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美丽;刘思国;赵燕丽;孔保华;
根据GenBank公布的单增李斯特菌的hly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在分析特异性基础上,构建阳性重组质粒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制备标准曲线,分析敏感度。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到人工染菌肉样中,分析其最低检出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10株单增李斯特菌均可产生特异性扩增曲线,其他6株非单增李斯特菌不产生扩增曲线,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对阳性重组质粒定量扩增所建立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敏感度为19.5 copies.μL-1。该法对人工染菌肉样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低检出限为2.8×102cfu.g-1。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为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奠定基础。
2012年08期 v.43;No.21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严棣;刘海飞;肖志刚;郑广钊;郭艳莉;
选取NaOH浓度,料液比和酸沉pH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碱溶蛋白的提取条件。在NaOH浓度为0.3%,料液比1 10,酸沉pH为4.7时,碱溶蛋白提取率最高,可达64%。用以上碱溶性蛋白进行胶凝试验,评价不同蛋白、甘油浓度和pH条件下形成热凝胶的感官及其机械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室温和40℃条件下干燥相比,60℃干燥条件下成膜的碱溶性蛋白凝胶强度有所增强;在碱溶性蛋白浓度在10%,pH 6~8,甘油浓度2%,60℃静置2 h,室温静置24 h,凝胶性能较好。
2012年08期 v.43;No.210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邓祥元;沙鹏;高坤;
以蚕沙为原料,丙酮比乙醇为2 1的混合溶液为萃取剂,采用微波辅助法萃取蚕沙叶绿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微波压力、微波时间、微波功率等主要工艺参数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并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压力为0.4 MPa,微波时间为50 s,微波功率为300 W。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蚕沙叶绿素a的浓度可达到14.325 mg.L-1。
2012年08期 v.43;No.21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宁;鲁志刚;
SphK1 mRNA水平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SphK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研究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对胃癌SGC7901细胞内鞘氨醇激酶1(SphK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00、500μg.mL-1LTA处理72 h后,SGC7901细胞内Sph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双歧杆菌LTA能下调胃癌SGC7901细胞内SphK1 mRNA和蛋白表达。
2012年08期 v.43;No.21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涛;孙斐;巢骏;谢晶;周冬香;
为研究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抗氧化性能,通过控制反应配比,合成三种具有不同加成数目的水溶性C60-β-丙氨酸衍生物,C6(0NHCH2CH2COONa)nHn。采用红外、紫外、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元素分析表明,三种不同加成数目的水溶性C60-β-丙氨酸衍生物A、B、C的加成数分别为2、4、8。同时考察三种衍生物的还原能力及金属螯合能力。结果表明,在还原能力体系中,当三种衍生物A、B、C浓度为2.5μmol.mL-1时,吸光度分别为0.424、0.612和1.040;在金属螯合能力体系中,三种衍生物A、B、C的半螯合浓度(当螯合率达到50%时,所需螯合物的浓度)分别为0.348、0.261和0.135μmol.mL-1。随着加成数目的增多,C60-β-丙氨酸衍生物的还原能力及金属螯合能力增强。
2012年08期 v.43;No.21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Nguyen Van-luc;于劲松;徐斐;华泽钊;
以量热式农残生物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借鉴免疫分析方法,进行竞争性抑制酶联反应在量热式农残生物传感器中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甲胺磷浓度为0~0.004 mg.kg-1范围内,甲胺磷含量和放热量之间的线性较好,竞争性抑制酶联反应分析法测农药残留的最低检测限为0.0011 mg.kg-1,每次测定时间为20 min。
2012年08期 v.43;No.21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慧明;郑先哲;宋翔宇;
为明确及时干燥在收获期内对稻谷品质的影响规律,分析稻谷在收获期及时干燥和延时干燥后整精米率、食味品质、质构特性的差异,对比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工艺的优劣。结果表明,在常规收获期对稻谷进行及时干燥与延时干燥后整精米率差异不显著,及时干燥稻米食味品质优于延时干燥,而霜降后收获两种干燥方式食味值差异不显著。稻谷在含水率19.64%时,整精米率、食味值均达到最高值,及时干燥处理后分别为72.22%、82.58。
2012年08期 v.43;No.210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庞皓升;关正军;
螺旋式固液分离机是参考国外技术国内生产的一种新型固液分离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分离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农业有机废弃物分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大多数固液分离机的螺旋轴采用等轴径、等螺距结构,影响固液分离机的工作效率。文章根据物料在固液分离不同阶段的摩擦特性和体积压缩试验,得出适应物料特性的螺旋倾角和螺旋轴直径参数,设计出变轴径变螺距变螺旋倾角的旋转轴,为螺旋压榨固液分离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2012年08期 v.43;No.210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尹大庆;周义;陈宝成;
为了实现垄向区田筑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作业,设计一种液压控制式垄向区田筑机。介绍其工作原理,应用Pro/E和ADAMS软件进行筑机的设计、建模和运动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此种设计方法缩短了筑机的设计周期,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其工作原理的可行性,所设计的液控式垄向区田筑机能够实现最佳距的方便、快速调节,满足设计要求,为实现垄向区田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机具。
2012年08期 v.43;No.210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岩;蒋恩臣;赵创;王明峰;
