智能方法、数学模型、兽医学、畜牧学、公共卫生学等各种相关的理论、技术方法。该系统具有疾病诊

    2012年03期 v.43;No.205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进展

  • 上位性及其对家养动物复杂经济性状形成的遗传学影响

    户国;王守志;李辉;

    Bateson于1909年最早将上位性(Epistasis)这个概念引入遗传学领域,在1918年,Fisher将不同位点上的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定义为上位性,非等位基因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基因效应定位为上位效应(Epistaticeffect)。自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到试验方法及技术手段的限制,研究者多采用以数量遗传学为主的研究方法对上位性开展研究。近年来,伴随着分子数量遗传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人们现在已获得大量的理论和实验证据支持上位效应对家养动物复杂性状的表型塑造以及复杂遗传系统演化机制存在重要的遗传学影响。文章拟对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上位性概念、类型及主要的学术观点加以评述,着重介绍了这些概念的产生的背景、原理以及差别之处,并对上位性对家养动物复杂经济性状的遗传学影响给予简要介绍,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2012年03期 v.43;No.205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动物麻醉颉颃剂的研究进展

    卢德章;范宏刚;张栾松;马昆;姜胜;谭丽娟;于世明;王洪斌;

    动物麻醉颉颃剂是指能有效地颉颃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其他毒副作用的一类药物的统称,有时也称为苏醒剂或解药。动物麻醉颉颃剂主要用来控制麻醉的时间和麻醉的深度,克服麻醉剂的不良作用和并发症,加速动物生理功能的恢复以及用于麻醉药过量中毒时的急救。其目的在于提高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动物麻醉颉颃剂是安全有效的动物麻醉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03期 v.43;No.205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水蛭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洪雁;杜智恒;白秀娟;

    水蛭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日益深入,水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有着良好的医学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水蛭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2年03期 v.43;No.205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3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5 ] |[阅读次数:1 ]
  • 夏枯草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刘宵宵;简美玲;毛润乾;

    采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L.)是传统的大宗用药,在我国已有1 000多年应用历史,近年来需求量增加,导致原材料短缺,因此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成为该药材研究与利用的热点。文章综述了该药材栽培中种子萌发条件、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栽培模式、采收和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技术,有助于我国今后对夏枯草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2012年03期 v.43;No.205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花色苷类物质降血脂机制研究进展

    赵海田;王振宇;王路;程翠林;姚磊;孙树坤;

    高血脂及其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研发具有降血脂功能的天然药物或通过日常饮食调节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花色苷是一种功能性天然食用色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及降血脂作用。研究花色苷分子结构与抗氧化及降血脂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可以为开发具有降血脂功能的天然食用色素及功能性食品奠定理论基础。

    2012年03期 v.43;No.205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首批试点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启动

    <正>2012年2月29日,作为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9个试点建设单位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高校试点院校的东北农业大学举行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启动仪式暨校县(市区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出席仪式并讲话;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张永洲宣

    2012年03期 v.43;No.20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