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研究报告

  • 秧苗伤根对水稻分蘖的影响机理及外源调控

    金正勋;何沈雨;曲悦;朱琳;杨玲;王思宇;王珊;王剑;张忠臣;

    以同一杂交亲本组合中背景和生育期相近姊妹系DN20和DN22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秧苗伤根对寒地水稻分蘖的影响机理及外部调控。结果表明,插秧时秧苗根系受伤显著抑制秧苗生长早期分蘖发生和形成、植株全氮和可溶性糖含量,根系受伤程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插秧前喷施6-BA有利于促进伤根秧苗早期分蘖发生和形成,增施氮肥为促进早期分蘖发生和形成的最佳措施。插秧时秧苗根系受伤显著降低秧苗分蘖过程中OsMADS57基因转录表达量,显著提高OsTB1、OsD3和OsD14基因转录表达量,秧苗根系受伤程度越大基因转录表达量变化程度越高,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OsMADS57基因转录表达量,显著抑制秧苗分蘖过程中OsTB1、OsD3和OsD14基因转录表达量;插秧前喷施6-BA对OsMADS57、OsD3和OsD14基因转录表达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OsTB1基因转录表达量。

    2019年07期 v.50;No.29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大豆蚜CYP4G51基因克隆及吡虫啉胁迫对其诱导效应

    樊东;李双宇;王晓云;裴海英;鲁冰瑜;董爽;Muhammad Junaid Subhani;

    细胞色素P450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代谢酶,与昆虫对杀虫剂抗性有关。试验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1条新的大豆蚜细胞色素P450的cDNA序列,经国际P450命名委员会命名为CYP4G51,该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MG829857。cDNA序列全长2 347 bp,含1个长度为1 701 bp开放阅读框,编码566个氨基酸,等电点约为6.46,分子质量约为64.5 ku。氨基酸序列中包含昆虫P450基因共有保守结构域。LC10、LC30和LC50不同浓度吡虫啉诱导3 h后,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与浓度呈正相关;LC50浓度下诱导12 h时相对表达量最高,为未诱导的5.467倍,表明该基因参与大豆蚜对吡虫啉的解毒代谢过程。

    2019年07期 v.50;No.293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大豆GmANKTM家族非生物胁迫生物信息学分析

    柏锡;王昕奕;陈云;杨亚男;黄荣梅;郑佳佳;王佳;

    ANKTM(Ankyrin repeats transmembrane)蛋白属锚蛋白超家族,包含ANK基序和跨膜结构域,在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诱发衰老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大豆ANKTM (Ankyrin repeats transmembrane)家族成员及其胁迫响应规律,利用生物信息学和q-PCR方法研究大豆ANKTM家族成员。结果表明,从大豆中鉴定出62个ANKTM家族基因,分为5个亚家族。该家族编码蛋白含346~1 039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7.88~114.83 ku,等电点(pI)为4.46~9.61。分析蛋白结构域发现,GmANKTM家族含ANK基序和跨膜结构域,58个基因含PGG结构域,此外还含ACBP、SBP、DHHC、G-PCR等其他结构域。除ANK基序、跨膜结构域和PGG结构域外其他结构域主要集中在第5亚家族。其余亚家族结构域分布位置和数量相近。启动子区域顺式元件分析发现,GmANKTM家族基因含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相关元件和逆境响应相关元件。组织分析发现GmANKTM家族第5亚家族组织表达量高于其他亚家族。利用大豆转录组数据库分析发现,GmANKTM家族基因受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强烈诱导。

    2019年07期 v.50;No.293 18-2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3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携带CD自杀基因NDV重组病毒对小鼠肝癌细胞转移模型的治疗效果

    尹杰超;苏明雪;刘天艳;杨甲瑞;尹祺;黄鹤;张宇;曹玉凯;胡爽;孙锐;李思雨;李德山;

    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新城疫病毒基因组NP/P位点表达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弱毒力重组新城疫病毒rClone30-CD和中毒力重组新城疫病毒rAnhinga-CD。MTT检测结果表明,在协同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条件下,两株重组新城疫病毒可在体外有效杀伤人肝癌细胞HepG2。通过Balb/c鼠尾静脉注射小鼠肝癌细胞H22构建小鼠肝癌细胞转移模型,经重组病毒协同5-FC联合治疗,荷瘤小鼠转移肿瘤体积显著缩小、肿瘤组织出现明显凋亡与坏死。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中毒力重组新城疫病毒rAnhinga-CD抑瘤效果优于弱毒力重组新城疫病毒r Clone30-CD。

    2019年07期 v.50;No.293 2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大鼠品系PGR-iCre构建

    马兴红;李媛媛;姜南;李世杰;

    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制备用于子宫基因敲除的PGR-iCre大鼠。PGR-iCre大鼠与含有Flox报告基因Tdtomato大鼠(Tdtomatof/f)杂交得到PGRCre+/--Tdtomatof/+大鼠。利用real-time PCR、免疫组化、荧光检测等技术检测Tdtomato基因在PGRCre+/--Tdtomatof/+大鼠不同器官表达,间接检测PGR驱动的Cre重组酶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PGR驱动Cre重组酶在大鼠子宫、卵巢、输卵管、乳腺、下丘脑、垂体、脾脏、肾脏、肺等器官不同程度表达;未检测到Cre重组酶在心脏、肝脏、肌肉中表达。综上,PGR-iCre大鼠可作为子宫基因敲除工具鼠研究大鼠子宫表达基因的相关功能。

