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研究报告

  • 寄主和非寄主种子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其对大豆疫霉的作用

    文景芝;高新颖;赵钰琦;于涵;张卓群;徐莹;宋光梅;陈宇飞;贾梦瑱;阴勃廷;

    采用HPLC技术分析大豆疫霉抗病品种Williams 82、感病品种Sloan及非寄主菜豆紫花油豆、玉米绥玉23种子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种类和含量,测定相对原位浓度氨基酸混合液和糖混合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卵孢子形成及游动孢子趋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品种种子分泌物中氨基酸和糖的种类及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大豆抗病品种种子分泌物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Sloan和其他两种非寄主作物。对于菌丝生长,除Williams 82氨基酸处理表现为抑制外,其他处理均有促进。对于卵孢子形成,氨基酸处理表现为紫花油豆=Williams 82>Sloan=绥玉23,可溶性糖处理表现为紫花油豆>Sloan>Williams 82>绥玉23。对于游动孢子趋化性,表现为Sloan>紫花油豆>Williams 82>绥玉23。4个品种种子分泌物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游动孢子差异性趋化作用上,表明种子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信号分子参与大豆疫霉寄主选择性和寄主抗病性,研究为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5期 v.50;No.29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野生大豆AP2/RAV亚家族转录因子GsRAV3负调控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

    朱延明;于纪洋;于洋;段香波;曹蕾;陈超;

    RAV亚家族蛋白包括1个AP2 DNA结合域和1个B3 DNA结合域。研究表明,GsRAV3是植物响应碱和ABA胁迫的重要调节因子。在碱和ABA处理下,野生大豆根系GsRAV3基因被诱导上调表达。与野生型相比,超量表达野生大豆GsRAV3的拟南芥在ABA胁迫下种子萌发状况和幼苗鲜重指标表现良好,对ABA敏感性降低。进一步研究表明,GsRAV3基因超量表达显著影响ABA合成和应答相关基因表达量。此外,GsRAV3定位于植物细胞核中,但在酵母细胞中未表现出明显的转录激活活性。综上所述,GsRAV3可能通过影响ABA合成及应答相关基因转录水平降低植物对外源ABA敏感性,表明GsRAV3在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ABA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05期 v.50;No.291 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5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盐胁迫甘蓝DH幼苗添加细胞分裂素效果研究

    蔡美杰;张恩慧;张鑫鑫;孙庆国;李岸;王谦;

    以甘蓝DH 12-3为试材,添加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盐胁迫甘蓝DH植株,探讨细胞分裂素对盐胁迫下甘蓝DH系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及植株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0、400 mg·L-16-BA可提高盐胁迫下甘蓝DH系子叶重量,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活性,相比对照分别增加5.04、32.36%,13.97、17.10%,79.41、82.91%和17.58、19.30%;甘蓝DH系幼苗根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总根尖数等较高,分别增加50.40、83.45%,116.81、212.96%,4.96、68.79%和22.82、46.29%。由此可见,添加100 mg·L-16-BA可缓解盐胁迫,减少盐渍伤害,提高甘蓝DH植株抗逆能力,促进DH系幼苗生长。

    2019年05期 v.50;No.291 19-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西瓜种子大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王学征;刘硕;徐雅菲;高启帆;修洪超;李燕;李亚平;齐国安;刘识;

    试验调查分析62份不同西瓜种质资源种子大小性状,包括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形指数、种子千粒重、单瓜种子数等。针对性状结果展开数据分析,以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不同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特征近似程度。种子大小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份西瓜种质资源中,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形指数、种子千粒重、单瓜种子数多样性指数均在4.20以上,呈较高多样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共检测到7个与西瓜种子长度相关的SNP位点和11个与西瓜种子宽度相关的SNP位点,其中4、7号染色体上2个与西瓜种子长度相关的SNP达显著水平,4个与西瓜种子宽度关联的SNP位点达显著水平,分别位于1、4、7、10号染色体。

    2019年05期 v.50;No.291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9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乙草胺不同时期施用对大豆安全性和杂草防效影响

    丁伟;赵慧凝;

    为探讨乙草胺苗前和苗后不同时期施用对大豆安全性和杂草防效影响,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乙草胺苗前单独施用和苗前苗后连续施用及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精喹禾灵、异噁草酮分别混施,每间隔7 d调查杂草防效,同步测定大豆生长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乙草胺连续施用较单独施用显著提高杂草防效,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异噁草酮混施后期杂草防效更显著,其中乙草胺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混施杂草防效最佳,第35天杂草株防效仍可达90.16%,大豆株高及干重与人工除草相比无显著差异。叶片SOD、POD活性先升后降,MDA含量增加,至施药后28 d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乙草胺苗前苗后连续施用并混施氟磺胺草醚或异噁草酮显著提高大豆安全性及除草效果。

    2019年05期 v.50;No.291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免耕措施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闫雷;纪晓楠;孟庆峰;姜雪馨;周丽婷;李思莹;陈辰;

    以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坡位(坡上位、坡中位、坡下位)深度(0~10、10~20 cm)土壤,研究免耕措施下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不同坡位变化情况,并用因子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免耕后各坡位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扩大,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升高趋势。随坡面向下,土壤容重呈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增大趋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坡位差异显著(P<0.05),主要集中在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而pH主要集中在坡中位较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蔗糖酶活性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通过因子分析将14项土壤指标分为5个公因子,即土壤肥力、水分、结构、养分和生物学因子。利用土壤质量指数分析坡耕地耕层特征发现,免耕一年后各土层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和坡中位,免耕两年后各土层为坡中位和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说明坡下位形成相对平衡和较高肥力质量的土壤。与免耕前相比,经两年免耕后坡中位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2019年05期 v.50;No.291 4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固定乳头对哺乳期仔猪乳头秩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王希彪;沈飞;邓颖;洪佳奇;黄宣凯;崔世泉;狄生伟;

