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研究报告

  • 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于殿宇;陈晓慧;宋云花;刘鑫;张春艳;王俊国;

    通过对转基因大豆油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相对密度,绝对黏度,折光率,脂肪酸和甾醇含量等)进行分析,并与非转基因大豆油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油在理化性质上区别不大。相对密度:转基因大豆油为0.9197,非转基因大豆油为0.9572;绝对黏度:转基因大豆油为59.8 MPa.s-1,非转基因大豆油为60.3 MPa.s-1;折光率:转基因大豆油为1.4683,非转基因大豆油为1.4690;脂肪酸组成:转基因大豆油和非转基因大豆油主要脂肪酸都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只是在含量上有所差别。两种油样中甾醇总含量都在300 mg.100 g-1以上,且含量种类上差别不大。

    2012年11期 v.43;No.21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黑加仑浆果渗透脱水特性和工艺研究

    郑先哲;张芹芹;刘成海;沈卉芳;许相雯;张慧明;李强;孙宇;

    为解决新鲜浆果货架期短、难贮藏、制品种类单一等问题,选择黑加仑为原料,以蔗糖为渗透液,进行黑加仑完整果实的渗透脱水试验研究。选择渗透时间、渗透浓度、渗透温度和料液比作为试验因素,以失水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形物增加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黑加仑整果的渗透脱水规律。结果表明:渗透浓度和渗透温度与失水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固形物增加率随渗透浓度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而渗透温度升高,固形物增加率增大,各指标随料液比的增加均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考虑生产实际,综合各项指标,得到较好脱水效果的渗透条件为:渗透浓度为70%,渗透温度为50℃,料液比为1 8。

    2012年11期 v.43;No.213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肥水优化管理对寒地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彭显龙;刘智蕾;刘元英;王丹;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25和30穴.m-2的密度条件下,比较农民习惯肥水管理(FFP)和肥水优化管理(OPT)的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FFP-25产量为8.95 t.hm-2,FFP-30通过增加密度使抽穗期粒重/叶面积提高11.4%(P<0.01),但是分蘖成穗率降低,因此增产不显著;与FFP-25相比,OPT-25通过肥水优化管理使分蘖成穗率提高4.8%,抽穗期粒重/叶面积提高14.8%(P<0.01),产量提高8.5%(P<0.05);OPT-30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密度,与FFP-25相比,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提高10.8%,粒重/叶面积提高15.7%(P<0.01),产量提高15.5%(P<0.01)。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密度产量增加不显著,增加密度的同时降低总氮量,增加穗肥中氮素的比例,并采用以水带氮的追肥方式,能够改善水稻群体质量,提高了抽穗期粒叶比,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2012年11期 v.43;No.21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豆渣纤维改性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姚磊;王振宇;赵海田;程翠林;富校轶;孙树坤;

    利用酶法降解豆渣纤维,得到不同时间段的豆渣纤维改性多糖,对其清除ABTS自由基、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降解时间2、4、6、8、10、12 h大豆多糖组分对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果,降解12 h组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EC50值为(34.62±1.21)mg·mL-1;对亚铁离子有较好的螯合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2 h组大豆多糖组分对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最强,5 mg·mL-1浓度时,螯合率达到62.92%±2.31%。

    2012年11期 v.43;No.21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氮肥施用技术对小黑麦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王春宏;杜晓坤;张迪;姜佰文;

    为获得小黑麦最大产量和较好饲用品质的氮肥施用技术,设5种不同施氮技术,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氮肥种类对东饲小黑麦1号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处理的氮水平内,随施入速效氮肥量的增加小黑麦产量增加,品质提高;N4处理(氮肥为缓释肥,施氮量150 kg·hm-2)和N5处理(氮肥为尿素,施氮量100 kg·hm-2,有机肥200 kg·hm-2),全年获得最大产量,二者产量无显著差异,但N5处理小黑麦品质优于N4处理。因此,缓释氮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小黑麦产量和品质的效果均较为理想。

