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宏伟;王新鹏;于美芳;沙汉景;贾琰;于天聪;邹德堂;
为明确水稻耐旱机制,试验以松粳6号(干旱敏感型)和东农425(耐旱型)为材料,采用盆栽法,于分蘖期开始干旱胁迫(土壤水势分别为0、-10、-25、-40 k Pa),处理21 d后复水,研究分蘖期干旱胁迫及复水对两个不同耐旱型水稻品种抗氧化系统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干旱胁迫下两个品种水稻超氧阴离子(O2-)、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随胁迫时间上升,且干旱胁迫越严重(水势越低),上升幅度越大;除APX外,其余各项指标复水后均快速下降。同时,与松粳6号相比,耐旱品种东农425干旱处理后O2-含量较低,而SOD、POD、APX活性和脯氨酸含量较高,复水后东农425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可在较高水平维持更长时间。APX对干旱胁迫响应时间早于POD。
2016年02期 v.47;No.25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朱荣胜;金会会;王志豪;陈庆山;
Micro RNA(mi RNA)是小分子RNA,参与靶基因转录后调控,长度通常为20~22 nt。MIR156基因在植物中分布广,是目前已知第一个与植物年龄有关的小分子RNA,表达量随植物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调控作用。研究基于古多倍体大豆基因组共线性分析,结合mi RBase收录数据和预测获取的基因,从进化角度对该基因家族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大豆MIR156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复制模式、扩张模式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揭示这一古老基因家族基本起源模式。结果表明,该家族由多个祖先基因起源,以全基因组复制及大片段复制等方式发展。研究从方法和结论上对系统分析植物小分子RNA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2期 v.47;No.252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海;王秋霞;张迪迪;刘宁;李乐;徐成路;张亚玉;
为明确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以野山参、林下参和农田栽参土壤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法(PLFA)测定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中C、N含量不同,野山参土壤中全C和全N含量均显著高于林下参和农田栽参土壤(P<0.05),是农田栽参土壤的10.30和4.61倍;C/N比为野山参土壤>林下参土壤>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和林下参土壤C/N比差异不显著,但远高于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为1 671.05 nmol·g~(-1),农田栽参土壤最低为266.80 nmol·g~(-1)。不同人参生长模式下细菌均为优势菌群,但放线菌在野山参土壤中含量为187.18 nmol·g~(-1),林下参土壤中为26.12nmol·g~(-1),农田栽参土壤中为6.77 nmol·g~(-1)。通过挖掘功能微生物发现,代表抗逆性微生物指标蓝细菌(182ω6)及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比值(G+/G-)均为野山参土壤>林下参土壤>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土壤中蓝细菌含量是林下参土壤的3.51倍,农田栽参土壤则未检出;野山参土壤中G+/G-分别是林下参土壤和农田栽参土壤的6.93和9.10倍。野山参土壤微生物量大、种群丰度高,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添加外援微生物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提高农田栽参土壤肥力。
2016年02期 v.47;No.252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侯宁;黄馨凝;刘光辉;陆露;张慧心;曹会鸣;史妍;曹智;
以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破乳菌LH-1为研究对象,鉴定其生理生化指标鉴定,探究培养条件对破乳菌LH-1破乳效能影响,确定破乳菌LH-1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 H 7,培养温度33℃,菲浓度75mg·L~(-1),发酵液接种量4%,培养时间为5 d。此条件下破乳菌LH-1的24 h破乳率为95.67%,说明该菌是一株高效破乳菌。经理化分析,确定LH-1产生的生物破乳剂有效成分存在于细胞外,游离于培养液中,而菌体自身不具破乳能力。采用醇提方法得到破乳粗产物,经温度、酶解后验证破乳效果,结果显示,LH-1所产破乳剂为脂肽类物质。
2016年02期 v.47;No.252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1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孙楠;田伟伟;张颖;鲁岩;宋秋霞;李春艳;姜昭;
采用碳化稻壳吸附-优势巨大芽孢杆菌生物氧化-活性炭除菌耦合净化严寒地区地下水中高铁锰,探究联合滤柱低温快速启动方法,基于接触氧化法与生物法对比分析成熟稻壳滤柱沿程除铁效果与反应速率,考查特定进水锰含量梯度下进水总铁浓度对生物除铁锰影响。结果表明,优势菌液全循环、低滤速运行方式使生物除铁锰活性滤膜成熟且稳定仅需34 d;稳定运行时铁、锰、残余菌平均去除率为96.28%、93.18%、75.43%,出水浓度均达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生物法可加强总铁、Fe~(2+)去除效果,滤速提高对生物法中Fe~(2+)去除能力影响显著,进水铁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滤层除锰能力。
2016年02期 v.47;No.252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于文会;王丽;刘旭;姜龙;陈亚楠;王珵珵;张柏林;