    乳头秩序为影响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其稳定程度为评价哺乳期仔猪乳头秩序的重要指标。试验选取胎次、体况相近待产民猪母猪、大白猪母猪各30头,将每品种母猪随机分成人工固定乳头组(15头)和自由选择乳头组(15头),人工固定乳头组将体重较小仔猪固定至母猪前部乳头吮乳、体重较大仔猪固定至母猪后部乳头吮乳,探究各组仔猪乳头秩序建立过程及其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人工固定组仔猪哺乳初期乳头竞争水平低于自由选择组,建立稳定乳头秩序所需时间和哺乳次数均极显著低于自由选择组(P<0.01);民猪建立稳定乳头秩序所需时间少于大白猪(P>0.05)。人工固定组民猪仔猪21日龄窝重、体重、增重、断奶仔猪均匀度及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自由选择组(P<0.05);人工固定组大白猪仔猪21日龄、断奶体重、增重及窝重均显著高于自由选择组(P<0.05);民猪、大白猪人工固定组仔猪腹泻频率显著低于自由选择组(P<0.05)。可见,人工固定乳头可降低仔猪乳头竞争水平,缩短乳头秩序建立时间,提高母猪泌乳力、仔猪成活率和生产性能。

    2019年05期 v.50;No.29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组新城疫病毒对肝癌肺转移鼠的治疗效果

    李德山;杨甲瑞;苏明雪;吴红松;刘天艳;张宇;刘涵;王凯;

    文章利用重组新城疫病毒(rNDA)治疗肝癌肺转移鼠,将免疫调节基因白细胞介素2(IL2)插入rNDV基因组,拯救获得rNDV-IL2。MTT法检验rNDV-IL2对肝癌HepG2细胞体外抑制效果。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H22肝癌细胞,构建肝癌细胞肺转移模型,腹腔注射rNDV和rNDV-IL2,治疗肝癌肺转移模型小鼠。结果表明,rNDV-IL2有效感染HepG2细胞,表达外源基因IL2并抑制HepG2细胞增殖。重组新城疫病毒rNDV-IL2治疗试验动物后,体内IL2基因表达量提高,重组新城疫病毒有效控制转移灶形成,且显著促进T细胞增殖,提高试验动物存活率,未治疗组、rDNV载体治疗组和rNDV-IL2治疗组30 d成活率分别为0、50%和77.8%。

    2019年05期 v.50;No.291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1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鸡OBR基因g.7851G>A单核苷酸多态性功能性鉴定及分析

    王守志;谢可嘉;李紫薇;张长超;王伟佳;王宁;李辉;

    瘦蛋白受体(OBR)对脂肪沉积和体重调节有重要影响。基于前期发现鸡(Gallus gallus)OBR基因g.7851G>A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鸡腹脂重极显著相关(P=0.007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SNP位于多个转录因子结合区域,可能与某个或某些转录因子结合,影响OBR基因转录效率,为功能性SNP。为确定SNP功能性,研究该基因在高、低脂两系肉鸡各组织中差异表达;构建含该SNP位点A和G等位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α对该SNP位点不同等位基因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肝脏和腹部脂肪中,高脂系公鸡OB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脂系公鸡;在大脑中,高脂系公鸡OBR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低脂系公鸡(P<0.05)。报告基因结果表明,A等位基因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G等位基因(P<0.05)。此外,转录因子PPAR录对G等位基因荧光素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强于A等位基因(P<0.05),转录因子C/EBα因对G等位基因荧光素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弱于A等位基因(P<0.05)。研究表明,OBR基因g.7851G>A可能是功能性SNP位点,确定为优质鸡育种功能性分子标记。研究为深入探讨OBR基因对脂肪代谢分子机制的影响提供试验依据。

    2019年05期 v.50;No.291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薄皮甜瓜试验研究

    陈海涛;张鸿超;刘爽;张颖;

    为研究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以"龙甜一号"甜瓜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和塑料地膜覆盖3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甜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有效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率,其增温效果低于塑料地膜覆盖,保墒性能与塑料地膜覆盖无显著差异。秸秆纤维基地膜在甜瓜种植期内完全降解,覆盖栽培可显著抑制杂草生长。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甜瓜株高、茎粗、根干重及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对照,与塑料地膜无显著差异,且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的甜瓜果实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裸地分别提高53.32%、39.14%、21.28%,其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塑料地膜覆盖处理。

    2019年05期 v.50;No.291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雨季及融雪期径流特性

    黄金柏;王斌;温佳伟;

    为揭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季节性径流特征并准确推求该地区地表径流,以流经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省西部的阿伦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适用于该流域具有物理基础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阿伦河流域2011~2015年耦合融雪降雨-径流过程,推求阿伦河流域雨季(6~9月)月径流量、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主要融雪期融雪径流量及其对年径流贡献率。结果表明,5年内6~9月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0.26、0.37、0.54和0.39,年径流系数0.34~0.42,均值0.38;各年主要融雪期(3月1日~4月15日)融雪径流峰值10 m3·s-1,融雪径流对年径流贡献率分别为1.4%、1.4%、0.8%、2.0%和2.2%,均值1.6%。研究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季节性径流量予以准确量化,以期为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2019年05期 v.50;No.291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39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