    2012年11期 v.43;No.21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施肥对各采收期北五味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连仁;金阳;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各采收期北五味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寻找最佳施肥方案以及最佳采收期。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周边山坡暗棕壤上人工栽培五味子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配方施肥(F)、配方施肥+草炭(FP)、配方施肥+草炭+锌肥(FPZ)和配方施肥+锌肥(FZ)处理。测定北五味子产量和五味子醇甲含量。结果表明,施用草炭和锌肥可以提高五味子的产量和品质,草炭和锌肥配施效果更佳。配方施肥+草炭+锌肥(FPZ)处理与对照相比可提高北五味子产量71.31%,与单施化肥即配方施肥(F)处理相比产量提高25.70%。北五味子果实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果肉和籽粒总量)逐渐变小,而籽粒中的五味子醇甲含量逐渐提高,草炭对北五味子籽粒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影响较大,施用草炭可以显著提高五味子醇甲含量。

    2012年11期 v.43;No.21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蚯蚓粪对番茄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周东兴;申雪庆;周连仁;崔丽娟;

    试验在盆栽条件下探讨蚯蚓粪对番茄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粪不同处理均能很好地改善番茄农艺性状,提高番茄的座果率、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单施蚯蚓粪有机肥试验中,80%蚯蚓粪处理显著促进番茄株高、株幅和茎粗的生长,40%蚯蚓粪明显提高座果率;20%和60%蚯蚓粪处理分别提高维生素C含量12.17%和24.34%,60%和80%蚯蚓粪处理分别提高可溶性糖20.34%和42.89%,60%蚯蚓粪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影响最显著达24.04%。蚯蚓粪配施化肥较单施蚯蚓粪处理能较好改善番茄农艺性状,对座果率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对提高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趋势不同。

    2012年11期 v.43;No.21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抗盐碱转基因大豆对盐碱土根际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

    王宏燕;邵婧鑫;刘志华;

    以抗盐碱转基因大豆及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对抗盐碱转基因大豆种植后对盐碱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盐碱转基因大豆能够降低盐碱土壤pH值,对盐碱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总碱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期性,对交换性钠、碱化度和钠吸附比无显著影响。在鼓粒期抗盐碱转基因大豆有提高盐碱土壤速效氮的潜力,在大豆生长旺盛时期能够提高盐碱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以上说明抗盐碱转基因大豆能够影响土壤的部分化学特性,但短期内对其他化学特性的影响有限。

    2012年11期 v.43;No.213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保护性耕作对寒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马春梅;庄倩倩;龚振平;宋秋来;夏玄;

    以寒地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四种耕作方式:传统耕作(TT),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少耕秸秆覆盖(MTS),研究耕层深度、轮作方式、季节变化对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酶均表现为0-10>10-20>20-30 cm,在0-10 cm土层MTS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除了过氧化氢酶外,土壤三种水解酶均表现玉米-玉米-大豆(CCS)>大豆-玉米-玉米(SCC);相同轮作方式下,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均表现夏季>秋季,而酸性磷酸酶的酶活性在秋季较高。

    2012年11期 v.43;No.213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品种唐菖蒲叶片浸提液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龚束芳;张波;吴凤芝;

    为了明确不同品种唐菖蒲地上部分叶片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化感作用的差异,采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以新星(Nova Lux,A1)、金色原野(Gold Field,A2)、阿姆斯特丹(Amsterdam,A3)、粉友谊(Friendship,A4)和超级红(Red Supreme,A5)5个唐菖蒲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各品种叶片浸提液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唐菖蒲叶片浸提液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品种效应和浓度效应。在对土壤细菌的影响上,A1、A2、A3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和低浓度促进效应,其中A3在叶片浸提液浓度为10 g·L-1时细菌数量最多,约是对照的4-5倍;A4和A5则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A5叶片浸提液为10 g·L-1时,细菌数量约是对照的50%。在对真菌的影响上以抑制效应为主,而且品种间抑制效应存在较大差别。其中以A4在10 g·L-1时的叶片浸提液的抑制效果最强,真菌的数量仅为对照的5%。在对放线菌影响上,只有A3对放线菌数量有显著的低浓度促进效应,在叶片浸提液浓度为10 g·L-1时放线菌数量约为对照的二倍,其他品种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2012年11期 v.43;No.213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长期定位施肥黑土富里酸与Cu(Ⅱ)配位能力的研究

