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宏燕;陈琳;马晓伟;刘锡博;张月沛;全鑫;单建荣;赵伟;
为探究木醋液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提高抗寒性的最适浓度,文章以"稻花香2号"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及稀释500、400、300、200、100倍木醋液喷施幼苗,昼/夜温度15℃/5℃低温环境下培养72 h,分别在冷害结束和常温恢复第3天、第6天取样,研究低温胁迫及常温恢复期间木醋液对水稻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电解质渗透率,SOD、POD和CAT活性,MDA、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害结束及恢复过程中,水稻幼苗各项指标在3个时间点均随木醋液浓度增加先升后降,M400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最显著。说明喷施适宜浓度木醋液可提高水稻幼苗抗寒性,各稀释浓度中M400处理效果最佳。
2019年02期 v.50;No.28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李海燕;毕文双;王燚;田礼欣;任晓松;刘赵月;李晶;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究施加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低温胁迫(2、4、6、8 d)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幼苗茎叶和根系干鲜重,抑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提高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施加15 mg·L~(-1)ALA处理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SOD、POD和CAT活性,降低活性氧物质和丙二醛产生,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损伤。
2019年02期 v.50;No.288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樊金萍;王冰;阎凤霞;刘敬爽;陈茗宣;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卷丹百合珠芽发育形态学特征,通过测定珠芽发育过程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研究其发育机理。结果表明,珠芽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珠芽启动期、膨大期和成熟期。植物内源激素IAA、ZR、GA_3对珠芽发生与发育起促进作用,而ABA、JA有利于珠芽成熟。蔗糖、淀粉等物质积累及相关酶活性变化在卷丹百合珠芽形成发育过程有重要作用,为卷丹百合繁殖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2019年02期 v.50;No.288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沈留红;肖劲邦;朱颍琨;姜思汛;马莉;余树民;曹随忠;
为探究奶牛围产前期血液脂肪因子LEP、ADP、IL-6和TNF-α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对产后脂肪肝的风险评估作用,试验跟踪采集84头奶牛产前21 d、产后7 d和14 d尾静脉血,检测各时间点奶牛ADP、LEP、IL-6、TNF-α、BHBA、NEFA、Glu、AST、ALT、TP、ALB、GLB、TBIL、DBIL和IBIL水平,评价奶牛产前21 d BCS并记录年龄和胎次,根据奶牛脂肪肝诊断公式Y=-0.51-0.003NEFA+2.84Glu-0.0528AST,当产后7 d和14 d Y值均<0时诊断为脂肪肝,均>1时为正常,最终筛选健康奶牛36头,脂肪肝奶牛28头。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脂肪肝风险评估指标,采用ROC曲线确定各指标诊断效果及最佳分界值。结果发现,产前21 d血清LEP、TNF-α、IL-6、AST、NEFA、Glu和BCS可对奶牛产后脂肪肝的发生作风险评估,最佳分界值分别为血清LEP<27.64 ng·mL~(-1)、TNF-α>110.81 ng·L~(-1)、IL-6>159.14 ng·L~(-1)、AST>75.48 U·L~(-1)、NEFA>0.434 mmol·L~(-1)、Glu<2.979 mmol·L~(-1)、体况评分>3.625;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71.4%、35.7%、42.9%、78.6%、57.1%、53.6%、71.4%;特异度分别为80.6%、72.2%、91.7%、88.9%、77.8%、66.7%、83.3%,为研究脂肪肝作用机制并健全奶牛脂肪肝早期预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2019年02期 v.50;No.288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姜鑫;崔梓琪;刘鑫;张立阳;刘帅;张永根;
选取20头健康荷斯坦公犊,经两周适应期后,将犊牛按体重和日龄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日粮组(未处理基础日粮);②FCGM日粮组(50 kg FCGM·kg~(-1)基础日粮;DM基础),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FCGM显著(P<0.05)提高犊牛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饲喂FCGM犊牛血浆TP、CAT、T-SOD、T-AOC、IgA和IgG含量显著(P<0.05)增加,UN和CHOL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日粮中添加FCGM显著(P<0.05)增加CP和NDF表观消化率。日粮中添加FCGM可提高犊牛生长性能,改善血浆生化指标,提高犊牛抗氧化和免疫能力,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促进营养物质消化。
