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彬彬;张伟娜;邓晶;李冬梅;鄂志莹;
研究利用转TaDREB3a基因株系T4代大豆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开展PEG模拟干旱处理和PCR鉴定,获得5个阳性TaDREB3a过表达株系。于苗期和花期分别干旱处理,根据表型及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利用抗旱隶属函数值对5个转基因株系划分抗旱级别,同时分析株高、根长、荚数、粒数等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大豆株系花期极其敏感,不适合在花期鉴定抗旱性,苗期适合抗旱材料鉴定;通过各生理指标与抗旱级别划分以及相关农艺性状显著性分析,最终确定株系HL16-16-6、HL16-17-1为高抗品系,为抗旱材料鉴定及抗旱品种培育奠定理论基础。
2019年03期 v.50;No.289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琳;王阔;李欣;陶亚涵;丁福全;李文滨;
大豆是典型短日照植物,对光周期反应敏感。利用GmGBP1-i干涉植株与光周期反应敏感的大豆品种DN50为试验材料,通过短日照和长日照两种不同条件光周期处理,明确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同时分析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GmGBP1干涉大豆植株均表现为植株矮小、节间距缩短、不同程度减产,且光周期反应敏感度较野生型低。说明GmGBP1基因在大豆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03期 v.50;No.289 12-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闫永庆;殷媛;王馨;范倩雯;赵野;王骁;
为探究外源Ca~(2+)对盐生植物耐盐调控机理,以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Ca~(2+)对盐胁迫下白刺愈伤组织生长、膜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150 mmol·L~(-1)时,施加一定浓度Ca~(2+)(≤10 mmol·L~(-1))可增加白刺愈伤组织相对生长率,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减少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当Ca~(2+)浓度过高(>10 mmol·L~(-1))时,对白刺愈伤组织生理指标表现不同程度抑制,影响其正常代谢活动。说明一定浓度Ca~(2+)(≤10 mmol·L~(-1))可缓解盐胁迫(NaCl≤150 mmol·L~(-1))对白刺愈伤组织造成的伤害,盐胁迫浓度较高时,外施Ca~(2+)缓解作用较弱,有时表现抑制作用。
2019年03期 v.50;No.289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娅;杜菊花;江海燕;李玉立;胡惠蓉;王良桂;岳远征;
以矮牵牛为试验材料,结合前期矮牵牛花药转录组数据库信息,通过PCR克隆从矮牵牛花药中获得ABCG26基因cDNA全长,该基因开放阅读框2 091 bp,编码696个氨基酸。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hABCG26蛋白是一类典型的ABCG半分子转运蛋白,具有跨膜结构,无信号肽,预测定位于细胞质膜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hABCG26与其同科烟草、辣椒、番茄以及马铃薯ABCG家族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qRT-RCR发现PhABCG26基因为矮牵牛花药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花药发育前期表达量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功能及培育矮牵牛雄性不育系植株奠定基础。
2019年03期 v.50;No.289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国慧;李红霞;韩德果;范婷婷;陈乐天;李玲;
采收不同成熟期"哈瑞太兹"树莓果实,成熟期果实室温放置16、30、44、56 h,乙烯利和1-MCP处理白果期果实1、2、3、4、5 d,测定呼吸速率、乙烯生成速率、乙烯相关酶基因RiACO1和RiACS1转录水平以及相关生理指标。发现果实自然成熟过程中未出现呼吸峰和乙烯峰,且采后短时间内呼吸速率及乙烯生成速率无明显变化,乙烯利处理可暂时提高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提高RiACO1和RiACS1转录水平,加速果实变红,降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花青素积累以及可滴定酸和叶绿素含量,而1-MCP处理延缓此过程。据此,树莓可能具有跃变型和非跃变型果实两种呼吸类型的特点。
2019年03期 v.50;No.289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樊东;刘艳;
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昆虫体内重要解毒酶,对昆虫抗药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黏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cDNA序列,命名为MsGSTe1(GenBank登录号:MH700949)。cDNA全长1 082 bp,包含一个651 bp开放阅读框,编码216个氨基酸,氨基酸等电点为4.75,分子质量为24.679 ku,具有一个GST N端结构域和一个GST C端结构域。经不同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不同时间后,MsGSTe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调。处理24和48 h,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提高。不同剂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不同时间后,MsGSTe1表达量和GST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处理24 h,各剂量处理MsGSTe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且酶活性提高。处理48 h,与对照相比,各剂量处理酶活性显著提高,但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表明MsGSTe1参与黏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解毒代谢。
2019年03期 v.50;No.289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德山;郭瑞;李帅;贺奇;尹鹤;任桂萍;王凯;
