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研究报告

  • DCPTA对盐胁迫下玉米叶片渗透调节生理生化特征影响

    魏湜;张翯;顾万荣;李晶;李改玲;焦健;曹鑫波;杨可攀;

    为明确DCPTA提高玉米幼苗耐盐性生理生化机制,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试验,以‘先玉335’和‘丰禾1号’两类不同耐盐性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15 mg·L-1DCPTA对150 mmol·L-1Na Cl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调节及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CPTA显著增加盐胁迫下玉米幼苗鲜重、干重及株高,缓解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盐胁迫下DCPTA处理的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施用DCPTA后,与单一盐胁迫相比,‘先玉335’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26.4%和26.0%,‘丰禾1号’分别降低31.3%和33.5%。外源DCPTA通过提高植株渗透调节能力,维持植株水分平衡,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可减轻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的伤害。DCPTA对盐敏感型玉米品种效果更佳。

    2015年09期 v.46;No.24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松嫩平原玉米田土壤CO2排放规律与碳平衡特征

    龚振平;朱捷;宋秋来;马春梅;李中韬;

    通过对松嫩平原玉米田土壤CO2排放的连续观测,研究连作玉米田土壤CO2排放规律及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的关系,并计算玉米田土壤碳平衡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田土壤CO2排放通量呈现明显季节性,6~8月土壤CO2排放量较大,而在4和11月维持较低水平。秸秆还田处理(MTS)土壤CO2排放通量、最大通量和平均通量高于翻耕处理(CT)。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地温呈显著正相关,指数方程表征二者关系效果最佳,线性方程效果最低,除个别情况,深层土壤拟合效果高于浅层土壤;MTS处理的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相关性高于CT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与12 cm深度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对秸秆、根茬还田碳与土壤CO2排放碳的测算,MTS处理秸秆还田碳量较CO2排放碳量平均每年多2 744.6 kg C·hm-2,呈碳汇效应;CT处理秸秆还田碳量较CO2排放碳量平均每年少810.4 kg C·hm-2,呈碳源效应。

    2015年09期 v.46;No.247 9-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寒地直播稻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

    罗盛国;周婷;尹宇龙;王欢;赵广欣;王丽娟;

    采用稻花香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寒地直播稻与移栽稻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抽穗期施入粒肥能够提高直播稻生育后期叶片含氮量和氮积累量,增强光合生产能力。抽穗后,起垄直播稻和免耕直播稻氮同化量比移栽稻高139.9%(P<0.01)和160.1%(P<0.01),氮同化贡献率比移栽稻高133.3%(P<0.01)和177.8%(P<0.01)。直播稻生育后期仍能进行氮积累,抽穗后30 d至成熟期起垄直播稻和免耕直播稻氮素积累量分别为2.17和3.81 kg·hm-2,而移栽稻在抽穗后30 d至成熟期无氮积累。直播稻和移栽稻产量差异不显著。

    2015年09期 v.46;No.247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大豆GmUGD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朱延明;朱毅;端木慧子;肖佳雷;于洋;刘艾林;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UGD)是多糖合成中的一个关键酶,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与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预测出10个大豆Gm UGD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m UGD基因均具有UDP-葡萄糖/GDP-甘露糖脱氢酶家族的3个典型结构域;基因复制分析表明,80%Gm UGD基因存在复制事件;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显示,Gm UGD基因分为三类,分类结果与基因复制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基于Uni Gene数据库与GEO数据库的表达模式分析显示,根中Gm UGD基因的ESTs最多,上胚轴中最少;另外,Gm UGD基因能够响应盐碱胁迫诱导,在大豆根和叶中表达模式不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大豆Gm UGD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09期 v.46;No.247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西北地区蚕豆苗期干旱胁迫下表型差异性与抗旱性研究

    张雁霞;李萍;刘玉皎;

    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方法,选择西北地区7份蚕豆主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胁迫(轻度LS和重度WS)下蚕豆苗期地上部、地下部及叶片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蚕豆幼苗地上、地下部分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侧根数量及蚕豆主根长度生长受到抑制,且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抑制作用明显(P<0.05),临蚕9号株高、茎粗、叶面积、主根长度均表现显著抑制作用,为干旱敏感性蚕豆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Chl)在水分胁迫下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青海13号SOD活性上升幅度较大,抗旱性较强。叶片可溶性糖含量(WSS)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REC)随干旱胁迫加重均有明显增加,WSS增加越快,抗旱性越强,REC则相反,抗旱性越强的品种,细胞质膜透性增加越少,而蚕豆叶片组织相对含水率(RWC)比正常供水的下降明显,且下降幅度小的品种抗旱性越强;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苗期抗旱性大小为:青海13号>临蚕6号>青蚕14号>青海12号>马牙>临蚕9号>临蚕8号;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WSS、REC、RWC、SOD等生理指标和株高、叶面积、根长等形态指标,可作为蚕豆品种苗期抗旱能力评价必不可少的指标。

