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研究报告

  • 离体条件下PEG-6000胁迫对马铃薯组培苗影响

    吕文河;李志燕;雷雪萍;白雅梅;闫雷;张丽莉;汝甲荣;

    研究离体条件下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根际渗透胁迫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指标影响,为综合评价马铃薯抗旱能力及筛选抗旱马铃薯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以耐旱性不同的3个马铃薯品种脱毒试管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在0(CK,不含PEG)、2%、4%、6%、8%、10%和12%(W/V)PEG-6000胁迫下3个马铃薯品种株高、茎粗、根长、根数、茎鲜重、根鲜重、茎干重、根干重、茎相对含水量和根相对含水量共10个指标变化,并对这些指标相对值进行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随PEG-6000胁迫强度增加,不同品种不同处理组培苗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各指标值总体上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在2%PEG-6000胁迫下,费乌瑞它根长显著低于对照,而克新1号和克新18号根长轻微高于对照(CK),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2个主成分,2个主成分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90.982%;通过分析在8%PEG胁迫下各个指标变化以及主成分分析所提取的5个生长指标相对值隶属函数,推测这3个供试马铃薯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次序是克新1号、克新18号、费乌瑞它。

    2015年10期 v.46;No.248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土壤水分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淀粉形成影响

    金光辉;冯玉钿;吕典秋;李勇;吕文河;牟芮;

    以低淀粉马铃薯品种克新19号和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为试验材料,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后土壤持续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55%)、对照(田间最大持水量75%)、湿润(田间最大持水量95%)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生长、干物质及淀粉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干旱和湿润条件均限制块茎生长,降低块茎干物质及淀粉积累量,造成马铃薯不同程度减产;其中干旱高于湿润造成影响;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量减少主要因土壤水分胁迫使干物质积累量降低造成;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湿润条件敏感程度不同。

    2015年10期 v.46;No.248 10-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干旱、高温胁迫下大豆SSR标记与产量性状关联分析

    柏锡;梁爽;邢雪莹;

    研究49对SSR标记对36份在干旱、高温处理下的大豆材料多态性扫描和群体多样性分析。STRUCTURE2.3.2软件群体结构分析,Tassel2.1软件MLM模型对始花期等5个农艺性状关联分析,发掘优异等位变异。结果表明,1 49个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共检测出156个等位变异;标记位点的Shannon指数分布范围0.4506~1.3265,多态性信息值PIC分布范围0.2454~0.9059。2 36份大豆材料被分为2个亚群。关联分析发现12个位点与大豆产量性状相关,研究各个关联位点找到Satt575-2、Sat_201-1、Satt686-2等表型效应明显的优异等位变异,为后期杂交育种亲本选择以及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

    2015年10期 v.46;No.248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北方春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禾谷镰孢菌复合种SCAR类型测定

    董怀玉;王大为;王丽娟;刘可杰;姜钰;徐秀德;左驰;

    利用禾谷镰孢菌特异性引物Fg16F/R,对分离自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籽粒病原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 arium gramine arum clade)的45株菌株作SCAR类型测定,并通过基因序列测定解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玉米穗腐病籽粒中携带的病原禾谷镰孢菌复合种存在两种SCAR类型:即类型1(F.gramine arum)和类型5(F.as iaticum),分别占供试菌株的80%和20%,并以F.gramine arum为优势致病种类。

    2015年10期 v.46;No.248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萤蔺对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抗性测定

    刘亚光;李敏;李威;朱金文;刘蓝坤;师慧;

    利用琼脂法、整株法测定黑龙江省6个地区19个萤蔺种群对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同一地区抗性指数不同,但趋势相同。供试地区萤蔺对苄嘧磺隆产生抗性,其中五07和通河种群产生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11.72和10.36;牡04、五08和五04产生低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9.82、6.18和5.40。供试地区萤蔺对吡嘧磺隆产生抗性,其中牡04种群产生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10.23;五07等6个种群产生低水平抗性,抗性指数5.84~8.24。

    2015年10期 v.46;No.248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粉红粘帚菌对番茄促生作用及施用方式研究

    王傲雪;张莉莉;王旭;曲薇;康立功;陈秀玲;

