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研究报告

  • 玉米苗期室内菌土接种丝黑穗病菌侵染条件的优化

    王振华;孙培元;李宁宁;邸宏;王禹贺;刘显君;张林;于滔;

    研究以高感丝黑穗病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模拟大田环境在室内研究温度、土壤湿度、菌土浓度等因素对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侵染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借助PCR检测技术分析9种不同条件下病菌侵染率,通过多重比较筛选出最优侵染条件;在优化的侵染条件下室内接种已知不同抗性级别的20份玉米自交系,并移栽到田间验证侵染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接种丝黑穗病菌最佳侵染条件为土壤湿度20%,菌土浓度1%,20℃光照培养8 h和15℃暗培养16 h变温培养;20份玉米自交系室内接种后移入田间发病率均高于历年田间直接接种发病率,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优化并验证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室内侵染条件,可为研究该病室内快速鉴定方法奠定基础。

    2015年01期 v.46;No.239 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NaCl胁迫对二倍体马铃薯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景云;缪南生;白雅梅;万新建;吕文河;

    为研究离体条件下盐胁迫对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Solanum phureja,PHU)和窄刀薯(S.stenotomum,STN)杂种(PHU-STN)无性系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以6项生长参数筛选出的耐盐、中耐盐、感盐无性系各5份为试验材料,建立耐盐程度不同的3个组,包括四倍体耐盐品种Bintje和感盐品种Mainechip,用浓度为30 mmol·L-1的NaCl进行不同天数胁迫,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随着盐胁迫天数的延长,叶绿素含量、SOD、POD活性相对值均呈降低趋势;二倍体马铃薯组间叶绿素含量、SOD和POD差异极显著。因此,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与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有关。

    2015年01期 v.46;No.239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半膜覆盖栽培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高维常;胡伟;林叶春;陈伟;潘文杰;王劲;叶浩;

    为降低烤烟生产的劳动强度,提高塑料地膜利用效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半膜覆盖栽培模式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膜覆盖栽培能提高植株叶片光能利用效率,半膜全生育期地膜覆盖(T1)与对照(CK)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半膜覆盖栽培能促进植株根系直径增粗、根层下移和植株地上部生长势,移栽后90 d,半膜覆盖栽培平均根系直径比对照增加0.22 mm,与对照呈显著差异(P<0.05),根系下扎深度增加0.05 m,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6.57 g·plant-1。同时,减少50.00%地膜使用量,降低50.00%的地膜成本,促进作物增产246.01 kg·hm-2,综合实现节本增效4 481.94元·hm-2。半膜覆盖栽培作为新的种植模式,在实现优质烟叶丰产同时,可提高生产效益,减轻地膜对环境污染,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015年01期 v.46;No.239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树莓果实与休眠芽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高庆玉;闫超;张丙秀;魏媛媛;王振武;张宇;

    以‘哈瑞太慈’和‘费尔杜德’两个树莓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果实与休眠芽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三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以及对两个品种间作出比较,并分析三种内源激素比值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树莓果实生长成熟过程中,费尔杜德和哈瑞太慈两个品种果实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GA3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规律,IAA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规律,ABA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规律。GA3/ABA和GA3/IAA比值变化趋势一致,皆为"先上升后下降",费尔杜德果实GA3/ABA比值在红熟期后略有上升。IAA/ABA比值变化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果实中三种激素互相相关性不显著。GA3含量在白果期达到最高,IAA含量在着红期最高,ABA含量在成熟期最高。从树莓休眠芽生长至休眠芽休眠解除后萌发,两个品种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为:GA3含量变化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规律,IAA与GA3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而ABA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GA3/ABA比值呈现"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趋势,IAA/ABA比值变化与GA3/ABA相同。GA3和IAA含量呈正相关,两者间比值无明显变化。GA3和IAA含量最大值出现在休眠芽饱满时期,而ABA含量最大值出现在休眠初期。

    2015年01期 v.46;No.239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TYLCV山东分离物株系分化及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薛东齐;刘冠;姜景彬;许向阳;李景富;

    对2012~2014年山东省96份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样品进行特异性检测,发现有94份样品感染TYLCV,有2份样品感染番茄卷叶病毒(To LCV)。对该94份样品进行全序列克隆和序列测定,共分离出13份TYLCV株系,经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明确侵染我国山东地区的TYLCV为TYLCV-IL株系,且3年间爆发于山东省内的TYLCV株系的DNA组分并未发生大变异。遂构建山东寿光TYLCV株系侵染性克隆,经致病性验证,具有较好的侵染率,为番茄抗Ty育种提供稳定的毒源筛选压力。

    2015年01期 v.46;No.239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葡萄木质部解剖结构与树体营养及生长势的关系

    张永福;韩丽;刘佳妮;彭声静;任禛;牛燕芬;严宇辉;

