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研究报告

  • 外源海藻糖对碱胁迫下不同品种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邹德堂;王烁;孙健;李嘉明;尹天娇;王敬国;刘化龙;郑洪亮;杨洛淼;

    为探究外源海藻糖对碱胁迫下不同品种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长白10号、龙稻5号、松粳16号、吉宏6号、龙粳18号及东农425等6个不同水稻品种为材料,对其碱胁迫处理。待水稻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叶面喷施海藻糖处理,海藻糖浓度分别为0、5、10、15、20 mmol·L-1,以清水为对照,在质量百分浓度0.2%Na2CO3溶液中培养3 d,分析碱胁迫下海藻糖对不同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碱胁迫下,不同水稻幼苗根总长度、根数、株高、叶长、存活率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长白10号分别下降34.83%、33.33%、27.30%、6.27%和12.68%;龙稻5号分别下降36.14%、31.58%、29.04%、10.08%和15.50%;松粳16号分别下降59.04%、18.75%、31.93%、10.88%和25.72%;吉宏6号分别下降63.63%、37.50%、23.29%、1.98%和12.68%;龙粳18号分别下降56.79%、38.89%、24.84%、9.15%和29.58%;东农425分别下降71.77%、62.50%、30.61%、11.46%和48.57%。不同浓度海藻糖处理后,各品种水稻幼苗根总长度、根数、株高、存活率均有所提高,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SOD和POD活性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其中以10 mmol·L-1海藻糖处理效果最佳。说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海藻糖可有效提高水稻幼苗耐碱能力,缓解碱胁迫对水稻幼苗伤害。

    2020年06期 v.51;No.30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药肥对水稻秧苗免疫抗病机理的研究

    丁伟;高文逸;程茁;戴航宇;

    为明确生物药肥对水稻秧苗免疫抗病机理,采用液体培养法测定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青霉(Penicilli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钾和解磷能力,同时将菌株与N、P、K养分复配成生物药肥应用于水稻育秧,分析水稻秧苗对立枯病免疫抗病机理。结果表明,试验菌株解磷和解钾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解钾能力表现为:枯草芽孢杆菌最高,哈慈木霉与青霉无显著差异,解磷能力表现为:青霉>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药肥施用后,水稻秧苗茎基部宽度、地上部和根系鲜重、干重均显著增加;水稻秧苗抗逆酶SOD、POD活性和Pro含量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生物药肥施用后,立枯病发病率显著降低,以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青霉复合菌复配生物药肥效果最好。

    2020年06期 v.51;No.304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豆玉米间作体系溶磷菌筛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浩;朱思沅;刘晓峰;

    从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分离大豆与玉米内生菌,通过无机磷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溶磷能力菌株,且菌株均来源于玉米,利用钼蓝比色法测定玉米内生溶磷菌液中有效磷含量,判断内生菌溶磷能力,最终从35株分离自玉米根、茎、叶中具有溶磷能力的内生菌中筛选出1株溶磷效果最强菌株Y-18,有效溶磷量可达447.59 mg·L-1。根据菌株形态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学研究,初步鉴定Y-18菌株为罗旺醋杆菌(Acetobacter lovaniensis)。通过控制变量法改变培养条件后发现,在其他变量不变条件下,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最适宜培养温度为25℃,最佳磷酸盐含量为7 g·L-1,最佳pH为5,其中碳源、氮源、磷酸盐含量、pH对溶磷效果影响显著。

    2020年06期 v.51;No.304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辽藁本内生细菌ZHAB63鉴定与拮抗菌筛选

    张芳芳;田义新;卢宝慧;王志清;刘桂英;

    采用组织块法,从健康辽藁本中共分离出64株内生细菌,经初筛和复筛,菌株ZHAB63对11种常见中药材病原菌拮抗率均在50.00%以上(P<0.01),根据菌株形态特性、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发现,菌株ZHAB6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该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确定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为:蔗糖15.0 g·L-1,酵母粉20.0 g·L-1,蛋白胨20.0 g·L-1,硫酸镁5.0 g·L-1;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0℃,pH 6.5,转速180 r·min-1,培养时间48 h。研究表明,辽藁本中内生细菌资源丰富,以其研制新配方生物农药有待深入开发。

    2020年06期 v.51;No.304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一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短尾噬菌体分离与鉴定

    魏炳栋;丛聪;于维;徐永平;李纪彬;李淑英;

    以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K88为宿主菌,从养殖场污水中分离出一株短尾裂解性噬菌体vB_EcoP_E21。该噬菌体可侵染多株大肠杆菌,一般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和爆发期均为20 min,裂解量为370 PFU·cell-1;对氯仿不敏感,可在40~60℃,pH 4.0~10.0条件下保持较高活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其基因组长度为58 536 bp,(G+C)%含量为46.89%,含66个开放阅读框,其中23个为已知编码序列;不含tRNA、溶源基因、毒力因子和抗生素耐药基因;噬菌体终末端酶大亚基和主要衣壳蛋白系统发育树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大肠杆菌噬菌体与变形杆菌(Proteus)噬菌体P16-2532、PM87、pPM 01和Saba亲缘关系较近,但无法侵染变形杆菌属(Proteus spp.)标准菌株。

    2020年06期 v.51;No.304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4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层粘连蛋白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途径研究

    王春梅;王保胜;门晶晶;赵锋;

