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俊华;马玥;杨明秀;宋爽;刘连夫;杨硕;
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培养期间菌丝生长缓慢,且产生大量次生代谢产物,严重影响提取稻曲病菌基因组DNA质量与效率。将一步式提取法(Rapid one-step extraction,ROSE)增加异丙醇、NaAc冷冻沉淀DNA和70%无水乙醇漂洗DNA两个步骤,建立一种高效、快速提取高质量稻曲病菌基因组DNA的方法,即改良ROSE法,并将该方法与稻曲病菌基因组DNA传统提取方法(CTAB法、SDS法、试剂盒法和改良脲素法)在提取步骤、DNA纯度与得率、PCR反应和酶切效率等方面加以比较。结果表明,5种方法均得到稻曲病菌基因组DNA,但改良ROSE法同时具有无毒、环保、低成本、快速获取高质量DNA的优点。改良ROSE法s可用于稻曲病菌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等需短时间内快速获取DNA的分子试验研究,也适用于稻曲病菌基因精细定位、克隆和测序等需高质量DNA的分子试验。
2020年03期 v.51;No.30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艳菊;刘齐月;张笛;陶磊;王春龙;刘行风;李雪莲;马天;刘东;
黄瓜棒孢叶斑病是近年来生产中流行的一种气传病害,易与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混淆,具有传播迅速、难以防治的特点,严重威胁黄瓜生产。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快速、灵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定量检测叶片中黄瓜棒孢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并应用于田间监测。基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actin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CAF2/CAR2,以标准品DNA构建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当退火温度60℃,DNA模板量3μL(10 ng·μL~(-1)),引物量0.2μL (10 mmol·L~(-1))时为最佳体系条件。此方法检测黄瓜棒孢叶斑病菌DNA最低浓度为1.36×10~(-6)ng·μL~(-1)。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组内与组间重复性和稳定性,其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5种不同抗性黄瓜品种接种棒孢叶斑病菌后不同时间叶片中病菌动态变化,发现4~8 h(Cq值<30)时,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开始侵染高感和感病品种,8~12 h时开始侵染中抗、抗病和高抗品种,且随时间延续侵染量逐渐增加,根据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情分级标准,当Cq值<21时,病情级别为1;Cq值<19时,病情级别为2;Cq值<17,病情级别为3;Cq值<14,病情级别为4。研究为黄瓜棒孢叶斑病诊断及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2020年03期 v.51;No.301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蒋欣梅;张倩;陈映彤;白国梁;王杰;吴凤芝;于锡宏;
为研究黄瓜/辣椒间作系统中不同间作模式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及辣椒生长的影响,设置3种黄瓜与辣椒间作模式,即黄瓜与辣椒间作垄数分别为22、24和26(分别标记为TH22、TH24和TH26),以单作辣椒为对照(CK)。结果表明,黄瓜与辣椒采取适宜间作模式可有效控制辣椒疫病发生,TH24间作模式下辣椒疫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控效果达42.75%;辣椒叶片POD、SOD和CAT酶活性提高,光合作用增强,可缓解辣椒疫病危害植株。TH24间作模式可改善辣椒品质,显著提高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辣椒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效益(辣椒与黄瓜之和)。
2020年03期 v.51;No.301 18-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樊娟;龙海江;向晓龙;任明见;吴传玺;胡安龙;
为明确低温对戊唑醇包衣高粱种子的影响,指导科学合理用药,防止药害产生,研究低温胁迫对戊唑醇包衣高粱种子出苗和幼苗生理生化的指标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4个包衣浓度0.06、0.12、0.24、0.48 g ai·kg~(-1)种子,在适宜温度下(15~30℃)对高粱种子发芽及出苗无不良影响,均表现促进作用,发芽率提高13.33%~16.67%,出苗率均提高13.33%;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8.7%~9.7%;对高粱幼苗根长、株高、鲜重及根重无抑制作用。在低温胁迫(0~10℃)下,适量戊唑醇包衣浓度(0.06~0.12 g ai·kg~(-1)种子)对高粱幼苗生长发育无抑制作用,而过量浓度包衣(0.24~0.48 g ai·kg~(-1)种子)处理均表现低温药害,出苗率显著降低76.67%,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电解质外渗、过氧化氢积累及氧自由基增加,生长发育状态变差。因此,在推荐使用的浓度(0.06~0.12 g ai·kg~(-1)种子)范围内,戊唑醇包衣不会使高粱种子产生低温药害。