    2019年07期 v.50;No.293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仔猪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

    李倩;关伟军;于沿泽;张明海;

    由仔猪脑部海马体齿状回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利用无血清培养基添加特定生长因子方式培养;采用RT-PCR鉴定神经干细胞和诱导分化后细胞生物特性;利用免疫荧光化学技术检测克隆的细胞抗原和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表达。由海马体齿状回分离的细胞群具有连续克隆能力;根据免疫荧光检测,脑神经干细胞表达巢蛋白、配对盒因子6和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0;体外培养下NSCs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源性细胞,且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分离和培育NSCs细胞结果显示,其具有更新能力和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潜能,可为干细胞移植提供基础数据。

    2019年07期 v.50;No.293 49-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鸡miR-17-92基因簇上游A/T富集区启动子活性鉴定与分析

    王宁;靳艳飞;邢天宇;崔婷婷;黄佳新;闫晓红;李辉;

    文章采用基因定点突变和报告基因技术作A/T富集区启动子鉴定和转录调控分析,研究鸡miR-17-92基因簇上游A/T富集区是否具有启动子活性。PromPredict预测分析提示miR-17-92基因簇上游-388~-444 bp处可能是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发现,A/T富集区存在3个E2F1潜在结合位点,分别位于miR-17-92基因簇上游-1 273 bp(结合位点1)、-1 186 bp(结合位点2)和-753 bp(结合位点3)处。报告基因活性分析发现,鸡miR-17-92基因簇上游A/T富集区具有启动子活性,其中miR-17-92基因簇上游-440/-1区域启动子活性最强。共转染分析显示,转录因子E2F1极显著抑制该A/T富集区启动子活性(P<0.01);进一步定点突变分析表明E2F1通过E2F1结合位点1和2抑制A/T富集区启动子活性。报告基因分析发现,与对A/T富集区启动子作用不同,E2F1促进miR-17-92基因簇宿主基因(MIR17HG)启动子活性。文章首次发现鸡miR-17-92基因簇上游存在一个新的转录调控区,对揭示鸡miR-17-92基因簇转录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07期 v.50;No.293 5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粮食主产区耕地机会成本分析

    陈璐;冯广京;

    文章利用历年全国和地方统计年鉴数据,按照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分别统计测算三类地区用于农业生产实际耕地面积、保障粮食自给必要耕地面积及两者之差,对比分析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用于开展一二三产业耕地机会成本。针对粮食主产区较高耕地机会成本及经济发展利益流失现状,为增加粮食主产区政府粮食生产积极性,促进不同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应建立国家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制度,构建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利益横向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

    2019年07期 v.50;No.293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耕作与施肥对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水稳定性的影响

    姜佰文;梁世鹏;张迪;吕思琪;徐赫男;

    试验共设6个处理:深耕常规施肥(DCF)、深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DM)、深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DB)、旋耕常规施肥(SCF)、旋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SM)、旋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SB),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并测算其稳定指标,探明耕作与施肥对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水稳性的影响,确定科学合理耕作施肥方式,为东北黑土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以5~2 mm、1~0.5 mm粒径为主。0~20 cm土层SM处理,20~40 cm土层DB、SB处理及40~60 cm土层DCF、SB处理,MWD、WSA、GMD值较高而PAD、D值较低,上述处理水稳性指标较优、土壤结构性状明显改善,为合理耕作施肥方式。结果分析可知,0~20 cm土层耕作与施肥通过单独作用对团聚体粒级组含量分布产生显著影响,而施肥及耕作施肥相互作用分别为改变20~40 cm、20~6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主要作用因素,其中>5 mm及5~2 mm粒径团聚体与各水稳性指标显著相关,说明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通过提升上述粒径团聚体含量改善黑土团聚体水稳性和结构特性。

    2019年07期 v.50;No.293 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ROPWAT模型水稻需水量及灌溉制度研究

    王忠波;王欣亮;聂堂哲;

    为研究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地区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影响及水稻不同灌溉制度,基于黑龙江省庆安县1966~2015年气象、土壤数据和水稻作物参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水稻生育期内需水量变化规律,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有效降雨和灌溉需水量,对不同典型年份水稻需水量和有效降雨作耦合度分析,制定水稻灌溉制度。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水稻需水量在气象因素共同作用下以13.68 mm·10年-1速率下降,变化范围为410.8~574.6 mm;该地区特枯水年、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水稻需水量分别为521.0、484.9、451.8、410.8 mm;水稻在拔节和抽穗期需水量较大,两个时期需水量在不同水文年下差异明显;不同水文年下6、7、8月主要需水时期,需水量与有效降雨耦合度均小于1;同一水文年下灌溉定额均为淹水灌溉>"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控制灌溉,淹水灌溉灌溉次数最多,干湿交替灌溉模式灌溉次数最少;不同水文年下与淹水灌溉灌溉定额相比水稻"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控制灌溉节水效果明显,分别可节水6.3%~13.4%、29.1%~39.4%、30.6%~42.6%。有效降雨量难以满足水稻需水要求,在水稻生育期内应根据不同典型年选择合适灌溉制度灌溉,并在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两个高耗水时期加强灌溉。

    2019年07期 v.50;No.293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