    2015年09期 v.46;No.247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真空无溶剂体系中酯化和酯交换生物合成甾醇酯

    胡立志;陈昊;孙立斌;张萍;齐良俊;孙树坤;解桂东;于殿宇;

    使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IM和Novozym 435作为催化剂,以转换率为指标,在真空度30 mbar、80℃、无溶剂和无添加水的反应条件下,探讨反应时间、酶添加量、甾醇添加量对酯交换生物合成甾醇酯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IM作为催化剂条件进行优化。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真空度30 mbar、反应时间48 h、酶添加量1.0%、甾醇添加量6.3%,转换率为97.65%。使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IM作为催化剂条件下,甾醇与油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即使重复使用10次后仍保持90%以上转换率,脂肪酶Novozym 435仍保持40%以上转换率。

    2015年09期 v.46;No.247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两株植物乳杆菌作为潜在益生菌的体外评价

    孟祥晨;李雪;姚蕾;周金雨;

    采用体外试验方法,评价两株植物乳杆菌KLDS1.0391与KLDS1.0706作为益生菌的潜在能力,包括对酸和胆盐的抗性、免疫活性以及安全性评价。采用活菌计数法测量其在低酸和胆盐条件下耐受性,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剂量活性和热致死乳杆菌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影响,采用哥伦比亚血平板测定两株植物乳杆菌溶血性,采用K-B药敏纸片法测定其抗生素抗性。结果表明,两株植物乳杆菌均对酸和胆盐有较好耐受性;活性、热致死植物乳杆菌均能促进体外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活性植物乳杆菌作用效果较热致死乳杆菌更为明显;两株植物乳杆菌均无溶血性,对万古霉素与链霉素具有抗性。

    2015年09期 v.46;No.247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东北酸菜传统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真核微生物多样性

    李超;张力群;刘通;吴昊;杨洪岩;

    文章为调查东北酸菜传统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真核微生物多样性,监测酸菜发酵体系生理生化动态变化,了解真核微生物在酸菜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酸菜体系p H、可溶性糖、亚硝酸盐、乳酸、乙酸、乙醇和26S r DNA片段多样性。结果表明,发酵12 d时,酸菜体系p H从发酵初始值7.3下降到4.3后维持在4.1。可溶性糖发酵18 d时,由初始15.1%DM下降到4.5%DM。亚硝酸盐第6天时达到最大,随后下降。发酵体系中检测到的挥发性产物包括乳酸、乙酸和乙醇。发酵结束时,相应浓度分别达到6.8、0.78和32.2 g·L-1。26S r DNA D1/D2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真核微生物种类丰富。克隆文库揭示发酵第12天时,真核微生物主要为未培养的Stramenopile和土壤真菌,发酵30 d时,除上述两类微生物外还包括Candida sake,Cystofilobasidium infirmominiatum,未培养Claclosporium和Tilletiopsis washingtonensis。土壤真菌(41%)、Candida sake(29%)、未培养Stramenopile(17%)占所有检测真核微生物的86%。研究表明,Candida sake和Cystofilobasidium infirmominiatum对发酵体系中乙醇产生起一定作用。为研究酸菜发酵机制和控制酸菜发酵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2015年09期 v.46;No.247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蚯蚓粪中异养脱硫菌筛选及效果测定

    周东兴;徐明明;迟婷婷;王维晨;王兵;刘佳斌;宁玉翠;

    利用初筛和复筛结合方法从蚯蚓粪中筛选出六株高效异养脱硫菌种S2、S3、S5、S6、S7、S10。经硫化氢降解率测试结果表明,培养25 d,与CK相比H2S释放量分别降低44.50%、53.48%、37.99%、16.41%、30.67%、41.14%。将不同菌株复配,其中S2+S3+S5、S2+S3+S7菌种组合H2S释放量最低,较对照降低71.53%、65.01%。表明脱硫菌有效降低H2S释放量,三个菌株复合除臭效果好于单个菌株,可为生物脱硫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09期 v.46;No.247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鸡源空肠弯曲菌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孙桂霞;徐世文;