    为探究在奶牛乳腺发育分化中细胞-ECM相互作用及相关整联蛋白β1信号机制,构建包被不同蛋白成分(BSA、LN、Matrigel)作为细胞培养底物的transwell培养模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分化培养液诱导下,检测整联蛋白β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ILK与Rac1表达变化。通过添加AIIB2抗体调控整联蛋白β1活性,分析下游信号分子ILK与Rac1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N可上调整联蛋白β1-ILK-Rac1途径提高β-酪蛋白合成分泌,AIIB2阻断可下调整联蛋白β1下游信号分子ILK表达,抑制β-酪蛋白合成分泌。研究发现,在分化培养液诱导下,LN可上调奶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合成分泌,这种上调作用依赖整联蛋白β1-ILK通路活性。

    2020年06期 v.51;No.304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生长肥育猪消化代谢的影响

    尚秀国;邓波;朱晓萍;陶新;袁启志;冯尚连;

    试验旨在研究基于净能和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体系配制的低蛋白日粮对生长肥育猪的应用效果。选取平均体重为(68.33±0.881)kg母猪和阉公猪各24头,按性别各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低蛋白日粮。日粮蛋白质水平第一阶段分别为16.85%和13.10%,第二阶段为15.40%和11.45%,试验期51 d。试验结束后,每组选取8头试验猪屠宰,收集血清和肝脏样品检测相关指标。研究发现,饲喂低蛋白日粮不影响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可使料重比降低5.72%(P<0.05);饲喂低蛋白日粮降低粗蛋白质(P=0.003)、钙(P=0.000)和磷消化率(P=0.001),提高粗脂肪消化率(P=0.002),日粮蛋白质水平和猪性别对粗脂肪消化率的影响呈交互作用(P<0.05);饲喂低蛋白日粮降低猪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日粮蛋白质水平和猪性别对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影响呈交互作用(P=0.007);低蛋白日粮增加肝脏必需脂肪酸含量(P=0.007),降低丙酮酸含量(P=0.006),日粮蛋白质水平和猪性别对肝脏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呈交互作用(P<0.05)。结果表明,结合净能和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体系配制的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可提高生长肥育猪饲料转化率。日粮蛋白质水平和生长肥育猪性别间对营养成分的消化代谢具有互作效应。

    2020年06期 v.51;No.304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咖啡酸对LPS诱导小鼠乳腺炎的保护作用

    张雯;王琳;孙雅丽;马建章;

    咖啡酸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天然酚酸类化合物。为研究咖啡酸对乳腺组织保护作用,建立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症模型,模拟自然感染奶牛乳房炎发病过程,探究咖啡酸对乳腺炎保护及其作用机制。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炎性信号通路蛋白检测等手段研究咖啡酸对小鼠乳腺炎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乳腺组织在LPS刺激下产生炎症反应,咖啡酸可显著降低LPS刺激下小鼠乳腺组织损伤程度,抑制乳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表达,同时抑制LPS对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激活。研究表明咖啡酸对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2020年06期 v.51;No.304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利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抑制子宫腔上皮Plekhs1基因表达对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

    马兴红;张其法;姜南;李世杰;王一妹;

    研究构建稳定表达Plekhs1 shRNA 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2-GFP-shRNA-Plekhs1),筛选并制备抑制Plekhs1表达效果最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PL3)。重组病毒子宫角注射到小鼠子宫,通过Real-time PCR、荧光检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rAAV2-PL3在小鼠子宫侵染表达规律,分析rAAV2-PL3侵染小鼠子宫抑制Plekhs1表达效果及对生殖影响。结果表明,rAAV2-PL3可有效转染至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并抑制Plekhs1表达,F1代产仔数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子宫角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可高效研究子宫腔上皮基因功能。

    2020年06期 v.51;No.304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WAT模型与Copula修正的融雪径流模拟

    邢贞相;金超群;纪毅;付强;刘东;

    应用分布式SWAT模型,研究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融雪径流模拟及变化特征。结合遥感技术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DEM数据及土壤数据,建立SWAT模型地理信息数据库。基于流域内水文站及气象站2004~2014年融雪期内(3~5月)日气象和日径流观测数据,采用分布式SWAT模型模拟流域融雪径流。为提高径流模拟精度,利用二维Copula函数揭示模拟值与其误差间相关性,描述径流模拟结果及其误差联合概率分布,修正模拟径流值。结果表明,率定期及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NSE)均大于0.7,构建SWAT模型适合于研究区融雪径流模拟,而经Copula函数修正后纳什效率系数(NSE)提高至0.8以上,对修正径流值作滑动平均法平滑数据处理后,精度提高。

    2020年06期 v.51;No.304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89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水稻钵苗夹秧式分秧装置夹秧片变形试验

    尹大庆;池相河;周脉乐;王佳照;

    针对现有水稻钵苗分秧装置高速分秧时伤秧、取苗成功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通过变形实现高效率分秧的夹片式分秧装置。以水稻钵苗为作业对象,分析夹片式分秧装置工作原理,通过简化模型为悬臂梁和离散元分析理论建立夹秧片运动学模型。基于Visual Basic 6.0开发分秧装置可视化优化设计软件,通过定制优化目标并数字化,探究基于数字化优化目标参数自动寻优设计方法,确定满足分秧要求的分秧装置参数。研制夹片式分秧装置物理样机,基于夹片式分秧装置开发水稻钵苗移栽机并开展取苗和田间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研制分秧装置可完成满足水稻钵苗移栽的夹秧和推秧动作,平均成功率为98.7%。

    2020年06期 v.51;No.304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