    为探明不同生长势葡萄品种木质部解剖结构与树体营养关系及品种之间生长势差异原因,以6个葡萄品种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徒手切片法比较观察其根系和茎干木质部解剖结构,测定供试材料的形态特征、碳素营养、氮磷钾营养。结果表明,强生长势品种的木质部率、导管直径、导管密度、导管总面积、导管总面积与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弱生长势品种则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强生长势品种的根系和茎干碳含量低于其他品种,根系和叶片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根系和叶片的碳氮比、磷氮比和钾氮比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而弱生长势品种根系碳含量高于其他品种,根系和叶片氮含量、叶片磷钾含量、茎干钾氮比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茎干氮含量、根系和叶片碳氮比、叶片钾氮比和钾磷比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可见,造成葡萄品种间生长势差异的原因是木质部导管的输导能力差异所致,输导能力强的品种能够输送更多营养物质促进植株快速生长,输导能力弱品种则相反。

    2015年01期 v.46;No.239 34-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品种哈密瓜果实品质研究

    黄月琼;邓文;李谈潇;

    对西密25等6个哈密瓜品种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其品种间果实品质差异,并采用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品种哈密瓜单果重1.11~1.96 kg、可溶性固形物11.90%~16.60%、可溶性糖含量9.29%~16.38%、有机酸含量0.17%~0.46%、糖酸比28.04~77.23,差异显著。除西密17外,其他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均达14%以上;风味4和风味5有机酸含量较高,高出其他品种2倍以上;风味5和西密25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糖酸比西密25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是单果重、糖酸比、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肉厚和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评价表明,西密25品种果实口感最好,果肉细腻、松脆、蜜甜,营养品质较好;风味5果实大小、酸甜口感适中,营养品质较佳;白玫品种果肉细软、蜜甜,在粤西地区有一定推广价值。

    2015年01期 v.46;No.239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DEHP对黑土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颖;吴雪峰;董士嘉;王蕾;王志刚;王丽华;

    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黑土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影响,旨在评价DEHP环境生态效应。结果表明,20 mg·kg-1处理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影响不大,浓度为50>100>200和400 mg·kg-1处理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随DEHP浓度增大而增强,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真菌对DEHP敏感性低于细菌和放线菌,20、50和100 mg·kg-1处理对土壤真菌表现出短暂的抑制作用,处理后10 d均恢复到正常水平,200和400 mg·kg-1处理对土壤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DEHP对土壤转化酶表现为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在整个培养周期,各浓度DEHP均明显抑制土壤转化酶活性。20 mg·kg-1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影响不大,50、100、200和400 mg·kg-1处理对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DEHP浓度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2015年01期 v.46;No.239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松针纤维素降解菌系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王宏燕;张珏;赵承森;

    为研究松针纤维素降解菌系,通过刚果红纤维素平板鉴别初筛菌株,以CMC、滤纸和微晶纤维素3种酶活性高低进行复筛,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3株松针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将复筛获得的菌株进行组合培养,并与其单独培养时酶活大小进行比较,得到1个酶活最佳组合,其CMC、滤纸和微晶纤维素3种酶活力分别为83.39、35.84和122.54 IU,均比单菌株各酶活力高。对该组合产酶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在以硝酸钠为氮源,6.0为起始p H时,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时产酶最佳,CMC、滤纸和微晶纤维素3种酶活力分别达到98.03、50.84和140.06 IU。

    2015年01期 v.46;No.239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二斑叶螨几丁质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张道伟;陈静;张正玲;曾燕玲;郭玉双;

    以制备的二斑叶螨c DNA为模板,克隆二斑叶螨几丁质酶Se Chi基因功能结构域催化区片段,大小为786 bp。将该序列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 ET-32a(+)中,获得多克隆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Tu Chi。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0.6 mmol·L-1IPTG诱导4 h后高效表达约45 ku可溶性重组蛋白;经His亲和层析洗脱和浓缩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Tu Chi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证实能特异性地识别几丁质酶而不与非特异性蛋白结合。ELISA分析表明制备的抗体效价达1??80 000,效价较高,为进一步研究二斑叶螨几丁质酶相关功能奠定基础。

    2015年01期 v.46;No.239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PILRB基因的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杨秀芹;邵思宇;李利族;王秋实;牛艳春;张姣;

    Ⅱ型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Paired immunoglobulin-like type 2 receptors,PILRs)是近年发现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含有两个亚型,PILRα和PILRβ。在机体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猪PILRB基因基因组序列尚未得到克隆、测序。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猪PILRB基因部分基因组序列并分析该区域多态性。结果表明,获得猪PILRB基因序列长1 127 bp,包含完整外显子1、内含子1、外显子2、内含子2、外显子3和部分内含子3。猪PILRB基因内含子1和内含子2为研究首次克隆,全长分别为9和314 bp。在该区域共检测到15个SNPs,其中6个为中度多态位点,共形成5种单倍体型,ACACCG为优势单倍体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这些SNPs对PILRβ功能的影响及其在猪抗病育种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2015年01期 v.46;No.239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场厌氧发酵沼液复合菌群的筛选及静态试验效果研究

    林标声;何玉琴;黄燕翔;邱丰艳;

