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专论与综述

  • 我国小浆果选种、育种概况与展望

    李亚东;孙海悦;齐猛;

    文章归纳总结了我国越橘、树莓和黑穗醋栗等小浆果树种的育种研究概况,提出了目前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未来育种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2012年10期 v.43;No.21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笃斯越橘与落叶松、苔藓的种间关系问题及研究展望

    王贺新;乌凤章;

    文章从我国笃斯越橘生长环境及其与落叶松和苔藓间组成的森林群落的种间适生环境的互创、土壤养分积累及养分供应、菌根作用、化感作用以及群落更新等生态学角度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笃斯越橘资源的合理保护与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012年10期 v.43;No.212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五味子研究现状及展望

    艾军;王振兴;秦红艳;许培磊;刘迎雪;范书田;沈育杰;

    文章综述了我国五味子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品种选育、栽培生理及病虫害防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讨论了五味子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2012年10期 v.43;No.212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研究报告

  • 辽宁地区高丛越橘矿质营养状况研究

    吴林;杨晓旭;沈丽丽;张志东;唐雪东;李亚东;刘海广;

    采用叶分析与土壤分析技术,测定辽宁丹东、庄河地区多个越橘果园中4个高丛越橘品种叶片和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初步确定叶分析标准值适宜范围,为指导科学施肥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越橘园内同一品种叶片常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小,微量元素差异较大;不同品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有差异;经改良后土壤中N、K、P和Fe元素含量明显提高,Ca元素含量明显降低,Mg、Cu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pH降低;高丛越橘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标准值适宜范围为:N 1.62%~2.22%,K 0.25%~0.53%,Ca 0.40%~0.90%,Mg 0.12%~0.24%,P 0.09%~0.16%,Zn 14.08~41.00 mg.kg-1,Cu 9.95~16.18 mg.kg-1,Fe 94.49~155.80 mg.kg-1,Mn 89.35~358.70 mg.kg-1。

    2012年10期 v.43;No.212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越橘品种北陆不同构件生物量生长季节动态变化

    张友民;唐少勋;李亚东;刘海广;吴宝华;杨大木;

    利用生物量收割法对越橘品种北陆不同构件的生物量生长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越橘地上部构件一年生茎、多年生茎和叶在生长季节中一直呈上升趋势,在生长季节末期略有下降;地下部构件根茎和根在生长季节初期呈下降趋势,8月开始上升直至生长季节末期;总生物量在9月达到最大值为410.1 g;每株生物量绝对增长速率最大值出现在9月为4.276 g.d-1,相对增长速率最大值出现在8月为0.020 g.g-.1d-1。

    2012年10期 v.43;No.212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越橘果实总R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裴嘉博;李晓艳;李亚东;

    越橘成熟果实富含多糖、多酚和花色素苷等次生代谢物质,严重影响果实总RNA的提取。试验以越橘成熟果实的果肉和果皮为试材,采用适合多糖多酚植物RNA提取试剂盒及试剂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越橘果肉和果皮中总R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酸蛋白测定仪(NanoDrop 2000)检测。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效果最好,提取的总RNA完整性好,纯度高。通过RT-PCR验证,所提取的总RNA可以满足基因克隆等分子生物学试验的要求。

    2012年10期 v.43;No.212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氮肥施用量对越橘根域微生物数量及根际效应的影响

    唐雪东;赵珊珊;李亚东;吴林;张志东;刘海广;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秸秆和氮肥不同配比对越橘根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配施氮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过高的氮肥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加入秸秆重量1%和1.5%氮肥的处理,各生育期越橘根域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年生长周期内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动态变化趋势为低-高-低型;不同时期不同施氮处理越橘根域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出明显的正向根际效应(R/S>1)。

    2012年10期 v.43;No.212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16个高丛越橘品种VcCB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

    王甲威;林科;姜超;魏海蓉;刘庆忠;

    CBF是与植物抗寒、抗旱等抗逆性相关的一种转录因子,在植物抵抗逆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16个高丛越橘品种为试材,采用直接测序法克隆VcCBF基因,共克隆到94个非重复序列,对这些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测序总长度63 732 bp,共发现103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生频率为1/619 bp,核苷酸多态性值(Pi)为0.01274。在103个SNP中,单态突变位点为52个,简约信息位点为51个,其中双突变为50个,三态突变为1个。通过碱基转换方式的分析发现,转换共83个,颠换19个,转换与颠换的发生比率为4.37 1。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在16个越橘品种中VcCBF基因存在5种单倍型。

    2012年10期 v.43;No.212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越橘越冬伤害机理的初步研究

