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研究报告

  • 基于越橘果实转录组测序WBC型转运蛋白基因发掘及表达分析

    康立敏;孙海悦;陈丽;刘红弟;耿金曼;盖钰卓;刘禹姗;王静;汪立宇;李亚东;

    为发掘越橘中WBC型(White brown complex)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基因,研究其与次生代谢物质(Secondary metabolite)运输关系,从越橘果实转录组测序文库中筛选出21个编码WBC型转运蛋白基因。其中10个基因上调表达,11个基因下调表达,10个上调表达基因中有7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以越橘‘北陆’(Northland)根、茎、叶芽、叶、花芽、花、绿果、粉果、蓝果、蓝果种子、蓝果果皮和蓝果果肉为试验材料,对7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分析,研究在越橘各个器官和果实发育不同阶段中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越橘中7个WBC转运蛋白基因中有5个基因在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情况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越橘所有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WBC型转运蛋白表达,但表达量不同。Unigene5067_All和Unigene27766_All在根中表达量最高,Unigene14517_All、Unigene27928_All和Unigene29820_All分别在茎、花和蓝果中表达量最高,Unigene34381_All和Unigene34438_All表达量从绿果、粉果到蓝果呈递增表达模式,与越橘中花色素苷累积呈现一致性,推测这两个WBC转运蛋白基因可能参与越橘次生代谢物运输。有助于阐明越橘中WBC转运蛋白生理生化功能。

    2015年05期 v.46;No.24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低温对黄瓜CBF1沉默植株糖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戴忠仁;李丹;蒋欣梅;于锡宏;

    研究以农杆菌浸染方法获得的黄瓜CBF1基因沉默植株为试验材料,以常温和低温胁迫下非基因沉默植株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对其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基因沉默植株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高于常温下正常植株,但明显低于冷胁迫下的正常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低于冷胁迫和常温下正常植株。基因沉默植株低温胁迫受害程度大于正常植株,即基因沉默植株耐低温性明显弱于正常植株。

    2015年05期 v.46;No.243 10-1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寒地稻秸还田与施钾肥对土壤水溶性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闫超;颜双双;王家睿;董守坤;龚振平;

    秸秆还田或施钾肥可增加作物产量,而土壤溶液是作物自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媒介,养分含量直接反映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为研究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对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水溶性钾浓度和产量的影响,小区试验设置高量秸秆还田(S2)、低量秸秆还田(S1)和不还秸秆(S0)三个处理,盆栽试验在高量秸秆还田(S2)和不还秸秆(S0)基础上设置5个钾肥施用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育时间延长土壤水溶性钾浓度逐渐降低,对数方程对土壤溶液中速效钾的变化动态拟合效果良好。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钾浓度,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增施钾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钾浓度,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并没有改变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水溶性钾浓度变化趋势。秸秆还田和增施钾肥均能够增加水稻产量,在钾肥施用量较低水平,秸秆还田增产作用显著;秸秆还田量达到6.25 t·hm-2后继续增加秸秆量水稻产量无明显增加。

    2015年05期 v.46;No.243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8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辽藁本及其混伪品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李雪;秦祎婷;董学会;

    文章对比分析不同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辽藁本及其混伪品的鉴定能力。以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新疆藁本(Conioselinum vaginatium)及藁本混伪品白芷(Angelica dahurica)、石防风(Peucedanum terebinthaceum)、当归(Radix angelica sinensis)为鉴定材料,提取总DNA,利用4对候选序列(Nr ITS、ITS2、acc D和trn H-psb A)分别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得到的序列采用Codon Code Aligner V2.06进行拼接,Clustal X2.1进行多序列比对,MEGA 5.0计算K-2-P距离,构建系统发育NJ树。结果表明,Nr ITS和ITS2序列能够鉴别辽藁本与新疆藁本及其他混伪品。

    2015年05期 v.46;No.243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吉林延龄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性对环境适应性研究

    邵财;刘继永;张浩;王振兴;

