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研究报告

  • 水稻4种功能营养成分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邹德堂;赵海彤;孙健;瞿炤珺;孙琦;付俊生;韩笑;

    以108份水稻种质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鉴定水稻中抗性淀粉(RS)、谷蛋白(Glu)、总黄酮(Tfl)、γ-氨基丁酸(GABA)等4种功能成分含量的性状。利用69个SSR标记分析群体结构,通过TASSEL3.0的GLM和MLM模型作性状和标记关联分析,进一步挖掘优异等位变异及相关载体材料。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1个与水稻中4种功能成分含量显著相关的位点,其中13个位点在两种模型中均被检测出显著关联。进一步得到29个优异等位变异。两年两个模型中均检测出RM1374、RM1379和RM27850。

    2019年12期 v.50;No.298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分蘖期冷水胁迫对寒地粳稻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赵宏伟;王喆;瞿炤珺;李晓;张妍;张盛楠;

    试验以东农428和松粳10为供试材料,于2018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阿城实验实习基地开展分蘖期不同天数(0、5、10、15 d)冷水灌溉处理试验,分析分蘖期冷水灌溉对寒地粳稻根系活力、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冷水灌溉下,寒地粳稻根系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正常灌溉相比均显著升高,增幅随冷水灌溉时间延长而上升,东农428增幅大于松粳10,但松粳10的O_2~-、H_2O_2和MDA含量增幅大于东农428。冷水灌溉下,两个品种根系内源激素IAA、GA3、ZR含量随冷水胁迫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ABA含量随冷水灌溉时间延长而升高。分蘖期冷水灌溉下,寒地粳稻产量随冷水灌溉天数增加显著下降,松粳10比东农428下降幅度大。

    2019年12期 v.50;No.298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大豆粒形性状与百粒重的QTL定位

    滕卫丽;王庆娟;冯文婧;李悦;赵雪;韩英鹏;李文滨;

    文章选用东农46和L-100杂交构建的F2:10、F2:11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家系为作图群体,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开发bin标记,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两年四点的大豆粒形性状和百粒重表型数据,利用IciMapping 4.0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作加性QTLs和QTLs间上位性互作检测。结果表明,经粒形性状和百粒重主效QTLs检测,获得81个与大豆粒长、粒宽、粒厚、粒体积和百粒重相关QTLs,分布于18条染色体,贡献率1.66%~30.70%,其中贡献率最高位点分别为qSL-4-2(23.85%)、qSW-1-1(15.40%)、qST-1-2(17.66%)、qSV-15-1(30.70%)和q100-SW-19-1(15.43%);经相关性状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检测,获得43对大豆粒形性状和百粒重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QTLs,贡献率1.41%~23.19%。

    2019年12期 v.50;No.298 21-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生长习性大豆株高形成规律分析

    姜振峰;赵彩桐;李佳男;孙士祥;刘志华;李文滨;

    选取不同生长习性大豆品种DN50、DN594和Charleston,按照20、35株·m-2两种密度盆栽种植,植株生长期间每天测量株高,利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并分析株高数据,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不同生长习性大豆不同密度处理条件下生长规律模型,明确不同生长习性大豆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高密度与低密度处理的大豆品种主茎生长发育规律一致,呈"慢-快-慢"S形曲线,前慢期持续时间长于后慢期,不同密度植株最大生长速率出现在同一时段。两种密度条件下株高发育曲线在生长发育前期几乎完全重合,而发育后期曲线分离,株高差异明显。因生长习性不同,不同品种株高生长速率曲线存在差异。不同生长习性大豆品种Logistic解析式曲线预测株高最大值差异明显,但3个品种不同密度处理下模型曲线均为"S"型,拟合情况良好,可为大豆田间管理和高产株型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2019年12期 v.50;No.298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SLB9基因沉默对番茄抗旱性的影响

    许向阳;赵振桐;赵婷婷;杨欢欢;张贺;姜景彬;李景富;

    SLB9基因是BES1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BES1在调控油菜素内酯(BR)基因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证明BES1基因受多种胁迫诱导,介导BR信号,调节植物耐旱等抗逆性。采用基因沉默(VIGS)技术,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构建SLB9基因沉默植株,干旱胁迫处理沉默植株,通过观察沉默植株与对照植株表型差异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SLB9基因表达变化对番茄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LB9基因沉默植株抗旱性明显低于对照植株,推测SLB9基因下调表达降低番茄抗旱性。