    黄国辉;姚平;赵凤军;鞠方成;王东来;

    以露地不防寒和温室中的越橘品种蓝丰、伯克利、M7、北村、北青的枝条和花芽为试材,通过枝条和花芽自由水、束缚水及枝条电导率的测定,鉴定越冬期间受伤害的程度。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露地越冬植株枝条的自由水、束缚水均低于温室内植株;2011年露地越冬植株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温室内植株,而2010年二者则无显著差异。可见,露地越冬枝条和花芽失水是越橘越冬伤害的主要原因。有的年份冬季低温造成枝条冻害是越橘越冬伤害的重要原因。

    2012年10期 v.43;No.212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透湿性反光膜和秸秆覆盖对越橘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

    张慧琴;吴慧;肖金平;马常念;谢鸣;

    以南高丛越橘品种奥尼尔(O'Neal)和兔眼越橘品种杰兔(Premier)为试材,研究透湿性反光膜、秸秆覆盖处理对越橘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越橘园覆盖反光膜和秸秆处理,其单果重大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也高于对照。反光膜覆盖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秸秆覆盖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有机酸含量亦略有降低。对于果实花色苷含量,反光膜覆盖处理最高,秸秆覆盖处理居其次,而对照最低。

    2012年10期 v.43;No.212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笃斯越橘再生体系的建立

    代志国;迟夜朦;梁晓晶;

    以笃斯越橘休眠期的茎段和单芽为外植体,采用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外植体类型对植株再生和生根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枝条经过室内水培及10℃预处理,以单芽为外植体比以茎段为外植体可更有效快速地获得无菌苗。茎段及单芽的离体增殖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WPM+1.5 mg.L-1ZT+0.3 mg.L-1NAA;生根最适宜培养基为:1/2WPM+1.5 mg.L-1IAA+0.1 mg.L-1IBA,生根成活率达82.3%。

    2012年10期 v.43;No.212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类型树莓果实发育期间主要成分的变化

    杨国慧;张伟;韩德果;谢娟;

    分别在花后7、14、21、28、30、32和34 d采集夏果型品种"费尔杜德"(Fertod Zamatos)和秋果型品种"哈瑞太兹"(Heritage)果实,测定其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可滴定酸、原果胶、可溶性果胶、淀粉、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两品种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总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逐渐增加;还原性糖含量先增加,到花后32 d达到最高值,然后略有减少;总酸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花后28 d达到最高值,原果胶、淀粉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分别在花后21、14 d达到最高值;纤维素含量均持续减少,花后34 d达到最小值。

    2012年10期 v.43;No.212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窖藏方法对树莓花期调节及杂交效果的影响

    代汉萍;李淑梅;王强;张莹莹;

    试验于2009年11月初取田间牛叠肚植株进行假植,剪留株高1 m,放入地下窖内湿沙覆盖,2010年5月初移出窑外定植于自然温度环境中正常栽培管理。结果表明,牛叠肚初花期推迟2~3 d,末花期推迟9 d,实现与栽培品种花期重叠1~7 d,解决父母本花期不相遇问题。常规条件下,4个栽培树莓品种美国22号、哈瑞太慈、胜利和秋福为母本与2个牛叠肚株系SM5、SM6杂交结实率为48.7%~88.0%。采用地下窖藏处理后,以牛叠肚不同株系为母本和栽培树莓为父本时杂交效果表现差异,SM6为母本杂交亲和性好,杂交结实率为42.8%~93.7%;SM5为母本与栽培树莓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差,除SM5×胜利杂交结实率为12.7%,其他组合结实率为0。

    2012年10期 v.43;No.212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光照处理对树莓品种费尔杜德花芽分化的影响

    高庆玉;蒋明凤;张丙秀;焦奎宝;

    以双层和单层遮阳网为遮光材料,自然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树莓品种费尔杜德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延迟树莓花芽分化的进程。单层遮阴植株推迟花芽分化20 d,双层遮阴推迟花芽分化35~40 d。遮阴处理后树莓芽和叶片内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含量随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减少;遮阴处理后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2012年10期 v.43;No.212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黑穗醋栗多糖抗氧化及抑制非酶糖基化活性的研究

    于泽源;任中杰;徐雅琴;李兴国;