临床上大部分抗血小板药物存在继发性出血等副作用,亟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是介导血小板聚集的主要物质,文章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否抑制ADP或AA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鼠血小板活化组、阿司匹林干预后血小板活化组、FGF-21高、中、低剂量干预后血小板活化组。给药干预后提取各组血小板,分别用ADP或AA处理,观察处理后血小板聚集情况以及P选择素和血栓素(TXB2)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鼠血小板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血浆中P选择素和TXB2含量明显上升;与正常鼠血小板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相比,经阿司匹林和FGF-21干预后分别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血浆中P选择素和TXB2含量显著下降;FGF-21干预组经ADP或AA活化后,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和TXB2含量下降水平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FGF-21对血小板聚集与活化作用的相关报道,研究首次证明FGF-21具有抑制ADP和AA诱导血小板聚集和活化作用及明显的抗血凝作用,填补FGF-21在抗血凝研究领域空白,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血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3期 v.50;No.289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孔庆然;张加明;宗鸣;尹智;刘忠华;
为探究endo-siRNA在小鼠胚胎母源基因降解过程中的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小鼠母源基因和对应小RNA作筛选与鉴定,研究发现近三分之二母源基因为小RNA靶标。母源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模式分析表明endo-siRNA与母源基因表达呈较强负相关,预示endo-siRNA在母源基因降解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验证表明, endo-siRNA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母源mRNA水平,调控母源基因降解。研究结果为哺乳动物母胚转换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19年03期 v.50;No.289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靳二辉;熊宪献;孙雨豪;裴亚琼;孙启;任曼;金光明;
试验旨在研究由金银花、黄连、蒲公英等药材组成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对青脚麻鸡法氏囊组织结构、抗氧化功能、细胞因子和抗体分泌及增殖凋亡相关基因(PCNA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400羽青脚麻鸡按照体重相近原则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Ⅰ-Ⅲ组(分别添加0.5%、1.0%和1.5%中草药复方制剂),每组5个重复(n=20),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28日龄时,添加1.0%中草药复方制剂可增加青脚麻鸡法氏囊细胞因子(IL-2和IFN-γ)、IBDV抗体和GSH-Px含量及PCNA 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5),降低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5)。56日龄时,添加1.0%中草药复方制剂可增加青脚麻鸡法氏囊IFN-γ、IBDV抗体和GSH-Px含量(P<0.05),降低MDA含量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P<0.05)。显微观察可见,28和56日龄时,添加1.0%中草药复方制剂可显著增加法氏囊小叶和淋巴小结面积(P<0.05),降低法氏囊Caspas-3阳性细胞数量,说明日粮中添加1.0%中草药复方制剂对法氏囊组织结构及免疫抗氧化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对法氏囊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明显调控作用。文章分别从分子和组织水平揭示中草药复方制剂对青脚麻鸡法氏囊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新型中草药复方制剂研发及其在青脚麻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03期 v.50;No.289 6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1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张颖;付嘉伟;王蕾;杨双双;李营;李瑞;于晖;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一种重要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化合物,具有"三致"危害,因此被多个国家列为优先控制环境污染物。通过研究DBP在黑土中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发现黑土对于DBP吸附量较大,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为化学吸附,分子内扩散为吸附过程重要控制步骤。其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分析温度、pH、离子强度影响等条件发现,降低温度促进DBP吸附,pH为7时吸附量最大,离子强度上升增加DBP吸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对DBP吸附产生抑制。
2019年03期 v.50;No.289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姜丽霞;李芳花;王晾晾;朱海霞;翟墨;赵慧颖;韩俊杰;于艳梅;闫敏慧;王萍;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71~201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参照国家标准规定大雨、暴雨事件为异常降水,以数理统计和贡献率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夏季和6、7、8月异常降水及其贡献率变化特征,探讨异常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1971~2016年,研究区夏季异常降水在时间上呈非连续性发生特征,贡献率呈大幅度波动变化,年际间振幅较大,夏季相同月份内大雨贡献率震荡更强,不同月份内,6月大雨贡献率变化最剧烈,8月暴雨贡献率变化最剧烈;异常降水发生在空间上不存在显著经向或纬向变化规律,呈分散性特征,相同月份内暴雨分散性更突出,不同月份内,6月分散性最显著,7月异常降水则相对集中。贡献率空间离散程度较大站点多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北部,变化不稳定,松嫩平原为异常降水多发区;1971~2016年,大雨、暴雨对总降水量贡献表征为复杂性和相对性。相同年份多以暴雨占主导地位;不同年份中,其他量级降水具有重要贡献。异常降水密集年份中,日降水量20.0~24.9 mm应多予关注。研究客观表征异常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避免"降水量"分析的绝对性。
2019年03期 v.50;No.289 8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