采用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机组,以空气为气化剂进行了锯末成型棒的气化试验研究。以气体热值和气化效率作为气化指标,考察了当量比(ER)、还原区温度和原料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R为0.27时,气体热值达6.38 MJ.m-3,气化效率达73.62%,气化指标最好;还原区温度越高气化效果越好,在还原区温度为880℃时,气体热值达7.10 MJ.m-3,气化效率达74.60%;当原料含水率为6.05%时,燃气热值和气化效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62MJ.m-3和74.94%。
2012年08期 v.43;No.210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范永存;张喜海;李建泽;
奶牛体温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终端以MG2455芯片为核心,采用10TP583T型红外温度传感器实现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采集的奶牛体温数据进行传输。该系统数据采集终端温度测量误差小于0.24℃,达到奶牛体温监测误差的要求:0.2~0.5℃,克服传统奶牛体温监测方法等不足,为奶牛养殖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体温数据,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2012年08期 v.43;No.210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冯江;
并运用响应曲面法对设计JM-1400型卷绕式拾膜机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拾膜率与机车前进速度、集膜轮工作角度、起膜铲入土深度等三个显著性影响因素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拾膜率的交互影响规律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按优化所得工作参数进行配置时,拾膜率能够达到87%以上。
2012年08期 v.43;No.210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谷艳玲;靳鹏;孙家国;
通过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试验,在水稻全生育期内采用无水层灌溉制度,利用大区对比法,对土壤温度进行研究,观测不同深度和各生育期稻田土温变化。结果表明,节水控制灌溉比常规灌溉提高地温0.6℃,土壤温度的变化对水稻机体的生长有直接影响,水稻多分蘖10.9%,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2012年08期 v.43;No.21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燕梁;张欣悦;汪春;张伟;李连豪;
为满足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成型需要,根据农艺要求设计出水稻植质钵育秧盘结构;根据水稻植质钵育秧盘的结构,设计研制出手动与自动一体化的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成型机,该机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安全、一次性成型、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对其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水稻植质钵育秧盘的成型要求,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成型合格率达到99.7%。为研制其他类型的成型机提供技术参考。
2012年08期 v.43;No.210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魏效玲;王杰华;周振中;
对农业机械化项目的可实施性以及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合理、正确的评价,可为其进一步发展和长期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由于其地域环境、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不同存在着诸多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建立多层次多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模糊评判是较为常用的评判方法。但现有的模糊隶属度转换算法存在着目标分类不明确和出现冗余数值的问题,采用基于熵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定义指标区分权,清除对目标分类不起作用的冗余数值,实现正确的隶属度转换并用于农业机械化项目绩效模糊综合评价中,使评价结果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
2012年08期 v.43;No.210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邢金阁;刘扬;
局域网中攻击者利用ARP欺骗对网段内主机进行攻击,严重威胁着局域网的安全。本文通过对攻击者常使用的监听、截获和恶意攻击等ARP欺骗方法的分析,对基于ARP欺骗原理的匹配IP法、数据帧检测法、Echo时间法、ARP应答分析法和工具软件检测法等检测方法进行总结,提出制定ARP缓存更新策略、利用交换设备进行控制等多种防范ARP欺骗的策略,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防范ARP欺骗算法,从而达到拒绝ARP欺骗、保护网络安全目的。
2012年08期 v.43;No.210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文忠;
文章研究基于MVC结构的农业专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在MVC构架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知识库模型的开发过程。此专家系统已在实践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2年08期 v.43;No.21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祁雪莲;刘晓宇;孟军;
基于黑龙江省烟草野火病的状况,根据预警理论以及指标体系的优选原则,建立烟草野火病发生程度的警情、警源、警兆和警度指标的预警指标体系。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先行、同步、滞后性质。利用反馈法确定警兆指标的警限区间以及警情的严重程度。应用确定的警情指标以及警兆指标的警限和警度构建黑龙江省烟草野火病预警的决策树模型,得到合理了决策树图谱,并对预警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有效性判别。为黑龙江省烟草野火病的预警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12年08期 v.43;No.210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侯晓虹;吴宜曼;郑兴宝;张聪璐;李晶;王成辉;曲健;
选择大流量采样器采集大气样品,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进行样品萃取,弗洛里硅土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以双柱双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23种有机氯农药。采用内标法定量,23种有机氯农药和回收率指示物在10~300μg.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加标回收率在60.1%~106.3%,RSD在3.7%~20.3%(n=6),方法检出量为0.013~0.200 ng.m-3。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可用于监测环境空气中多种有机氯农药。