    采用解剖显微观察和光合仪测定等方法研究吉林延龄草根、茎、叶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光合生理特性,揭示其形态解剖结构、光合特性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为吉林延龄草保护及驯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吉林延龄草只具有初生构造的根、茎及维管组织中没有形成层,初生木质部导管数量少,输导组织不发达;叶片表皮无表皮毛,表皮细胞凸凹不平;叶肉细胞由海绵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疏松,细胞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叶片上表皮无气孔,气孔分布在叶下表面,气孔密度为18.69个·mm-2,气孔表现"外凸"特征。叶片叶绿素a/b比值为1.90;其具有较低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是1.23和415μmol·m-2·s-1,在光饱和点可达最大净光合速率为4.44μmol·m-2·s-1。研究表明,吉林延龄草在形态结构、光合生理特性上具有明显适应阴生潮湿环境特征,是典型的阴生植物。

    2015年05期 v.46;No.243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鸡堆型艾美尔球虫3-1E抗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李广兴;丛培君;潘龙;马玲;冯俪;黄艺华;任玉东;黄小丹;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鸡堆型艾美尔球虫3-1E蛋白二级结构和抗原表位,为确定和筛选优势表位,研制安全、高效表位疫苗奠定基础。以克隆获得的鸡堆型艾美尔球虫3-1E蛋白氨基酸一级结构为基础,采用DNAStar软件和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Prot Param、SOSUI、IEDB、SYFPEITHI等预测3-1E蛋白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并分析其序列跨膜区、可溶性、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参数以及抗原指数,预测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的可能区域。3-1E蛋白由17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C818H1257N213O272S3,分子质量18.5234 ku,理论等电点为4.25,半衰期为10 h;无跨膜区均为膜外区,是一种可溶性蛋白。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1.76%,β转角为12.35%。B细胞表位预测区域:44-49、65-67、86-87、111-116;分值较高的T细胞表位区域:52-60、94-102、97-105、154-162、157-165。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3-1E存在多个抗原表位,对进一步研究3-1E的抗原性和研发优势表位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5期 v.46;No.243 38-4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过表达HOPX基因对鸡脂肪生长发育重要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宁;史洪岩;程敏;孙婴宁;李辉;

    为揭示HOPX基因在鸡脂肪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研究采用Real-time RT-PCR和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析过表达HOPX基因对鸡脂肪生长发育重要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载体对照组(p CMV-HA vector)相比,HOPX基因能够促进A-FABP和PPARγ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活性,抑制KLF 7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活性,但对FAS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活性没有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过表达HOPX基因可能促进鸡前脂肪细胞分化。

    2015年05期 v.46;No.243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浑善达克地区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张宝林;罗瑞林;

    浑善达克地区年均温度空间上变异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近60年年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区域间温度差逐渐缩小。年降水量地域间差异较大,自东向西递减;近60年降水量变化总趋势不明显,但波动性较大。Mann-Kendall检验表明,浑善达克地区5个气象站点年均温度在20世纪70~90年代发生突变;除阿巴嘎旗以外,20世纪60年代以后,浑善达克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整个研究区域趋于干化。以朱日和与二连浩特为代表的西部地区,较东部有明显暖干化趋势,生态环境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浑善达克地区气候暖干化趋于一致,需及时调节生产生活模式,减轻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

    2015年05期 v.46;No.243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阿特拉津污染胁迫对典型细菌DNA损伤研究

    张颖;鲁莹莹;姜昭;单德鑫;曹博;Kehinde O.Erinle;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方法,研究阿特拉津浓度为0、25、50、75、100和125 mg·L-1污染胁迫条件下对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Arthrobacter sp.DNS10和Acinetobacter sp.DNS32与非阿特拉津降解菌Escherichia coli K12和Micrococcus luteus N19生长影响及基因组DNA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在阿特拉津污染胁迫24 h后,随阿特拉津浓度增高,Escherichia coli K12和Micrococcus luteus N19生长速度受抑制强度逐渐明显。利用随机引物对上述四种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菌株Escherichia coli K12和Micrococcus luteus N19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RAPD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在阿特拉津浓度为100 mg·L-1时,基因组模板稳定性(GTS)分别降至52.3%和61.2%。同一浓度下,阿特拉津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DNS32基因组模板稳定性为82.9%,Arthrobacter sp.DNS10基因组模板稳定性为92.1%。研究表明,阿特拉津胁迫对Escherichia coli K12和Micrococcus luteus N19基因组DNA产生损伤;阿特拉津降解菌Arthrobacter sp.DNS10和Acinetobacter sp.DNS32对阿特拉津胁迫有较高耐受性,适于阿特拉津降解。

    2015年05期 v.46;No.243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axton模型的土壤水分特征栅格化计算平台研究