    魏自民;赵富阳;魏丹;周宝库;李艳平;李书玲;

    选取哈尔滨长期定位施肥对照处理(CK)、施用氮磷钾化肥(NPK)、施用有机肥马粪(OM)及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MNPK)四个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对富里酸(Fulvic acid,FA)进行分离提纯。利用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对各处理土壤FA与Cu(Ⅱ)络合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较施肥后低浓度的Cu(Ⅱ)与FA的荧光猝灭反应更加强烈。与CK比较,不同施肥处理FA与Cu(Ⅱ)的配位比例得到显著的提高,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NPK)0.95>(NPK)0.93>(M)0.92>(CK)0.81。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均使土壤FA与Cu(Ⅱ)配位结合位点增多。

    2012年11期 v.43;No.21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接种量对稻秆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李文哲;徐名汉;罗立娜;

    以稻秆为原料,厌氧发酵后剩余的沼液为接种物,在中温35℃的条件下,采用批式发酵试验,研究接种量分别为40、80、120 g 3个处理对其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接种物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缓冲能力,有利于产气高峰提前,同时对稻秆的降解有促进作用。其中接种量为80 g的总产气量最高,为3 452 mL;TS产气量达到256.27 mL·g-1;分别比接种量为40和120 g的试验组高93.71%和15.14%。

    2012年11期 v.43;No.213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麦角酰胺产生菌Claviceps paspali的复合诱变及理性筛选

    王相晶;王金平;张继;张匀华;

    麦角酰胺是由麦角菌(Claviceps paspali)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脑血管系统的疾病以及产后止血,同时还作为原料用于合成其他重要药物。根据麦角酰胺的生物合成途径,以麦角酰胺产生菌HY17-3为初始菌株,经紫外诱变(UV)与甲基磺酸乙酯(EMS)复合诱变后,逐步筛选出乙酸钠、5-甲基色氨酸、丁二酸、山梨醇以及麦角酸的耐受株,最终得到高产菌株HY73-9,其摇瓶发酵效价达到590μg·mL-1,与初始菌株HY17-3(300μg·mL-1)相比,麦角酰胺的产量提高了97%。通过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的高产遗传特性稳定。发酵罐发酵(30 L)实验显示麦角酰胺的产量可达815μg·mL-1,与初始菌株HY17-3相比,产量提高了172%。研究对于利用Claviceps paspali进行麦角酰胺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1期 v.43;No.213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生活垃圾长期堆放对土壤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万书明;席北斗;李鸣晓;夏训峰;

    对河北省白洋淀地区"淀中村"垃圾堆周边土壤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变化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农村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对土壤生物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堆周边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改变,TN、TP、氨态氮、TOC含量明显增加,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随之发生变化。试验对距离垃圾堆0-60 m范围内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发现0 m处土壤的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分别是对照的9.42倍和4.33倍。随着与垃圾堆距离的增加,土壤中氨态氮和TOC的含量逐渐降低,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也呈下降趋势。数据分析表明,土壤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呈正相关,并且二者与氨态氮和TOC含量变化相关性显著。

    2012年11期 v.43;No.213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煤气废水酚降解菌生长条件及降解特性研究

    单德鑫;孙一博;张颖;

    煤气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是危害严重的工业废水之一,酚类物质是其中最主要的有机污染物,毒性大、难降解。对煤气废水活性污泥振荡培养,经驯化、分离筛选出两株能转化间苯二酚和间甲酚的优势降酚菌,分别命名为JS-4和JD-2,对其进行特性研究(温度、pH值、外加碳源效应)正交试验,并进行原水降解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条件对降解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条件,影响最小的是外加碳源,同时可知最优处理条件为:JS-4为温度30℃,pH值7,外加碳源量1 000 mg·L-1;JD-2为温度30℃,pH值7,外加碳源量500 mg·L-1;对原水中酚类物质降解试验显示,在前6 h,单一菌株JS-4降解效果好于混合菌株,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混合菌株表现出良好的降解能力。