为评价瓜蒌散对临床性乳房炎治疗效果,将患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同时以乳房炎阴性健康奶牛作空白对照。各组分别在0、5、10、15 d采集样品。统计中药组、西药组治愈头数及有效头数;测定乳汁中体细胞数;乳清中SA、ALT、AST、LDH含量;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试验结果显示,中药组治愈率为57.1%、有效率为92.9%,西药组治愈率为23.1%,有效率为69.2%;给药15 d后,中药治疗组乳汁中SCC低于西药组(P<0.01);西药组淋巴刺激指数低于健康组(P<0.05);西药组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低于健康组(P<0.05),中药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SA、ALT、AST、LDH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瓜蒌散具有加速受损乳腺组织修复作用,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治疗效果显著。
2016年02期 v.47;No.252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垚;李玲;苏全;谢金婵;潘军;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小肽螯合铜、铁、锰、锌、硒对仔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肾、脾、胰、背最长肌、血清、粪中铜、铁、锰、锌、硒含量影响。选择健康、体重(12.44±0.41)kg 38日龄大约克夏仔猪144头,随机分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猪,对照组为基础饲粮添加无机微量元素;试验1组为基础饲粮添加小肽螯合微量元素+无机微量元素;试验2组添加全有机微量元素,预饲5 d,正式试验2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总铁结合力、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蓝蛋白、碱性磷酸酶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1组极显著提高8.55%、8.25%(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和肝脏铜、铁、锰、锌、硒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比对照组胰锰含量极显著提高55.96%(P<0.01),试验1组胰锰含量显著提高27.85%(P<0.05),试验2组粪锰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1.02%(P<0.05),其余组织锰含量未见显著差异(P>0.05);(5)试验2组肾硒含量比对照组和试验1组分别极显著提高40.71%、31.90%(P<0.01),试验2组比对照组和试验1组脾硒含量极显著提高40.19%、22.95%(P<0.01),试验2组比对照组背最长肌硒含量极显著提高45.62%(P<0.01),其余组织硒含量未见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小肽螯合铜、铁、锰、锌、硒部分代替可提高锰的吸收利用率;小肽螯合铜、铁、锰、锌、硒全部代替可提高锰、硒的吸收利用率。部分替代小肽螯合微量元素组可起到一定的代替效果,全小肽螯合微量元素组具备较高应用潜力。
2016年02期 v.47;No.252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李洋;窦秀静;张幸怡;王艳菲;王一臻;林聪;张永根;
试验旨在应用粗饲料分级指数(GI)和饲料相对价值(RFV)评定8种反刍动物非常规粗饲料(湖北花生藤、山东花生秧、河南花生秧、东陵区玉米叶、甘肃豌豆秧、重庆皇竹草、四川谷草和内蒙麦秸)营养价值,并就非常规粗饲料的GI和RFV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分别按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含量对非常规粗饲料的品质排序,结果均不一致;(2)按GI_(2001)、GI_(2008)和RFV评价非常规粗饲料品质依次是湖北花生藤>山东花生秧>河南花生秧>东陵区玉米叶>甘肃豌豆秧>重庆皇竹草>四川谷草>内蒙麦秸。结果表明,单一指标不能准确评价粗饲料营养品质,GI_(2001)、GI_(2008)和RFV评定粗饲料品质结果一致,8种粗饲料中营养价值最高是湖北花生藤,其次是山东花生秧,内蒙麦秸最低,GI_(2008)可更科学合理评定非常规粗饲料营养价值。
2016年02期 v.47;No.252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刘曼红;张译文;汤颖;潘莹;常雄凯;陈菲;
利用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lensis)开展长期低Hg~(2+)浓度暴露下花翅摇蚊毒理效应研究,根据改良寇氏法设定质量浓度为0、0.003、0.009、0.027、0.081、0.243和0.729 mg·L~(-1)氯化汞溶液,将花翅摇蚊卵带分别置于其中培养至子一代达4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摇蚊幼虫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通过LSD法多重比较检验不同浓度Hg~(2+)暴露对三种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仅0.003 mg·L~(-1)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处理组SOD活性均升高,差异显著(P<0.05);仅0.729 mg·L~(-1)处理组与对照组ACh E活性升高,差异显著(P<0.05);各组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继续培养至子二代幼虫达4龄,测定CAT活性,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花翅摇蚊幼虫在长期低Hg~(2+)浓度暴露下,SOD和ACh E活性对Hg~(2+)具有较高敏感性,可作生物化学标志物监测水体Hg~(2+)早期污染;CAT活性对Hg~(2+)敏感度较低,因此CAT无法有效监测水环境早期Hg~(2+)污染,但子二代比子一代酶活性整体升高,表明对汞适应性增强。