    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清除DPPH自由基3个方面研究黑穗醋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VC作对比,并通过NBT还原试验、二羰基化合物测定试验、非酶糖基化终产物荧光性测定试验,分别测定黑穗醋栗多糖对糖基化的干预作用,以明确黑穗醋栗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及抑制非酶糖基化能力。当黑穗醋栗多糖浓度为1.0 mg.mL-1时,对DPPH清除率为46.20%,对OH.,O2-.的清除能力较强,其IC50分别为0.976和0.3931 mg.mL-1,对非酶糖基化反应3个阶段的抑制率分别为34.78%、30.80%和43.14%。结果表明黑穗醋栗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呈量效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非酶糖基化的活性。

    2012年10期 v.43;No.212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温胁迫对黑穗醋栗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霍俊伟;张壮飞;秦栋;张利军;范临;李曙雷;王雪娇;

    以黑穗醋栗品种94-4-13和黑丰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测定不同时间、不同温度(25、35、42℃)处理下叶片光合作用和荧光参数的变化,探讨高温胁迫对黑穗醋栗幼苗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以期为黑穗醋栗的优质生产和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5℃对黑穗醋栗生长没有明显影响,35、42℃高温对黑穗醋栗生长均造成一定伤害,35℃能通过自身的调节适应高温胁迫,而42℃对黑穗醋栗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不可逆下降。黑丰在42℃处理下1~5 d内,Pn下降原因是非气孔因素占主导地位,5 d后则是气孔因素占主导地位,而94-4-13则正好相反。黑穗醋栗叶片的Fv/Fm对高温胁迫反映并不敏感。高温胁迫明显降低黑穗醋栗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而提高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高温胁迫对黑穗醋栗光合机构的伤害程度与伤害部位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2012年10期 v.43;No.212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茶藨属植物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ISSR标记与表型分析

    刘海广;田贺;宋杨;张志东;李亚东;吴林;

    采用ISSR标记和表型特性分析对茶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25条谱带,所有条带都具有多态性,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257和0.413。13个茶属植物的相似性系数为24.66%~82.05%,在阈值为58%处,共分为5组。7个茶属植物的表型遗传变异为0.17%~28.60%,长白茶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单宁和果实黄酮类物质含量最高,东北茶具有较高的维生素C,并且这两个种同黑穗醋栗、红穗醋栗和醋栗分别聚在不同的组,亲缘关系较远,因此长白茶和东北茶可作为穗醋栗和醋栗育种的重要资源。

    2012年10期 v.43;No.212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利用SSR分析标记鉴定大豆育种中杂交真伪和后代系谱

    韩冬伟;刘春燕;胡振帮;蒋洪蔚;于凤瑶;范冬梅;郭广宇;孙蕊;赵曦;曲忠诚;胡国华;陈庆山;

    研究通过筛选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材料的亲本和后代进行分子鉴定,获得材料间的系谱关系。供试的23份材料通过分子鉴定得到:4份后代材料可能为伪杂种后代;1对基因型相同的姊妹系;另外确定12份后代材料可能的一个亲本材料和1份后代材料的两个可能亲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亲本基因型纯合的情况下,采用分子标记有助于大豆育种的系谱分析与鉴定。

    2012年10期 v.43;No.212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冷水胁迫下水稻分蘖期耐冷性状QTL定位研究

    邹德堂;李姣;郑洪亮;刘化龙;王敬国;

    以黑龙江地区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东农422和耐冷性强水稻品种空育131为亲本,构建F2 3代18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在分蘖期17℃人工冷水胁迫下,进行水稻耐冷性鉴定。以SSR标记构建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根据微卫星标记间的距离和顺序绘制一个包含75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连锁图谱总共覆盖水稻基因组约1 351.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9.04 cM。对水稻分蘖期的苗高、分蘖数、地上部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其冷水反应指数(CRI)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性状经冷水胁迫后,在F3家系群中均表现为单峰的连续分布,推断分蘖期耐冷性是由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冷水胁迫下分蘖期苗高、分蘖数、地上部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及其冷水反应指数相关的QTL 21个,分布于第2、3、5、6、7、8和12条染色体上。

    2012年10期 v.43;No.212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寒地粳稻不同杂种优势组合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比较分析

    金正勋;张海彬;沈鹏;刘海英;张忠臣;赵书宇;王露露;

    选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有显著差异的4个粳稻杂交组合,分析分蘖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在灌浆过程中,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呈不同程度正相关。

    2012年10期 v.43;No.212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栽培因素对寒地超级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传增;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氮肥、钾肥、插秧密度对寒地超级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插秧密度,最后为钾肥;同时采用频数分析法获得产量最优栽培方案。氮肥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与氮肥呈二次曲线关系,钾肥和氮肥与直链淀粉含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胶稠度会随着施肥量和密度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都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米率、垩白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胶稠度是直接和间接影响食味评分的最主要因子。因此在最优方案内,应尽量降低肥料和密度来提高稻米的食味评分。