    粉红粘帚菌(Clonos tachys ros e a)是一种具有生防作用真菌,但其对作物促生作用研究少有报道。文章旨在明确粉红粘帚菌WY-1菌株对番茄幼苗促生作用、最佳施用浓度和施用方式。采用平板种子萌发和温室盆栽方法,测定不同施用浓度和施用方式下WY-1菌株对番茄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WY-1菌株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最佳浓度为4×106cfu·m L-1。不同处理方式对番茄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4~5叶期幼苗,拌土处理最佳;8~9叶期幼苗,浸种处理最佳。由此可知,WY-1菌株是一株有益于番茄生长的生防真菌,具有应用于蔬菜无公害生产的前景。

    2015年10期 v.46;No.248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外源物质对番茄耐冷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隽加香;于锡宏;蒋欣梅;高照亮;刘宇欣;

    以番茄为试验材料,在番茄幼苗四叶一心时喷施三种外源物质ABA(10 mg·L-1)、Ca Cl2(1 200 mg·L-1)、SA(300 mg·L-1),一次性喷施3 d后放入人工气候箱中低温胁迫处理(昼/夜:10℃/6℃),低温处理5 d后测定冷害指数和各项指标,研究三种外源物质对番茄幼苗耐冷性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番茄体内脯氨酸含量上升,CAT活性、叶绿体膜和类囊体膜ATP酶活性下降。喷施ABA、Ca Cl2、SA三种外源物质后,可缓解番茄幼苗冷害程度,表现为冷害指数显著下降,脯氨酸含量、CAT活性、叶绿体膜和类囊体膜ATP酶活性显著升高。其中,以喷施1 200 mg·L-1Ca C12冷害指数最低,其他指标(包括脯氨酸含量、CAT活性、叶绿体膜和类囊体膜ATP酶活性)表现最好,故效果最佳。

    2015年10期 v.46;No.248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摘心修剪对秋果型红树莓延后栽培影响

    徐迎春;张利利;张清华;王彦辉;李路;董凤祥;

    以秋果型红树莓‘Heritage’为材料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摘心修剪时间和修剪程度对物候期和产量及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果实产量及其分布与摘心修剪时间和修剪程度联系密切,修剪程度越重,采果时间越晚,果实产量越低;除摘心外,其他修剪程度组处理时间越晚,采果时间越晚,处理时间过晚会导致果实产量降低;摘心只在营养生长期对秋果型红树莓产量及分布产生影响。综合考虑,以5月初约50 cm高植株平茬处理的产量最高,果期延后效果较明显,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015年10期 v.46;No.248 50-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Anti-hEGFR轻、重链共表达及高表达细胞株快速筛选

    李德山;刘春香;姜媛媛;刘铭瑶;张瑛杰;袁清艳;郭笑辰;任桂萍;吴强;李婷婷;

    为实现h EGFR全长抗体(anti-h EGFR)轻、重链共表达以及建立快速、高效筛选方法并获得共表达细胞株。采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重链和轻链基因,将之连入peedual真核表达载体;经GS-Neo加压及流式细胞术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通过protein A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出目标抗体;应用cck-8法、Annexin V/PI法以及q PCR技术检测anti-h EGFR对A431细胞增殖、凋亡影响。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纯化后抗体纯度为95.0%、分子质量约为150 ku。cck-8试验中不同浓度anti-h EGFR对A431细胞增殖均有极显著抑制作用,且与商品化Cetuximab效果相近;anti-h EGFR与Cetuximab均可诱导A431细胞产生凋亡,作用效果相近,均达极显著。全长抗体轻、重链的共表达,省去分别表达的重组过程,保证抗体天然结构;GS-Neo双加压结合流式筛选,实现阳性细胞株快速、高效分离;建立省时、高效抗体共表达平台,为抗体类药物真核构建及筛选提供新思路。

    2015年10期 v.46;No.248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稳定表达鸡氨肽酶N的MDCK细胞系构建及其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的影响

    李广兴;郭德启;王雪;葛旭影;任玉东;任晓峰;黄小丹;张瑞莉;

    为研究鸡氨肽酶N(Chicken aminopeptidase N,c APN)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细胞过程中作用,构建稳定表达c APN的MDCK细胞系。将重组质粒pc DNA3.1-c APN通过脂质体转染到MDCK细胞中并利用G418筛选,克隆纯化获得稳定表达c APN的MDCK细胞系。通过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c APN在MDCK细胞中持续稳定表达。IBV可以感染稳定表达c APN的MDCK细胞并连续传代,该细胞系接种IBV阳性样品24 h即可产生典型细胞融合病变,而对照MDCK细胞接种后没有细胞病变出现。结果表明c APN在介导IBV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10期 v.46;No.248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稻壳灰对地下水中铁离子动态吸附研究