    2012年11期 v.43;No.213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固氮菌的筛选及其对菜场垃圾堆肥化的影响

    王晓辉;姜虎;刁婥;张立菲;张颖;

    分别以可溶性淀粉、鼠李糖、蔗糖为唯一碳源的无氮培养基,从校园土壤中分离到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维涅兰得固氮菌(A.vinelandii)和拜氏固氮菌(A.beijerinckii)三种菌种各2株菌株。将3种菌种单独及混合分别投加到菜场垃圾堆肥装置中。结果表明,接种混合固氮菌的菜场垃圾废物堆肥的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最高,堆肥化所用的时间最短。接种一种固氮菌(褐球固氮菌、拜氏固氮菌或维涅兰得固氮菌)的也有所提高。

    2012年11期 v.43;No.213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模拟酸雨对石栎(Lithocarpus glabra)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余树全;蔡梦莎;伊力塔;汪赛;殷秀敏;

    采用模拟酸雨喷淋方法,研究了重度酸雨(pH 2.5)、中度酸雨(pH 4.0)和对照(pH 5.6)处理下,不同季节石栎(Lithocarpus glabraThunb.)植株生长、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模拟酸雨胁迫下石栎植株的叶绿素含量(SPA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株高和地径的变化趋势均为:对照(CK)>中度酸雨>重度酸雨,而对石栎植株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影响差异不显著。说明石栎在无酸或微酸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能促进其生长;而在强酸的条件下石栎植株的适应性较差。

    2012年11期 v.43;No.21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涂料和遮阳网覆盖对大棚环境和辣椒光合特性的影响

    任旭琴;周强;刘浩如;

    利用涂料和遮阳网对塑料大棚进行了覆盖处理,研究涂料和遮阳网覆盖对棚内环境和辣椒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料的遮阳降温效果与其稀释比例有关,稀释比例越小,遮阳降温效果越好;除阴雨天棚内地温外,遮阳网具有明显遮光降温作用;相比遮阳网,1 3涂料能够降低阴雨天和早晚时分的遮光率,改善棚内光照,延长光照时间,降温效果好;遮阳网覆盖导致辣椒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显著上升,不利于辣椒的光合作用,而涂料覆盖有助于改善中午强光时辣椒的光合作用,使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上升,蒸腾速率显著下降。

    2012年11期 v.43;No.213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比较分析

    温和;王宏燕;赵伟;

    运用试验分析与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不同农业循环模式的新庄村、兴胜村、同乐村、丰林村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吸收、碳固定、碳排放以及转移出村域农业生态系统外的碳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新庄村、兴胜村、同乐村、丰林村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大于碳吸收,村域农业生态系统表现为明显的碳排放源。新庄村、兴胜村、同乐村、丰林村向大气排放的碳量分别为18 688、16 690、19 970、4 385 t,碳排放强度分别达到15、10.4、12.6、4.4 t·hm-2,分析表明不同农业循环模式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差别较大。

    2012年11期 v.43;No.213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龙凤山灌区水稻生育期降水量多时间尺度分析

    徐淑琴;王云鹤;杨旭;董丽丽;

    龙凤山灌区是国家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灌区内82%以上的作物是水稻,所以降水量对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龙凤山灌区(1953-2010年)水稻生育期的降水量进行多尺度分析,分析存在的主要震荡周期、突变点和发展趋势,为灌区的用水及分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龙凤山灌区降水量存在6、14和24年的主周期,水稻生育期降水量以长周期的上升趋势变化为主,经历了4次丰枯交替变换,从大尺度来看,2012年将处于降水偏少期。

    2012年11期 v.43;No.213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关系的分析

    孙彦坤;王鼎震;徐晓伟;张翼飞;沃晓棠;玄明君;