2020年03期 v.51;No.301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9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梦琦;张可心;郑飞云;钮成拓;刘春凤;李崎;王金晶;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Lager型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pasteurianus)中建立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将质粒pMY中毕赤酵母基因表达系统中常用GAP启动子替换为酿酒酵母基因表达系统中常用PGK1启动子,增强外源基因表达量。设计酿酒酵母(S. cerevisiae)基因组及真贝酵母(S. eubayanus)基因组中目的基因TRP1小向导RNA。增加向导RNA结构中锤头状核酶和肝炎三角洲病毒核酶结构,提高gRNA转录水平。Lager型啤酒酵母Pilsner中TRP1基因被敲除,成功构建Lager型啤酒酵母中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
2020年03期 v.51;No.301 36-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涛;蒋丽红;陈明子;王婷;董奕含;范宏刚;
为研究氢气对CO_2气腹致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将1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气腹组(P15)和氢气组(H_2),CO_2气腹压为15 mmHg,通过气腹前10 min大鼠皮下注入氢气(0.2 mg·kg~(-1))干预CO_2气腹过程。气腹解除后2 h处死大鼠,分离血清和肾脏组织,检测肾功能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检测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及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因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皮下注射氢气可通过减少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细胞凋亡和降低炎性反应,保护CO_2气腹所致的大鼠肾脏损伤。为临床减轻腹腔镜气腹致肾脏损伤提供选择,促进腹腔镜外科和氢气医学发展。
2020年03期 v.51;No.301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惠觅宙;秦璐楠;高辰哲;薄乐;刘天奇;吴书音;韩建春;翁晓刚;双宝;
为获得高纯度糖化蛋白人肠碱性磷酸酶(IAP)并研究其新生物活性和药学意义,采用黑曲菌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嵌合人肠碱性磷酸酶(recAP),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和高纯度recAP。recAP呈剂量依赖型灭活内毒素(LPS),使致炎物质ATP脱磷产生终产物腺苷。利用新鲜提取的人类白细胞和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s)建立抗炎生物活性模型。ELISA结果表明,recAP在LPS存在或不存在情况下均明显抑制TNF-α分泌,ATP脱磷终产物腺苷明显抑制TNF-α分泌。非LPS依赖的recAP抑制人类白细胞TNF-α分泌是一种碱性磷酸酶新活性测定方法。
2020年03期 v.51;No.301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汪恩良;肖尧;许春光;田雨;
封闭条件下,对重塑粉质黏土试样作冻融处理。在试样融化过程中将冻融交界面融化到指定位置,以快剪试验研究冻融交界面处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数值变化,冻融交界面附近土层含水率及冻融交界面处抗剪强度参数与界面附近水分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冻融界面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总体均随界面含水率增大而减小,粘聚力受含水率影响较大,其中初始含水率为24%试样降幅最大,达10.79%;而内摩擦角影响较小。界面附近含水率增加,增幅随试样初始含水率增大而增大。
2020年03期 v.51;No.301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徐淑琴;高凯茹;乐静;王亚超;乔厚清;王雅君;
针对传统灌区渠道输水损失大、配水流量和配水时间不合理等问题,对灌区渠道输、配水作优化调度研究。以富裕灌区为例,运用带精英策略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考虑配水流量和配水时间不确定性,以灌区渠道输水损失最小及干渠水位变化均匀为优化目标,建立干、支渠道配水优化调度模型。结果表明,在满足上述优化目标前提下,优化结果与灌区原配水计划相比,干渠各生育阶段配水时间由15、35、20、18 d缩短至12、27、17、16 d,且各支渠在各时期流量变化浮动较小,流速均满足不冲、不淤流速要求。该模型可为富裕灌区及类似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3期 v.51;No.301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韩豹;刘俏;高英玲;杨书婕;郭畅;董小伟;李悦梅;
为解决包衣大豆种子因包敷成膜不均导致的种皮褶皱问题,在已研发种子包衣机基础上,改进设计双盘式种药混合装置。建立大豆种子颗粒模型和种药混合装置三维模型,运用EDEM软件对种药混合装置作单因素仿真模拟试验,完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仿真试验和目标参数优化。加工种药混合装置核心部件并开展验证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匀种盘转速、料口高度、匀种盘直径;在处理能力为1.52 t·h~(-1)条件下,当料口高度15 mm、匀种盘直径303 mm、匀种盘转速为293 r·min~(-1)时,均匀性变异系数为9.49%。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优化结果接近。该研究为现有种子包衣机双盘式种药混合装置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51;No.301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