2019年02期 v.50;No.288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 ] - 汪薛良;钮成拓;包敏;李崎;王金晶;
为高效准确测定大麦β-淀粉酶酶活力,运用两种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纯化β-淀粉酶,并确定每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线性范围,将两种测定结果作线性拟合,可以PNPβ-G3法测定结果直接评估大麦种子水解产生麦芽糖能力。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拟合曲线R2为0.9886,回归方程为y=0.0079x+0.0089。将该方法应用于β-淀粉酶产品酶活力测定,可快速、准确测定β-淀粉酶绝对酶活力,快速判断β-淀粉酶样品中是否含有其他淀粉水解酶。
2019年02期 v.50;No.288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2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杨欢;张黎骅;陈平;杜青;张飞;雍太文;王小春;杨峰;刘卫国;杨文钰;
收获时期难以确定是西南地区套作大豆生产面临主要问题之一。为研究收获时期对套作大豆机收效果和产量影响,以南豆25为材料,测定75%豆荚变黄至豆荚明显炸裂时期机械收获效果、植株不同部位水分含量、机械收获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收获时期延后,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先减后增,破碎率、含杂率逐渐减少。收获质量指标损失率、破碎率受收获时期影响较大,而含杂率受其影响较小。不同处理间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变幅为2.06%~5.59%,破碎率变幅较大为0.97%~42.92%,含杂率变幅较小为0.43%~3.46%。损失率分为脱粒清选损失率和割台损失率。脱粒清选损失率随收获时期推迟逐渐减少,为过早收获损失率主要构成部分,占损失率比例为58.26%~96.47%;而割台损失率随收获时期延后逐渐增加,为过晚收获损失率主要构成部分,占损失率比例为55.71%~95.5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表明,损失率与荚皮含水率、破碎率与籽粒含水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建立损失率、破碎率与植株水分含量之间模型,大豆机械化收获条件应为荚皮含水率12.70%~19.57%,籽粒含水率小于25.55%,百粒重、机械收获产量较高,机收效果符合大豆机械化收获作业标准。
2019年02期 v.50;No.288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侯守印;陈海涛;邹震;史乃煜;
针对大豆垄上双行免耕播种作业过程中开沟器入土困难、开沟器堵塞、种沟构建质量差等问题,设计原茬地大豆垄上双行开沟器结构参数优化试验。通过分析工作过程中土壤颗粒在导流板表面运动规律,确定影响土壤颗粒运动规律关键结构与作业参数。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以分土角、运土角、导流角为试验因素,开沟深度变异系数和横向粒距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优化结果为在作业速度8 km·h-1条件下,分土角65°,运土角30°,导流角45°时,开沟深度变异系数0.091、横向粒距变异系数0.035,作业过程无堵塞现象。将结构参数优化后双行开沟器与分体式双圆盘开沟器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开沟深度合格率提高11%,种子粒距横向分布合格率提高32%,开沟深度变异系数降低43.5%,横向粒距变异系数降低66.6%。研究结果为原茬地作物双行免耕播种机具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019年02期 v.50;No.288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郑国香;艾爽;尹婷;李健;
低温是制约北方寒冷地区秸秆生物持续、高效转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北方寒区沼气发酵全年持续运行的关键因素。研究以秸秆利用富集限制性培养技术,从腐殖质丰富的大庆扎龙湿地土样中筛选出1株产生较高纤维素酶的耐低温降解纤维素菌株,经菌株18S rDNA序列及形态学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奥尔森青霉属,命名为L-11。经响应曲面法优化产酶条件,获得影响奥尔森青霉菌株L-11产酶最优条件为麸皮11.05 g·L~(-1)、豆粉2.32 g·L~(-1)、初始pH 5.23、卵磷脂2.30 g·L~(-1),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达48.809 IU·mL~(-1)。低温下菌株L-11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在沼气生产领域应用前景良好,可为高转化能力基因菌株改良及富含纤维素类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菌种资源。
2019年02期 v.50;No.288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徐良梅;曹淑鑫;刘大伟;秦文超;魏景坤;李佳凝;刘洋;孙加友;白杨;萨仁娜;张宏福;
含硫氨基酸(SAA)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功能性氨基酸,具有促进营养物质在肠道消化吸收和代谢,维持肠道正常形态结构,增强肠道紧密连接蛋白通透性,增强肠道机械屏障和生物学屏障等功能,对动物生长发育及机体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含硫氨基酸在动物肠道代谢、对肠道形态结构、肠道微生物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旨为其动物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2019年02期 v.50;No.288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