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研究报告

  • 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LEC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武小霞;王敏;陈庆山;张超;李思楠;马彦龙;孙晶;刘明;姜成涛;李文滨;李沫;刘佳慧;王智;张希瑞;苏安玉;

    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对拟南芥再生相关基因LEC进行同源序列比对,从大豆中克隆LEC基因两个成员的全长CDS序列,得到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 LEC1-a,Gm LEC1-b及Gm LEC2-a,Gm LEC2-b,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Gm LEC1及Gm LEC2基因核苷酸序列以及蛋白质结构、亲水性和疏水性及进化树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 LEC1-a编码区长度为672 bp,编码223个氨基酸,Gm LEC1-b编码区长度为681 bp,编码226个氨基酸,Gm LEC2-a编码区长度为2 205 bp,编码734个氨基酸,Gm LEC2-b编码区长度为2 196 bp,编码731个氨基酸,Gm LEC蛋白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通过对LEC蛋白功能结构域进行分析发现,Gm LEC1为H4超家族成员,Gm LEC2为B3超家族成员,并均与拟南芥属植物亲缘较近。

    2015年04期 v.46;No.24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66 ]
  • 不同尿素添加纳米碳增效剂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李淑敏;韩晓光;张爱媛;王飞;王德江;郑成彧;刘彤彤;

    为进一步探究纳米碳在作物生产中的肥效效果,通过2013年和2014年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不同尿素添加纳米碳对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控释尿素+纳米碳(CU+CRU+C)处理可显著增加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该处理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均最高,提高大豆苗期相对生长速率。试验结果还表明,2013年和2014年普通尿素+控释尿素+纳米碳处理的大豆产量比普通尿素(CU)处理分别增加24.5%和16.7%。在黑土生态条件下,不同尿素添加纳米碳后可增加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苗期相对生长速率,使大豆产量显著增加。

    2015年04期 v.46;No.242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400 ]
  • 甜菜(Beta vulgaris L.)叶片GOGAT与GS协同变化分析

    李彩凤;徐影;郭剑;陈明;桑丽敏;刘磊;王玉波;马凤鸣;

    GS/GOGAT循环是甜菜氮素同化主要途径。甜菜幼苗在氮素诱导下,通过使用不同浓度重氮乙酰丝氨酸处理,并在处理后2、6、9、12和24 h分别取样,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幼苗GS1、GS2及GOGAT的m RNA表达水平,同时测定GOGAT和GS酶活性,分析GOGAT与GS协同变化作用。结果表明,重氮乙酰丝氨酸处理后,GOGAT酶活性在6 h时开始被抑制。GS活性在9 h时开始被抑制;GOGAT的m RNA表达量于6 h时开始下调,GS1的m RNA表达量在2 h时开始下调,而GS2的m RNA表达量于9 h时开始下调,甜菜叶片NH4+的同化以GS2/GOGAT为主。

    2015年04期 v.46;No.242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39 ]
  • 黄瓜霜霉菌对嘧菌酯抗药性的研究

    张艳菊;王莹;党悦嘉;柴洪庆;

    嘧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等优点,但同时该类药剂也属于高抗性风险药剂。为明确我国黄瓜主产区黄瓜霜霉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山东、江苏、湖北和广东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36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菌株对嘧菌酯的抗药性。黄瓜霜霉菌对嘧菌酯的EC50值为0.0107~0.2408μg·m L-1,平均EC50值为0.1004μg·m L-1。36个菌株中有26个中抗菌株、9个低抗菌株和1个敏感菌株,无高抗菌株。山东省菌株对嘧菌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其余省份菌株对嘧菌酯抗性水平相对较低。

    2015年04期 v.46;No.242 23-2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06 ]
  • 嫁接辣椒根际土壤氧化还原酶及水解酶活性与疫病抗性的关系

    邹春蕾;刘长远;王丽萍;王辉;辛彬;孙宝山;姜闯;

    为探讨嫁接辣椒抗疫病特性与嫁接苗土壤根际部分氧化还原酶及水解酶活性变化关系,采用灌根法鉴定4个辣椒砧木品种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筛选出CM334(免疫)、"神威"(抗)作为砧木,以Early Calwonder(感病)为接穗进行嫁接,以接穗自根嫁接为对照,研究其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嫁接苗根际土壤中PPO、POD、CAT、脲酶、蛋白酶、纤维素分解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嫁接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且砧木抗病性越强,嫁接苗抗病性越强。在接种辣椒疫霉菌前后各时间点,以"神威"、CM334为砧木的嫁接苗根际土壤中PPO、CAT、脲酶、蛋白酶活性皆高于自根嫁接对照,经相关性分析,上述四种酶活性与嫁接苗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即嫁接苗抗病性越强,这四种酶在根际土壤中活性越高。