    研究以东北黑土区内的依安、拜泉县为研究区,在收集两县的气候、图像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方法来讨论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和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79-2001年的22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耕地面积和居民地面积表现为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46 559和8 152 hm2,而草地面积则减少了62 163 hm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生产潜力在研究区的分布趋势有一致性,由西南向东北数值逐渐升高,最高值出现在拜泉县的东北部,最低值出现在依安县的西南部。通过以上结果提取数据分析进行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2012年11期 v.43;No.213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风吹雪灾害防护林格局及配置研究

    包岩峰;丁国栋;赵媛媛;高广磊;冯莎莎;石星;冯颖;

    随着高寒区经济的大力开发,对较大区域面积实施风雪灾害的防护显得日益迫切,建立防护林是最经济、最有效和最持久的方法。以新疆吉木乃县为研究地点,在充分分析风速、风向等气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土壤立地类型和乡土树种,研究当地风雪流的发生发展规律、风雪灾害特点和成灾机制,构建防雪林营造技术模式,以期为风吹雪地区减轻风雪灾害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12年11期 v.43;No.213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ATIA的大型农具机架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

    刘宏新;宋微微;廉光赫;

    农机具大型化使得机架的结构愈加复杂,机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问题突显,传统的结构分析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存在较大难度。文章利用CATIA的有限元工程分析模块在三维仿真机架上建立了各零部件间具有联接和力传递关系的有限元模型,模拟真实环境下的工作状态,由计算机处理后给出图形及数据形式的变形和应力情况,调整设计并优化结构。实践表明,基于CATIA的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为大型机构的设计提供了可行、快速与精确的现代化解决方案。

    2012年11期 v.43;No.213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融合多种网络层拓扑发现技术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方法研究

    司震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关注焦点。由于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攻击复杂化,现有的网络安全产品出现了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功能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维护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等问题。通过分析网络层拓扑发现对于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重要意义和现有网络层拓扑发现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融合多种网络层拓扑发现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更广的拓扑范围。

    2012年11期 v.43;No.213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研究

    于嵩;敖长林;陈红光;

    利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该系统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应用故障树分析法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可靠性仿真,得到系统的可靠度、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基本部件模式重要度等可靠性指标;利用仿真结果,对系统的失效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的研究结论为提高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2012年11期 v.43;No.213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对比研究

    杜国明;杜蕾;薛剑;周圆;

    基于第二土地调查数据和GIS方法对比分析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特征,以富锦市为例反映黑龙江省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特征的异同,从而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依据。结果显示,①垦区与农区的居民点体系的空间分布模式均属于集聚分布,但垦区居民点在空间上更为密集;②垦区与农区的居民点体系均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但都不完全符合中心地理论提出的中心地分布模式,且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等级秩序;③垦区居民点平均规模小于农区,但大小居民点间的规模差异更为显著;④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存在微型居民点所占比例偏高、空间网络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今后应加快居民点体系重构,优化居民点的网络体系和交通网络布局,加强垦区与农区间居民点体系间的联系。

    2012年11期 v.43;No.213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研究进展

  •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王文飞;刘铭瑶;李德山;

    多芳香烃(PAHs)、环硝胺类物质(RDX、HMX、Tetryl和CL-20)、多氯联苯(PCBs)、烷烃类化合物、氯乙烯类、硝基化合物等的有机污染物增多,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造成极大危害,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便出现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研究,但传统的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存在效率不高、难以维持等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污染生物修复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有效地提高了生物修复效率。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机污染物污染修复中应用上述方法的研究,重点分析整理了一系列典型石油污染物降解途径中的加氧酶及其参考菌株,为今后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2012年11期 v.43;No.213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再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

    <正>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2年10月30日函件通知,在该中心组织的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评选中,《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再次荣获二等奖,东北农业大学同时被评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期刊优秀组织单位"。

    2012年11期 v.43;No.213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本刊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评价指标逐年提高,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已被AGRIS、CABI、CA、CSCD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并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

    2012年11期 v.43;No.213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