    通过对猪场沼液排放的河流及沿岸收集污染的水样进行定向分离、富集培养,获得能有效分解沼液有害物质、悬浮物,但又不会过多利用氮、磷等营养成分的复合菌群。处理沼液的试验结果表明,选定添加0.5%复合菌群,其处理沼液CODcr效果最好,不会大量降解氨氮和磷,且能有效降低沼液中的蛔虫卵、粪大肠杆菌等有害物质,还能去除沼液中的悬浮物,降低沼液浊度,达到农田灌溉标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经复合菌群处理后的沼液,其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有显著提高,明显降低始沼液毒性。结果表明,猪场沼液经复合菌群处理后,营养、无害、悬浮物少,作为水肥可加以综合利用。

    2015年01期 v.46;No.239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贝叶斯算法评估如皋黄鸡40周龄体重母体遗传、显性遗传效应

    郭军;王克华;曲亮;胡玉萍;沈曼曼;窦套存;

    文章旨在评估亲本印记及显性遗传效应对如皋黄鸡40周龄体重表型方差的影响。收集2009~2011年如皋黄鸡生产记录,包括3 890只鸡的产蛋高峰期体重记录,以贝叶斯算法分析表型方差组分。应用动物模型时考虑加性遗传、母体遗传以及显性遗传效应,对不同日龄体重进行标准化,以DIC值选择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如皋黄鸡40周龄体重性状遗传模型应考虑加性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如皋黄鸡40周龄遗传力为0.45,母体遗传效应可解释6%表型方差;如皋黄鸡40周龄体重基本不受显性遗传效应影响。遗传分析结果显示40周龄体重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可以利用母体遗传效应估计育种值进行专门化选育。

    2015年01期 v.46;No.239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奶山羊miRNAs研究

    曲波;甄贞;仇有文;袁肖寒;王春梅;

    microRNAs(miRNAs)是长约22nt的内源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奶山羊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乳动物,有关奶山羊miRNAs研究相对匮乏,识别和鉴定新的奶山羊miRNA至关重要。文章以与奶山羊高度同源的绵羊基因组为参考数据库,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得到101条新的奶山羊miRNAs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特性分析,为今后基因组信息不全物种的miRNAs挖掘与鉴定提供参考。

    2015年01期 v.46;No.239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蛋白源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对松浦镜鲤肌肉成分、血清氨基酸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魏玉强;徐奇友;位莹莹;罗亮;赵志刚;吴学工;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源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AKG)对松浦镜鲤肌肉成分、血清氨基酸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饲料分为豆粕蛋白源、鱼粉与豆粕复合蛋白源两种,在不同蛋白源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AKG(0和1.5%)。选取400尾初始体重为(217.93±0.78)g的松浦镜鲤,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为期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AKG显著降低松浦镜鲤肌肉中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粗蛋白质含量(P<0.05)。豆粕蛋白源显著降低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P<0.05)。蛋白源和AKG对肌肉粗灰分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对其他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AKG显著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尿酸(UA)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复合蛋白源显著增加白蛋白(ALB)含量(P<0.05),显著降低尿素氮(BUN)含量(P<0.05)。蛋白源和AKG对ALB和UA含量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AKG显著提高血清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P<0.05)。试验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AKG能够提高松浦镜鲤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促进松浦镜鲤对饲料蛋白的吸收利用,提高鱼体蛋白质代谢水平。

    2015年01期 v.46;No.239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蒸煮对红小豆及其汤汁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姚鑫淼;郑先哲;卢淑雯;任传英;张英蕾;谢学军;

    为保证蒸煮后红小豆及其汤汁抗氧化成分含量,研究选择不同粒形、大小和色泽的3个代表性红小豆品种(系)龙引09-05、中红7号和宝清红,对其蒸煮过程中汤汁p H、色值以及汤汁和豆粒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及总酚含量变化进行跟踪监测,随着蒸煮时间延长,不同品种红小豆汤汁p H均由接近中性(p H 6.8)快速降低至弱酸性(p H 6.1)并保持稳定,汤汁亮度逐渐降低,彩度先增加后稳定在一定水平。品种间汤汁和豆粒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及总酚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蒸煮过程中,各指标在变化趋势上具有较高一致性,即随着蒸煮时间延长,红小豆汤汁和豆粒总抗氧化能力均由相对最高值明显下降(P<0.01),20 min后基本保持稳定(P>0.05);在煮沸30 min内蒸煮时间对汤汁DPPH清除率影响显著(P<0.05);在煮沸10~50 min各样品豆粒DPPH清除率呈上升趋势,蒸煮时间对豆粒DPPH清除率影响极显著(P<0.01),清除率最终稳定在较高水平;汤汁总酚含量先逐渐增大,后呈小幅上下波动,最终稳定在较高水平,蒸煮时间对汤汁和豆粒总酚含量影响均极显著(P<0.01);3个红小豆品种(系)以宝清红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对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汤汁的总酚含量与色值具有较大相关性,其中彩度C*值与总酚含量相关性可高达0.97,具有通过红小豆汤汁彩度值快速预测其总酚含量的可行性,而蒸煮红小豆豆粒中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或者清除DPPH能力无明显相关性。

    2015年01期 v.46;No.239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