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研究报告

  • 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俊华;沃三超;杨明秀;张瑶;陈婉莹;高云萍;

    为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性及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将2018年采自东北三省13个水稻主产区的病样分离纯化,共获得176个立枯丝核菌菌株。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菌株致病力,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各地区菌株致病力存在分化现象,供试的176个菌株中,强致病力菌株占全部菌株23.3%;中等致病力菌株占61.9%;弱致病力菌株占14.8%。地理来源与致病力无明显相关性。根据UPGMA聚类分析,当相似系数为0.63时,176个菌株被划分为6个类群。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但与致病力无明显相关性。利用16对SRAP引物分析176个立枯丝核菌菌株遗传多样性,共得到2 237个扩增条带,多态性频率为82.16%;基因多样度(h)、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827、0.4150。东北各地区立枯丝核菌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一定正相关。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0.3319,基因流Nm=1.0063,说明东北地区立枯丝核菌群体遗传分化度较高且群体间存在基因交流。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遗传分化为67.84%,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

    2019年11期 v.50;No.297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外源油菜素内酯对NaCl胁迫下亚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袁红梅;郭文栋;赵丽娟;于莹;程莉莉;陈思;康庆华;宋喜霞;陈晶;吴广文;

    以高纤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品种D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NaCl胁迫下,施用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亚麻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1)NaCl胁迫下,采用0.05~0.5 mg·L~(-1)BR浸种,与对照相比,亚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均显著提高(P<0.05),采用0.5 mg·L~(-1)BR浸种效果最好。适当浓度BR预处理显著增加NaCl胁迫下亚麻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SOD、POD、SuSy、β-1,3-葡聚糖酶等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盐害胁迫。通过综合比较确定,0.1~0.2 mg·L~(-1)BR处理对提高亚麻幼苗耐盐性效果较好。

    2019年11期 v.50;No.297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盐胁迫下外源Si和Spd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韩静;李旭芬;石玉;李艳琪;韩瑞锋;张毅;

    试验以"中杂9号"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外源硅(Na_2SiO_3,1.5 mmol·L~(-1))和亚精胺(Spd,0.25 mmol·L~(-1))对盐胁迫下(150 mmol·L~(-1)NaCl)番茄幼苗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物量积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其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以非气孔因素为主。外源Si和Spd均可缓解盐胁迫对番茄植株的伤害,具体表现为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光合作用增强。外源Si和Spd均可促进盐胁迫下番茄叶绿素积累,Si主要通过维持光合系统完整性提高叶片对光能利用效率;Spd则通过增加叶片气孔开放比例促进CO_2同化过程,增强其光合作用;Si和Spd复合处理下番茄生物积累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渗透势均达最大,但Fv/Fm、ФPSⅡ、ETR、qP却均呈不同程度降低,其对叶片光合特性的正调控效应较单施Si或Spd处理弱。综上所述,根施外源1.5 mmol·L~(-1)Na_2SiO_3和喷施0.25 mmol·L~(-1)Spd均可缓解NaCl胁迫伤害,Si和Spd主要通过促进盐胁迫下叶绿素合成,增强植株光合能力缓解胁迫伤害;Si及Spd复合处理则通过调节渗透系统提高番茄抗盐能力。

    2019年11期 v.50;No.297 17-2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哈尔滨地区甘蓝黑根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超;鲜泽轩;张晓烜;李江丽;

    利用症状观察、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哈尔滨地区甘蓝黑根病病原菌。分离得到菌株RH,经分子鉴定属于AG-4融合群。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甘蓝黑根病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株生长最适条件:温度30℃,连续黑暗,pH 8.0,致死温度46℃,可溶性淀粉、蔗糖、蛋白胨、硝酸钠有利于菌丝生长。

    2019年11期 v.50;No.297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萌发对不同品种大豆胚芽品质影响

    吴海波;杨树昌;齐宝坤;江连洲;

    选取29个大豆品种,测定大豆籽粒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灰分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基础理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份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品质,发现优异品质大豆籽粒具有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特点。根据大豆聚类分析结果将29个大豆品种分成4大类,每类选取一种作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萌发处理提高大豆胚芽抗氧化活性,降低大豆胚芽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和脂肪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胚芽品质。

    2019年11期 v.50;No.297 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FLC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泌乳功能的影响