    2019年12期 v.50;No.298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线粒体介导的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凋亡

    韩英;马凯;王彦娜;吕晓楠;董宏伟;张振利;薛淑群;

    采集不同发育时期三倍体虹鳟幼鱼卵巢,采用免疫组化、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检测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细胞凋亡现象及线粒体凋亡途径,证实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发生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结果表明,12℃发育水温下,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在受精后210 d开始凋亡,受精后270 d凋亡达高峰,330 d凋亡逐渐消失。证明卵母细胞发生凋亡是导致三倍体雌性虹鳟不育的重要原因,为三倍体鱼类性腺发育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12期 v.50;No.298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秸秆还田与有机肥对黑土区土壤团聚性的影响

    闫雷;李思莹;孟庆峰;周丽婷;董天浩;戴建军;张宇飞;喇乐鹏;

    土地长期处于过度开垦状态,化肥大量施用,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碳含量下降,作物产量降低。通过两组试验,1组施用有机肥,另1组秸秆全量还田,2组均以单施化肥处理(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可增加黑土>5 mm粒径大团聚体含量,有效缓解土壤大团聚体减少;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处理下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水稳性团聚体MWD均高于CK;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增幅2.4%~40.8%;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平均增产17.09%,施用有机肥平均增产23.41%。

    2019年12期 v.50;No.298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郭思源;张敏;吴国春;

    文章以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效率为研究对象,通过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1994~2017年垦区整体、各管理局静态层面农业技术效率,利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进一步测算动态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垦区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4~2017年垦区整体层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增长。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效率表现为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化水平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垦区当前人力资本水平、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受灾率对农业生产效率均表现为显著负向影响。

    2019年12期 v.50;No.298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EEMD-LSSVM-NNBR模型中长期入库径流模拟

    邢贞相;董洪涛;纪毅;付强;刘东;

    为提高中长期径流模拟精度,提出使用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CEEMD)产生更低噪信号作为模拟模型输入。应用CEEMD方法对径流序列作信号分解,时间序列被分解为若干子序列,每一子序列通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分别模拟,之后将每个子序列模拟结果重构以获得最终径流模拟结果。以石头峡水库入库径流模拟为例,试验结果表明,与LSSVM模型相比,CEEMD-LSSVM模型可提高水库汛期入库径流模拟精度。对于整体序列和汛期序列,其纳什效率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模拟效果均明显提高;但在枯水期模拟精度不理想,主要由于枯水期径流量数值波动较小、序列平缓所致。因此,CEEMD方法对于汛期径流序列分解更具优势,对枯水期径流序列分解效果有待提高。将适用于枯水期径流模拟的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NNBR)与CEEMD-LSSVM结合成组合模型CEEMD-LSSVM-NNBR,可用于全年入库径流模拟。

    2019年12期 v.50;No.298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分段式分层深松后铲设计与试验

    赵淑红;杨超;杨罗罗;高连龙;杨悦乾;

    垄作秸秆还田条件下,为降低底层土壤扰动量,提高表层秸秆扰动入垄沟量,设计一种分段式分层深松后铲。分段式分层深松后铲下段铲柄为圆弧形,通过滑推分析和铲柄与秸秆相互作用力学分析设计上段铲柄。为验证设计合理性,应用EDEM软件分析所设计分层深松铲与普通分层深松铲对于底层土壤和表层秸秆扰动规律。通过分析分层深松对于土壤与秸秆扰动位移确定试验因素,运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法,以前铲铲尖类型、后铲铲尖类型、前后铲间距和前进速度为影响因素,以底层土壤扰动率和秸秆入垄沟率为评价指标,对设计分层深松铲作田间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前铲铲尖为双翼型、后铲铲尖为凿型、前后铲间距为300 mm、前进速度为3km·h-1时设计分层深松铲作业效果最优。优化设计分层深松铲与普通分层深松铲田间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分层深松铲整体性能更优,满足垄作秸秆还田条件下耕作要求,可为分层深松铲设计与优化提供借鉴。

    2019年12期 v.50;No.298 8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