    空肠弯曲菌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病原菌,为了解哈尔滨市肉鸡源性空肠弯曲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研究调查哈尔滨市周边肉鸡场空肠弯曲菌感染状况,通过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鸡场平均感染率为35.67%,对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四环素和氨苄西林钠达100%,存在多重耐药性,最高耐药谱达11个,检出菌株率为14.95%。57.94%菌株携带tet A、tet B、tet C、bla CTX-M、bla TEM和bla NDM-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7.94%、66.36%、28.97%、42.99%、55.14%和8.41%,而tet D和bla SHV-1基因未检出。结果表明,哈尔滨市肉鸡场空肠弯曲菌感染普遍,存在多重耐药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为有效防治空肠弯曲菌病提供依据。

    2015年09期 v.46;No.247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鸡miR-20a靶基因TP53INP1鉴定

    王宁;段逵;宋鹤;张潇飞;张天目;张文建;闫晓红;王守志;李辉;

    前期研究发现,过表达mi R-17-92基因簇能促进鸡前脂肪细胞增殖,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P53INP1是mi R-17-92基因簇成员mi R-17-5p和mi R-20a的潜在靶基因,研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和基因过表达技术开展该靶基因的验证。结果表明,过表达mi R-17-92基因簇能显著抑制TP53INP1的3'UTR报告基因活性;而转染mi R-20a抑制剂能显著提高TP53INP1的3'UTR报告基因活性。将mi RNA抑制剂分别转染到DF1细胞和鸡前脂肪细胞中,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细胞TP53INP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mi R-20a抑制剂能促进TP53INP1表达,TP53INP1是mi R-20a的一个靶基因。

    2015年09期 v.46;No.247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3周龄母鸡体尺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马猛;王克华;曲亮;窦套存;沈曼曼;郭军;卢建;胡玉萍;

    研究以绿壳蛋鸡黑羽纯系和白来航鸡为对象构建分离群体,测定亲本P1、P2、F1和F2代母鸡13周龄体尺,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软件SEA-G4F2对分离群体13周龄体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母鸡13周龄胫围、胫长、龙骨长、体斜长和胸宽的最适模型均为E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58%、25.74%、27.02%、24.92%和33.72%,龙骨长、体斜长和胸宽的多基因遗传率为1.13%、1.71%和4.61%;13周龄胸角最适模型为E-1,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55.06%。胫围、胫长和胸角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各个性状主基因遗传效应均大于多基因遗传效应。

    2015年09期 v.46;No.247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杜民杂交猪基因杂合度与繁殖性状关系研究

    王希彪;牟春堂;郝小燕;狄生伟;崔世泉;童县伟;杨庆山;

    利用25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世代杜民杂交猪进行基因杂合度遗传学检测,统计产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21日龄重以及21日龄窝重等繁殖性状。通过基因杂合度与繁殖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选育世代增加,群体平均杂合度呈逐代降低趋势;3个世代群体平均杂合度变化趋势与各个繁殖性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基因杂合度与产仔数、初生窝重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15和0.640。由此可见,选育群体基因杂合度的变化对产仔数和初生窝重等繁殖性状有显著影响。

    2015年09期 v.46;No.247 83-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固定翼无人机姿态控制及仿真

    董守田;杨利红;康成吉;黄丹丹;徐娜;

    无人机姿态控制是无人机飞行过程基本要求,采用经典PID控制算法,对无人机纵向飞行姿态进行控制设计,得到各通道控制律。采用Simulink对设计的控制律进行仿真,仿真过程中得到期望信号与实际反馈信号的时间表。仿真结果显示,系统能较好跟随期望信号。无人机飞行姿态控制系统经仿真及试飞试验验证,具有良好可行性,对姿态变化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可保证无人机飞行安全。

    2015年09期 v.46;No.247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地形条件下小尺度流域降雨-径流数值模拟

    周方录;黄金柏;王斌;桧谷治;

    分别以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沟壑区的六道沟流域和日本鸟取县境内的山区流域-Bukuro流域为研究区,对两个研究区域土壤垂直剖面模型化,以运动波基础方程式结合GIS-Arc Map构建分布式流域降雨-径流数值模型;以对观测径流过程的数值模拟检验模型实用性。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数值模拟结果误差<3%,观测流量过程和数值计算结果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在0.90以上,为地表径流准确推算提供科学计算方法。

    2015年09期 v.46;No.247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研究进展

  • 越橘抗寒性研究进展

    乌凤章;

    低温是限制越橘栽培区域和影响果实产量的重要环境胁迫因子。近年来,利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方法鉴定许多与越橘抗寒性有关的基因或蛋白,为开发抗寒越橘新品种提供依据。文章从越橘抗寒性特点、内在冰核分布特征、抗寒分子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归纳和总结,并预测今后越橘抗寒性研究方向。

    2015年09期 v.46;No.247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