2012年08期 v.43;No.210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华晶;许修宏;李春艳;黄晓梅;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为92.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11.4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0.6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63~0.924之间。通过ITS序列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软件ClustalX 1.83和MAGA 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ITS1、5.8S、ITS2三个区信息为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两种标记方法均显示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ISSR和ITS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得到较好结果。
2012年08期 v.43;No.210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尹钢吉;黄彦;李芳花;司振江;孙艳玲;
为解决水稻生产中不合理施肥现象,采用控灌、湿润灌、间歇灌、浅晒浅灌4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5个施肥水平组合,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施肥量上限值为360 kg.hm-2;经济效益最大施肥量上限值为320 kg.hm-2。目前水稻耕作水平条件下氮、磷、钾施肥比例关系宜采用2 1 1.5,施肥量控制在320 kg.hm-2以下。由于我国现有的钾肥供应能力不足和土壤全钾背景含量相对较高的特点,建议在水稻生产中可采取比例降低施肥总量或适当降低钾肥用量方法。
2012年08期 v.43;No.210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樊俊华;张晓波;赵艳;
结合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根际固氮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从地毯草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6株固氮菌株,菌株的固氮酶活性相差较大(92.5 C2H4~295.2 C2H4nmol.mL-1.h-1),菌株hnN2及hnN6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200 C2H4nmol.mL-1.h-1);菌株经鉴定分属Bacillus(2株)、Azotobacte(r 3株)和Pseudomona(s 1株)3个属。
2012年08期 v.43;No.210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超;王海艳;刘元英;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2种密度(28、33万株.hm-2),研究以缓释氮肥为核心的优化施肥对大豆群体质量的影响。在大豆主要生育期取样,测定了叶面积和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等项指标。结果表明,R6期,优化施肥的叶面积指数在低密度条件下提高9.0%,高密度条件下提高17.6%,均达到5%显著水平。在高密度条件下,R4~R6期优化施肥处理的净同化率提高33.0%,达到1%显著水平,R8期植株干重提高16.5%,达1%显著水平,株粒数提高14.0%,株荚数提高4.76%,产量提高10.6%,均达5%显著水平。
2012年08期 v.43;No.210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慧;付强;
以松嫩平原北部为研究区域,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克里金差值方法分析了表层土壤砷和深层土壤砷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分异规律。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对土壤砷的水平空间分异进行了影响因素研究:在R软件的支持下对高程、坡度和距河流远近等因素与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的砷含量的变化量进行相关分析,并用Kruskal-Wallis test方法对土壤砷含量变化量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秩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砷与深层土壤砷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相似,表层土壤砷的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继承性。土壤砷水平迁移活动明显,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壤砷的水平迁移,表层土壤主要表现为砷流失,土壤砷含量水平下降,但人类干扰强度的差异也造成了部分区域土壤砷的富集,从而使得表层土壤砷的空间分异强度弱于深层土壤砷的空间分异强度。
2012年08期 v.43;No.210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许修宏;郝钢;袁立;
通过对比添加MgSO4、NaCl、CaCO3、KH2PO4四种无机盐对木耳菌丝在90 d内的长势及老化指标的研究,探讨不同无机盐对木耳菌种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gSO4对木耳菌丝的老化和长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抗老化效果不显著;NaCl虽抗老化效果显著,但也严重抑制木耳菌丝的生长,不利于生产;CaCO3虽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但也促进木耳菌丝老化的进程,且菌丝长势稀疏,再生能力差;KH2PO4既能抑制木耳菌丝老化,又不影响其生长速度,且添加浓度为0.3%的KH2PO4处理效果最显著,90 d时菌丝依然较白,无黄水和酸腐气味,长速也不低于对照组,菌丝更加浓密。
2012年08期 v.43;No.210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周连仁;国立财;于亚利;
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水、肥的保蓄与释供能力及与此有关的自动调节性能。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是产生所述功能的物质基础。以肇州的盐渍化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针对盐渍化草甸土理化性质不良、土壤肥力低下,进行秸秆还田培肥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不同处理对盐渍化草甸土有机质和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之后,有机质含量增加,1~0.25、0.25~0.05 mm的微团聚体含量呈现上升态势,其中,施用有机肥的处理效果极显著(P<0.01);0.05~0.01 mm的微团聚体含量呈现下降态势,一半秸秆还田+有机肥+分解菌的处理效果最显著(P<0.01);微团聚体含量(<0.01 mm)变化有增有减。有机质的含量与微团聚体组分呈显著相关。
2012年08期 v.43;No.210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李天霄;付强;彭胜民;
以齐齐哈尔市为例,从水土资源的概念入手结合DPSIR模型,构建5个子体系24个指标的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确定各评价单元的一维投影值,构建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市区2007~2010年的水土资源承载力最高,其他各市县承载力等级均有一定幅度的波动。研究成果可为齐齐哈尔市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08期 v.43;No.210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0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