    张娜;张艳莹;王伟华;黄冠;曹慧;赵峰;李璐;

    FLCN基因参与多种代谢途径和细胞过程,国内外关于FLCN在奶牛乳腺发育过程中表达及调节的研究鲜有报道。应用RNA干扰技术和质粒转染技术改变FLCN基因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LCN对泌乳相关功能基因AMPK、mTOR、CyclinD1、Caspase3和β-酪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LCN正向调节mTOR磷酸化水平,促进乳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负调控能量代谢调节子AMPK。FLCN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可通过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增殖及乳蛋白合成,研究对揭示FLCN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泌乳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11期 v.50;No.297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CiF3H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杨飞芸;白洁;杨天瑞;王瑞刚;

    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类黄酮合成途径的中枢位点,调控代谢途径中黄酮醇和花青素合成。文章根据转录组数据库中F3H基因中间片段设计特异引物,以中间锦鸡儿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CiF3H基因全长,通过序列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加以确认。qRT-PCR检测分析发现,中间锦鸡儿CiF3H基因受紫外、NaCl和ABA等胁迫诱导时表达模式具有相同规律。CiF3H基因在叶和根中表达量相当,茎中较少。异源表达CiF3H基因拟南芥的总黄酮含量少量增加,花青素含量降低。

    2019年11期 v.50;No.297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本体和多属性决策的排种器实例检索方法

    周兴宇;刘宏新;苏航;安晶玉;

    为提高基于实例推理机械式大豆排种器数字化资源重用系统中实例检索效率和质量,研究排种器实例检索方法。针对排种器实例检索参数类别多、差异性大特点,采用基于本体知识表示方法,建立排种器领域本体概念树,确定排种器本体概念间关系,根据本体概念及其最近公共父节点在概念树中深度,计算本体概念语义相似度,缩小实例检索范围;将排种器属性划分为限定型、固定型、效益型和成本型,确定相似性度量函数;综合属性本身数据信息对决策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基于离差最大化多属性赋权法确定属性组合权重,提高实例检索效率和准确性。结合机械式大豆排种器设计案例,验证该方法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其他农业装备设计重用中实例检索提供借鉴。

    2019年11期 v.50;No.297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规模化玉米机械化茬耕整地技术选择与机组性能试验

    乔金友;吴广硕;韩兆桢;李文华;陈海涛;张玉良;刘立意;

    文章提出适宜规模化种植条件下3种玉米后茬耕整地工艺方案;选择5种典型玉米后茬耕整地机组,采用定距多点同步跟踪试验方法,测试各机组耕整地季节发生时间项目及其数值;建立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条件变化数学模型,分析规模化生产典型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条件变化规律。提供玉米茬机械化耕整地工艺方案,明确当地块长度不变时,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面积增加而增加,当地块面积不变时,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长度增加而增加,不同机组增加幅度不同。研究旨在完善农业机械运用理论,填补规模生产条件下耕整地机组无定量选型依据空白。

    2019年11期 v.50;No.297 71-7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研究进展

  • 含精油可食膜在肉及肉制品保藏中的应用

    杨宽;陈洁;何林枫;蔡丽莎;唐诗宇;李姗姗;曾珍;罗薇;张茂栖;李诚;

    可食膜因安全、无污染和制作简单等优点应用广泛,植物精油具有较高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可减少或替代合成食品添加剂,将精油加入可食膜后应用于肉及肉制品保藏,防腐保鲜效果显著提高。文章从含精油可食膜概述、分类、添加精油对可食膜性能的影响及其在肉及肉制品保鲜贮藏领域应用等方面展开综述,阐述问题并展望发展前景,以期对含精油可食膜在肉及肉制品领域中研究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2019年11期 v.50;No.297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生猪背膘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冯江;王鹏宇;张弛;张慧;王彪;

    从背膘测定意义、方法、位置及影响背膘测量准确性因素等方面系统阐述背膘测定技术,提出一种活体背膘厚度在线自动测量系统方案,实现对生猪背膘的无损、高效、准确快速检测。旨在为背膘测定及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填补国内在猪背膘厚度自动测量方面研究空白,降低硬件成本,提高生猪性能测定选择强度,为智能化养殖提供参考。

    2019年11期 v.50;No.297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