    2015年04期 v.46;No.242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21 ]
  • 低温胁迫对葡萄枝条抗寒性的影响

    卢精林;李丹;祁晓婷;孙晓燕;

    综合评价低温胁迫对葡萄砧木及栽培品种枝条抗寒性的影响,以1种葡萄砧木及3个葡萄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低温处理枝条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分析生理指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均呈现递增趋势,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确定半致死温度-20.7~-36.8℃;SOD和POD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MDA、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得出供试材料抗寒性强弱依次为贝达>无核白>红地球>力扎马特,与葡萄枝条抗寒性关系密切的生理指标为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MDA。试验可为葡萄丰产优质抗寒栽培、种质筛选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04期 v.46;No.242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180 ]
  • 超临界CO2状态下冷榨大豆胚芽油氢化工艺研究

    于殿宇;刘丹怡;葛洪如;杜华楠;宋杰媛;张昭炜;刘天一;

    采用营养价值较高的冷榨大豆胚芽油为原料,Pd/C作催化剂,在超临界CO2状态下对其进行氢化。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温度80℃,CO2压力为6.0 MPa,H2压力为4.0 MPa,时间60 min,搅拌速度为200 r·min-1,催化剂用量0.08%。最终得到氢化大豆胚芽油的碘值为72.99 g I2·100 g-1,VE含量为288.31 mg·100 g-1,反式脂肪酸含量为9.56%,与常规氢化相比,不仅可有效控制大量反式脂肪酸形成,而且VE含量变化较小,可最大程度避免营养损失。

    2015年04期 v.46;No.242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3 ]
  • 鸡粪与稻壳好氧堆肥的不同C/N研究

    谷思玉;蔡海森;闫立龙;聂艳龙;崔凯歌;王风;何鑫;

    在实验室内,以新鲜鸡粪与粉碎后稻壳为堆肥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调节堆体初始C/N分别为15、20、25、30、35。研究堆体温度、p H、GI、EC等理化指标对堆肥产品腐熟度的影响,探索鸡粪与稻壳高温堆肥的最佳C/N配比。结果表明,除C/N为15处理未到达腐熟标准,其他处理均达到腐熟标准,其中C/N为20处理堆体温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达到国家粪便卫生无害化标准。因此,鸡粪与稻壳C/N为20进行堆肥较为适宜。

    2015年04期 v.46;No.242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65 ]
  • 基于高效稻秆降解复合菌系LZF-12强化堆肥效应研究

    郑国香;刘天赋;李文哲;郑文玲;张源倍;杨杰;

    以秸秆和鸡粪为主要原料,将预处理过的稻草秸秆和新鲜鸡粪按体积比1??1的比例人工混合均匀,调节原料C/N为26,保持其含水量在65%。常温下以稻秆降解复合菌系LZF-12为强化菌株进行定向接种,以堆肥量(重量比)的0.2%进行接种,不接菌组设置为空白对照,堆体体积为3.0 m×1.5 m×2.0 m,堆制42 d进行秸秆鸡粪组合堆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LZF-12能够加速堆体总碳和总氮的转化速度,明显加速堆体升温,缩短堆体达到高温所需时间,接入复合菌系LZF-12堆体达到50℃时间比对照组提前6 d;处理组堆体中纤维素含量减少的速度和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木质素的含量在两组堆体中减小变化幅度很小,差异性不大。堆肥结束,处理组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解60.8%和73.4%,明显高于不接菌的对照组;衡量堆体腐熟指标GI数值显示,对照组和处理组的GI分别为84%和94%,达到腐熟标准。

    2015年04期 v.46;No.242 59-6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8 ]
  • 大豆黄酮对小尾寒羊血液指标和瘤胃代谢的影响

    陈志辉;李仲玉;程宝晶;徐良梅;

    小尾寒羊是产肉性能最好的绵羊品种之一,但因抗生素的滥用,对其肉品质和安全性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大豆黄酮属绿色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可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但在小尾寒羊中应用报道较少。研究选用不同剂量(3和6 mg·kg-1)大豆黄酮饲喂小尾寒羊,检测其对小尾寒羊生长、血液激素和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可显著提高小尾寒羊生长性能(P<0.05);显著提高血清T3水平(P<0.05),但对胰岛素无显著影响;可显著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对瘤胃p H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瘤胃总脱氢酶、微生物蛋白含量和瘤胃微生物总RNA(P<0.05)。