    侯淑涛;肖高怀;卢善龙;于晓雷;罗海静;

    Saxton模型能估算较多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且考虑容重、砾石和盐分影响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水文等领域。研究基于Saxton模型及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语言开发土壤水分特征软件平台,利用土壤属性数据进行土壤水分特征栅格计算,实现空间制图,有效解决水文运动模型模拟应用过程中栅格化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缺乏问题。该平台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行高效,既可为现有模型应用提供输入参数,也可作为单独模块嵌入已有软件中使用,具有较好兼容性。

    2015年05期 v.46;No.243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松嫩平原农田土壤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以黑龙江省绥化地区为例

    王粟;史风梅;裴占江;高亚冰;刘晓烨;左辛;刘杰;

    文章针对黑龙江省绥化地区,以农田土壤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点采样,检测分析研究污染现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田土壤七种重金属As、Cd、Co、Cr、Hg、Ni、Pb,以及三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HCH、DDT、PAHs平均含量均较低,但其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差异,并出现明显高值区域,受到污染的潜在风险较大;研究区域各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超标样点共18个,其中15个为轻度污染,另有3个样点为中度污染;Nemerow综合污染评价结果发现超标样点21个,各样点主要受Cr、HCH、DDT、PAHs四种物质影响,其中受Cr影响的污染样点3个,其中2个样点为警戒限,另有1个为轻度污染,主要集中于地处小兴安岭西南边缘过渡地带;受三种有机物影响的污染样点共18个,不规则分布于研究区域内多个地点,主要农田作物为玉米及大豆,农药残留及作物秸秆的任意焚烧是影响其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受HCH和DDT农药残留所致土壤污染样点共5个,均属于警戒限;多环芳烃类有机物污染样点达13个,其中警戒限污染样点共10个,轻度污染样点2个,另有1个样点为中度污染。

    2015年05期 v.46;No.243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稻谷黄曲霉毒素B1近红外无损检测

    张强;刘成海;孙井坤;贾富国;郑先哲;

    为提高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贮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准确性和精度,文章探讨以RBF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参数对建模精度影响。收集80个稻谷样本,应用近红外光谱采集光谱信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贮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建立稻谷黄曲霉毒素B1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确定基于RBF核函数模型最优参数为c=106,γ=0.0015。该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13,校正标准偏差和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1.186和1.267。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建模可准确检测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为准确、实时监测贮藏稻谷黄曲霉毒素B1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05期 v.46;No.243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5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电池多峰值最大功率点控制策略

    赵玉林;张冬梅;马文川;李京京;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P-V曲线会呈现多个局域峰值,影响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传统MPPT算法只能跟踪单个功率峰值,在局部阴影输出功率多峰值条件下,该算法不能完成有效跟踪。粒子群算法(PSO)有较强多极点寻优能力,但易陷入局部最优解。针对此问题,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模拟退火算法的Metropolis选择机制,在简化所需设置参数同时帮助粒子群算法有效跳出局部最优解。在控制过程中,采用主程序加嵌套迭代双重判定条件,保证粒子稳定前提下,收敛在最大功率点(MPP)附近。通过MATLAB对比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在局部遮阴情况下能较精确、快速地跟踪到最大功率点,有效提高光伏电池输出效率。

    2015年05期 v.46;No.243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SA-SVM的畜禽舍废气监测缺失数据恢复方法

    刘金明;谢秋菊;王雪;马铁民;

    针对畜禽舍内废气监测过程中因传感器故障等原因造成部分监测数据缺失的问题,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GSA-SVM的缺失数据恢复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畜禽舍废气监测值对应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建立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模型对缺失的监测数据进行恢复性估算;为获得更好的预测结果,使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以氨气浓度数据的恢复为例,随机选取某养殖场3 d的监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缺失数据估算最大相对误差为6.69%,平均相对误差为1.87%,估算数据与监测数据误差很小,可有效对缺失性数据进行恢复,为畜舍废气监测提供可行数据恢复处理方法。

    2015年05期 v.46;No.243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研究进展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进展

    孙胜;亢秀萍;邢国明;邢晓娟;许小勇;张毅;张静;王雁;郑少文;聂红玫;

    论文从研究现状、植株症状、致病机理、检测方法、防治措施、抗病育种方法、鉴定手段等多方面阐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进展,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方向、防治工作等提出展望。

    2015年05期 v.46;No.243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