    2012年10期 v.43;No.212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朱保侠;裴玉贺;郭新梅;李玉冰;宋希云;

    以9个淀粉含量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Ⅰ双列杂交模式组配72个杂交组合,研究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淀粉含量遗传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杂交组合的淀粉含量主要表现为正向杂种优势,并与母本和中亲值呈极显著相关。杂交组合淀粉含量的特殊配合力(SCA)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之间无相关性,不能简单地依据组合双亲的GCA效应来推断其后代的SCA效应,自交系陕814和Lx00-6的淀粉含量和GCA都较高,可以作为今后高淀粉育种的重要资源。

    2012年10期 v.43;No.212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小型西瓜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王喜庆;

    试验为组培诱导四倍体育成无籽小西瓜提供基础条件,进行小型西瓜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菌苗子叶近轴端为小型西瓜组培诱导丛生芽最佳外植体,最适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 mg.L-1+NAA 0.1 mg.L-1;丛生芽在培养基1/2MS+6-BA 2.0 mg.L-1上增殖系数高;分化的小型西瓜不定芽在1/2MS+KT 0.2mg.L-1+IAA 0.01 mg.L-1的培养基上苗伸长好且苗壮,经壮苗培养的小型西瓜幼苗在1/2MS+IBA 0.3 mg.L-1生根效果最好。

    2012年10期 v.43;No.212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瓜雌性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厉建梅;辛明;秦智伟;武涛;周秀艳;

    以黄瓜雌性系D0420×强雄性系D06103的211株F2单株为作图群体,应用SSR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得到与黄瓜雌性性状相关的标记位点21个,分属4个连锁群,连锁群全长为98.5 cM,标记间平均距离4.9 cM,最短的连锁群0.5 cM(LG1),最长的连锁群53.4 cM(LG2);标记间最小的遗传距离0.2 cM,最大的遗传距离25.2 cM;采用复合区间定位分析,检测到与黄瓜雌性性状相关的QTL位点2个,均位于第3连锁群上,距离最近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1和1.4 cM,LOD值分别为50.04和6.48,贡献率分别为15.36%和5.69%。

    2012年10期 v.43;No.212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分蘖洋葱ISSR-PCR扩增体系的建立

    刘淑芹;吴凤芝;刘守伟;潘凯;

    以分蘖洋葱幼嫩叶片DNA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PCR扩增体系中的退火温度、模板DNA量、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含量以及引物浓度等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液中,包含DNA模板40 ng(2μL),10×PCR Buffer 3μL,Mg2(+2.5 mmol.L-1)2μL,dNTPs(2.5 mmol.L-1)3μL,引物(5 mmol.L-1)3μL,Taq酶(5 U.μL-1)0.4μL,退火温度为56℃时,分蘖洋葱ISSR-PCR扩增获得最佳效果,初步建立分蘖洋葱叶片最佳ISSR-PCR扩增体系,为ISSR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分蘖洋葱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核心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等奠定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12年10期 v.43;No.212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加工番茄离区发育过程及有无离区相关生理特性分析

    王傲雪;潘素丽;刘生财;李凤兰;王旭;栾杰;

    以有离层和无离层品种的加工番茄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番红-固绿染色法对花梗进行解剖学研究,并对完全形成离层的时期(花完全开放时期)进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离层是在花芽分化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并伴随着花梗的生长而生长。在花完全开放时期,离层品种中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无离层品种,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酶活性呈负相关性。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离区发育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也对生产中防止落花落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2年10期 v.43;No.212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草莓叶盘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柏锡;狄少康;张秀芹;朱延明;

    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是目前草莓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建立高效稳定的叶盘再生体系是获得转基因草莓的必要条件。文章探讨了影响草莓离体叶片不定芽诱导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草莓植株再生体系,确定草莓品种弗吉尼亚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为:MS+TDZ 2 mg.L-1+IBA 0.1 mg.L-1+2,4-D 0.2 mg.L-1,pH 5.8。发现叶盘近轴面向下放置能显著提高再生频率,且叶片幼嫩程度与草莓不定芽分化率呈正相关。并以此体系对草莓叶盘遗传转化进行优化,发现草莓品种弗吉尼亚遗传转化最佳预培养时间为2 d,最佳侵染时间为7 min。同时,利用该体系,将由不同启动子诱导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基因对草莓进行遗传转化。

    2012年10期 v.43;No.212 14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3种配方处理吉贝插穗生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研究

    高柱;伍建榕;严毅;郑元;马焕成;