2016年02期 v.47;No.252 61-6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喜莲;杨元杰;李飞;顾志敏;郭建林;张宇飞;贾永义;黄鲜明;
利用EST数据库开发SNP是筛选SNP标记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日本沼虾现有EST数据开发SNP标记—从NCBI获得8 458条EST序列;Seqclean软件去除序列中的载体、引物和接头等污染序列,得到8 453条EST序列;利用Quality SNP软件对预处理后序列中含有4条以上同源序列重叠群进行分析,在含有4条以上同源序列的1 055个重叠群中,筛选得到可靠SNP(Reliable SNPs)位点705个,较可信SNPs(High confidence SNPs)905个,潜在SNPs(Potential SNPs)1 144个。根据候选SNP位点设计28对引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基因分型验证44个太湖个体,13对引物具有二等位基因多态性,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范围分别为0.259~0.745和0.255~0.728。结果表明,EST数据库中存在大量SNP位点,筛选的SNP标记可用于日本沼虾遗传学分析。
2016年02期 v.47;No.252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胡玉婷;江河;潘庭双;凌俊;段国庆;
探讨安徽长江流域黄鳝群体遗传结构,采用线粒体COI的DNA条形码序列研究该区6个黄鳝野生群体(当涂、无为、繁昌、贵池、怀宁和望江)遗传分化。180个样本COI片段(665 bp)中共检出52个变异位点(变异率7.8%)、40种单倍型。序列中A、T、G、C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4.7%、28.2%、17.1%、30.0%,A+T含量大于G+C含量。AMOVA分析中,高达68.45%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说明黄鳝群体间已产生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系统进化树显示:6个群体形成两大类群(当涂和繁昌群体为一类群,其余群体为另一类群),分析表明结果与各群体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同时由NCBI下载合鳃鱼科几个物种的COI同源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黄鳝与同属的山黄鳝聚为一支,并与不同属的合鳃鱼和穴栖蛇胸鳝聚为一支。研究表明,基于COI的DNA条形码序列适于黄鳝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2016年02期 v.47;No.252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关正军;杨一盈;孙先丽;张旭;
将牛粪固液分离处理,在分离液单独发酵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餐厨垃圾连续发酵试验,考查各比例混合物料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发酵性能,优化最佳配比、相应发酵工艺条件和参数。研究确定牛粪分离液和餐厨垃圾混合发酵适宜配比为7:3,HRT为25 d,获得VS甲烷产率226.67 m L CH_4·kg~(-1)VS,容积产气率1.20 L·L~(-1)·d-1,VS去除率达到47.94%。
2016年02期 v.47;No.252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姜微;房俊龙;王树文;王润涛;
以竞争性重加权自适应选择算法(CARS)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PA)选择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特征波长,共制备238个样本,比色法测定马铃薯还原糖含量,选择190个样本作校正集,48个样本作验证集,与全光谱和经典变量提取方法比较。结果表明,CARS-SPA算法筛选波段效果最佳,相比于全谱建模其参与建模波长点由203个减少到17个,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r~2由0.8464提高到0.8965,均方根误差(RMSEP)由0.0758降到0.0490。结果表明,采用CARS-SPA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结果可行。
2016年02期 v.47;No.252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3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潘小莉;王文明;周福君;
利用自然冷资源保鲜具有安全、节能、环保等优点。综合传统冰水湿冷系统特点,设计喷雾式冷风机湿冷系统,分析和测试喷淋水量、迎面风速、湿球温度对湿冷系统制冷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喷淋水量从0.08 m~3·h~(-1)增至0.20 m~3·h~(-1),制冷量平均变化率增加60.7%,确定最小喷淋水量为0.14 m~3·h~(-1);迎面风速取1.5~4.0 m·s-1,总换热系数增加46%,空气对流传质系数增加43%,能效比(EER)增加5%;当空气湿球温度从12℃增至24℃时,制冷量和能效比分别减少5.0%和5.3%,表明该系统适合气候干燥地区使用;不必对喷雾水降温,使用过滤后的自来水,干工况下总换热系数比全工况总换热系数下降75%;该湿冷系统预冷时间短,可实现低温(水为介质3.8℃,盐水为介质1.9℃)、高湿(92%RH~100%RH)且相对稳定的保鲜环境。
2016年02期 v.47;No.252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艳忠;杨阳;张晨光;齐关宇;刘林;
分层深松采用前后铲分层作业方式,深松后土壤更松碎,土层不发生改变。文章利用深松铲阻力测试装置,研究分层深松铲型配置参数对牵引阻力影响。结果表明,后铲25 cm深松深度,铲型组合为箭型-凿型时,分层高度差为11.5 cm、铲距为34.5 cm时牵引阻力最小;通过凿型、箭型、双翼型不同铲型组合及单层深松牵引阻力对比分析表明,深松深度相同时,分层深松前后铲型面积和越大阻力越大,分层深松阻力一般大于单层深松;分层深松交换前后铲型试验得出,深度相同时,凿型-双翼型、箭型-双翼型组合阻力分别小于双翼型-凿型、双翼型-箭型组合,而箭型-凿型组合阻力却与凿型-箭型组合十分接近。
2016年02期 v.47;No.252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