    张颖;鲁岩;赵佳英;姜昭;曹博;宋秋霞;苏光霞;李梦园;

    利用自主设计反应器装置,以稻壳灰为吸附剂,考查流速、铁离子初始浓度、吸附剂添加量等因素对稻壳灰动态吸附地下水中铁离子影响。探究H2SO4、HCl、HNO3等3种解吸剂对铁离子解吸效果。结果表明,进水流速为10 m L·min-1时,吸附过程相对平稳,达标排放水量达4 L;铁离子初始浓度为20 mg·L-1,400 min时出水已处于达标排放状态,可处理达标废水近4 L;吸附剂添加量为22.5 cm时,处理后废水可达标排放时间最长,稻壳灰对铁离子吸附量为4.19 mg·g-1。解析剂H2SO4解吸效果明显好于HCl和HNO3,H2SO4解吸量最大可达到0.96 mg·g-1,HCl和HNO3最大解吸量分别为0.79和0.83 mg·g-1。

    2015年10期 v.46;No.248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低温纤维素降解菌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李春艳;于琦;冯露;成毅;成小松;王雪;张平根;

    采用富集培养方法在低温条件下从生活垃圾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细菌,命名为FLX-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FLX-1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细菌。为探索菌株FLX-1生长特性和最佳产酶条件,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考查培养时间、温度、p H和接种量对菌株FLX-1产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酶活特性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菌株FLX-1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时间74.1 h,温度10.5℃,p H 7.1,接种量2.1%。在最佳条件下,菌株FLX-1产CMC酶活值为14.12 U·m L-1。

    2015年10期 v.46;No.248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STER GDEM的流域水文特征分析及水源保护区划分——以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为例

    刘春丽;

    以磨盘山水库为研究对象,选用ASTER GDEM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应用Arc GIS软件水文分析模块(Hydrology),计算获得研究区河网、子流域范围等流域水文特征信息。并在分析基础上,依据国家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分研究区三级保护区。将为哈尔滨市水源区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015年10期 v.46;No.248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草药残渣好氧厌氧耦合发酵产甲烷特性研究

    李文哲;李鹏飞;王明;丁清华;

    中草药残渣(Chinese herb-extraction residues,CHER)是一种不易被微生物利用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时微生物降解的木质素会对纤维素形成物理屏蔽,阻碍微生物胞外酶水解催化作用。可见木质素降解是水解酸化首要步骤,木质素最初裂解需要分子氧存在,未经过好氧处理的木质素几乎不能在厌氧环境下被微生物降解。为此将厌氧发酵分成两相,即首先对CHER中温好氧水解产酸发酵,之后产甲烷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好氧水解发酵运行24 h时两相发酵累积甲烷产量达到最大值,VS产甲烷率为198 m L CH4 g-1VS,最大日产甲烷量为696 m L CH4 day-1,与单相发酵相比总甲烷产量提高30.3%。

    2015年10期 v.46;No.248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贯流风筛清选籽粒透筛模型研究

    王立军;马继卿;张传根;丁振军;

    为提高贯流风筛清选装置工作效率,建立清选装置筛上单个球形颗粒在整个筛面长度上的透筛概率模型;采用CFD-DEM相耦合方法,对变风场条件下球形玉米籽粒透筛过程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得到单个颗粒在整个筛面长度上的透筛概率值。结果表明,籽粒透筛概率随装置入口风速和筛面倾角增大而降低;随振动频率增大,籽粒平均透筛概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研究可为清选装置参数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10期 v.46;No.248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研究进展

  • 利用酶制剂改善再造烟叶品质研究进展

    黄天辉;桂金鹏;郑丽沙;

    再造烟叶原材料中含有较多细胞壁物质及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填充再造烟叶的卷烟刺激性加大、香气降低,制约其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科研团队从改进萃取技术、优化薄片原料结构、提高薄片内在品质以及加强设备研究等方面展开广泛研究,尤其是在利用生物酶制剂降解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文章分析细胞壁物质、蛋白质和淀粉对烟草品质不利影响,总结国内外运用木质素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处理烟草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再造烟叶进一步研究、生产提供借鉴。

    2015年10期 v.46;No.248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