    为揭示POD与吉贝插穗生根过程的关联性及其机理,取吉贝2年生采穗圃母树上当年生枝条制穗,比较3种配方处理插穗后,生根过程中POD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吉贝插穗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0~7 d)、不定根形成期(7~14 d)及不定根伸长期(14 d以后)3个阶段;3种配方处理插穗生根过程中,在0~21 d时POD活性均呈现"升高-下降-升高"趋势,峰值出现在不定根形成期,且第14天时POD活性与生根率呈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配方对吉贝生根有相似作用;每种配方处理生根的不同阶段POD活性差异达显著水平。POD活性变化与吉贝插穗生根密切相关,且不定根形成期维持较高POD活性利于生根。

    2012年10期 v.43;No.212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烟草野火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

    文景芝;杨晓敏;李樱梅;孙剑萍;

    从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试验田采集不同品种的健康烟叶30份,利用稀释分离法分离到287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烟草野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pv.tabaci)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14株。拮抗性最好且稳定的菌株Y32经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测定拮抗细菌Y32在烟草叶片中的定殖能力,对Y32进行利福平抗性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利福平抗性诱导后该菌株对野火病菌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原始菌株,并且在培养基上菌落呈透明状,无法计数,因此,利福平抗性标记不适于Y32在烟草叶片中的定殖能力研究。发酵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拮抗细菌Y32最佳实验室发酵配方为:氮源1%(酵母膏蛋白胨=5 3),葡萄糖0.1%,NaCl 0.3%,KNO30.5%;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28℃,培养基pH 7.0~7.5,接种量4%,装液量为250 mL三角瓶中装液50 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条件优化后Y32防效达到71.6%,显著高于发酵条件优化前和对照药剂甜叶桔,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2012年10期 v.43;No.212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1-MCP处理对蕨菜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辉;

    为确定1-MCP对蕨菜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250、750、1 000和1 250 nL.L-11-MCP(l-甲基环丙烯)40℃下熏蒸处理新鲜蕨菜24 h,于(5±1)℃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浓度1-MCP对蕨菜储藏过程中失重率、呼吸强度、乙烯含量、乙醇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MCP能够有效阻止水分流失,降低失重率,减少乙烯生成量,推迟乙烯峰值出现,抑制SOD活性下降,降低活性氧对蕨菜机体的伤害,减少MDA的积累,降低膜质的过氧化;1 000 nL.L-11-MCP处理比其他三组处理更有利于蕨菜采后贮藏期间的品质保持(P<0.05)。

    2012年10期 v.43;No.212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层次分析法在三色堇观赏性评价中的应用

    杜晓华;刘会超;张风娟;

    以33份三色堇种质为试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观赏性进行综合评价。三色堇观赏性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分为:目标层(综合观赏性)、准则层(株形,花,叶)和方案层(分枝数,株幅,株高,花期,花斑,花色,花数,花径,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在准则层中,花的权重最大,其次为株形;在花的方案层中,花径的权重最大,其次为花数。构建的模型完整、合理、符合实际,适用于三色堇资源观赏性评价。33份三色堇材料观赏性评价结果表明,材料可分为3个等级,其中CYS-H3、229.11、229.19、EWO、HSY4-1观赏价值高,可优先选择利用。

    2012年10期 v.43;No.212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研究进展

  • 红花草莓育种研究进展

    薛莉;雷家军;刘源;

    草莓属(Fragaria)植物均开白花,红花草莓是利用开白花的草莓与开红花的委陵菜属(Potentilla)植物远缘杂交育成的草莓新类型,为属间杂种。文章对红花草莓的来源、育种现状进行综述,概述近百年来红花草莓的育种历程,介绍了新近育成的红花草莓优良品种,并对红花草莓的性状、繁殖、栽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阐述。

    2012年10期 v.43;No.212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在伊春市召开

    <正>2012年8月1~4日,由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主办,伊春市人民政府承办,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协会协办的"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201 2中国·伊春国际蓝莓产业发展论坛"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召开,会议主题为:以创新型思维引领小浆果产业。

    2012年10期 v.43;No.21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征稿启事

    <正>《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是由东北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农业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5-9369,CN23-1391/S。《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农业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学术论文,及时反映学术上有特色、代表学科前沿、当前国际上科学界关心的农业科技研究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发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

    2012年10期 v.43;No.212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本刊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评价指标逐年提高,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已被AGRIS、CABI、CA、CSCD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并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为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方便读者检索与利用,本刊按学科分类进行内容整合,各期涉及的主要学科范围如下:

    2012年10期 v.43;No.212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