    2015年04期 v.46;No.242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04 ]
  • 欧洲型PRRSV的分离鉴定及其ORF5基因序列分析

    刘建奎;魏春华;戴爱玲;李晓华;杨小燕;

    采自福建省规模化猪场的疑似病料进行PRRSV分离鉴定,采用RT-PCR方法扩增PRRSV ORF5全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从采集的病料中成功分离2株PRRSV,2株分离毒株ORF5与Gen Bank中选择的参考毒株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同源性为82.5%~90.6%,氨基酸同源性为80.6%~91.5%。通过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均显示分离毒株属于欧洲型PRRSV,ORF5基因与LV相比变异较大,应加大对欧洲型PRRSV的监控。

    2015年04期 v.46;No.242 70-7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1 ]
  • 奶牛常用秸秆类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李洋;辛杭书;李春雷;赵洪波;张永根;

    研究稻草(RS)、麦秸(WS)、谷草(MS)、玉米秸秆(CS)、玉米叶(CL)和玉米秸秆青贮(CSS)共6种秸秆类饲料的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特性以及小肠消化率。对6种秸秆类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尼龙袋法测定这些粗饲料的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的瘤胃解率参数,采用移动尼龙袋法测定其DM和CP的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6种秸秆类粗饲料的瘤胃有效降解率之间存在差异,高低顺序为:DM)CSS>CS>CL>WS>MS>RS,CP)CSS>CL>CS>RS>MS>WS,NDF)CSS>CS>CL>RS>WS>MS,ADF)CSS>CL>CS>RS>WS>MS;粗饲料的DM小肠消化率显著低于CP的消化率,高低顺序为:DM)CS>CL>RS>CSS>WS>MS,CP)CL>CS>RS>WS>CSS>MS。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青贮的瘤胃降解性能最好,营养成分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高,玉米叶与玉米秸秆次之,谷草最差。使用以上粗饲料或其制作配方时应考虑该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饲料品质,避免饲料资源浪费。

    2015年04期 v.46;No.242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8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358 ]
  • 天然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鳍细胞系染色体组构成研究

    李雅娟;隋燚;赵睿;李霞;周贺;刘博;马海艳;

    对传代20次的天然二倍体和天然四倍体泥鳅鳍细胞系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并对其染色体核型、Ag-NORs及CMA3/DA/DAPI三重荧光染色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二倍体泥鳅鳍组织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核型公式为:2n=10m+4sm+36t,NF=64;四倍体泥鳅鳍组织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n=100,核型公式为:4n=20m+8sm+72t,NF=128。2天然二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中期染色体分裂相有2个Ag-NORs,天然四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中期染色体分裂相有4个Ag-NORs,均位于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末端。3天然二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CMA3阳性位点为2个,天然四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CMA3阳性位点为4个;均位于核仁组织区,即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末端。结果表明,天然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鳍培养细胞制备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和带型与体细胞一致。

    2015年04期 v.46;No.242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92 ]
  • 复方中药对山女鳟受精卵水霉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李绍戊;刘红柏;

    文章对5种自组复方中药的2种提取方法2种消毒浓度,对山女鳟受精卵孵化期间水霉病防治效果进行筛选研究。采用水煎法及水煎+醇提混合法对复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设置正常剂量和稀释消毒组对5种复方中药的消毒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在10℃流水养殖条件下,将浓缩的药液加入吊瓶中,逐滴加入流水混匀,平列槽中试验鱼卵药液浸泡约40 min。结果表明,5种复方中药中,复方A水煎剂正常消毒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受精卵的发眼率,降低水霉菌感染造成的死亡,是适用于山女鳟受精卵孵化期间防治水霉感染的中药制剂。

    2015年04期 v.46;No.242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4 ]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驱动因子分析——以绥化市为例

    曲长祥;刘璐;冯翔迪;

    在综合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对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中观层次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对绥化市2004~2012年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以2004~2012年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序列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对影响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7年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呈现不集约状态。2008~2009年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比较集约状态。2010~2011年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集约状态。2012年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十分集约状态。

    2015年04期 v.46;No.242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72 ]

研究进展

  • 超滤离心在双水相萃取技术中的应用

    孙波;李海鑫;樊庆;孙盛;任庆;孔庆敏;赵晓;

    双水相萃取技术作为新型分离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萃取物与成相物质分离难等限制其应用。文章论述双水相萃取技术与超滤离心技术的特点、原理及其应用,分析两种分离技术结合使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重点阐述超滤离心在双水相萃取技术中分离和回收产物时的工艺方法。

    2015年04期 v.46;No.242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